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游开新花,情怀总无价:小评《怪物农场1&2 DX》


3楼猫 发布时间:2021-12-29 11:47:07 作者:雪豆 Language

还记得小时候第一次拥有PSone的时候,卖游戏机的老板大概是看我一个穷学生可怜,连带主机还送了我一大包的盗版游戏。虽说游戏实在是多,但最后能留下回忆的作品,除了那些人尽皆知的大作以外,剩下的都是内容还记得,名字却忘了的程度。
在这些记不得名字的游戏中,其中有一款游戏却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是一款3D的模拟养成类游戏,可以培养怪物进行对战。而游戏最有意思的设计,则是可以把游戏盘取出来,然后放入其他的CD光盘,就可以诞生出原创怪物的系统。
当我在Steam上发现《怪物农场1&2 DX》发售消息的时候,才终于明白,原来这就是我印象中的那款特有意思的老游戏。
于今年12月9日登陆Steam和NS平台的这款《怪物农场1&2 DX》,正是光荣特库摩在1997年和1999年发售的《怪物农场》两作的移植版本。虽说游戏本身是进行了调整和简单的改善,但本作仍然是一部年代感非常重的作品,再加之没有中文,所以本作更推荐给各位想补票或是收藏的玩家们。
备注:游戏日版名写作“Monster Farm”(モンスターファーム),但是英文名写作“Monster Rancher”

老作品的前世今生

或许很多朋友没有听说过《怪物农场》这个游戏,纵观国内游戏网站上,资料也是少得可怜。不过实际上,这部作品在日本国内以及欧美地区,还是有着非常高的知名度的。
1997年7月24日,当时的特库摩发售了PS版的《怪物农场 1》。玩家在游戏中将和助手荷丽一起培育游戏中的主要生物“怪物”,最后在四场大会中取得胜利即可达成结局。不过游戏并不会到此结束,而是可以继续玩下去,培育出来的怪物也可以与其他角色们继续对战。
怪物农场 1

怪物农场 1

不过正如之前所说的,这部作品当时的最大特典就是玩家获得的怪物,是通过CD而产生的——无论是其他的PS光盘,甚至隔壁土星的光盘,乃至电脑上用的光盘,只要是能读的,都可以通过游戏内的“圆盘石再生”的指令,来诞生出各种不同的怪物。所以当初各种交流光盘,大家互相借来借去成为了当时玩家之间的一个新鲜事儿。
当时在背面还写了可以用音乐CD读怪物

当时在背面还写了可以用音乐CD读怪物

我依稀还记得当时跟几个同学玩本作的时候,有个同学听说过有某些光盘会诞生出各种特别强力的稀有怪物,而光盘本身也很难搞,所以求着父母买反被骂了一顿的事情。
而一年半之后,也就是1999年2月25日,特库摩又在PS平台发售了续作《怪物农场 2》。续作的内容与前作基本上也是大差不差,通过各种CD光盘养育怪物,然后在比赛上与其他角色战斗,在最后的重要大会上拿到第一就可以达成结局。不过相较于前作,在续作中还加入了一些需要满足条件后才能召唤的新怪物。怪物的数量也有大幅上升。
怪物农场 2

怪物农场 2

伴随着2代的发售,TV动画也如期而至,还一出就出了两季。ACG商法在本作可以说是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一些稀有的怪物只能通过TV版的原声音乐集才能诞生。同时还搞出了“怪物农场甲子园”的线下比赛项目,可以说是风风火火,好不热闹。
动画版《怪物农场》

动画版《怪物农场》

到了2005年,《怪物农场》系列已经推出了5部作品,而包含手游在内的外传也有好几部。截止2007年,全系列总销量突破400万。作为这样一部体量并不算大的游戏而言,其实是一个挺不错的成绩。到了19年,1代移植到了NS、iOS和安卓平台,去年年初2代也正式于这几个平台与玩家见面。而“怪物农场甲子园”也一直搞到了今年。
恰逢今年是系列诞生25周年纪念,自然,将这样一部作品合集打包再进行贩售也是个很正常的事情。不过比起Steam和NS的下载版,日版的实体版显然更加好画——怪物Mocchi的金色金属手办、完全版OST、游戏策划资料、小册子背包一应俱全,着实让我看的留下了(没有钱买的)眼泪。
还真挺豪华的……

还真挺豪华的……

标志性玩法:创造怪物

以重置版面目的《怪物农场1&2 DX》,不难看出还是以手游版本为基础进行改善的:整个游戏还是沿用着手游设计的UI思路——操作按钮并排放在屏幕两侧,同时按钮的个头也确实不小,虽说用鼠标点起来也没什么问题,不过还是用触摸屏玩起来更合适一些。
画面大概是这样构成的

画面大概是这样构成的

同时,虽然比起PS原作有了不少调整,但游戏的整体分辨率、过场动画还是原本PS时代的那个味道——各种多边形溢出,各种现在看起来粗糙到不行的3D模型,甚至是窗口化后放在4K电视上那弹丸之地,可以说真的是情怀满分了。
不愧是PS1游戏

不愧是PS1游戏

但相较于原版还能读光盘的最大特色,由于时代的变迁,再让玩家找个光驱是个不现实的事情。所以在移植版中,读取光盘的玩法就改为了游戏内置的歌曲库——只要直接输入歌名查询就可以直接生成,当然,这些歌曲都是来自特库摩时代的其他经典游戏作品,诸如《影牢》《苍魔灯》系列。
同时,新版本中加入了自动存档、快速育成等全新功能,还加入了在线对战的模式,这对于强调“培育→对战”玩法的《怪物农场》系列而言可以说是最大的亮点之一,《怪物农场 2》中还加入了原本海外版中独占的几个怪物,是内容相当丰富的一作。
从玩法上来看,玩家作为怪物训练师,本质上就是需要通过各种手段搞来怪物进行培育。除了在数据库中搜曲子以外,还可以直接在游戏中的集市里面免费认养现成的怪物。

育成很复杂,但很有意思

但一说起培育怪物然后出门对战,可能很多人难免会跟让天叔气愤不已的大作拿来做比较。实际上《怪物农场》系列是个更加硬核,玩起来也还多少会觉得有点儿“残酷”的作品。
首先,怪物的数值相当复杂很多,除了基本的生命、力量、防御、命中、回避、智力这六围属性以外,还隐藏了疲劳值、压力值、健康值、溺爱值、严厉值、善恶值、体型值和寿命值这八个属性。而前七个数值,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寿命值”这个关键数值。
隐藏数值自然是不会显示出来的,但是有大神会算

隐藏数值自然是不会显示出来的,但是有大神会算

是的,在《怪物农场》系列中,玩家在同一时间里只能培养一种怪物,而且当怪物达到寿命值上限的时候就会因衰老而去世。玩家在养育的过程中会引发这些隐藏数值的不断变化,进而影响到怪物的寿命,所以一味地使用“重训练”,对自己的怪物过于严厉的话,即便是每次都保证怪物的疲劳度不高,其寿命也会很快减少。
2代的训练动画挺有意思

2代的训练动画挺有意思

然而如果玩家只使用“轻训练”的话,怪物的寿命是延长了,但在一些比赛中就不会有非常好的表现。要知道游戏中的每个月玩家只能拥有四次行动,所以无论是训练、对战亦或是探险(二代中新增加的系统),都需要玩家仔细规划行动,在怪物的有限生命中让其得到最大化的培育。
同时,“重训练”怪物需要各种各样的金钱。有了足够的金钱,每个月给怪物的食物就会让其心情得到提升;而金钱同时也是训练所要消耗的资源之一。玩家除了可以安排怪物做一些拉货物、当保镖等打工的工作来养家糊口以外,也可以参加比赛赢得奖金。
所以无论是想养个天天靠打比赛挣钱的强力怪物,亦或是养个天天打工的勤奋怪物,这就全靠玩家自己喜好,随意安排了——反正游戏没有总时间限制,除了需要注意怪物的寿命以外,玩家可以随心所欲,按照自己的步调来进行游戏。
归根结底,游戏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各种手段让怪物不断变强,赢得比赛。所以怪物本身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强弱标准。《怪物农场》中有着非常强大的稀有怪物本体,除了要用特定光盘再生以外,当时没有条件的玩家还可以通过用怪物的基因合成来获得。
不过比起用光盘召唤,有些合成需要满足诸如“角色段位”、“怪物数值”等先天条件才能使用,玩儿起来也是颇为复杂。
时刻关注数值才是最重要的

时刻关注数值才是最重要的

战斗系统有那么点儿意思

费心费力培育出了强力的怪物,自然就要送去参加比赛。游戏中的大赛为循环赛制,玩家需要与每一个参赛选手逐一角逐,根据胜率从而赢取冠军。这也从另外一方面告诉了玩家,在一场大赛中,会遇到不同种族、不同战术、不同能力的敌人。
可以提前查阅本周的比赛安排

可以提前查阅本周的比赛安排

战斗部分则是需要玩家控制怪物与敌人的距离,距离的远近将决定玩家可以发动哪种技能。然后在能量足够时来发动技能,击倒敌人。距离越远,可以发动的技能命中率也就越低,但同样自身也就越安全,所以从玩法上来看,游戏非常强调“立回”这种战术。
每场战斗的时间是有限的,超过时间则会根据剩余血量来判定胜负。所以在一些高手对高手的战斗中,经常会看到有血量占有优势的通过速度快却命中不高的攻击,来封住对方行动的玩法。
如果在战斗中血量被打成0,怪物还可能会死亡,所以适当的投降也是一种“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策略。战斗结束后,玩家可以对战败的怪物进行安慰或者批评,这也会影响怪物的成长以及寿命。
在《怪物农场甲子园》的比赛中,玩家们还能学到一些高手的怪物培育方式以及战术技巧,比赛也有那么点儿意思,感兴趣的各位可以上官方油管频道自行查阅。
今年的《怪物农场甲子园》

结语

总的来说,作为一款诞生了25周年的系列作品,即便是本作在平衡性以及系统上做出了调整与进化,但年代感却依旧非常浓厚。对于欧美和日本的玩家而言,这部《怪物农场 1&2 DX》确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情怀之作。
然而作为国内玩家而言,本作的定位还是有些略显小众,再加上本身只有日文和英文两种语言,语言上的壁垒也是阻碍玩家认识这款老游戏的一大难关。但对于像我这样曾经在PS上体验过的玩家而言,本作倒真的能称得上是一次回味童年的时空之旅。
《怪物农场》有它自己非常独特的乐趣,如果你是喜欢这类题材的玩家,语言方面又没有障碍的话,那么这款《怪物农场 1&2 DX》倒也值得推荐一试。

© 2022 3楼猫 下载APP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