从布拉格之春到利帕尼之秋——胡斯战争的经过与结果


3楼猫 发布时间:2025-01-18 15:11:48 作者:windy1213 Language

书接上回,如果你没有看过那估计本篇内容你可能看不懂。

从布拉格之春到利帕尼之秋——胡斯战争的经过与结果-第0张波西米亚泥潭和扬·胡斯的梦想——胡斯战争的背景与起源


尽管上次科普我认为已经足以应付KCD2的游玩了,但有些hxd还想听后续故此决定把这个坑给填了吧( 其实我还有个美国南北战争的坑没填233

1415年7月,波西米亚著名神学家扬·胡斯被天主教会和世俗法庭判为异端并被处以残酷的火刑而死,天主教会和神罗皇帝西吉斯蒙德以为消灭胡斯的肉身能结束这场异端活动,但迎接他们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战争也就是胡斯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既有史诗赞歌也少不了悲壮挽歌,发起起义的胡斯派从一开始的高歌猛进到最后被天主教会和贵族一起击败导致这次起义彻底失败,而这其中发生的故事就是本篇主要描述的即胡斯战争的经过与结果。

从布拉格之春到利帕尼之秋——胡斯战争的经过与结果-第1张

一、胡斯派的崛起与胡斯战争的开端

在胡斯于康斯坦茨的烈火中丧命后,波西米亚社会上下对教会和西吉斯蒙德的这次举措表达了极大的愤慨,从农民到底层市民,从中等阶级到小贵族都开始在波西米亚引起一轮又一轮的骚动。

对农民,底层市民和中等阶级来说,胡斯就是他们利益的代言人,处决胡斯意味着天主教会完全藐视他们的诉求,不仅如此天主教会还宣布所有信仰胡斯的信徒都属于异教徒,所以这让他们更加仇视以僧侣为代表的天主教会,因此自1415年开始无论在城内还是城外各种冲进教堂打砸洗劫的活动逐渐多了起来,这些活动越来越尖锐以至于当时的布拉格大主教康拉德被迫离开了这座城市,生怕下一个被揍的就是自己。

对小贵族来说,他们大多数人的动机并不单纯。他们中大多数一开始的目的是拥护胡斯的思想借此来打压教会阶级进而掠夺教会的土地,但现在胡斯没了,他学说的影响力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而这就是小贵族们不乐意看到的事情,因此小贵族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天主教会的不满:他们写了一封抗议书来驳斥宗教会议对于胡斯是异端的控诉,并重点强调了处决胡斯是对所有波西米亚人的羞辱,慢慢地在这份文件上盖有印章的人开始组成同盟并达成共识:在不阻止自己领土上胡斯思想宣扬的同时大肆掠夺教会的土地。

从布拉格之春到利帕尼之秋——胡斯战争的经过与结果-第2张

胡斯被处死

对于上层阶级诸如大贵族和城市贵族,他们肯定是坚定地站在天主教会那一边,毕竟胡斯的学说中反对剥削人人平等里反的就是他们,他们立马宣布向天主教会效忠并支持康斯坦茨会议上包括处决胡斯的一切决定,他们急忙与僧侣们结盟以期望在未来可能的战争中自保。

而对于这其中最大的贵族头子波西米亚国王瓦茨拉夫四世来说则有点复杂,一方面他寄希望于利用胡斯学说打击教会以此加强中央集权,另一方面随着胡斯运动越来越激进,他也开始忌惮这个反对剥削人人平等的回旋镖会不会打到自己身上,因此他在天主教会和支持胡斯的派系中摇摆不定,具体体现在1415到1417年间瓦茨拉夫四世要求布拉格停止举办胡斯学说相关的宗教仪式,但此时城内许多天主教神甫人员被城内居民驱逐并被替换为支持胡斯学说的传教士,这件事随后也不了了之。

至此在风暴前夕,波西米亚境内已经大致划分好了两大政治阵营:支持胡斯学说的各阶级以及支持天主教会和西吉斯蒙德的上层阶级,之后这些拥护胡斯思想的人们开始称自己为“胡斯派”。

农民的反抗

胡斯派里的农民们面对剥削压迫他们最狠的天主教会和贵族们展现出了非常高的反抗积极性,除了不断的农民起义外他们在这期间发展出了一种特殊的反抗形式“上山”。

所谓上山就是来自各个领地的农民们在一座高山上聚集起来,在胡斯派传教士带领下举办相关的宗教仪式,传教士们往往用着宗教预言故事来来向农民灌输胡斯的思想:废除一切封建赋役,废除天主教僧侣阶级的剥削,消灭等级特权,人人平等。这对于当时深信天主教的农民们来说是非常务实且有效的方法,上山活动不仅加强了农民反对教会和贵族的思想觉悟,同时还让之前因被领主和土地束缚而导致互相之间不了解彼此的农民们建立了更深厚的联系。

尽管上山活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和平示威性的集会,但上层阶级却不这么想,因为参加集会的农民们都拒绝向贵族交税,这在上层阶级看来农民已经不是抗议那么简单了,这肯定是造反的前兆。1419年7月22日整个上山运动达到了顶点,在一个名叫塔波尔的地方聚集了上万的农民,而大贵族们对这个活动已经无法容忍下去决定进行军事镇压,但与以往的农民起义里农民们没有经过什么抵抗就作鸟兽散不同,这次农民们勇敢地拿起了武器与军队进行了正面交锋,最终这次小规模的冲突以农民取胜而告终,之后随着不断的战斗里农民们逐渐有了组织性和纪律性:他们开始组成自己的军队,选出自己的领袖,并开始囤积武器与粮草,最终塔波尔这个地方成为了农民乃至之后整个胡斯派反抗的活动根据地之一。

从布拉格之春到利帕尼之秋——胡斯战争的经过与结果-第3张

如今的塔波尔城早已经成为旅游城市

市民的爆发

在农民们逐渐发展壮大的同时,胡斯派里的市民们也在用着自己的方式斗争,1419年由于瓦茨拉夫四世逐渐惧怕起胡斯派越发激进的活动会威胁到自己的王权,他决定开始倒向天主教会宣布在波西米亚境内恢复天主教仪式并让天主教神甫回到布拉格,而布拉格的下层市民对此爆发了一轮又一轮的抗议,他们希望国王能顺从民意撤销这些决定,但瓦茨拉夫四世更进一步直接罢免了一批市政府官员换上了一批天主教的官员,市民们好不容易得到的官职一下子又被瓦茨拉夫四世剥夺,忍无可忍之下市民们决定将他们的怒火付诸于新一次的行动来让国王听到他们的声音。

7月30日,布拉格街头上可谓是人头攒动,大部分由底层贫民组成的市民们聚集在一起,他们聆听着胡斯派传教士的宣讲并抗议着自己的不满,其中一位叫扬·哲里夫斯基的牧师用着激昂的语气宣讲着自己的内容:面对那些剥削者,要如同对待上帝的敌人一般狠狠地青蒜。这番言论得到了市民们热烈的支持,正当哲里夫斯基手握着一个圣杯并率领着人群往布拉格市政厅经过时,市政厅里某个嫌事情不够热闹的往人群里扔了一块石头,或许是偶然又或许是准头太好了,这块石头不偏不倚地击碎了哲里夫斯基手中的圣杯,当市民们反应过来时他们立刻愤怒地冲进了布拉格市政厅里并将闹事者制服,随后那些刚被瓦茨拉夫四世任命的官员就在空中划出了一条优美的弧线——他们被市民们直接从窗户外扔了出去。这次事件也彻底引发了布拉格大规模的起义,城中的市民开始武装自己,他们又一次闯入教堂,除了捣毁圣像和法衣外他们再次将天主教神甫驱逐出城,而那些深受百姓憎恨的教士则直接被围殴致死,新城区也直接被市民们攻陷并控制。

从布拉格之春到利帕尼之秋——胡斯战争的经过与结果-第4张

很快布拉格七月起义的消息马上传遍了全国,在广大农民和底层市民被起义深深鼓舞时,瓦茨拉夫四世倒是彻底破防了,堂堂王都布拉格居然爆发叛乱,自己的王威何在?这已经不是普通的刁民了,必须要出重拳!但1419年8月16日,就在布拉格七月起义发生后没多久瓦茨拉夫四世就在自己的一座城堡中因病去世,结束了自己作为君王碌碌无为的一生,瓦茨拉夫四世的去世被当时的有些百姓视为波西米亚陷入灾难的标志,而后世有些人则将其视为胡斯战争真正的开始。

布拉格争夺战

国不可一日无主,由于瓦茨拉夫四世膝下无子,波西米亚王位自然被他的弟弟西吉斯蒙德继承,由于被广大波西米亚民众仇视同时也怕被本地贵族背刺,西吉斯蒙德没有选择去布拉格而是让瓦茨拉夫四世的遗孀索菲亚代理执政,但实际掌权者是大贵族车捏克。这下西吉斯蒙德终于如愿以偿——既拿到了神罗皇位又继承到了波西米亚王冠,但此时的他一点也不得意,因为现在的波西米亚就是个烫手山芋,胡斯派已经在全国境内初具规模并有大规模起义的迹象,不处理好这个问题自己在这个位置一天都不会安生。

从布拉格之春到利帕尼之秋——胡斯战争的经过与结果-第5张

西吉斯蒙德,五个徽章代表了他拥有的土地与王冠

1419年秋季,为了阻止国内形式进一步恶化,车捏克作为胡斯派里的温和派选择召开国会,这次国会提出了以下要求:传教自由、配发两种圣餐、禁止称胡斯和他的战友哲罗姆为异教徒、使用本地语来审判、不允许外人来担任官职。而国会同时强调只要以上条件被满足,那他们将服从西吉斯蒙德为合法的波西米亚国王。其实这次国会是他们这些胡斯派里的投机分子向西吉斯蒙德和教会一次服软的行动,因为它们已经在这场风波中得到了足够的土地和地位,此时便想用国会具有的法律效益来确定他们的利益。“唏,可以和解吗?”而西吉斯蒙德表面展示出一副啥都好说的样子,但背地里他正在集结兵力意图把这些叛军一举剿灭,“和解?此时此刻你怕不是在说笑”。

当然还没等西吉斯蒙德进攻,波西米亚的农民们就已经开始向布拉格方向进发,对于西吉斯蒙德农民们也是相当仇视,因为他口口声声说的保护胡斯根本就是谎言,在波西米亚百姓看来就是在西吉斯蒙德的默许下胡斯才会殒命于康斯坦茨。胡斯派传教士呼吁着人民不要承认西吉斯蒙德是国王,不要服从这个被加以基督之敌的恶名的人,最终在9月份农民趁着夜色开进了布拉格城内,和加入他们一起的市民们共同捣毁了剩余的天主教教堂,这次实质上胡斯派之间的会师也真正惊动了布拉格城内的天主教会阵营和胡斯派投机分子,这导致双方彻底撕破脸皮开打。布拉格城内开始爆发了一系列战斗并一直从10月底持续到了11月,胡斯派在几位出色将领的带领下击退了车捏克的雇佣军团并从街道上一直打到了王宫面前,最后由于贵族方援军赶到导致战局僵持不下后双方便缔结了停战协议:胡斯派占据了城内关键城防而大贵族包括前王妃索菲亚和车捏克则被放出城外,这次博弈也算告一段落。虽然胡斯派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后面还有着更大的考验在等待着他们。

塔波尔派和圣杯派

在继续推进故事前我们需要花点时间介绍下胡斯派内部的派系构成和他们的主张,这对我们接下来了解事情走向是比较重要的。简单来说,胡斯派内部并不是铁板一块而是根据不同阶级划分为了两个派系:塔波尔派和圣杯派。

塔波尔派主要由农民和底层平民构成,其名字来源于他们所建立的据点名字塔波尔,他们的基本主张来源于“一千年太平说”——基督会第二次降临,并在人世间建立起一个一千年的幸福正义的王国,塔波尔派就认为建立在剥削上的世界是不长久的,千年的世界很快就会到来,到那时人民才能在基督的荣光下安居乐业。之后塔波尔派的其他主张基本都是在此学说上的各种延伸,塔波尔派反对由教会和贵族主导世俗事务并要求“国王由上帝当,事务由人民管”,因此他们对以教士为代表的天主教会的权威和特权尤其蔑视,同时他们反对私有财产,一切物品都进行公共配给,人们之间用兄弟姐妹称呼而没有等级性别之差,所以你常常能看到在塔波尔派军队里女性不仅是后勤保障人员也同样是战斗人员,在塔波尔派里也有着大量熟练的手工业者,他们为军队源源不断地提供武器、弹药、装具和运输工具,塔波尔派是整个胡斯战争中最重要的战斗部队。

圣杯派则由中等阶级市民,小贵族和一小部分大贵族组成,之所以称为圣杯派是因为在天主教的圣餐礼中,只有神甫才有资格用圣杯来领取基督的“圣血”葡萄酒,而他们使用圣杯作为代表意味着无论什么地位之人都可以用圣杯领餐——人人平等,没有特权。他们的主张主要是1420年7月所发布的“布拉格四条款”:

1、传教自由,自由宣教神的理论

2、要求俗人也可以用圣杯领圣餐,采用两种不同的领餐方式

3、僧侣阶级不允许拥有特权以及世俗权力

4、惩罚一切违背世俗道德的行为

从布拉格之春到利帕尼之秋——胡斯战争的经过与结果-第6张

这些条款虽然相比农民们的诉求来说非常保守温和且条款内容模糊不清没有具体的解释条文 ,但也是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天主教会的权威,同时塔波尔派也能认同条款里的要求并和圣杯派在一定程度上达成共识,尽管双方有时会因为对条款的理解不同而产生争议。圣杯派内不乏投机倒把的贵族与市民,他们的思想也基本一致:造反可以,但不能拼命啊,拼命还怎么挣钱?自己捞到的好处够多了没必要继续流血牺牲,但目前天主教会和西吉斯蒙德的强硬姿态也迫使他们不得不继续团结在胡斯派的旗帜之下,至少得先把对面打到谈判桌上再说,因此他们也组织起军队和塔波尔派一起站在同一阵线。

就这样,在战争前夜与初期,胡斯派内部就分为了这两个派系,而各方内部也并不是团结一致,在随后的一系列斗争中双方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清晰,在波西米亚社会上那些一开始摇摆不定的人也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二、五战十字军——胡斯派的传奇将领与耐败王西吉斯蒙德

1420年1月4日,西吉斯蒙德在弗罗茨拉夫召开了帝国会议,会上宣读了新教皇马丁五世咒骂异教徒以及要求向胡斯派发起十字军东征的诏书,西吉斯蒙德也顺势要求神罗境内的贵族给予军事和财政支持,而贵族们也乐意至极,因为胡斯派不仅在波西米亚本土还在其他德意志领土境内造成了许多骚动,贵族们此时急需杀鸡儆猴来遏制住起义的态势,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就此开始,同时也标志着胡斯战争彻底转入战争阶段。

很快西吉斯蒙德就召集了一支庞大的德意志军队浩浩荡荡入侵了波西米亚,期间爆发了大大小小的战斗,而十字军依靠着数量优势一度占据了上风,逼得胡斯派不得不放弃一个又一个的据点,十字军在波西米亚境内可谓是无恶不作,烧杀抢掠他们样样精通,毕竟比起“信仰之征”十字军的大多数士兵更关心能从这个富得流油的王国里抢到多少财富。正当西吉斯蒙德认为这把稳了的时候,一个男人的出现给了他狠狠一巴掌将他打回了现实。

扬·杰士卡——上帝的战士

1420年3月,在波西米亚的苏多米尔地区十字军与一小批塔波尔派武装力量发生了火并,塔波尔派这支军队在仅凭400人和12辆战车的微弱兵力下就击溃了对面2000重装骑兵的进攻并在最后趁着夜色成功脱离了战场。而这场战斗之中他们的指挥官之一就是扬·杰士卡。

从布拉格之春到利帕尼之秋——胡斯战争的经过与结果-第7张

扬·杰士卡,1360年出生于一个落魄贵族家,从小因为意外他失去了一只眼睛,原本至少还能当个小贵族的他觉得生活里缺少些什么于是毅然决然在18岁那年成为了一名雇佣兵开始在战场上游历。而在1415年胡斯遇害后,本身就认同胡斯学说的他立马成为了胡斯派的忠实簇拥并积极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1419年的布拉格七月起义中杰士卡的身影就早已出现,而到了现在的苏多米尔战役中杰士卡充分展现了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

此刻的杰士卡其实是正在赶往布拉格的途中,因为布拉格城内的胡斯派听到了西吉斯蒙德向布拉格进军的消息所以开始向周围的胡斯派寻求支援,最终杰士卡带领着军队在一路征战后不仅切断了十字军的后勤补给线还成功抢在十字军之前于5月22日进入到了布拉格城中与其他军队会师,期间杰士卡也因为指挥功绩成功担任了塔波尔派的军事指挥官,随后他慢慢成为了塔波尔派的实际领导人。

1420年6月22日,西吉斯蒙德的大军逐渐抵达了布拉格并开始包围这座城市,而杰士卡则在士兵们的陪同下观察起了附近的地形,最终他看上一座名叫维特科夫的小山并选定它作为之后的防守点,而西吉斯蒙德也看上了这座小山,因为只要占领维特科夫山那十字军就能活活困死胡斯派。7月14日,西吉斯蒙德决定发起进攻,而杰士卡早已在山上挖好了工事也部署好了兵力严阵以待,据资料记载这次战斗十字军方面部署了至少8万兵力而胡斯派方面仅有1万人左右,山地周围爆发了一系列争夺战,在长达数小时的战斗中胡斯派这边许多男女混合的部队顽强地扛住了十字军正面的激烈猛攻,而杰士卡本人亲自率领一批人马迂回到了十字军侧翼并发起了进攻,顿时侧翼的溃败加上正面久攻不下引发了德意志军队的士气大崩溃,最后士兵们的撤退演变为了溃逃并在溃逃期间又造成了许多伤亡。

从布拉格之春到利帕尼之秋——胡斯战争的经过与结果-第8张

胡斯在观察地形

从布拉格之春到利帕尼之秋——胡斯战争的经过与结果-第9张

维特科夫之战

这次维特科夫之战以胡斯派以少胜多大获全胜而告终,这次战役中居功至伟的杰士卡也彻底打响了名声一战封神,之后他继续带领军队乘胜追击并开启了几次战斗。而西吉斯蒙德这边,面对因为失利彻底丧失斗志而争吵不休的十字军贵族们以及逐渐炎热潮湿不利于围城的天气下也是焦头烂额,最终无奈的他只有带领着自己的军队撤回了匈牙利,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就这样宣告失败。教会与西吉斯蒙德气急败坏,于是在连续两年内又分别组织起两次十字军东征,而这些都被杰士卡率领的胡斯派军队给击退了。每次东征的失败让波西米亚人民的士气高昂一分时,耐败王西吉斯蒙德的脸面与威望就丢却一分,以至于到了第三次东征时在宫廷内有人遇见西吉斯蒙德都会忍不住掩面窃笑。

为何得胜——塔波尔派的取胜原因

三次东征都以胡斯派的取胜而告终,这里面除了十字军本身的军队架构有问题外,还有以塔波尔派为主力的胡斯派本身的实力过硬有关。所以接下来与其描述冗长繁杂的战争过程,我们不如来看看塔波尔派的“制胜法宝”有哪些。

  1. 稳定充足的兵员构成。塔波尔派不同于十字军以大部分雇佣兵为主,他们是以志愿兵的形式进行兵员补充,大部分农民出生的塔波尔士兵加入军队不是为了钱财而是为了反抗那些曾经剥削压迫自己的贵族与教会,同时为了他们心中的“没有剥削的千年世界”的理想,塔波尔派士兵能与波西米亚民众之间产生共鸣并建立起了深厚的联系,这些使得他们的战斗积极性与士气要远超于十字军,同时只要塔波尔派有难之际,妇女、男人以及他们的兄弟亲戚都会云集响应组织起一支庞大的后备军支援塔波尔派。

  2. 完善的后方补给。打仗不仅拼的是人力同样还有物力,由于波西米亚经过之前的发展已经有了发达的矿业,农业以及手工业,塔波尔派里的手工业者便能利用国内早已开发好的矿井资源为战士和居民们提供必要所需,而至于农业虽然遭受了战争的严重损害,但农民们依旧能为人们提供必要的粮食,而且塔波尔派也在战时实行分配制度,并且一切补给以军队优先。

  3. 优秀的领导人和严格的军规。相比起十字军,塔波尔派的士兵们大都是没有没有经过训练的农民,他们没有重甲也不会骑马甚至连一些基本的战斗常识也不清楚,但这些缺点被诸如扬·杰士卡这些优秀将领给弥补了,他们充分发挥了其军事才能,利用天气地形等客观因素让塔波尔派士兵们发挥出最强的战斗力,渐渐地农民们在经过一系列战斗洗礼后也变为了身经百战不逊于职业士兵的战斗人员,同时由杰士卡在1423年发布的军规也进一步增强了塔波尔派的战斗力,军规其中就明确规定不允许擅自掠夺破坏城镇,不允许做赌博喝酒等败坏军纪之事。这在15世纪的军队普遍是贼配军的情况下简直是一股清流,而事实证明这些规定非常有效地提高了军队的纪律与作风,而这又反过来更进一步让波西米亚民众支持胡斯派的各种行动。

  4. 新武器和新战术的积极使用。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塔波尔派在普通的制式武器例如长剑,战斧不足的情况下使用着平时的农具刀具作为武器,同时塔波尔派拥有着当时最强大的火器,从火绳枪到臼炮他们应有尽有。塔波尔派还充分使用了一种至今被人津津乐道的武器战术——胡斯战车。在热武器全面替代骑兵前,骑兵是古代战场的绝对主力,真实战场可不是像游戏全面战争里那样步兵面对骑兵的正面冲锋和侧袭能扛上几轮,相反除非是训练有素的军队否则步兵往往在骑兵冲到阵线前士气就已经崩溃了。尽管塔波尔派这边有着圣杯派贵族提供的少量重装骑兵但反骑兵手段依旧匮乏,而胡斯战车的出现就弥补了这点,战车宛如壁垒一般保护着步兵的侧翼,车上还配备着弓弩手和火枪手以及一些反步兵部队,这让十字军骑兵的冲锋通常被半路截断并且十字军步兵也很难进行迂回战术,胡斯战车后来也成为了十字军在战场上的噩梦。胡斯战车同样也可以掩护伤员与士兵,必要时也可以掩护妇女和儿童撤退。

  5. 精简有效的指挥系统。一切的战术的前提是对型的变化例如白刃战和火器之间的配合,而这些都依靠着塔波尔派有效的指挥系统,塔波尔派一共会选出四位主要指挥官并终身任职直到死亡,一个主要指挥官的下级所属指挥官不会超过四个,但同时每个指挥官在战斗时自己所负责的部队里享有无限制的权力。这样既不会因为人员过多导致沟通效率低下,同时也保证了在战时军队能够进行快速进行决策部署不至于陷入争论之中。

从布拉格之春到利帕尼之秋——胡斯战争的经过与结果-第10张

当然这些特点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而是在这三次十字军东征中胡斯派摸爬滚打总结经验出来的,其中杰士卡的功劳自然不必多言,就这样看似是一群乌合之众的起义军逐渐成长为了一支具有极强战斗力的部队。

1424年10月11日,正当胡斯派正围攻一座处于波西米亚和摩拉维亚间要道的要塞时,塔波尔派的领导人和精神领袖扬·杰士卡因为感染上了军中流行的瘟疫而不幸离世。此时的杰士卡已步入花甲之年,另一只眼睛也在之前的战斗中瞎掉了,但就是这个瞎老头带领着塔波尔派一次次赢得了胜利。他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一次次带领着他们击退外来德国贵族的进攻;他忠实于百姓而不是阶级,即使自己是小贵族出身但一直坚定地站在广大穷苦百姓这边;他为了胡斯派事业做出了非凡的贡献,他高超的指挥技巧让塔波尔派多次化险为夷,他参与建立的军事体系而之后的胡斯派战斗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后他不愧是上帝神选的战士,他积极拥护着胡斯派相关的宗教纲领,努力维系着塔波尔派和圣杯派之间的合作关系,以上帝之名反对剥削人人平等就是他最后这段人生旅途中的夙愿。

从布拉格之春到利帕尼之秋——胡斯战争的经过与结果-第11张

杰士卡死后,他手下亲自率领的部队为了纪念他自称为了“孤儿军”——意为失去了父亲指引的军队,而他的继任者则是他手下忠诚的战斗牧师普罗科夫,同样听闻了杰士卡死讯的还有天主教阵营那边,西吉斯蒙德马上下令对胡斯派发起进攻——没了杰士卡这把肯定稳了,但一个人的存在与否并不会影响到整体的发展,此时的塔波尔派已经是一支优秀的战斗部队了,况且新领导人普罗科夫也不是吃素的,在他的带领下胡斯派又一次大败了十字军,随后普罗科夫也继续带领着塔波尔派和孤儿军成功抵挡住了第四和第五次十字军东征,证明了自己作为军事领袖的能力。相比起杰士卡的风格,普罗科夫更喜欢主动出击,在他的统领期间胡斯派从一开始在波西米亚境内防守转为主动向神罗国家进攻,各个神罗诸侯国被打的直呼求饶,由此胡斯派不仅收获了一大笔战争赔款,同时他们的事迹也传到了欧陆更远的地方,从彼岸的英格兰到远东的莫斯科都逐渐听说了胡斯派的大名。

三、胡斯派的“终焉之时”——胡斯派的分裂和胡斯起义的失败

时间来到1431年,经历了五次十字军东征的波西米亚王国如今早已是满目疮痍,多年的战争破坏了波西米亚全部的经济,农业,手工业和矿业因为连年的战争处于半停摆状态,这些负担则主要落在了农民和城市平民的身上,除了布拉格等其他几座大城市还保持着相对的繁荣外,波西米亚境内早已经不是当年查理四世接手时的那番太平盛世了。

从布拉格之春到利帕尼之秋——胡斯战争的经过与结果-第12张

此时我们的牢西终于扛不住十字军五次失利而打算和胡斯派进行和谈了,尽管之前双方有过协商但都因为各种原因不了了之,这次西吉斯蒙德与教会不得不选择在谈判桌上发力,1431年7月月,天主教阵营于巴塞尔召开了宗教会议,这次会议的议题基本都与异教徒相关,虽然没有特指是谁但很明显这是冲着胡斯派来的。10月份波西米亚方面收到了相关的文件,教会邀请胡斯派方面派出代表出席会议。

而这,最终导致了胡斯派内部圣杯派与塔波尔派彻底决裂。

圣杯派的倒戈

我们之前就介绍过圣杯派里大都是投机分子,他们只顾眼前利益却不顾大局,因此在整个十字军东征里每当塔波尔派打了胜仗,圣杯派就试图搞事情并与天主教会和解:1421年圣杯派与塔波尔派因为理念问题爆发冲突,还好当时扬·杰士卡还在世并且作为塔波尔派领导人杰士卡也力求双方和平这才没有导致双方闹掰,布拉格四条款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1423年在第三次东征没多久圣杯派就发起武装进攻试图吞并塔波尔派并与西吉斯蒙德和谈,同样还是杰士卡在场,一看圣杯派不老实杰士卡决定把他们打服为止,结果毫无悬念塔波尔派大胜圣杯派,最后在杰士卡与圣杯派签署停战条约后圣杯派才稍微消停了些并继续和塔波尔派合作。

如今面对天主教阵营抛来的橄榄枝,塔波尔派和圣杯派的意见不同也属于意料之内。对于以普罗科夫的塔波尔派,教会和西吉斯蒙德是万万不能相信的,除非满足它们废除剥削等一系列要求否则一切都是免谈,这次会议不过是天主教阵营的缓兵之计,是过来探探胡斯派的口风。而对于以中等阶级和贵族为首的圣杯派来说这简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对面终于肯坐下来谈一谈了,自己也没必要继续抛头颅洒热血了。尽管如此,双方还是共同派出了代表出席了巴塞尔会议。

从布拉格之春到利帕尼之秋——胡斯战争的经过与结果-第13张

位于如今瑞士境内的巴塞尔

1432年12月初代表团出发启程,在途中德国的百姓们怀着好奇与同情地目光看着这支特别的车队以及当时被传的神乎其神的普罗科夫,同时也有人对这支车队展现出仇视与不屑,特别是那些德国大贵族,一看到塔波尔派战车上悬挂着一面胡斯的“真理必胜”语录的旗帜,这些贵族更是气不打一处来要求车队撤下旗帜,最后为了不受阻碍无奈车队只能将旗帜收了起来。1433年年初,胡斯派代表团抵达了巴塞尔参加了会议,尽管一开始天主教会试图为难胡斯派,但在普罗科夫和其他波西米亚传教士的得体表现下这些企图都化为了乌有,在会议上代表团阐述了布拉格四条款的诉求,普罗科夫等人在会上的发言不仅展现了对于自己事业的正义性的信心,同时也展现了其学识的渊博以及理论的扎实,就这样辩论从年初一直到了四月。

但最终结果不出所料,天主教会裁定自己没有谬说,胡斯派必须顺从天主教教义且悔改,如此来看这次会议从一开始就是要求胡斯派单方面投降,那自然这个地方也没有待下去的必要了,1433年4月,代表团在人群的欢呼声中离开了会议启程回国,其中宗教会议的代表也跟随着胡斯派代表团一起回国,表面上这是天主教阵营想继续谈判,但实际上天主教会是想分裂胡斯派中软弱的圣杯派并与他们私下达成交易,而圣杯派也对此也乐意谈判,就这样双方在一系列私下协商后达成一致:天主教会同意修改过后的布拉格四条款,而圣杯派与天主教会站在同一阵线。1433年11月30日,随着圣杯派在那份被修改的面目全非的“布拉格四条款”文件签字后,圣杯派正式倒戈到天主教阵营,此时塔波尔派将孤身一人对抗整个天主教阵营,形式瞬间急转直下。

利帕尼之秋

时间倒回到1433年夏天,当时塔波尔派在普罗科夫的带领下围攻着保皇派的要塞皮尔森,但结果是遭受了失败,更严重的是军队内部居然发生了哗变,这次战斗对战略影响甚小但似乎昭示了塔波尔派的结局。

军队哗变放在以前的胡斯派军队里那是基本不可能的,但现在一来塔波尔派军队里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雇佣军队——兵力增多了,但队伍的纯洁性却不保了,各种为了钱财就能随时转换阵营的份子层出不穷,他们成为了部队里的一个不稳定因素,但二来最重要的是塔波尔派内部人员已经丧失了起义斗志:连年的战争让他们看不到胜利的希望,自己心中的理想距离现实越来越远;塔波尔派之间的争斗也让人困惑,在1421年扬·杰士卡与塔波尔派内部的激进派毕卡特派发生了内部火并,最终虽然毕卡特派被消灭使得塔波尔派和圣杯派之间关系得到缓解,但同室操戈还是会给一些塔波尔派战士们留下了心理阴影;最后就是圣杯派的倒戈,尽管在11月30日前圣杯派都没有公开叛变,但在这之前他们与天主教阵营眉来眼去的活动早已被塔波尔派士兵们看在眼里,早在6月的波西米亚国会内圣杯派人士就说如果教会能承认两种圣餐的领取形式,那么一切都可以进行协商,这摆明了圣杯派已经做好了投降的准备。这一切的一切都让士兵们得出了一个结论——我们终将失败。

从布拉格之春到利帕尼之秋——胡斯战争的经过与结果-第14张

如今塔波尔派没有了圣杯派的支持开始独木难支,手中控制的大城市相比之前也少的可伶,一旦战败那后果是灾难性的,但即便如此,普罗科夫依旧带着剩下的塔波尔派和孤儿军们奋战至最后一刻,最终战场来到了这个名叫利帕尼/里劳的小村子。

1434年5月30日凌晨三点,塔波尔派和天主教—圣杯派联军在利帕尼进行了最后的决战,在开战前圣杯派和塔波尔派就已经进行过一次谈判,结果不用多说,双方自然是不欢而散。面对敌方3万左右的兵力普罗科夫这边1万多人只能选择防守反击,曾经塔波尔派引以为傲的胡斯战车等等战术此时也被对面的圣杯派将领灵活使用,双方就在这战术对等但人数有较大差距的情况下开打了。最终决定战局的是塔波尔派和孤儿军中了对面的疑兵之计导致孤军深入被侧翼骑兵包围,正当普罗科夫意识到情况不对让己方这边的骑兵部队进行掩护时骑兵队长却早已不见了踪影,或是临阵脱逃又或是早已反水已经无从得知,没有了骑兵的掩护那胜负就早已注定。最后塔波尔派和孤儿军惨败于利帕尼,普罗科夫与其他众多将领战死沙场,2000多士兵阵亡,面对投降的俘虏天主教阵营这边没有丝毫怜悯之心基本都屠杀殆尽。此时的波西米亚正值夏季,但胡斯派的事业已经早早入秋,如同那落叶一般随秋风而逝。

尾声

利帕尼之战后,天主教阵营终于可以开香槟了,西吉斯蒙德随后派军队逐渐拔掉了塔波尔派一个又一个抵抗到底的根据地,最终在1437年9月,位于西翁的最后一座要塞被攻破,指挥官和剩下的士兵在酷刑下依旧拒绝承认西吉斯蒙德为波西米亚国王,9月9日,他们在布拉格被处以绞刑并在广场上公开展示,其中指挥官依照西吉斯蒙德的要求被金打造的链子吊死,至此胡斯战争彻底结束。

1437年12月,在西吉斯蒙德高兴没多久自己就在途径匈牙利时因病去世,和他哥哥一样西吉斯蒙德死后没有继承人,至此卢森堡王朝绝嗣,其皇位由女婿方的哈布斯堡家族继承,这个家族后来统治了神罗将近400年直到神罗被拿破仑解散。耐败王西吉斯蒙忙活了半天到头来江山拱手让给了他人,这个结局也是让人哭笑不得,正可谓“机关算尽终成空,曲终人散皆是梦。”

从布拉格之春到利帕尼之秋——胡斯战争的经过与结果-第15张

当你没有子嗣但和哈布斯堡家联姻时你就要开始小心了

在胡斯战争结束后塔波尔派建议的据点塔波尔变成了一座普普通通的城市,在这里生活的人们渐渐忘记了当年这座城市为何而建,只有老人们在诉说往日的故事时会回想起当年大家一起在这参加上山活动时的美好与激情,尽管如此,塔波尔城的百姓们依旧散发着反抗的精神,在一些不合理的如高税收等要求面前他们会爆发抗议与骚动以此积极争取自己的权益。

胡斯战争后天主教会依旧我行我素,各种敛财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甚至比以前更加嚣张,而将近100年之后的1517年,一个名叫马丁·路德的神学教授在威登堡大教堂门口前钉上了名叫《九十五条纲领》的文件,掀起了新一波宗教改革的浪潮,路德被人们视作胡斯的继承者。之后因此而爆发的三十年战争中,波西米亚人民又一次在布拉格市政厅展现了传统艺能——将政府官员掷出窗外,而这次掷出的理由同样与宗教有关但和的上次不同的是官员侥幸没死捡了一条命。

1999年,此时的天主教教皇约翰·保罗二世正式向胡斯表达歉意,此时的宗教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早已被消解,罗马教廷也不复当年威风从罗马搬到了梵蒂冈这块小城,或许这是高度世俗化的罗马教廷为了讨好现代人而进行的一次作秀,但毫无疑问胡斯等来了这个迟到500多年的道歉。 对此由当年塔波尔派演变而来的摩拉维亚教会成员表示:上帝将审判那些处死胡斯之人。

如今在布拉格老城广场的东北角伫立着扬·胡斯的全身雕像以供后世纪念,当年的维特科夫山也改名为杰士卡山,山上的高大的杰士卡铜像诉说着当年在这座山的辉煌战绩。这些塑像以及地下埋葬着的胡斯派无名战士的尸骨就这样静静守护着捷克,他们的事迹激励着当地人民世世代代。

从布拉格之春到利帕尼之秋——胡斯战争的经过与结果-第16张

人民英雄与它们代表的事业永垂不朽。

The End

—————————————————————

参考资料:《胡斯战争:15世纪伟大的捷克农民战争》〖苏联〗鲁勃佐夫著


© 2022 3楼猫 下载APP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