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小黑盒提供的key。
《地狱之刃2:塞娜的传说》是艺术品,这是毫无疑问的。作为这样一部介于游戏与电影之间的作品,游戏性部分缺失应该是必然的,其中的战斗与解谜环节始终保持了一个简洁但有趣的水平。除此之外,《地狱之刃2:塞娜的传说》依然用它高超的制作工艺向我们展示了目前最高水准的电影式游戏:真人演员的全面动作捕捉,让画面在虚幻引擎5的加持下细节极其到位;ASMR般的左右声道旁白,以及环绕的背景音乐、音效让《地狱之刃2》如此独特。
对我个人来说,八个小时流程的《地狱之刃2:塞娜的传说》是完美的游戏体验,它的剧情相当紧凑,且毫不拖沓,并不存在跑路或者“通马桶”任务。这大概也与游戏首发XGP有一定的关系,厂商不会因为试图拖长游戏时间而增加无意义的重复流程。简单来说,这就像我之前和理发师聊天,他说有时候自己甚至会“剪空气”来延长理发时间,从而让顾客觉得这大几十块钱花得很值。
即使完全不了解前作背景,玩家依然能无障碍体验《地狱之刃2:塞娜的传说》这个关于北欧神话的故事,这一方面得益于两部作品联系不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故事本身就比较朦胧。本作地狱之刃2讲述了女主塞娜在认清丈夫已死的现实后,自愿登上奴隶船,来到维京寻找丈夫被献祭给“巨人”而死的真相。在这个过程中,塞娜遇到了人型怪物“德拉古尔”,结识了两三名志同道合的同伴;她也意识到,消灭巨人实际上就是救赎巨人,也是救赎自己,游戏的整体基调也完成了从复仇到救赎的转变。
这样的剧情在《地狱之刃2:塞娜的传说》高超的线性叙事方式下显得极其流畅,游戏以塞娜为主视角,用几乎一镜到底的方式很好地提升了玩家的沉浸感。且游戏始终用宽画幅的画面比例,也就是说如果你的显示器是比例大于21:9这样的“带鱼屏”,游玩体验会更佳。游戏另一个令人震惊的方面在于,在游玩过程中我只在大场景变换中见到了少量CG,其余全是无缝的场景即时演出,很多时候我甚至分不清哪些是需要玩家操作、哪些是不需要的,这就造成很多时候进入了即时演出后我仍然按着W键向前行走。
当然,《地狱之刃2》宣传片最初令我感到惊讶的还是人物动作与脸部的精准捕捉,在实际游玩过程中我也发现游戏中每一个动作、每一个人物脸部建模与捕捉、每一个场景的渲染都保持着极高的规格,这大概就是制作组财大气粗的一个表现——他们不用所谓的“把好钢用到刀刃上”,游戏的每一处细节已经做到了最好。
与早些年的《艾迪芬奇的记忆》,今年新作《印蒂卡》相似的是,《地狱之刃2:塞娜的传说》对UI、引导的使用极其克制。这种克制是我在任何电子游戏上都没看到过的。它不像艾迪芬奇那样有着用融入画面的字幕,也不像印蒂卡那样用像素游戏打断电影叙事的连贯性,《地狱之刃2》是完完全全的纯净、沉浸式体验。甚至游戏开始时会默认不显示字幕,也就是说如果你英语听力够好,你能够享受到最纯粹的电影般顶级视听体验。
我听了大约七八年ASMR,算是“重度ASMR患者”。《地狱之刃2:塞娜的传说》延续了一代经典絮絮叨叨的耳语,塞娜脑海里疯癫的旁白在游戏中表现出来就是左右声道的不断切换,玩家能感受到的就是“三个女人一台戏”,并且这台戏演在了玩家脑子里面。言归正传,不止这三个女人,其实还有“阴影”与“隐秘种族”的声音,这些实际上都是塞娜精神疾病的体现,这些声音或是鼓励、赞扬,或是讥讽、责怪。再搭配上雷声、雨声、海浪声,粗重的喘气声,甚至是腐尸上的苍蝇声、兵器刺到肉体中的声音,它们当然不像ASMR那样让人舒适和放松,游戏整体营造了一种压迫感十足的沉浸体验,这在黑暗的洞穴里更为明显。
虽说是电影式游戏,但《地狱之刃2》的战斗演出却是毫不敷衍。在一个位于主角右斜后方的单视角下,玩家通过前进后退、轻击重击以及招架与闪避来对战,并且从始至终都使用同一把剑进行战斗,永远是1V1“君子决斗”,敌人会排着队来一一送死。这样简单的操作方式却在表现力十足的战斗演出加持下变得很爽,特别是极易累计的主角技能条,开启技能,连续三次重击一般就能送大部分小怪上西天,处决方式也是几乎不重样的。当然某些精英怪也分别拥有无限闪避、喷火、砸地等特殊技能,但它们的血量也依然和普通怪一样短小。游戏全程没有boss战,划分章节的大型战斗也仅仅是通过躲避火山喷发或者海浪来救赎巨人。甚至在设置中玩家还可以选择自动战斗,这也与《地狱之刃2:塞娜的传说》所秉持的电影化相吻合。
游戏的解谜与战斗遵循了同样的原则与做法——简洁但有趣,玩家要做的就是寻找场景中的字符与图腾对应,或者通过场景变换找齐珠子,从而开启被封锁住的道路,难度整体偏低。即使你实在找不到位置,也可以根据耳语的提示找到近似位置,然后不断比对找到正确的方位视角。
如果你和我一样有些害怕恐怖片,那么《地狱之刃2:塞娜的传说》洞穴里压抑的氛围可能会让你有些心惊。除了虐杀、献祭造成的断肢、爆浆等血腥场面外,游戏中不乏突脸、被敌人绕后等偷袭。特别是在黑暗的洞穴中,水中未知生物将会拉扯女主,这在ASMR般环绕的音效之下,十分恐怖。这个时候我的中配笔记本发挥了作用,调到全低后不那么清晰的画面在一定程度上算是“保护”了我。
在通关《地狱之刃2:塞娜的传说》之后,我开始觉得自己笔记本的显存实在有些不够,我确实无法体验到虚幻引擎5下天花板级别的游戏画面。看到高配电脑录制的实况中,人物脸部肌肉与毛孔的细节相当令人震惊。当我第一次打开拍照模式,【胜过千言万语】成就弹出,从那一刻开始,我不将它简单视作一款游戏,而是一部艺术品。
2017年,初代《地狱之刃:塞娜的献祭》斩获TGA【最佳表演】与【最佳音响效果/最具社会影响游戏】。我一直很相信自己的直觉,比如去年中旬刚玩到《Viewfinder》时便相信它能够角逐最佳独立游戏的奖项,而在通关《地狱之刃2》之后,我觉得已经能提前开香槟了,年度最佳表演奖大概率已经收入囊中,这也是为什么它在首发XGP之后,仍然在Steam商店收获2500条特别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