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江戶川老師講解的榮格心理學(第三、四講)


3樓貓 發佈時間:2025-03-29 04:02:19 作者:春日野鴆 Language

女神異聞錄4黃金版 大家最愛的榮格心理學

江戶川老師的影像教室 · 大家最愛的榮格心理學

第三講 超越時間與空間的潛意識

私立月光館學園 心理學教師 江戶川

       這一次,我們要更深入地探討所謂的“潛意識”。在上一堂課當中,為了讓大家能瞭解到潛意識的“存在”,我曾向各位說明過···而既然“存在”,就表示一定有著“塑造”的過程。這堂課我們就先從塑造的過程,潛意識的“從無到有”開始探討···然後再慢慢逼近榮格心理學那驚人的核心部分吧。

       想必大家都知道,我們剛出生的時候心智尚未成熟。每個人都是帶著不成熟的心智來到這個世界的。嬰兒期尚未成熟的心智,會隨著成長而不斷成熟,也使得潛意識在此期間得以塑造。身體的成長和心靈的成長是息息相關的,所以上述過程對各位來說應該不難理解。然而,在這過程中,又是什麼力量塑造了潛意識呢?

       人們剛發現潛意識的存在時,一直將它視為由“個人的經歷”所形成的東西。也就是說,他們認為潛意識不是隨便拼湊而成,而是根據“每個人在生命過程中的經驗”塑造而成的。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理所當然的想法。人正是通過在生命過程中經歷的種種體驗,才能累積起用來組成“心”的知識與情感,也就是記憶與回憶····而從意識主宰的範圍以外的地方收集而來的這些記憶·回憶等各種“心的能量”所塑造而成的東西,便是所謂的“潛意識”。

       剛才這樣的解釋各位能聽懂嗎?要說明得更加通俗易懂一些的話·····就是人在生命過程中會有各種各樣的經歷,但卻不能都記得一清二楚。其中包括了“陳舊的記憶”,也就是那些雖然自己很想記住,但因為時間隔了太久而記不清楚的事情····或者是因為不想記住,而加以處理掉的“捨棄的記憶”。如果換種更容易想象的說法·····就是“積累記憶的殘骸,化作了名為潛意識的土壤”。大概就是那種感覺吧。

       綜上所述,當時的學者普遍認為潛意識····是由意識中失落的,或被驅逐的記憶所塑造的。……剛才,我們說的心理作用是“因為不想記住,所以刻意地去捨棄記憶”,這在心理學上稱之為“壓抑”。這在榮格的老師弗洛伊德先生的精神分析學說中是非常核心的問題,所以在此我簡單介紹一下。

       榮格本人也支持過潛意識是由個人的經歷為基礎而組成的這種看法。…然而,他在以精神科醫生的身份給病人診療的過程中,卻遇到了僅憑個人體驗無法充分解釋的潛意識。從未看過的情景,不可能存在的生物,不可能經歷過的親身體驗·····這些都是他從病人口中聽到的,超乎其“體驗”的表達。由於僅用“胡亂拼湊”和“篡改記憶”這些詞已經無法解釋這些例子,榮格開始思索這種現象的成因。當他聽到某位病人口中妄想出的話語,和一則鮮有人知的外國古代神話很相似時,他突然靈機一動,想到一種情況:“人類共有著潛意識”……! 這是一個規模十分宏大的構想,之後榮格不斷地根據這個想法進行考證。除了剛才提到的病人,患者的妄想同神話類似的例子屢見不鮮·····就連世界上一些相隔甚遠,理應沒有交流的地區間,也存在著類似的題材·傳說,也彷彿為人類共有著潛意識這一論點提供了佐證。有了這些事例作為根據,榮格開始提倡名為“集體潛意識”的獨特理論。

       好的,讓我們將榮格所分出的兩種潛意識和原本的意識合在一起,整理一下我們內心的構造。

來自江戶川老師講解的榮格心理學(第三、四講)-第0張

       我們之前已經學到過,內心這種東西是由表面上浮現的意識,以及隱藏於其下的巨大潛意識組成的·····而潛意識又可以分成由本人的經歷所塑造的部分,和全人類所共有的部分。其中,由“本人的經歷”形成的潛意識···相當於圖中三層構造的中間那一層,叫做“個人潛意識”。而三層中最下層的,則是所有人共有的“集體潛意識”,這個剛才已經提到過了。各自活著的人,卻能共享同樣的內心。越是思考就越會覺得,這集體潛意識還真是神奇啊·····

       簡單來說,這也就是“與生俱來的心靈基礎”。由於這是每個人都具備的“基礎”,所以集體潛意識看起來就像是由所有人共同享有的。

第四講 構成心靈的基本元素·原型

       在上次和上上次的課程中,我花費了不少時間來解釋何謂“潛意識”。我想這麼一來,至少可以讓大家破除我就是心靈的主宰!”的想法。今天,我們將更加深入地····探討在潛意識中,特別是在“集體潛意識”中到底有什麼。

       在我們的心中有著意識與潛意識。說到潛意識,也許會讓你聯想到宛如深海般什麼都沒有的寂寥場所…·但榮格卻認為,那應該是一個內心中充滿力量的場所,是人類情感活動的泉源。他為什麼會這麼想呢 ? 這是因為他發現了集體潛意識所擁有的特殊性質。

       關於集體潛意識,我們至今為止學過的是,它是一種人類心中共通的存在,並且是人人與生俱來的。也就是說,在心底最深處的集體潛意識…是從出生時起就已經出現的,“心靈最開始的地方”。那麼,那裡究竟有著什麼呢?沒錯,在這“心靈最開始的地方”存在著心靈在成長時所需要的基本要素。也就是心靈的力量,或者說“感知”的基礎。榮格將此命名為“原型” (Archtype)。 在集體潛意識中所具備的“基礎感知”那就是原型。

來自江戶川老師講解的榮格心理學(第三、四講)-第1張

       榮格認為,集體潛意識在本質上是由原型所組成的。也就是說,“原型”是材料,通過累積過後就形成了集體潛意識。原型有很多種,理論上應該有無限多種。榮格本人曾經挑出其中幾種進行介紹。那麼,就讓我們來看一些原型的具體範例吧。

       之前我們曾經提到過,榮格之所以會發現集體潛意識,是因為察覺到了神話與傳說間有某種類似的模式。這種類似的模式,正是原型最典型的例子。例如,在古代信仰與神話當中,大多會有一位備受崇拜的“萬物之母”。在年代久遠的原始遺蹟當中,也常常可以找到地母神像。從古至今人們心中所感受到的母親形象,就是由眾多原型之一所創造的。好的,剛剛我們介紹了創造出“母親”形象的原型……這種“心靈的基礎感知”,在人的心中到底有著什麼樣的功能呢?

       請你試著想象一下。其所描述的母親的概念與形象,在你的心中…有著“生育之力”、“慈愛之力”以及“包容一切”的特質。創造出上述母親形象的原型,就被稱之為“地母”(Great Mother)。在種類繁多的原型當中,也算非常重要的一個了。怎麼樣?很有趣吧。關於其他原型,我們也稍微簡單地介紹一下其名稱與性質吧。

       所謂的“智叟”的原型,創造出來的是一位年老男性的形象,它的性質是“富有智慧,負責教導指引”。而之前曾經提過的“陰影”,也是原型之一。這種名為“陰影”的原型,給人的印象是陌生的可疑人士,是人們“討厭的、不想成為的樣子”。同樣的,所謂的“人格面具”(Persona)也是原型的一種。這個字的語源是面具之意。這種原型的形象是用來遮蓋住臉的面具,它的性質是“人在社會上所扮演的角色”。另外也有比較特別的原型,比如····只存在於男性心中的“阿尼瑪·女性性格”以及只存在於女性心中的“阿尼姆斯·男性性格”這類因性別而異的原型。…·大概地舉了幾個例子,我想足以說明原型就是這樣一種種類繁多而富有特色的東西了。

       “原型”的概念是榮格心理學的核心理論。你可以不必知道得很詳細,但基礎的部分請務必融會貫通哦。在下一堂課中,我們將會針對原型中的幾個種類再作詳細說明。我想你應該已經發現了,在這門榮格心理學課程中,屢次提到過“心靈與神話之間的關聯”。榮格在說明他的理論時,也常引用神話與相關分析。我們甚至可以說,神話是構成榮格心理學的一個關鍵點吧。在一般人的觀念中,大多認為神話是雖然帶有幾分荒誕無稽的色彩,但還稱得上是以史實潤色而形成的傳說故事。然而,榮格卻將神話視為“反映了人與民族的心靈而形成的故事”。稍微大膽一點地說····不正是從“人類心靈”中誕生出了神與惡魔嗎?如果有信仰的同學,或許難以接受這樣的論調,不過榮格他確實是這麼想的。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