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游戏为啥越来越不好玩了——从最近的育碧大溃败聊起


3楼猫 发布时间:2024-10-16 23:32:26 作者:MickFreedom Language

最近,关于3A游戏“大暴死”的新闻可谓接连不断。虽然标题提到了育碧,但其他公司的情况也不遑多让。育碧的情况尤其突出,量大且具有典型性,因此我就拿它作为例子来探讨一下。不过具体的分析暂且不谈,先来说说我的个人感受。
我是个玩《魔兽世界》的“单机婆罗门”。为什么一个“单机婆罗门”要玩MMO这种“脏东西”呢?我的借口是好玩的单机游戏太少, 缝太大得溜溜MMO才能填得满 。
确实,今年对游戏来说是个“小年”,尤其是3A游戏圈,着实是有点费拉不堪。大多数新闻版面都被游戏“暴死”占据。以育碧为例,今年发布的作品包括《阿凡达》、《波斯王子:失落王冠》、《碧海黑帆》、《不羁联盟》、《波斯王子Roguelite》、《星球大战:亡命之徒》和《刺客信条:幻影》。产品线不可谓不丰富,这好评不能说是寥寥,那也是几乎没有。负面新闻却一个赶一个的乐子多。今年的失败基本上可以看作是育碧从2020年到2024年这几年开发工作的失败。问题是,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失败呢?
先来说几个网上流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WOKE”毁了游戏行业。在我的信息茧房里,反DEI的新闻出现频率挺高,WOKE群体俨然成了玩家们的头号大敌。但仔细思考一下,这背后的逻辑真的成立吗?DEI真的是让游戏变得不好玩的罪魁祸首吗?
首先,DEI给游戏带来了什么?最直观的变化是游戏人物“变丑”了,这个讨论已经很多,不再赘述。其次是游戏被强行加入了一些“现代化”的议题。我个人也认同这对游戏可能有消极影响,毕竟剧情也是单机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仔细想来,价值观的讨论很难一刀切。典型例子是《奇迹2》和《极乐迪斯科》,两者都有着突出的价值观或争议,但孰优孰劣难以评断。而且,以上这些并不会直接影响到“单机婆罗门”最关心的游戏性问题。拿育碧举例,育碧的游戏早在DEI成为热门话题之前就因为“罐头化”、“清单化”和“缺乏创新”被玩家诟病多年。这就引出了第二个流行观点,甚至是部分开发者的观点,是近年来几款成功的出圈游戏如《艾尔登法环》、《博德之门3》和《荒野之息》提高了玩家的期望值。我个人认为这个观点也站不住脚。虽然育碧的游戏确实显得过时,但网上也有好事者将育碧现在的游戏与它十年前的作品做了对比,说如今的工业水平有所倒退,并不为过。相关的视频很多,大家可以自行搜索观看。
所以,这几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盲目扩张导致人才断档

整个游戏行业在2020年经历了一次快速扩张,现在看来,这种扩张在今天普遍被证明是盲目的。因为疫情带来的海量玩家转瞬即逝,无法留住。行业如何扩张呢?在生产力没有显著提升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多招人、多开工作室来实现。从育碧和EA的员工数据来看,确实印证了这一点。
(来源: https://www.macrotrends.net/stocks/charts/UBSFY/ubisoft-entertainment/number-of-employees)

(来源: https://www.macrotrends.net/stocks/charts/UBSFY/ubisoft-entertainment/number-of-employees)

(来源:https://www.macrotrends.net/stocks/charts/EA/electronic-arts/number-of-employees)

(来源:https://www.macrotrends.net/stocks/charts/EA/electronic-arts/number-of-employees)

这种快速扩张带来了一个问题:钱有了,但人才从哪里来?在各大厂商都在扩张的情况下,真的有那么多人才供行业使用吗?简单一想就能发现,这背离了科学的发展观。
作为一个“单机婆罗门”,我认为游戏制作是一种艺术创作,或者至少属于内容创作的范畴。任何内容创作行业,包括写书、做视频,甚至写评测,都需要个人化的表达。表达得好不好另说,但在传统内容创作行业中,个人表达是常见的。然而,现如今的3A游戏制作,动辄需要几百上千人的通力合作。虽然也有宫崎英高、小岛秀夫这样的明星制作人,但现在明星制作人的说法越来越少见,尤其在西方工作室中。在很多东西方大厂里,个人化表达严重缺乏。
我看了不少西方大厂里舅舅的爆料,以及一些东方大厂员工在机核节目中也表达,发现这些团队的管理越来越大公司化,架构和管理模式与我所在的商业银行行业几乎无异。乍一看,把这种专业、稳定、合规的管理方式运用在大公司的运营上非常合理。但将这种方式套用于内容创作行业,就显得有些怪异了。一个保证稳定、不出错的公司,能产出怎样的游戏呢?大概就是育碧这几年制作的一系列平庸作品了。在其他行业中,平庸或许无可厚非,但在我看来,平庸是游戏行业的原罪。我的思路很简单:我已经玩了老头环了,你还让我回去玩罐头信条?不可能。
那些在游戏行业中闪耀的公司,比如近年崛起的游科和拉瑞安,内部的各个部门甚至外包团队都充满了既有创作热情又有创作能力的人才。而育碧从2019年至2021年间增加的8000名员工中,有多少是这种级别的人才呢?保守估计,占比不大,甚至几乎没有。而且在2021年底,育碧还被曝出大量核心成员离职,这些离开的人中有多少是前文所提的那类人才呢?从他们在工作室的职位来看,比例应该不小。
(来源:https://www.pcgamer.com/ubisoft-is-reportedly-suffering-an-exodus-of-employees-over-abuse-allegations-and-creative-discontent/)

(来源:https://www.pcgamer.com/ubisoft-is-reportedly-suffering-an-exodus-of-employees-over-abuse-allegations-and-creative-discontent/)

内容创作行业以人为本,在人才被如此稀释的情况下,工作室几乎不可能产出优秀作品。而在商业目标和产品周期的双重压力下,新人也很难有时间和空间成长为人才。

说了这么多,作为玩家的我们能做什么呢?

**Nothing** 各位“臭打游戏的”真的做不了什么。有能力并想表达的个体户可能会越来越多地投身于独立游戏行业(没有找到独立游戏行业从业人数的相关数据,欢迎补充)。这也会进一步降低3A大厂获得人才的概率。玩家这反“WOKE”,那反“资本”的也不会改变什么,就像国足一样,行业水平就摆在那里,没戏。
玩家们能做的,大概只有耐心等待,玩玩老游戏,享受延迟满足,调整好心态吧。毕竟好工作室还是有的。也许把3A玩成MMO的愿望本来就是一种奢望。

© 2022 3楼猫 下载APP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