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金剛》遊戲沉浮錄


3樓貓 發佈時間:2021-12-07 10:09:36 作者:坐等退休的黑臉怪 Language

#遊信創作者參賽作品#

7月29日,變形金剛動畫《賽博坦之戰:王國》播出,為全新的動畫三部曲畫上了一個句號。三季下來,很難說本作除了情懷還剩下什麼。《賽博坦之戰三部曲》最早是為了紀念G1(

第一世代)動畫35週年開啟的全新玩具線,動畫說白了就是個廣告片。如果你是個變形金剛的玩具愛好者那麼全新的G1形象升級的玩具一定會讓你滿意,而如果你只是個想要欣賞有趣動畫的吃瓜群眾,那麼不建議在本作上浪費時間。

《變形金剛》遊戲沉浮錄-第1張

其實筆者對於本作有一種複雜的感情,一方面更為精緻的G1造型設計的確吸人眼球,另一方面本作糟糕的節奏安排、人物塑造、劇情故事等各方面又讓本作的名字有點蒙羞——在動畫《賽博坦之戰》開播的10年前,就有這麼一款同名的變形金剛遊戲,也被玩家們譽為最好的變形金剛遊戲。

新時代的《變形金剛》遊戲

2007年的真人電影為變形金剛打開了新時代的大門,將其重新拉回了大眾視野,同時帶來的還有眾多優秀的動畫、漫畫、遊戲系列。

《變形金剛》遊戲沉浮錄-第2張得於斯、毀於斯

為了配合電影的推出,孩之寶在2006年從Infogrames拿回了變形金剛改編遊戲的版權,並信心滿滿地交給了動視,期望在之後達成電影遊戲兩開花的完美局面。因此從2007年首款高清化《變形金剛》遊戲開始,這一系列都是以電影為藍本再創作,本質上講就是電影的附屬品——如果算上玩具,那就是附屬品的附屬品。

這個完全依託於電影的遊戲系列不需要多高的素質,只要電影能創造足夠的熱度,遊戲的銷量一定是有保障的(前提是你不能像《漫威復聯》一樣和電影相距甚遠),事實也證明這一決定是成功的。儘管評分普遍不佳,但《變形金剛2007》還是在全平臺上斬獲了超270w的銷量,是所有《變形金剛》遊戲銷量的第一名,續作的製作也是板上釘釘。

《變形金剛》遊戲沉浮錄-第3張

2009年,和電影同名的遊戲《變形金剛:捲土重來》在電影首映的同一天發售。這款擺明了繼續蹭電影熱度的作品素質比起前作更加令人堪憂,隨著《變2》票房的增加,遊戲的銷量卻有所下滑,但仍達到了230w的出色成績。

《變形金剛》遊戲沉浮錄-第4張

在這種情況下,想要一款完全脫離於電影的新《變形金剛》遊戲,其誕生還缺一個契機。當真人電影為《變形金剛》打開泛娛樂的大門後,孩之寶期望在漫畫、動畫、遊戲、小說等多方面齊頭並進,但同時孩之寶又不希望每個領域的產品過於獨立,於是變形金剛的“聯合宇宙(Aligned Continuity)”誕生了。

賽博坦傳奇

聯合宇宙是一個想要嘗試理清作品關係,但越理越亂;想要強調“連續性”,但間斷越來越大的概念。一句話來講就是將特定範圍內所有的《變形金剛》作品認定為同一宇宙,但這一宇宙卻不像漫威宇宙一樣有一個最高指揮掌握整體走向。聯合宇宙目前包含三本小說、四部動畫、五款遊戲和近十本漫畫,但不同的作品間不僅關聯感薄弱,設定衝突也是一大堆,孩之寶只是粗暴地將這些作品放在同一宇宙中,各自依然當作獨立作品看待即可。

《變形金剛》遊戲沉浮錄-第5張

那時的變形金剛被大致分為四個平行線:G1(第一世代線)、BW/BM(超能勇士線)、真人世(真人電影)和聯合宇宙

但不管怎麼樣,聯合宇宙這事肯定是要辦的,而一款脫離了電影世界觀,描繪了早期賽博坦戰爭的全新遊戲就是引入聯合宇宙的絕佳想法,由此誕生的便是《變形金剛:賽博坦之戰》。《賽博坦之戰》在最開始時並沒有特意作為一個全新宇宙的開端故事去製作,相反其開發商High Moon Studio更希望製作一款能夠被看作G1前傳的遊戲。

《變形金剛》遊戲沉浮錄-第6張

《賽博坦之戰》的製作人Matt Tieger曾在採訪中表示比起真人電影,本作受Sam Raimi(《蜘蛛俠》三部曲導演)和某個爬牆吐絲的角色影響更大。他希望本作像《蜘蛛俠》電影第一部一樣吸引三種人:一類是動作遊戲愛好者;一類是品牌粉絲,他們會被喚起小時候對宇宙的熱愛;一類是核心粉絲,他們會看到無數的致敬鏡頭和業內笑話——我們會用情懷糊你一臉。

《變形金剛》遊戲沉浮錄-第7張

Matt Tieger還是一名海洋生物學碩士

《賽博坦之戰》是一款真正喜愛並瞭解變形金剛的人才能創造的作品。本作完全摒棄了一切人類方/電影相關要素。角色的建模融合了G1和IDW漫畫的風格,各個肢體更加健壯飽滿,大量的三角形楊素使整體更具外星機械感和金屬感。變形後的載具模式也更偏向外星機械,幾乎沒有人類載具的特點,同時整個機體上都有強烈的機油汙漬感,配合上滿目瘡痍的場景更顯得戰爭的激烈。

《變形金剛》遊戲沉浮錄-第8張《變形金剛》遊戲沉浮錄-第9張

為了和汽車人作出區分,霸天虎的造型更具尖銳、鏽蝕、拼裝感

不可否認的是以如今的眼光,本作貼圖分辨率已經相當落後,但虛幻引擎強大的光照效果和整體偏向漫畫風格的畫面彌補了畫面上的短處,角色身上的燈光、武器的特效都能讓你遊玩時忽略略顯模糊的貼圖。

《變形金剛》遊戲沉浮錄-第10張

玩法上本作依然為TPS遊戲,單人戰役共分為十個章節,前五個為霸天虎、後五個為汽車人,每個章節支持最多3人合作遊玩,並可以從三名角色中自由選擇,每名角色都有獨特的武器和技能。當然最為重要的變形過程同樣激動人心,變形時的機械聲和一躍而起的巧妙變換盡顯變形金剛的浪漫,戰役中還會有許多獨特的流程讓玩家享受載具模式的疆場馳騁。

《變形金剛》遊戲沉浮錄-第11張

《賽博坦之戰》並不是一款完美的遊戲,但卻是每一個變形金剛粉絲想要的遊戲。大型機器人的近戰格鬥、載具間的極限競速、人形與載具的奇妙變形、激光與爆炸聲響徹戰場。伴隨著擎天柱與威震天經典的“One shall stand,one shall fall”的互放狠話,鐵甲龍和大力金剛的巨型戰鬥,每一個粉絲都無不為之激動不已。

《變形金剛》遊戲沉浮錄-第12張

《賽博坦之戰》主題曲《Til All Are One》由曾給1986年《變形金剛大電影》獻聲的Stan Bush根據曲目《Grand Zero》重新創作,也是變形金剛中最燃的曲目之一

IGN為《賽博坦之戰》給出了9分的評價,其媒體平均分也超過了8分。毫無疑問本作是素質最高的變形金剛遊戲,但本作的銷量卻“理所當然”的沒有達到前作水平,全平臺銷量為110w,其中PC版銷量更是因為盜版問題而沒有超過1w。

《變形金剛》遊戲沉浮錄-第13張

《賽博坦之戰》也是最後一款銷量超過100w的變形金剛遊戲

之後High Moon Studios還開發了最後一款變形金剛電影主題遊戲《變形金剛3:月黑之時》,其質量延續了先前電影遊戲粗製濫造的傳統。期間還有小道消息稱High Moon Studios中許多人其實很討厭真人電影版,因此有可能是在本作上故意擺爛,但這一切都早已是過眼雲煙。

在《賽博坦之戰》發售時其正統續作《賽博坦的隕落》已經提上日程,同樣由High Moon Studios開發。如果說《賽博坦之戰》是每一個粉絲想要的遊戲,那麼《賽博坦的隕落》就是彼時的粉絲想都不敢想的遊戲。

《變形金剛》遊戲沉浮錄-第14張

《賽博坦的隕落》繼承了前作一切優秀的地方,並在單人戰役上進一步做出改進,任務方式更加多樣化。儘管取消了多人合作戰役,但用更加精彩動人的戰役劇情保證了戰役體驗。相比起前作略顯過時的畫面,本作充分發揮出虛幻引擎的全部潛能。更加細緻的貼圖紋理和建模多邊形讓每一個角色都耐看無比。

《變形金剛》遊戲沉浮錄-第15張

各種名場景緻敬也是層出不窮

本作有粉絲想要的一切:劇烈的爆炸、酷炫的變形、巨型機器人大戰、機械恐龍怒吼、汽車人與霸天虎的殊死對決。

《變形金剛》遊戲沉浮錄-第16張

故事承接了上一作汽車人和霸天虎之間的戰爭,隨著戰局進入尾聲,更大的考驗與更多的犧牲接踵而來。如果說前作是注重雙方的戰鬥博弈,那麼本作還加入了民族存亡、理念碰撞的悲壯含義。

《變形金剛》遊戲沉浮錄-第17張

在最後一關中配合著經典的標誌轉換,鏡頭不斷地在兩個派系間切換,最終停留在兩位主角身上。在歷經了戰士、好友、親人的犧牲後,擎天柱與威震天再次面對面,宇宙之大卻容不下彼此二人,相互衝突的理念早已讓自己的星球陷入消亡,在這最後的決鬥中沒有一人是贏家,無數犧牲所鑄就的只有湮滅。本作的主旨在遊戲宣傳片中,用一首歌傳達出來。

Nature, nurture, heaven, and home

Sum of all, and by them, driven

To conquer every mountain shown

But I've never crossed the river

Braved the forests, braved the stone

Braved the icy winds and fire

Braved and beat them on my own

Yet I'm helpless by the river

Angel, angel, what have I done?

I've faced the quakes, the wind, the fire

I've conquered country, crown, and throne

Why can't I cross this river?

It'll take a lot more than words and guns

A whole lot more than riches and muscle

The hands of the many must join as one

And together we'll cross the river

——《The Humbling River》

我征服了每座高山,勇闖了冰霜、風暴和火焰,奪下了每一個國家、每一座王位,可我為何始終無法渡過這條河流?

因為你永遠是孤身一人。縱使有再多的權利和財富,也只有齊心協力、眾志成城,才能渡過這條小小的河流。

《賽博坦的隕落》不僅是最好的變形金剛遊戲,也是最能體現出變形金剛精神的載體。不再有美軍招兵廣告,不再有個人英雄主義,只有對團結一致的崇高追求。

《變形金剛》遊戲沉浮錄-第18張

《賽博坦的隕落》主題曲直接選用了最為經典的《The Touch》Power Mix混音版本

儘管《賽博坦的隕落》擁有強大的硬素質,但依然和前作一樣遇到了叫好不叫座的情形,這裡面有許多內在和外在因素,但總的來說前作素質低、相關玩具縮水、電影第三部口碑差、盜版橫行依然是主要原因。

但顯然動視和孩之寶並不打算/不能夠在問題最大的幾方面做出改進,他們似乎孤注一擲般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既然電影主題的前兩作遊戲賣得那麼好,《賽博坦》系列兩部評分又那麼高,那何不把二者合二為一呢?由此誕生的便是《變形金剛:暗焰崛起》。

對於《暗焰崛起》其實沒有什麼好介紹的,本作最大的特點就是在劇情中交叉了電影主題遊戲和《賽博坦》系列的時間線,但顯然其結果並沒有變得更加有趣。愚蠢的劇情、毫無特色電影線角色、糟糕的變形過程,甚至連一向精彩的主題曲ed都消失不見。

《變形金剛》遊戲沉浮錄-第19張

《變形金剛》遊戲沉浮錄-第20張

《賽博坦的隕落》和《暗焰崛起》中鋼索變形的對比

《變形金剛》遊戲沉浮錄-第21張

《暗焰崛起》甚至都懶得放一首歌

此時的High Moon Studio已經不再主導遊戲製作,開發人員則被分配到其他部門幫忙,例如在《COD17》中你還能看見High Moon Studio的logo。《暗焰崛起》的製作被交由Edge Of Reality負責。無論當初動視製作這款遊戲的目的如何,顯然是失敗的。《暗焰崛起》也為3A級《變形金剛》遊戲釘上了最後一塊棺材板。

此後動視除了在2015年和白金工作室合作推出過一款格鬥類型的《變形金剛:毀滅》外,再無《變形金剛》新作。2018年,動視也孩之寶合約到期,雙方都沒有再續約的意願,所有動視的《變形金剛》遊戲從各個電子商店下架,成為絕版遊戲。

雖然之後曾有多款其他廠商的《變形金剛》的網遊和手遊推出,但幾乎都沒有善終,可以說這一IP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退出遊戲業大舞臺。

《變形金剛》遊戲沉浮錄-第22張

未來的種子深埋在過去

《變形金剛》是一個自始至終被玩具銷量決定命運的IP,但就是這最為核心的一點在這個IP發展最重要的時刻出了岔子。2011年隨著新電影《變形金剛3》的上映,新推出的系列玩具整體質量大幅縮水,其銷量遠未達到預期。零售商積壓了大量電影玩具,最終導致後續的《領袖之證》和《賽博坦的隕落》相關玩具的訂貨量極少,而玩具的質量也進入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惡性循環。

《變形金剛》遊戲沉浮錄-第23張

《變形金剛4》和FOC遊戲線的玩具堪稱系列之恥

2013年《變形金剛》首席玩具設計師Aaron Archer從孩之寶離職,後來證實其原因是在不斷上漲的塑料成本和高效開發的壓力下,已經難以開發更多“有趣”的玩具。Aaron Archer的離職也直接影響到了這一IP後續的眾多決策。這本該是變形金剛最應該發光發熱的時期,但卻因玩具的縮水讓整個IP陷入了一個低谷。

目前看來《變形金剛》已經進入了泛G1化的死循環中:造型越是偏離G1,玩具賣得就越少,但越接近G1,卻又越難以吸引新人入坑。曾經的聯合宇宙由於風格特色過於強烈,難以讓人聯想到G1形象,在近幾年完全銷聲匿跡。新的漫畫開始延續G1背景,新的動畫猶如G1復刻。新的遊戲?忘了他吧。

《變形金剛》遊戲沉浮錄-第24張

2012年《賽博坦的隕落》與2020年《變形金剛:戰場》

究其原因其實顯而易見,《變形金剛》IP最大的吸金來源依然是賣玩具掙錢,孩之寶終究是要靠其他媒介來給自家玩具打廣告,而現在市場已經證明了廣告效果最好的就是情懷向的G1與真人電影。

前者讓《變形金剛》動畫從邪神三部曲、08版、《領袖之證》等百花齊放的風格變成了天元三部曲、賽博坦三部曲這樣的G1復刻+玩具宣傳片;後者則讓一個80分的遊戲去抱另一款40分遊戲的大腿,最終封死了遊戲路線。

購買力強的要麼是有G1情懷的中年人,要麼是從電影入坑的玩具大佬,並且其中大部分人的消費能力依然在不斷提高中。而喜歡看動畫的青少年和只想玩單機遊戲的主要受眾,除非家裡有礦,否則很難給孩之寶帶來足以心動的收益。

《變形金剛》遊戲沉浮錄-第25張

但G1的老本又能否吃一輩子?2021年是《變形金剛大電影》的35週年,也是《超能勇士》開播25週年。回顧86年的大電影、96年的《超能勇士》和07年的真人電影,每一次新玩具、新媒體的推出都伴隨著不小的牴觸聲音。新的造型、新的故事都在審美的轉換、觀念的轉變中不斷發展,而筆者也相信正是這些新舊時代轉變產生的火花,才能帶領《變形金剛》這一IP不斷發展下去。

直到萬眾一心

BotCon曾是全球最大的變形金剛粉絲大會,自2002年獲得孩之寶授權後便開始與各個第三方玩具廠家、編劇、畫師、角色聲優等合作,許多冷門角色的玩具、官方授權的重塗玩具、漫畫和動畫預告等都會在BotCon上首次亮相。每年成千上萬的粉絲都會在這裡分享對變形金剛的熱愛。

2016年孩之寶收回了BotCon的官方授權,用自己的聯合展會HasCon取而代之。HasCon聚集了孩之寶旗下包括《變形金剛》《G.I.Joe》《彩虹小馬》等所有IP,目標群眾也更偏向青少年。從BotCon到HasCon,其中的利益糾葛和正確與否這裡不作談論,但HasCon自從2017年舉辦過一次後,第二屆從2018年一直拖到現在都不見蹤影,而BotCon自從1994年第一屆舉辦後在長達22年間都未曾停斷過(期間曾因各種問題改名為OTFCC舉辦了兩屆),至少在聚集粉絲凝聚力方面,孩之寶是不合格的。

《變形金剛》遊戲沉浮錄-第26張

單從商業利益來看孩之寶官方的世代精選系列玩具顯然比BotCon的玩具強得多

在全球最大的請願平臺Change.org上就有想要重新舉辦BotCon的請願,而令許多粉絲欣慰的是,BotCon已經宣佈復活,並於2022年開展下一屆展會。在失去了官方玩具授權後,BotCon毫無疑問將變得更加去商業化,相信它會將重點放在團結粉絲間的紐帶上。

《變形金剛》遊戲沉浮錄-第27張

如果你在Change.org上搜索Transformers,會發現第一名的為Transformers Video Game Restoration(變形金剛遊戲迴歸)。這是一個由玩家Vortex發起的對《賽博坦之戰》和《賽博坦的隕落》兩作遊戲重新上架各個電子商店的請願。

《變形金剛》遊戲沉浮錄-第28張

“在2012年由High Moon Studios製作的《賽博坦的隕落》和《賽博坦之戰》通常被玩家們認為是最好的《變形金剛》遊戲。不幸的是孩之寶與動視間的合約於2018年終止,兩部遊戲因此從所有電子平臺下架,多人遊戲也因缺少新玩家的加入陷入沉寂。

我們變形金剛粉絲深愛著這兩作遊戲,並因為看到它們逐漸死去而心碎。在過去8月,Steam上改作最高在線只有45人,平均也只有30人在線。在Xbox One上你幾乎找不到一個滿員的房間,而這些數字也將不斷減少,直到一個不剩。

這是一個巨大的不幸,我親眼見證了無數玩家想要購買加入這款驚人的遊戲卻無從下手。我理解想要續約需要很多錢,但我相信即使在今天,即使在High Moon Studios超越自己後許多年,這款遊戲依然能夠賣得很好。如果能夠將該作在PSN、Steam、微軟商店等重新上架,玩家群體將迎來新生,變形金剛也會再次在遊戲業內開始流行。

我呼籲所有變形金剛的粉絲們:無論你們在哪個平臺遊玩,幫助我們拯救遊戲於滅亡!讓我們拯救自己的童年。

-vortex22100”

該請願開啟於2018年,在2020年所有動視的《變形金剛》遊戲已經停服。目前唯一能夠買到《賽博坦之戰》和《賽博坦的隕落》的地方只有極少量的老主機遊戲碟,或者亞馬遜上的Steam遊戲碼。而即使買了遊戲,多人模式也已無法啟用。

但是這則請願並沒有因此取消,一直到最近都有許多人的加入。他們有的是該入坑的新人,渴望能一睹兩作的風采;有的是迴歸的老玩家,想要再次在多人遊戲中馳騁,回味自己的童年。逝去的終將逝去,其實我們都很清楚這些願望實現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這是我們不會退縮的標誌。

最後,玩家還有沒有可能再次看到一款振奮人心的3A級變形金剛遊戲?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需要先解答,變形金剛還需不需要這樣一款遊戲來為它帶貨?

2019年,在List of highest-grossing media franchises,或者稱之為“全球最賺錢的IP排行榜” 上,《變形金剛》以170億美元排行第25位;2021年,這一數字上升到300億美元,排行第12位,其增長幅度遠遠超過了其他IP。雖然有點殘酷,但很顯然目前《變形金剛》IP的高速成長和遊戲行業幾乎沒有關係。

當然這並不代表新的3A遊戲可能性為0,沒有資本家會嫌錢多。隨著《變形金剛》電影宇宙的重啟,新遊戲的誕生依然蘊藏著一定的可能,玩家能做的也只有不斷地向官方表達我們的訴求。

《變形金剛》遊戲沉浮錄-第29張

由《大黃蜂》開啟的新電影宇宙

六部《變形金剛》電影中有許多G1的經典臺詞復刻,但唯獨那句在傳承於賽博坦的信條沒有提及,或許這就是開啟《變形金剛》未來的鑰匙。

“Till all are one,直到萬眾一心。”

《變形金剛》遊戲沉浮錄-第30張


© 2022 3樓貓 站點地圖 購買域名: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