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0年10月28日,一款叫做《幽靈行者》
儘管該作的故事略顯老套,不過在通關之後我也仍舊有一些感觸。幽靈行者—這個本不該存在於世的產物,在身陷進退兩難的處境之時,以人類的身份堅毅而又決絕地做出自己的選擇—My name is jack。
簡而言之,《幽靈行者》在總體的深度以及原創性上,和其他作品相比就顯得沒那麼突出。但是常見的賽博龐克要素,它是一個不落應有盡有。
今天,就讓我以其為引子,和大家簡單聊聊廣受各大廠商青睞的科幻題材:賽博龐克。
二.正文
賽博龐克,英文為Cyberpunk,它是一個合成詞。前半部分Cyber源於Cybernetics,即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成就之一:控制論。
控制論是研究生命體、機器和組織的內部或彼此之間的控制和通信的科學,某些情況下也被成為神經機械學。
後半部分punk(朋克)一開始即指的是前文所述的搖滾樂,後來這個概念逐步脫離了曾經的含義,被引申為一種文化符號或者說生活方式。
如果說控制論和朋克是Cyberpunk的基底的話,那賽博格就是構成這座大廈的鋼筋混凝土。
上世紀60年代,美國航空航天局的兩位科學家曼弗雷德•克林斯和內森•克蘭曾經提出過一種大膽的設想:通過機械、藥物等外部手段,將宇航員的身體改造成一個“能夠自我調節的人機系統”。
這項提議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幫助宇航員適應外太空嚴酷的生存環境,用來緩解物資補給方面的難度。
為了讓旁人更好的理解這一觀點,他們擷取了“控制論”(cybernetics)與“有機體”(organism)的一部分,發明了“賽博格”(Cyborg)一詞。
狹義上的賽博格指的是融合同時人類組織與機械組件的半電子人,如今也指人類與任何人造產物緊密結合而形成的產物。在科幻作品中,賽博格最常見的表現手法就是各種生化人(以及機械改造人)。
賽博龐克這一概念自誕生以來,就始終是科幻界的常青樹。這一題材的開山之作,是美國作家
1982年,據其改編的科幻電影《銀翼殺手》正式登上大銀幕。這部精彩絕倫的電影奠定了賽博龐克的視覺基調,時至今日仍舊有無數科幻作家在模仿和延續它的藝術風格。
1976年,著名編劇丹·奧班農和畫家莫比斯聯合創作的漫畫《漫長的明日》問世。這部僅有16頁的漫畫在科幻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中的部分基礎設定也被後來的諸多科幻作品奉為圭臬。
需要指出的是,儘管當時擁有賽博龐克元素的作品很多,但是“賽博龐克”這個專有名詞在當時並沒有出現。
1983年,美國作家布魯斯·貝斯克發表了一篇名為《Cyberpunk》的小說。這是賽博龐克一詞首次進入公眾視野,同時僅用了極短的時間便風靡全球。
1984年,美國作家威廉·吉布森發表了劃時代的鉅著《神經漫遊者》。這本小說清晰地界定了何為賽博龐克,同時也首次提出了“賽博空間”這一概念。
賽博空間是哲學和計算機領域中的一個抽象概念,指在計算機以及計算機網絡裡的虛擬現實。大家可以類比《黑客帝國》中的虛擬世界,或者美劇《上載新生》中的計算機世界。
《神經漫遊者》中描繪了呈現兩極分化的不同未來,即混亂無序、犯罪頻發的現實世界和光明美好的網絡世界。這種對比強烈的設定,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當時美國社會的普遍焦慮。
上世紀80年代初,以日本為代表的亞洲國家經濟發展迅速。許多企業一改往昔食不果腹的悽慘境地,在美國本土賺了個盆滿缽滿。隨後的一段時間內,許多靠炒作發家致富的資本家紛紛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與他們的富裕生活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遭到剝削的美國民眾大多隻能勉強混個溫飽。這種強烈的反差點燃了很多人心中的不安,各種負面情緒開始在社會上蔓延。
1985年,唐娜•哈拉維發表了著名的《賽博格宣言:20世紀晚期的科學、技術和社會主義的女性主義》。這篇短短數千字的文章卻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它不僅確立了“賽博格女性主義”,也被奉為20世紀女性主義理論的代表之一。賽博格女性主義非常複雜,某種程度上來說可以看作是一種與時俱進的女權主義。哈維拉提倡利用科技消弭男性和女性之間的差異,同時她又對科學秉持批判和懷疑的態度。她強烈呼喚女性主義思潮和女性問題的解決,卻又顛覆了當代的其他女權主義。
1988年,由美國遊戲設計師邁克·龐德史密斯創辦的遊戲公司R. Talsorian Games發佈了一款名為《賽博龐克》的紙筆遊戲。它標誌著賽博龐克這一虛構理念,從此正式邁入了遊戲領域。
波蘭公司CDPR 於12月10日正式發售的《電馭叛客2077》,便是在原作世界觀的基礎上衍生而來的第一人稱開放世界單機遊戲。
賽博龐克的視覺特點相當具有辨識度,這一點與前文所述電影《銀翼殺手》不無關係。具體要素包括:
1.高聳入雲的上流社區/摩天大樓
高聳的住宅既是科技實力的體現,同時也是一種階層暗示:在人口爆炸,寸土寸金的未來世界,平民是極難進入其中居住生活的。
2.隨處可以的義肢/仿生人
大多數器官都有相對應的強化產品,甚至連肉體都可以完全被替換。人類與機器的界限愈發模糊,虛擬和現實的區別逐漸不復存在。
3.骯髒齷齪的底層貧民窟
貧民窟與富人區的對比是絕佳的素材,二者碰撞的視覺衝擊力完全不比滿身改造器官的電子人差多少。假使貧民窟中出現了冰清玉潔的“上流”人士,富人區中出現了下流卑鄙的“底層”人民,那麼連最後的遮羞布—身份都完全不保。
4.繁華靚麗的霓虹
霓虹燈這一設置相當出彩,它既是科技的體現,又能營造出一種曖昧且虛偽的環境—到處都是炫目光彩的城市,背地裡卻藏汙納垢汙濁不堪。
當然,以上這些特點只是賽博龐克的元素之一。倘若光是視覺效果的堆砌而忽視其背後的深刻內涵,只不過是自欺欺人的空洞故事罷了。
早期的賽博龐克大多將背景設置在並不遙遠的近未來,一個互聯網技術和人體改造產業大行其道的世界。整個故事的基底是無處不在的反烏托邦色彩,同時飽含消極厭世的悲觀情緒。
正因如此,賽博龐克的主線推進往往伴隨著各種矛盾的積攢和爆發。賽博龐克的故事進程甚至基底都與矛盾密不可分,資本家和平民的矛盾、高科技與低生活的矛盾等等。
究其根源,這種創作模式的誕生與賽博龐克獨樹一幟的精神內核息息相關。簡而言之,就是與現實世界背道而馳的反常情景:“高科技,低生活”。
在這些光怪陸離的世界中,科技並沒有成為引領大多數人類進步的階梯。恰恰相反,某些全面普及的技術轉而成為了資本家(大企業)鉗制禁錮民眾的工具。
賽博龐克類的作品種類繁多,涉及到了影視、動漫、遊戲等諸多領域。主要作品包括電影《銀翼殺手》(及其續集《銀翼殺手2049》)、《攻殼機動隊》、《阿基拉》,以及較為小眾的獨立遊戲《賽博龐克酒館行動》等。
個人認為,《攻殼機動隊》的動漫相比影版要更具有深度。至於為什麼這裡要放電影版的海報—當然是因為寡姐太美啦。
20世紀90年代,世界格局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科技爆炸與時代變革的雙重影響下,更為深化的全新風格“後賽博龐克”應運而生。區別於將矛盾一股腦呈現在觀眾眼前的傳統賽博龐克,“後賽博龐克”更為關注某些根深蒂固同時又比較隱性的社會問題。後賽博龐克作品有時會涉及一個不怎麼常見的概念,即techno-colonialism,技術殖民主義。簡單來說,就是落後國家被發達國家通過技術的方式進行剝削。
與血腥殘酷的武力征服不同,技術殖民的形式和過程往往看上去都比較溫和。但是這副文明的假面下潛藏著的殺機,卻並不比曾經的西班牙人好多少。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來舉個例子。假設世界上存在著一個體量十分龐大的跨國公司A,它旗下的一個高科技產品涵蓋了人們的衣食住行(可以類比《終結者》中的全球性商業互聯網絡—skynet)。憑藉著極其優秀的產品素質,A開始逐步壓縮同行們的生存空間。長此以往,A在其涉足的行業內已經沒有了敵手。
由於A本身是某個發達國家的公司,所以它只需要給所在國繳納稅款。但是這些稅款很大一部分都來源於A在其他國家獲得的收入,也就是說它本質上其實是將諸多國家的資本都聚攏到了本國。這種將大量資本匯聚到極少數的團體甚至個人手中的行徑很容易造成嚴重的後果,歷史已經無視次證明了這一點。
1992年,美國科幻作家尼爾.史蒂芬森發表了小說《雪崩》,這部作品是“
後賽博龐克的世界依然遵循著”高科技,低生活“這一設定,不過整體的故事要更貼合現實:創作者們時常會弱化朋克文化中的粗糲和黑暗,較大篇幅都用來展現科技的美好與生活的改變。換句話說,是一種比較商業化的、更容易被大眾接受的賽博龐克—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著迷於絕望殘酷的未來,總有人更鐘情於皆大歡喜的happing ending。
後賽博龐克的作品大多是好萊塢大片,因此在整體深度上可能稍有欠缺。《少數派報告》、《電子世界爭霸戰》極其續集《創:戰紀》等作品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前文提到的《雪崩》也正在影視化中,大約在2022年就會正式登上屏幕。
順帶一提,網絡遊戲《英雄聯盟》中有一款致敬《創:戰紀》的皮膚,即希維爾的“創戰紀”。
除去上述兩鍾比較常見的類別外,賽博龐克也存在著一個略有爭議,但是讀者喜聞樂見的分支—預備賽博(Cyberrep),也被稱為賽博烏托邦。本質上來說,這其實是與賽博龐克截然相反的另一種風格—因為賽博龐克的核心恰恰是反烏托邦。
這類作品中的烏托邦偏向廣義,既有傳統概念上的完美世界,也包含例如“什麼問題都得到解決或正在解決的世界”。該題材的主旨一般是展現科技對人類的幫助,也就是強調“高科技”。社會矛盾仍舊存在,但是主因不一定是科技的發展或者對科技的濫用。
目前為止,我認為最符合賽博烏托邦的作品是第一季《愛,死亡,機器人》的第八集《狩獵愉快》(嚴格來說,這一集也具有不少蒸汽朋克的元素)。一隻接受大範圍義體改造的魅惑妖狐,用被強制賦予的科技去創造美好的未來—聽上去就很賽博龐克。
這集內容主要改編自中國作家劉宇昆的用名短篇小說,腦洞大開的同時卻又發人深省。多說一句,個人很喜歡的還有第七集《天鷹座裂縫之外》。
劉宇昆本人著有《手中紙,心中愛》、《愛的算法》等作品,並且是《三體》、《北京摺疊》等書籍的英文譯者。
說句題外話,之前有位名叫戴迪(daidi319)的中國3D藝術家繪製了賽博龐克與殭屍融合的作品《Qing》。由於種種原因,這裡不多做介紹。
總體來看,賽博龐克就是一個陰暗、絕望卻在科技層面高度發達的反烏托邦社會。該世界的領導者往往是獨攬大權的資本主義企業,普通人根本沒有與之對抗的資格。
高高在上的摩天大樓與陰暗骯髒的貧民窟形成鮮明的對比,單憑個體的力量基本無法改變現狀。所有人就如同行屍走肉般被世界裹挾著前進,一眼看不到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