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信创作者参赛作品#
7月29日,变形金刚动画《赛博坦之战:王国》播出,为全新的动画三部曲画上了一个句号。三季下来,很难说本作除了情怀还剩下什么。《赛博坦之战三部曲》最早是为了纪念G1(
其实笔者对于本作有一种复杂的感情,一方面更为精致的G1造型设计的确吸人眼球,另一方面本作糟糕的节奏安排、人物塑造、剧情故事等各方面又让本作的名字有点蒙羞——在动画《赛博坦之战》开播的10年前,就有这么一款同名的变形金刚游戏,也被玩家们誉为最好的变形金刚游戏。
新时代的《变形金刚》游戏
2007年的真人电影为变形金刚打开了新时代的大门,将其重新拉回了大众视野,同时带来的还有众多优秀的动画、漫画、游戏系列。
得于斯、毁于斯
为了配合电影的推出,孩之宝在2006年从Infogrames拿回了变形金刚改编游戏的版权,并信心满满地交给了动视,期望在之后达成电影游戏两开花的完美局面。因此从2007年首款高清化《变形金刚》游戏开始,这一系列都是以电影为蓝本再创作,本质上讲就是电影的附属品——如果算上玩具,那就是附属品的附属品。
这个完全依托于电影的游戏系列不需要多高的素质,只要电影能创造足够的热度,游戏的销量一定是有保障的(前提是你不能像《漫威复联》一样和电影相距甚远),事实也证明这一决定是成功的。尽管评分普遍不佳,但《变形金刚2007》还是在全平台上斩获了超270w的销量,是所有《变形金刚》游戏销量的第一名,续作的制作也是板上钉钉。
2009年,和电影同名的游戏《变形金刚:卷土重来》在电影首映的同一天发售。这款摆明了继续蹭电影热度的作品素质比起前作更加令人堪忧,随着《变2》票房的增加,游戏的销量却有所下滑,但仍达到了230w的出色成绩。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一款完全脱离于电影的新《变形金刚》游戏,其诞生还缺一个契机。当真人电影为《变形金刚》打开泛娱乐的大门后,孩之宝期望在漫画、动画、游戏、小说等多方面齐头并进,但同时孩之宝又不希望每个领域的产品过于独立,于是变形金刚的“联合宇宙(Aligned Continuity)”诞生了。
赛博坦传奇
联合宇宙是一个想要尝试理清作品关系,但越理越乱;想要强调“连续性”,但间断越来越大的概念。一句话来讲就是将特定范围内所有的《变形金刚》作品认定为同一宇宙,但这一宇宙却不像漫威宇宙一样有一个最高指挥掌握整体走向。联合宇宙目前包含三本小说、四部动画、五款游戏和近十本漫画,但不同的作品间不仅关联感薄弱,设定冲突也是一大堆,孩之宝只是粗暴地将这些作品放在同一宇宙中,各自依然当作独立作品看待即可。
那时的变形金刚被大致分为四个平行线:G1(第一世代线)、BW/BM(超能勇士线)、真人世(真人电影)和联合宇宙
但不管怎么样,联合宇宙这事肯定是要办的,而一款脱离了电影世界观,描绘了早期赛博坦战争的全新游戏就是引入联合宇宙的绝佳想法,由此诞生的便是《变形金刚:赛博坦之战》。《赛博坦之战》在最开始时并没有特意作为一个全新宇宙的开端故事去制作,相反其开发商High Moon Studio更希望制作一款能够被看作G1前传的游戏。
《赛博坦之战》的制作人Matt Tieger曾在采访中表示比起真人电影,本作受Sam Raimi(《蜘蛛侠》三部曲导演)和某个爬墙吐丝的角色影响更大。他希望本作像《蜘蛛侠》电影第一部一样吸引三种人:一类是动作游戏爱好者;一类是品牌粉丝,他们会被唤起小时候对宇宙的热爱;一类是核心粉丝,他们会看到无数的致敬镜头和业内笑话——我们会用情怀糊你一脸。
Matt Tieger还是一名海洋生物学硕士
《赛博坦之战》是一款真正喜爱并了解变形金刚的人才能创造的作品。本作完全摒弃了一切人类方/电影相关要素。角色的建模融合了G1和IDW漫画的风格,各个肢体更加健壮饱满,大量的三角形杨素使整体更具外星机械感和金属感。变形后的载具模式也更偏向外星机械,几乎没有人类载具的特点,同时整个机体上都有强烈的机油污渍感,配合上满目疮痍的场景更显得战争的激烈。
为了和汽车人作出区分,霸天虎的造型更具尖锐、锈蚀、拼装感
不可否认的是以如今的眼光,本作贴图分辨率已经相当落后,但虚幻引擎强大的光照效果和整体偏向漫画风格的画面弥补了画面上的短处,角色身上的灯光、武器的特效都能让你游玩时忽略略显模糊的贴图。
玩法上本作依然为TPS游戏,单人战役共分为十个章节,前五个为霸天虎、后五个为汽车人,每个章节支持最多3人合作游玩,并可以从三名角色中自由选择,每名角色都有独特的武器和技能。当然最为重要的变形过程同样激动人心,变形时的机械声和一跃而起的巧妙变换尽显变形金刚的浪漫,战役中还会有许多独特的流程让玩家享受载具模式的疆场驰骋。
《赛博坦之战》并不是一款完美的游戏,但却是每一个变形金刚粉丝想要的游戏。大型机器人的近战格斗、载具间的极限竞速、人形与载具的奇妙变形、激光与爆炸声响彻战场。伴随着擎天柱与威震天经典的“One shall stand,one shall fall”的互放狠话,铁甲龙和大力金刚的巨型战斗,每一个粉丝都无不为之激动不已。
《赛博坦之战》主题曲《Til All Are One》由曾给1986年《变形金刚大电影》献声的Stan Bush根据曲目《Grand Zero》重新创作,也是变形金刚中最燃的曲目之一
IGN为《赛博坦之战》给出了9分的评价,其媒体平均分也超过了8分。毫无疑问本作是素质最高的变形金刚游戏,但本作的销量却“理所当然”的没有达到前作水平,全平台销量为110w,其中PC版销量更是因为盗版问题而没有超过1w。
《赛博坦之战》也是最后一款销量超过100w的变形金刚游戏
之后High Moon Studios还开发了最后一款变形金刚电影主题游戏《变形金刚3:月黑之时》,其质量延续了先前电影游戏粗制滥造的传统。期间还有小道消息称High Moon Studios中许多人其实很讨厌真人电影版,因此有可能是在本作上故意摆烂,但这一切都早已是过眼云烟。
在《赛博坦之战》发售时其正统续作《赛博坦的陨落》已经提上日程,同样由High Moon Studios开发。如果说《赛博坦之战》是每一个粉丝想要的游戏,那么《赛博坦的陨落》就是彼时的粉丝想都不敢想的游戏。
《赛博坦的陨落》继承了前作一切优秀的地方,并在单人战役上进一步做出改进,任务方式更加多样化。尽管取消了多人合作战役,但用更加精彩动人的战役剧情保证了战役体验。相比起前作略显过时的画面,本作充分发挥出虚幻引擎的全部潜能。更加细致的贴图纹理和建模多边形让每一个角色都耐看无比。
各种名场景致敬也是层出不穷
本作有粉丝想要的一切:剧烈的爆炸、酷炫的变形、巨型机器人大战、机械恐龙怒吼、汽车人与霸天虎的殊死对决。
故事承接了上一作汽车人和霸天虎之间的战争,随着战局进入尾声,更大的考验与更多的牺牲接踵而来。如果说前作是注重双方的战斗博弈,那么本作还加入了民族存亡、理念碰撞的悲壮含义。
在最后一关中配合着经典的标志转换,镜头不断地在两个派系间切换,最终停留在两位主角身上。在历经了战士、好友、亲人的牺牲后,擎天柱与威震天再次面对面,宇宙之大却容不下彼此二人,相互冲突的理念早已让自己的星球陷入消亡,在这最后的决斗中没有一人是赢家,无数牺牲所铸就的只有湮灭。本作的主旨在游戏宣传片中,用一首歌传达出来。
Nature, nurture, heaven, and home
Sum of all, and by them, driven
To conquer every mountain shown
But I've never crossed the river
Braved the forests, braved the stone
Braved the icy winds and fire
Braved and beat them on my own
Yet I'm helpless by the river
Angel, angel, what have I done?
I've faced the quakes, the wind, the fire
I've conquered country, crown, and throne
Why can't I cross this river?
It'll take a lot more than words and guns
A whole lot more than riches and muscle
The hands of the many must join as one
And together we'll cross the river
——《The Humbling River》
我征服了每座高山,勇闯了冰霜、风暴和火焰,夺下了每一个国家、每一座王位,可我为何始终无法渡过这条河流?
因为你永远是孤身一人。纵使有再多的权利和财富,也只有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才能渡过这条小小的河流。
《赛博坦的陨落》不仅是最好的变形金刚游戏,也是最能体现出变形金刚精神的载体。不再有美军招兵广告,不再有个人英雄主义,只有对团结一致的崇高追求。
《赛博坦的陨落》主题曲直接选用了最为经典的《The Touch》Power Mix混音版本
尽管《赛博坦的陨落》拥有强大的硬素质,但依然和前作一样遇到了叫好不叫座的情形,这里面有许多内在和外在因素,但总的来说前作素质低、相关玩具缩水、电影第三部口碑差、盗版横行依然是主要原因。
但显然动视和孩之宝并不打算/不能够在问题最大的几方面做出改进,他们似乎孤注一掷般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既然电影主题的前两作游戏卖得那么好,《赛博坦》系列两部评分又那么高,那何不把二者合二为一呢?由此诞生的便是《变形金刚:暗焰崛起》。
对于《暗焰崛起》其实没有什么好介绍的,本作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剧情中交叉了电影主题游戏和《赛博坦》系列的时间线,但显然其结果并没有变得更加有趣。愚蠢的剧情、毫无特色电影线角色、糟糕的变形过程,甚至连一向精彩的主题曲ed都消失不见。
《赛博坦的陨落》和《暗焰崛起》中钢索变形的对比
《暗焰崛起》甚至都懒得放一首歌
此时的High Moon Studio已经不再主导游戏制作,开发人员则被分配到其他部门帮忙,例如在《COD17》中你还能看见High Moon Studio的logo。《暗焰崛起》的制作被交由Edge Of Reality负责。无论当初动视制作这款游戏的目的如何,显然是失败的。《暗焰崛起》也为3A级《变形金刚》游戏钉上了最后一块棺材板。
此后动视除了在2015年和白金工作室合作推出过一款格斗类型的《变形金刚:毁灭》外,再无《变形金刚》新作。2018年,动视也孩之宝合约到期,双方都没有再续约的意愿,所有动视的《变形金刚》游戏从各个电子商店下架,成为绝版游戏。
虽然之后曾有多款其他厂商的《变形金刚》的网游和手游推出,但几乎都没有善终,可以说这一IP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退出游戏业大舞台。
未来的种子深埋在过去
《变形金刚》是一个自始至终被玩具销量决定命运的IP,但就是这最为核心的一点在这个IP发展最重要的时刻出了岔子。2011年随着新电影《变形金刚3》的上映,新推出的系列玩具整体质量大幅缩水,其销量远未达到预期。零售商积压了大量电影玩具,最终导致后续的《领袖之证》和《赛博坦的陨落》相关玩具的订货量极少,而玩具的质量也进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恶性循环。
《变形金刚4》和FOC游戏线的玩具堪称系列之耻
2013年《变形金刚》首席玩具设计师Aaron Archer从孩之宝离职,后来证实其原因是在不断上涨的塑料成本和高效开发的压力下,已经难以开发更多“有趣”的玩具。Aaron Archer的离职也直接影响到了这一IP后续的众多决策。这本该是变形金刚最应该发光发热的时期,但却因玩具的缩水让整个IP陷入了一个低谷。
目前看来《变形金刚》已经进入了泛G1化的死循环中:造型越是偏离G1,玩具卖得就越少,但越接近G1,却又越难以吸引新人入坑。曾经的联合宇宙由于风格特色过于强烈,难以让人联想到G1形象,在近几年完全销声匿迹。新的漫画开始延续G1背景,新的动画犹如G1复刻。新的游戏?忘了他吧。
2012年《赛博坦的陨落》与2020年《变形金刚:战场》
究其原因其实显而易见,《变形金刚》IP最大的吸金来源依然是卖玩具挣钱,孩之宝终究是要靠其他媒介来给自家玩具打广告,而现在市场已经证明了广告效果最好的就是情怀向的G1与真人电影。
前者让《变形金刚》动画从邪神三部曲、08版、《领袖之证》等百花齐放的风格变成了天元三部曲、赛博坦三部曲这样的G1复刻+玩具宣传片;后者则让一个80分的游戏去抱另一款40分游戏的大腿,最终封死了游戏路线。
购买力强的要么是有G1情怀的中年人,要么是从电影入坑的玩具大佬,并且其中大部分人的消费能力依然在不断提高中。而喜欢看动画的青少年和只想玩单机游戏的主要受众,除非家里有矿,否则很难给孩之宝带来足以心动的收益。
但G1的老本又能否吃一辈子?2021年是《变形金刚大电影》的35周年,也是《超能勇士》开播25周年。回顾86年的大电影、96年的《超能勇士》和07年的真人电影,每一次新玩具、新媒体的推出都伴随着不小的抵触声音。新的造型、新的故事都在审美的转换、观念的转变中不断发展,而笔者也相信正是这些新旧时代转变产生的火花,才能带领《变形金刚》这一IP不断发展下去。
直到万众一心
BotCon曾是全球最大的变形金刚粉丝大会,自2002年获得孩之宝授权后便开始与各个第三方玩具厂家、编剧、画师、角色声优等合作,许多冷门角色的玩具、官方授权的重涂玩具、漫画和动画预告等都会在BotCon上首次亮相。每年成千上万的粉丝都会在这里分享对变形金刚的热爱。
2016年孩之宝收回了BotCon的官方授权,用自己的联合展会HasCon取而代之。HasCon聚集了孩之宝旗下包括《变形金刚》《G.I.Joe》《彩虹小马》等所有IP,目标群众也更偏向青少年。从BotCon到HasCon,其中的利益纠葛和正确与否这里不作谈论,但HasCon自从2017年举办过一次后,第二届从2018年一直拖到现在都不见踪影,而BotCon自从1994年第一届举办后在长达22年间都未曾停断过(期间曾因各种问题改名为OTFCC举办了两届),至少在聚集粉丝凝聚力方面,孩之宝是不合格的。
单从商业利益来看孩之宝官方的世代精选系列玩具显然比BotCon的玩具强得多
在全球最大的请愿平台Change.org上就有想要重新举办BotCon的请愿,而令许多粉丝欣慰的是,BotCon已经宣布复活,并于2022年开展下一届展会。在失去了官方玩具授权后,BotCon毫无疑问将变得更加去商业化,相信它会将重点放在团结粉丝间的纽带上。
如果你在Change.org上搜索Transformers,会发现第一名的为Transformers Video Game Restoration(变形金刚游戏回归)。这是一个由玩家Vortex发起的对《赛博坦之战》和《赛博坦的陨落》两作游戏重新上架各个电子商店的请愿。
“在2012年由High Moon Studios制作的《赛博坦的陨落》和《赛博坦之战》通常被玩家们认为是最好的《变形金刚》游戏。不幸的是孩之宝与动视间的合约于2018年终止,两部游戏因此从所有电子平台下架,多人游戏也因缺少新玩家的加入陷入沉寂。
我们变形金刚粉丝深爱着这两作游戏,并因为看到它们逐渐死去而心碎。在过去8月,Steam上改作最高在线只有45人,平均也只有30人在线。在Xbox One上你几乎找不到一个满员的房间,而这些数字也将不断减少,直到一个不剩。
这是一个巨大的不幸,我亲眼见证了无数玩家想要购买加入这款惊人的游戏却无从下手。我理解想要续约需要很多钱,但我相信即使在今天,即使在High Moon Studios超越自己后许多年,这款游戏依然能够卖得很好。如果能够将该作在PSN、Steam、微软商店等重新上架,玩家群体将迎来新生,变形金刚也会再次在游戏业内开始流行。
我呼吁所有变形金刚的粉丝们:无论你们在哪个平台游玩,帮助我们拯救游戏于灭亡!让我们拯救自己的童年。
-vortex22100”
该请愿开启于2018年,在2020年所有动视的《变形金刚》游戏已经停服。目前唯一能够买到《赛博坦之战》和《赛博坦的陨落》的地方只有极少量的老主机游戏碟,或者亚马逊上的Steam游戏码。而即使买了游戏,多人模式也已无法启用。
但是这则请愿并没有因此取消,一直到最近都有许多人的加入。他们有的是该入坑的新人,渴望能一睹两作的风采;有的是回归的老玩家,想要再次在多人游戏中驰骋,回味自己的童年。逝去的终将逝去,其实我们都很清楚这些愿望实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这是我们不会退缩的标志。
最后,玩家还有没有可能再次看到一款振奋人心的3A级变形金刚游戏?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先解答,变形金刚还需不需要这样一款游戏来为它带货?
2019年,在List of highest-grossing media franchises,或者称之为“全球最赚钱的IP排行榜” 上,《变形金刚》以170亿美元排行第25位;2021年,这一数字上升到300亿美元,排行第12位,其增长幅度远远超过了其他IP。虽然有点残酷,但很显然目前《变形金刚》IP的高速成长和游戏行业几乎没有关系。
当然这并不代表新的3A游戏可能性为0,没有资本家会嫌钱多。随着《变形金刚》电影宇宙的重启,新游戏的诞生依然蕴藏着一定的可能,玩家能做的也只有不断地向官方表达我们的诉求。
由《大黄蜂》开启的新电影宇宙
六部《变形金刚》电影中有许多G1的经典台词复刻,但唯独那句在传承于赛博坦的信条没有提及,或许这就是开启《变形金刚》未来的钥匙。
“Till all are one,直到万众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