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幻想》系列發展史(五)


3樓貓 發佈時間:2021-12-07 16:07:48 作者:tsusaku Language

《最終幻想》(Final Fantasy)是由坂口博信創立,史克威爾艾尼克斯/原史克威爾(Square)開發併發行的一系列角色扮演遊戲(RPG)。首部作品於1987年發行,因當時公司面臨破產,史克威爾原本認為本作將是其發行的最後一部遊戲。意外的是初代《最終幻想》收穫了巨大的商業成功,受到普遍好評。其催生出的許多成功續作,形成現今的《最終幻想》系列,除卻各種不同類型的遊戲外,亦涵蓋電影、動畫和圖書出版等領域。

《最終幻想》系列發展史(五)-第1張

截至2020年,《最終幻想》全系列出貨數與數位販售合計數量已逾1億5900萬份,是電子遊戲史中最暢銷的系列之一。2017年,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其為“部數最多的角色扮演遊戲系列”(87部)。

《最終幻想》系列發展史(五)-第2張

·黑夜與曙光(背景提要)

—“你是否有擔心史克威爾會變得過於依賴《最終幻想》之名?”
—“如何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實際上史克威爾瞭解到這點已經有很長時間了,嘗試為公司開發一些新的重要系列是我們的目標,這一直在我們心中。”
(摘自2001年,GIA.com與《最終幻想》之父坂口博信的對話)

《最終幻想》系列發展史(五)-第3張

從《FF》初代到《FFX》,系列的每一作都稱得上是JRPG領域的佼佼者,《最終幻想》作為一支電子遊戲界的強有力IP而為眾人所熟知,系列創始人、被譽為“《最終幻想》之父”的坂口博信同樣聲名遠揚。然而那時的他卻選擇暫時放下新作的開發,轉而成立“史克威爾影業”,親自執導這部在當時看來規模史無前例、技術極度超前的全CG電影:《最終幻想:靈魂深處》(Final Fantasy: The Spirits Within)。

《最終幻想》系列發展史(五)-第4張

即便使用了近乎喪心病狂的渲染技術(女主角阿琪超過40萬個多邊形數的模型、數萬根獨立渲染的頭髮絲)和花費了大量的計算機算力(4臺SGI Origin 2000系服務器、167臺Octane、960臺奔騰Ⅲ-933 MHz工作站、10萬幀平均渲染90分鐘的畫面、10TB的數據儲存量),但《靈魂深處》終究還是因為冗長晦澀的劇情和不討巧的表現形式(西方外衣東方內核)走向了大暴死的悲劇:電影的全球票房僅8500萬美元,累計損失超過9000萬美元。作為一部在CG技術上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的作品,它被載入歷史和教科書,但為此所付出的一切(2億美元的項目經費及長達四年的製作週期)只剩下虛無。

《最終幻想》系列發展史(五)-第5張

元氣大傷的史克威爾開始縮減支出、休養生息,《靈魂深處》的鬧劇最後以坂口博信及其他相關負責人的降職/離職收場。2003年,《最終幻想》系列的第一部奶粉向作品《最終幻想X-2》發售。作為《FFX》本篇續作的《FFX-2》雖然在戰鬥系統方面做了較為顯著的改革,但整體結構上大量套用了《FFX》的原始素材,因此開發時間和開發成本均大大降低。整作的故事氛圍不再像《FFX》那樣沉悶,顯得更加輕快。特別是最後的隱藏結局“尤娜與提達的重逢”,滿足了所有老玩家的心願。

《最終幻想》系列發展史(五)-第6張

哪怕《FFX-2》的劇情在對比第一部的基礎上顯得有些突兀,哪怕它是史克威爾用來深挖《FFX》剩餘價值的騙錢向作品,可當玩家們看到尤娜與提達最終重逢的那幕,一切的不滿都煙消雲散,只剩下眼淚,而且是歡樂的眼淚。上一個故事裡,他們被無情拆散,再也觸碰不到自己心愛的人;而在這個故事裡,全部的努力,只為最後能夠與彼此緊緊相擁。

《最終幻想》系列發展史(五)-第7張

《最終幻想X-2》雖然是系列第一部以非資料片形式推出的遊戲外傳,但PS2版的全球銷量依舊輕鬆突破500萬套,以相對前作低廉得多的成本完成商業與口碑上的雙豐收。《FFX-2》的成功同樣啟示到史克威爾:是否有繼續深挖系列舊作剩餘價值的可能,為未來的《FF7》補完計劃埋下了種子。

·網遊新時代與SE的合併

讓我們把時間調回2002年,北瀨佳範的《最終幻想X》和野村哲也的《王國之心》(Kingdom Hearts)一同大獲成功,史克威爾從《靈魂深處》的死亡中逐漸甦醒過來。而隱藏在這二者耀眼光芒下的,是一部在當時看來或許顯得有些另類的MMORPG(大型多人在線角色扮演遊戲)《最終幻想》——《最終幻想XI》。

《最終幻想》系列發展史(五)-第8張

本作的最初想法源自坂口博信於夏威夷組建“史克威爾影業”(Square Pictures)並擔綱《靈魂深處》製作工作時,對歐美一眾MMORPG如《無盡的任務》(Ever Quest)產生的濃厚興趣。在1999年,他連夜說服社內高層(以他當時極高的話語權)啟動相關的MMORPG開發項目。就這樣,《最終幻想XI》作為系列首部網絡遊戲同時也是史克威爾的首部網絡遊戲被正式立項並提上日程。儘管公司後來出現了一系列的變故,但《FF11》最終還是在2002年5月16日成功推出。

《最終幻想》系列發展史(五)-第9張

遊戲由田中弘道擔任製作人,相場良祐負責美術,植松伸夫、水田直志和谷岡久美三人共同創作配樂。開場曲為世界語歌詞的合唱樂,植松伸夫稱這象徵著他們對在線遊戲促進跨文化和交流的期望。遊戲的故事背景被設定在名為“維納戴爾”的奇幻世界,玩家們通過創建自己的角色在各類環境下競爭與合作,以發展不同的職業和技能並贏取遊戲內的物品獎勵。另外還能開展大量支線任務,隨著角色等級的提升,進而完成遊戲的主線情節。自2002年發售以來,《最終幻想XI》總計推出過五部資料片和六部附加劇本。

《最終幻想》系列發展史(五)-第10張

初次在千禧年(2000年)的橫濱發佈會上上公佈時,《FF11》曾招來許多反對和不看好的目光。其中有部分來自業界,剩下的則為玩家們的負面聲音,他們中的很大一部分認為這部MMORPG並不適合被作為系列的第十一部正傳作品。為確保發售後的初期評價,史克威爾在新設計遊戲logo下方加上了一行小字“ONLINE”,以表示本作是一部線上多人遊戲,並同之前的系列單機作品進行區分。《最終幻想XI》雖於首發的最初兩年內沒有贏得太大的市場反響,但之後乘著04-08年的全球互聯網東風一路直上。2006年,《FF11》日活躍用戶增至20萬以上,佔據日本MMORPG的大半壁江山。2009年,遊戲的總活躍用戶數突破200萬。2012年,《FF11》成為當時《最終幻想》系列中最賺錢(利潤最高)的作品。

《最終幻想》系列發展史(五)-第11張

隨著原總裁鈴木尚的辭職,原COO和田洋一接任史克威爾總裁,當即宣佈對全社進行大規模改組計劃。這起到了一定的作用,2002財年,史克威爾創下營業利潤率的歷史新高,並於年底開始正式執行與艾尼克斯的合併計劃。五個月後,兩家正式合併為新主體“史克威爾艾尼克斯”(簡稱“SE”)。坂口博信被迫離開公司,成立了自己的小工作室“霧行者”(Mis)(植松伸夫也於後來加入),在夏威夷的海灘邊等待著下一次電子遊戲界的巨浪。日本國內兩大RPG廠商合為一體,《最終幻想》系列也正式過渡到“後坂口博信”的時代。

《最終幻想》系列發展史(五)-第12張

·《最終幻想VII》補完計劃

早期的《最終幻想》系列始終保持著一部本傳即完結、本傳與本傳之間無直接關聯的原則,但當嚐到《最終幻想X-2》的甜頭後,他們改變了原先的固執想法。在以北瀨佳範及野村哲也為首的原史克威爾(現SE)成員的領頭下,《最終幻想VII》補完計劃啟動,涵蓋之下的一眾電子遊戲、動畫電影和短篇小說,世界觀均建構於《最終幻想VII》之上,內容也都延伸自《最終幻想VII》本傳的故事核心。其中最為我們玩家所熟知的,莫過於那四部被簡稱為《AC》、《BC》、《CC》和《DC》的作品,即《最終幻想VII 聖子降臨》(Final Fantasy VII: Advent Children)、《危機之前 -最終幻想VII-》(Before Crisis: Final Fantasy VII)、《核心危機 -最終幻想VII-》(Crisis Core: Final Fantasy VII)和《地獄犬的輓歌 -最終幻想VII-》(Dirge of Cerberus: Final Fantasy VII)。

《最終幻想》系列發展史(五)-第13張

如果按照《最終幻想VII》系列的故事時間線排列,則為《核心危機》→《危機之前》→《聖子降臨》→《地獄犬的輓歌》。

《核心危機 -最終幻想VII-》  

《最終幻想》系列發展史(五)-第14張

《核心危機》雖然是當時最後的一部“《FF7》補完計劃”作品(現在不是,因為還有《FF7 Remake》),但故事時間線卻被安排在最早的“本傳七年前”。作為PSP平臺的獨佔作品,相信國內的單機老玩家們也都比較熟悉。遊戲採用本傳克勞德回憶中重要人物扎克斯·菲爾作為主角,講述他作為英雄的傳奇一生和悲壯落幕。實際上扎克斯的故事早在10年前(《最終幻想VII》發售之前)就已開始籌劃,儘管他在《FF7》本傳中屬於次要角色,但野村哲也在那時就已經完成了他的人設概念圖,野島一成也為其編寫了部分劇本。由絢香演唱的遊戲片尾曲《Why》,成為一代遊戲人的童年悲痛回憶。

“歡迎光臨!”

《最終幻想》系列發展史(五)-第15張

那是年少的我忘不掉的痛:一個個地將眼前的神羅兵擊敗,他們卻無限地刷新復活。直到再也沒有力氣,直到扎克斯倒了下去...那一夜,我失眠了。這是一個英雄的謝幕,卻是另一個英雄的啟程,他會帶著你的那份一起活下去。

“擁有夢想吧,想當英雄就要擁有夢想!”

《危機之前 -最終幻想VII-》 

《最終幻想》系列發展史(五)-第16張

《危機之前》是“《FF7》補完計劃”中最早推出的作品,起初專門為NTTDoCoMo的FOMA900i系列打造,後來擴展到其他數個機型。本作在發售上採取章節訂購制,總計24個章節,用戶購買成功後通過網絡進行下載。遊戲的故事背景被設定於本傳發生的六年之前,並將玩家的主視角轉變為本傳中的反派——神羅公司的精銳部隊塔克斯。以一部手機遊戲的眼光來看,《危機之前》的素質毫無疑問處於上游水準,因此獲得了普遍的好評,大部分玩家和遊戲媒體都給到其較高的肯定。

《最終幻想VII 聖子降臨》 

《最終幻想》系列發展史(五)-第17張

《聖子降臨》作為《最終幻想》系列的第二部CG電影,在吸取《靈魂深處》因投入產出不平衡而造成巨大失敗的教訓後,不論是在畫面細節度還是大場景複雜度上都有所收斂,儘管這部05年上映的作品依舊能夠吊打現如今很多粗製濫造的3D動畫電影。本作由《FF7》原班人馬打造:野村哲也擔任導演,北瀨佳範負責監製,野島一成編寫劇本,植松伸夫創作配樂,講述主角團在與薩菲羅斯最終決戰的兩年後所發生的故事。SE極為大膽地將《聖子降臨》的發售改變為遊戲形式,即不在院線上映,而是以DVD實體盤的形式進行銷售。最終市場的表現印證了這種新模式在《聖子降臨》上的成功,截至2009年,本作的影音光盤(包括一開始的DVD和UMD版以及後來的特別藍光版)的全球出貨突破400萬張。

《地獄犬的輓歌 -最終幻想VII-》  

《最終幻想》系列發展史(五)-第18張

《地獄犬的輓歌》的故事時間為《FF7》原作的三年之後,從沉睡中甦醒的主人公文森特·瓦倫汀是前塔克斯的成員之一,曾經歷過神羅變態科學家寶條對他的身體改造,並在三年前的大戰中同克勞德一起拯救悲鳴的星球。如今他隻身深入,調查由“深層禁地神羅戰士”這一神秘組織引發的一系列事件。本作於2006年在PS2平臺發售,因主角文森特的武器多為槍炮,所以也可以將其看成是一部第三人稱射擊遊戲。

《最終幻想》系列發展史(五)-第19張

除去上述這四部主要作品之外,《最終幻想VII》補完計劃中還有許多與之相關的其他作品。例如小說《通向微笑之路》(On the Way to a Smile),填充《FF7》本傳劇情結束後、《聖子降臨》劇情開始前的兩年間故事(對此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找書來讀或者找相關的資料來看,我這裡就不再贅述了)。甚至於如今還在製作中(據說總共分三部)的《最終幻想VII:重製版》(Final Fantasy Remake),實際上依舊是對於原版故事的補充或者說是續寫。

《最終幻想》系列發展史(五)-第20張

上世紀末誕生的劃時代JRPG《FF7》,至今仍閃耀著它的光芒。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