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这是一篇最近玩的几个游戏测评的一部分。
奈何打完这游戏使我吐槽与大涨,敲字敲着敲着就一千多字了,只好独立出来。
走路模拟器+英语听力题。
先说优点,这个游戏的音乐特别特别特别特别好听,好听到能够掩盖不少游戏本身的乏味和路程的枯燥。
并且,不少人认为这个游戏讲的故事很不错,很治愈——虽然我没什么感觉;但是,毕竟“感觉”是一个很主观的、因人而异的东西,在steam评论区、小黑盒评论区、b站的up做的《第一棵树》的视频的评论区都有不少人分享自己对游戏的赞赏。
或许,只能说“汝之蜜糖,彼之砒霜”吧。
另外就是这个游戏史低很便宜,只需要几块钱,而且好像还送过。
接下来说缺点。
先解释一下“英语听力”。
虽然这个游戏有“显示字幕”的选项,但是有不少地方的字幕存在问题,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连着的某两句不一样的原文呈现在译文里确一模一样,所以,字幕是靠不住的(虽然其实也不影响理解),想了解所有细节还是得自己听。
再说走路模拟器。
考虑到游戏的门类里也包括“互动电影”,说《第一棵树》是“游戏”倒也并无不可;不过,纠结这个定义并不重要,因为我要吐槽的是这个游戏的玩法。
作为一款“游戏”,《第一棵树》可以说是几乎没有互动性,它的互动性仅限于走到某个地点然后刨土触发旁白。
但是这个游戏的地图不算小,而它的指引又做的很差(个人认为),所以如果是一周目,又想要发现所有的故事碎片的话,就免不了要重复地跑很多路程(所以我放弃了)。
关键是这些路程的风景大都千篇一律,虽然有散落在各处的一些物件,但我认为它们并没有对剧情起到什么补充的作用,充其量就是具象化了剧情里提到的信息。
甚至可以说是靠着BGM才能支撑过这些路。
我不想,也不觉得有必要给这些冗长的路程赋予什么意义,我甚至觉得这种设计就是制作组觉得自己的故事撑不起游戏时长,才故意把游戏的路程设计成这样。
但是,游戏时长短的就不能是好游戏吗?《Florence》的流程半个小时就能走完,《朝圣者》通关一次的时间也是,但这妨碍它们是好游戏吗?
如果《第一棵树》的制作者只好好地讲这个故事,我或许还不会对这个游戏这么失望。
但是不知道制作者出于什么目的如此设计,还在游戏里设计了跑酷收集的要素——关键那些收集的星星有的需要跑到边边角角才能拿到,我不觉得这样的收集有什么意义,甚至是在恶心完美主义玩家;另外,这个游戏的跳跃手感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烂,稀烂,想要去获取一些通过跳跃才能拿到的星星真的很折磨(所以我也放弃了)。
同样的时长,作为一款想要表达的主旨大概是“接纳过去面对未来”的作品——或者用游戏自己的话说,“死亡从不是生活的对立面,它只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觉得有太多更好的作品可以替代《第一棵树》了。
我不单只游戏,我指的是包含电影、书籍等等诸多艺术形式——因为《第一棵树》在我的对游戏的理解里真的称不上“游戏”。
而如果在走路模拟器的同类型游戏里做比较,而且同为探讨死亡的话,同样的用时,《艾迪芬奇的记忆》它不香吗?好吧,用《艾迪芬奇的记忆》来对比有些欺负人了,那从我所理解游戏呈现的故事想表达的东西,我也觉得《看火人》做的更好。
当然,或许可以说制作者是为了内容的表达而牺牲了游戏的游戏性,这样的例子很多,也不乏佳作,可是《第一棵树》的表达我也不觉得有多么惊艳。
如果想要探讨死亡,那么《艾迪芬奇的记忆》一定是不二之选;而如果想要探讨亲近的人的死亡的意义,何不试试《灵魂摆渡者》?
当然,游戏最后这个留言的设计还可以,在游戏的最后,玩家会在“The First Tree”上看到其它玩家的留言,这种设计也还有点意思;但…还是那个问题,它依然有替代品(而且做的比它更好、更详细,虽然发布时间在它之后吧),就是19年发布的《Kind Words》。
不过,几块钱的游戏,还要什么自行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