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异闻录4黄金版 大家最爱的荣格心理学
江户川老师的影像教室 · 大家最爱的荣格心理学
第三讲 超越时间与空间的潜意识
私立月光馆学园 心理学教师 江户川
这一次,我们要更深入地探讨所谓的“潜意识”。在上一堂课当中,为了让大家能了解到潜意识的“存在”,我曾向各位说明过···而既然“存在”,就表示一定有着“塑造”的过程。这堂课我们就先从塑造的过程,潜意识的“从无到有”开始探讨···然后再慢慢逼近荣格心理学那惊人的核心部分吧。
想必大家都知道,我们刚出生的时候心智尚未成熟。每个人都是带着不成熟的心智来到这个世界的。婴儿期尚未成熟的心智,会随着成长而不断成熟,也使得潜意识在此期间得以塑造。身体的成长和心灵的成长是息息相关的,所以上述过程对各位来说应该不难理解。然而,在这过程中,又是什么力量塑造了潜意识呢?
人们刚发现潜意识的存在时,一直将它视为由“个人的经历”所形成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认为潜意识不是随便拼凑而成,而是根据“每个人在生命过程中的经验”塑造而成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理所当然的想法。人正是通过在生命过程中经历的种种体验,才能累积起用来组成“心”的知识与情感,也就是记忆与回忆····而从意识主宰的范围以外的地方收集而来的这些记忆·回忆等各种“心的能量”所塑造而成的东西,便是所谓的“潜意识”。
刚才这样的解释各位能听懂吗?要说明得更加通俗易懂一些的话·····就是人在生命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经历,但却不能都记得一清二楚。其中包括了“陈旧的记忆”,也就是那些虽然自己很想记住,但因为时间隔了太久而记不清楚的事情····或者是因为不想记住,而加以处理掉的“舍弃的记忆”。如果换种更容易想象的说法·····就是“积累记忆的残骸,化作了名为潜意识的土壤”。大概就是那种感觉吧。
综上所述,当时的学者普遍认为潜意识····是由意识中失落的,或被驱逐的记忆所塑造的。……刚才,我们说的心理作用是“因为不想记住,所以刻意地去舍弃记忆”,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压抑”。这在荣格的老师弗洛伊德先生的精神分析学说中是非常核心的问题,所以在此我简单介绍一下。
荣格本人也支持过潜意识是由个人的经历为基础而组成的这种看法。…然而,他在以精神科医生的身份给病人诊疗的过程中,却遇到了仅凭个人体验无法充分解释的潜意识。从未看过的情景,不可能存在的生物,不可能经历过的亲身体验·····这些都是他从病人口中听到的,超乎其“体验”的表达。由于仅用“胡乱拼凑”和“篡改记忆”这些词已经无法解释这些例子,荣格开始思索这种现象的成因。当他听到某位病人口中妄想出的话语,和一则鲜有人知的外国古代神话很相似时,他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一种情况:“人类共有着潜意识”……! 这是一个规模十分宏大的构想,之后荣格不断地根据这个想法进行考证。除了刚才提到的病人,患者的妄想同神话类似的例子屡见不鲜·····就连世界上一些相隔甚远,理应没有交流的地区间,也存在着类似的题材·传说,也仿佛为人类共有着潜意识这一论点提供了佐证。有了这些事例作为根据,荣格开始提倡名为“集体潜意识”的独特理论。
好的,让我们将荣格所分出的两种潜意识和原本的意识合在一起,整理一下我们内心的构造。

我们之前已经学到过,内心这种东西是由表面上浮现的意识,以及隐藏于其下的巨大潜意识组成的·····而潜意识又可以分成由本人的经历所塑造的部分,和全人类所共有的部分。其中,由“本人的经历”形成的潜意识···相当于图中三层构造的中间那一层,叫做“个人潜意识”。而三层中最下层的,则是所有人共有的“集体潜意识”,这个刚才已经提到过了。各自活着的人,却能共享同样的内心。越是思考就越会觉得,这集体潜意识还真是神奇啊·····
简单来说,这也就是“与生俱来的心灵基础”。由于这是每个人都具备的“基础”,所以集体潜意识看起来就像是由所有人共同享有的。
第四讲 构成心灵的基本元素·原型
在上次和上上次的课程中,我花费了不少时间来解释何谓“潜意识”。我想这么一来,至少可以让大家破除我就是心灵的主宰!”的想法。今天,我们将更加深入地····探讨在潜意识中,特别是在“集体潜意识”中到底有什么。
在我们的心中有着意识与潜意识。说到潜意识,也许会让你联想到宛如深海般什么都没有的寂寥场所…·但荣格却认为,那应该是一个内心中充满力量的场所,是人类情感活动的泉源。他为什么会这么想呢 ? 这是因为他发现了集体潜意识所拥有的特殊性质。
关于集体潜意识,我们至今为止学过的是,它是一种人类心中共通的存在,并且是人人与生俱来的。也就是说,在心底最深处的集体潜意识…是从出生时起就已经出现的,“心灵最开始的地方”。那么,那里究竟有着什么呢?没错,在这“心灵最开始的地方”存在着心灵在成长时所需要的基本要素。也就是心灵的力量,或者说“感知”的基础。荣格将此命名为“原型” (Archtype)。 在集体潜意识中所具备的“基础感知”那就是原型。

荣格认为,集体潜意识在本质上是由原型所组成的。也就是说,“原型”是材料,通过累积过后就形成了集体潜意识。原型有很多种,理论上应该有无限多种。荣格本人曾经挑出其中几种进行介绍。那么,就让我们来看一些原型的具体范例吧。
之前我们曾经提到过,荣格之所以会发现集体潜意识,是因为察觉到了神话与传说间有某种类似的模式。这种类似的模式,正是原型最典型的例子。例如,在古代信仰与神话当中,大多会有一位备受崇拜的“万物之母”。在年代久远的原始遗迹当中,也常常可以找到地母神像。从古至今人们心中所感受到的母亲形象,就是由众多原型之一所创造的。好的,刚刚我们介绍了创造出“母亲”形象的原型……这种“心灵的基础感知”,在人的心中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功能呢?
请你试着想象一下。其所描述的母亲的概念与形象,在你的心中…有着“生育之力”、“慈爱之力”以及“包容一切”的特质。创造出上述母亲形象的原型,就被称之为“地母”(Great Mother)。在种类繁多的原型当中,也算非常重要的一个了。怎么样?很有趣吧。关于其他原型,我们也稍微简单地介绍一下其名称与性质吧。
所谓的“智叟”的原型,创造出来的是一位年老男性的形象,它的性质是“富有智慧,负责教导指引”。而之前曾经提过的“阴影”,也是原型之一。这种名为“阴影”的原型,给人的印象是陌生的可疑人士,是人们“讨厌的、不想成为的样子”。同样的,所谓的“人格面具”(Persona)也是原型的一种。这个字的语源是面具之意。这种原型的形象是用来遮盖住脸的面具,它的性质是“人在社会上所扮演的角色”。另外也有比较特别的原型,比如····只存在于男性心中的“阿尼玛·女性性格”以及只存在于女性心中的“阿尼姆斯·男性性格”这类因性别而异的原型。…·大概地举了几个例子,我想足以说明原型就是这样一种种类繁多而富有特色的东西了。
“原型”的概念是荣格心理学的核心理论。你可以不必知道得很详细,但基础的部分请务必融会贯通哦。在下一堂课中,我们将会针对原型中的几个种类再作详细说明。我想你应该已经发现了,在这门荣格心理学课程中,屡次提到过“心灵与神话之间的关联”。荣格在说明他的理论时,也常引用神话与相关分析。我们甚至可以说,神话是构成荣格心理学的一个关键点吧。在一般人的观念中,大多认为神话是虽然带有几分荒诞无稽的色彩,但还称得上是以史实润色而形成的传说故事。然而,荣格却将神话视为“反映了人与民族的心灵而形成的故事”。稍微大胆一点地说····不正是从“人类心灵”中诞生出了神与恶魔吗?如果有信仰的同学,或许难以接受这样的论调,不过荣格他确实是这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