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瑪格麗特的午後》


3樓貓 發佈時間:2024-05-14 10:01:17 作者:半山溪如雨 Language

【有時候訴說愛與溫情,並不需要說出“我愛你”,但我們依舊相親相愛】

《與瑪格麗特的午後》-第0張
《與瑪格麗特的午後》-第1張
《與瑪格麗特的午後》-第2張

《與瑪格麗特的午後》

查爾曼·沙茲在不知不覺間已經來到了知命之年,他像所有人一樣,擁有著平凡的生活,不太健康的肥胖和有些粗俗的脾氣沒有讓他被人鄙夷,相反,因為他的善良,他在小鎮上擁有極好的聲譽。

但在寬和與粗獷的外表下,他作為人的定義卻始終被幼年的陰影所侵擾著無法成長。

在他年幼時,他遭到了來自兩方面的排擠。

一方面是在學校中,老師和同學會無情的嘲笑他的語法錯誤,用惡劣的語言踐踏查爾曼的自尊和勇氣。

另一方面則來自他的母親,查爾曼是單親家庭,自幼就沒有父親的他跟隨著母親生活與成長,但查爾曼的出生並不是母親的本意,他的母親從未掩飾過對於查爾曼的厭惡與鄙夷,甚至會在外人面前咒罵查爾曼是個畜生。

《與瑪格麗特的午後》-第3張
《與瑪格麗特的午後》-第3張

在經歷種種創傷後,查爾曼的溫柔在外人看來猶如奇蹟,但鮮有人瞭解查爾曼的真情實感,他已經困在過去很多年了,他無法閱讀書本、無法靜心生活,就連年輕的女友想要和他生一個孩子他也不敢接受,他恐懼、他害怕,他沒有父親,所以不認為自己可以當個父親、他沒有學識,所以不認為自己可以給予孩子良好的教育。

直到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查爾曼來到了鎮子上的公園,想要仔細地觀察每天都聚集在這裡的鴿子們。

“一共是19只”,在鴿子身旁的長椅上,一位老人主動向他搭話。

《與瑪格麗特的午後》-第3張
《與瑪格麗特的午後》-第3張

老人名叫瑪格麗特,曾是世界衛生組織成員的她沒有子嗣、沒有伴侶,她今年95歲,居住在小鎮上的楊樹養老院裡,所有的消費都由居住在荷蘭邊境的侄子提供。

睿智、慈祥、溫柔,這些詞條用來形容瑪格麗特最合適不過,她並未因為查爾曼知識的匱乏而看低他,她反而看到了查爾曼粗獷表面背後的善良與純粹,以及那渴求知識的靈魂。

閒暇的時光總是短暫的,二人沒有約定再次見面,但寥寥數語的交談便讓兩人心照不宣地達成了再見的協議。

《與瑪格麗特的午後》-第3張
《與瑪格麗特的午後》-第3張
《與瑪格麗特的午後》-第3張

注:

這裡的書籍是《鼠疫》,是阿爾貝·加繆的作品。


第二次見到瑪格麗特,是在第二天的午後,再次見面時,瑪格麗特提出,要為查爾曼唸書。查爾曼欣然接受,而瑪格麗特則輕輕的唸誦著加繆的《鼠疫》,文字的力量引發了查爾曼久未驅動的思想,他沉浸、他神遊,想象著自己身處於北非的奧蘭,親眼見證群鼠於街道中穿行、親耳聽見群鼠在牆壁中奔走,當回過神來,他已完全與書產生了共感。

而瑪格麗特看著這樣的查爾曼,心情愉悅,而在往後的日子裡,瑪格麗特在每個中午都來到查爾曼身旁,為他講述自己的故事與書中的故事,他們花了十天將《鼠疫》讀完,而瑪格麗特在讀完後,將那本書送給了查爾曼,比起聽,還是看更要迷人。

對書懷抱著強烈恐懼與抗拒的查爾曼第一次越過了障礙,他翻開書,用一個夜晚將《鼠疫》看了一遍,並買下了同為加繆作品的《局外人》和《墮落》潛心觀摩。

《與瑪格麗特的午後》-第3張
《與瑪格麗特的午後》-第3張
《與瑪格麗特的午後》-第3張

查爾曼的轉變是迅速且明顯的,但身邊的朋友並不清楚查爾曼的改變從何開始,他們對於這樣的查爾曼極不適應,除了出言嘲諷外無能為力,但查爾曼並不在乎,與瑪格麗特的時光令他無比珍惜。

又是一個午後,這次瑪格麗特帶來的故事叫做《希望的黎明》(這裡是翻譯問題,實際書名叫做《童年的許諾》),作者是羅曼·加里。

書的內容言簡意賅來說,就是一對猶太母子相依為命的歷程,堅強而偏執的母親試圖打造出一個刷新歷史的英雄,愛恨交織的複雜感情最終化作無福享受的遺憾。

書中的夏洛特精明、偏執、虛榮和務實,這讓查爾曼想起了自己的母親,她們性格相近,但所作所為完全是兩個極端,自認為未曾從母親那裡獲得一絲一毫的愛的查爾曼並不能完全地接受這個故事,但瑪格麗特只是柔聲安慰,如果未曾獲得那樣的愛,那麼更大的愛還在後面。

《與瑪格麗特的午後》-第3張

有一天,瑪格麗特送給查爾曼一本《小羅伯特法語字典》,有些老舊的外表足見瑪格麗特翻閱的次數,查爾曼很高興,但當他將字典帶回家時才發現原來字典也有許多詞條不存在,例如番茄的種類、人的名字,很多字詞的意思並不是查爾曼感興趣的,他認為字典不適合自己。

應瑪格麗特的邀請,查爾曼帶上了一束家養的鮮花,前往了她在養老院的“家”,他也帶上了字典,當他把字典還給瑪格麗特時,瑪格麗特有些傷心,但她還是尊重了查爾曼的意願。

但沒有人能夠逃離時間給予的枷鎖,無病無災的生活到了95歲的瑪格麗特,身體也終究迎來了病變,老年黃斑變性不停的摧殘著她本就已經降低的視力,視網膜上的黃斑阻隔著她的視線,這意味著她不再能讀書、不再能學習,對於一個將讀書養成終生愛好的人來說,實在過於殘酷。

查爾曼深感無能為力,於是他主動提出,要為瑪格麗特做一把柺杖,無法替代她的眼睛,那就替代她的步伐。

《與瑪格麗特的午後》-第3張
《與瑪格麗特的午後》-第3張
《與瑪格麗特的午後》-第3張
《與瑪格麗特的午後》-第3張

在他為瑪格麗特製造手杖的時候,女友也終於得知了瑪格麗特的存在,作為所剩無幾地無條件支持查爾曼的人,女友提出,如果她無法讀書,那麼查爾曼讀給他聽不就好了嗎?

查爾曼對這個想法深感惶恐,多日來扮演聽眾和為自己讀書的經歷雖然讓他對於閱讀沒那麼抗拒,但為他人而讀還是讓他有些惶恐,但為了回報瑪格麗特的善意,查爾曼第一次進入了圖書館,挑選了于勒·蘇佩維埃爾的《大海的孩子》作為目標,他在家中對著女友反覆練習,只為讓他人聽得舒適。

《與瑪格麗特的午後》-第3張

當又一個午後來臨,瑪格麗特持握著查爾曼做的手杖,閉上雙眼聆聽他的言語,輕鬆寫意的氛圍就這樣在讀書聲中度過。

查爾曼的改變與他還未遇見瑪格麗特時的姿態已經是天差地別,他不再咆哮著喝酒、不再說下流粗鄙的話語、美德與品格在他身上凸顯,身邊的朋友對他的改變迷惑不解,他們更想要原本的查爾曼回來,但查爾曼對曾經的自己不屑一顧。

當他與朋友們小聚過後,他回到家中,發現那個困擾了一生的夢魘,自己的母親,睜大著雙眼,死在了家中的沙發上,在安葬了她過後,墓地的管理員將查爾曼母親在多年前放在他這裡的東西給予了他。

查爾曼的母親為他留下的東西是一套房子、一件他小時候穿著的嬰兒服、一個奶嘴、一截臍帶。

《與瑪格麗特的午後》-第3張
《與瑪格麗特的午後》-第3張
《與瑪格麗特的午後》-第3張

看著這些東西,查爾曼五味雜陳。多年來,他始終被困在名為母親的陰雲裡,她對自己漠不關心、對自己棄之如敝,卻在臨死前,為了他以後的生活用自己的終身年金買下了這個母子倆租賃了50多年的臍帶,這是出於愧疚還是出於愛,查爾曼已經不願去想,畢竟斯人已逝。

當舊的生命離開,新的生命也總是如影隨形地到來,女友告訴了查爾曼,她懷孕了,原本對於成為人父感到恐懼的查爾曼,如今在瑪格麗特的幫助下,他已經越過了一切心理障礙,他對新生命的到來喜出望外。

為了和瑪格麗特分享這個好消息,他趕往養老院,卻得知瑪格麗特的侄子因為無力支付養老院的費用而將瑪格麗特接走了,她留給查爾曼的東西,只有那本《小羅伯特法語字典》,此時的查爾曼早已不是會因為恐懼與無知而抗拒汲取知識的人了,他翻來覆去的撫摸著那本字典,隨後,他出發了。

《與瑪格麗特的午後》-第3張
《與瑪格麗特的午後》-第3張

查爾曼從養老院裡得到了瑪格麗特侄子的地址與電話,他跋山涉水,來到了位於比利時邊隘的小地方,瑪格麗特並沒有與他們住在一起,而是被丟進了另一家養老院。

查爾曼下定決心,他找到了瑪格麗特,併成功將她“綁架”,查爾曼提出會贍養瑪格麗特直到臨終,瑪格麗特欣然接受,二人坐在回家的麵包車裡,歡聲笑語一路相隨。

【END】

《與瑪格麗特的午後》-第3張
《與瑪格麗特的午後》-第3張
《與瑪格麗特的午後》-第3張

接下來是我的看法

這是一部有關於成長與愛的電影,成長的人是已到知命之年的查爾曼,哪怕年事已高,查爾曼在他的觀念中似乎仍舊是一事無成的,從小就在母親的打壓下成長,學校也未給予鼓勵式引導,加之缺少父親的存在,他性格里的敏感自卑顯露無疑,即便如此骨子裡的善良和溫柔依然是他的標籤。

正是這樣的情緒打動了名為瑪格麗特的老人,一本《鼠疫》,為他貧瘠的文學認知埋下了種子,當閱讀加深,種子也開始萌芽,逐漸的,查爾曼能夠簡單的閱讀文章並從中獲取力量。

讀書是最美的,雖然它在引你從無知進入思想時,會帶給你彷徨無措、灰心失望的痛苦,但它終究會把你帶入沒有黑暗的光明世界,讓你的自我變得謙和、強大,充滿魅力。

漸漸地,查爾曼已經所有的陰影揮散,這不全是因為閱讀,更多的還是因為瑪格麗特,他們在一起用閱讀分享了很多個午後,共同閱讀的經歷讓他們之間擁有深厚的感情,產生了情感的共鳴。

這個優雅瘦弱的老人與查爾曼產生了愛情,那並非是男女之情,而是師生、甚至母子之情,她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查爾曼對於母親的陰雲,在母親去世後,他終於明白了母親未曾言說的愛和愧疚,他不再自卑,不再害怕成為一個父親。大半輩子都庸庸碌碌的他在最後轟轟烈烈了一次,在沒有任何證件許可的情況下從養老院接走了彷徨中的瑪格麗特。

那是美好的,馳騁於無人曠野中時,歸家的路充滿了愛的溫情。

《與瑪格麗特的午後》-第3張

閱讀

我自認為還是一個比較喜歡閱讀的人,閱讀對我來說,其實是一種將巨大無聊地閒散時光,改變為縱情享受地時刻。我喜歡閱讀、喜歡寫作,寫地越多也就越能理解我所看見的書中,那些作者想要傳遞的情緒,因為每一本書都是作者內心人格的一種投射,我接納這種情緒、傳遞這種情緒、以世俗之眼去理解生命的意義。

我可以是《失物之書》中的戴維的同行者,陪伴他一步步跨越母親的死、我可以是《悉達多》中的悉達多的見證者,見證他一步步追尋到自己的超凡領悟、我可以是《西西弗神話》中體驗自殺與否的虛無主義論者。

閱讀帶給人一個嶄新的世界,帶給我們可供我們觀察的靈魂,真正改變的,其實是一個人的心智結構。不閱讀,是一個人,閱讀了很多書,則又會變成另一個人。

在這物慾橫流的世界,或許很多曾經熱愛閱讀的人丟失了時間、丟失了興趣,這無可厚非,但即使大家都是原野上的苜蓿,我們終究可以自我選擇如何去生活,如果感到疲勞,不妨靜下心來享受一刻閱讀的樂趣。

《與瑪格麗特的午後》-第3張
《與瑪格麗特的午後》-第3張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