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人民不能沒有“班尼亞”!有關俄式蒸氣浴室的那些事


3樓貓 發佈時間:2021-12-24 08:58:50 作者:短路天兵_生 Language

哦,這個班尼亞!……可不是什麼普通的地方。首先,那裡有個老闆班聶,你可以和他討價還價。除此以外,還有其他奇景。 曾經,村裡來了一名退役士兵。他覺得自己是時候成家了,可是他的同齡人都已經結婚了,只剩下寡婦和沒到年齡的小姑娘。這名士兵為了顯示自己的力量,開始做各種奇怪的事情。有一次他徒手舉起了一座房子,把為自己的帽子扔到了房子下面。還有一次,他一斧頭劈開了一摞木頭。 於是,鄉親紛紛跟他說:“有本事就去班尼亞拿一塊石頭回來。那個地方沒人敢去,而且夜裡還會亮一盞燈。我們知道你什麼都不怕,但你必須半夜去。”他們達成了協議。雖然半夜去那兒很可怕,但他還是去了。結果看到那兒確實有一盞燈亮著。 他剛拿起石頭,一個女人就抓住了他的手臂。“除非你娶我,否則不準拿走石頭!” “你一定是魔鬼!” “不,我是信奉基督教的靈魂。快娶了我,我們去教堂舉行婚禮。” 士兵仔細打量了她一番,女孩長得標緻可愛,說不定還能給他生很多孩子。於是,他答應了。 她說:“明天半夜來這裡。你會見到我的父親,班尼亞的頭領,你得和他談談。不過要記住:你要從十二個長得一模一樣的女孩中認出我來。不要選擇黃牙的,我的牙齒可不黃。另外,我的父親會給兩麻袋的嫁妝,讓你挑。不要選左邊那個,那裡面是人的所有悲傷。挑右邊那個,那袋子裝了金銀財寶。” 士兵第二天照做了。班尼亞的頭領一聲怒號,然後就消失了。 此後,兩口子生活富裕,相敬如賓。謝肉節快到了,士兵一臉愁雲:“我的丈母孃是誰?我應該邀請誰來赴宴?”(阿生注:謝肉節為東正教傳統節日,期間禁止吃葷、娛樂。所以謝肉節前,人們要抓緊吃肉、玩樂。) 他年輕的妻子答道:“我們去隔壁村莊吧,那村裡有個女人養了一個嬰兒十六年,可他還是沒有長大。” 他們動身前往這個村莊,並在星期三抵達。他們找到了那戶人家,發現女人正在哄她的孩子。 嬰兒又哭又鬧,不肯吃也不肯喝。新娘抓過裹著孩子的毯子,舉過左肩,扔了出去,哭著問:“你知道你在養什麼嗎?”地上的嬰兒變成了一塊木頭,女孩說:“我才是你真正的女兒!媽媽你當年把我一個人丟在了班尼亞,一個班聶拿這塊木頭把我換走了,又在你的眼上蒙了一層紗。” 從那以後,他們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俄羅斯民間故事《班聶》,引自遊戲《黑書》
《黑書》是一款黑暗風格的冒險打牌遊戲,遊戲中玩家將扮演年輕的女巫瓦西里莎,遊歷廣袤的俄羅斯北部,瞭解沙俄時期俄國鄉村的風土人情,遭遇民間故事中的精怪,揭開藏在黑暗中的秘密。
身為一個“萬事通”,也就是巫醫,瓦西里莎不僅精通草藥的使用,更能釋放密咒,驅使惡魔為她服務。村民們遇到什麼奇怪事,會登門拜訪,送禮請瓦西里莎出山平事,什麼妖精纏著老王家的牛不犁地了啊、惡魔在磨坊裡作亂妨礙開工啊、隔壁半夜蹦迪吵的人不能睡覺之類的。出門營業,行走在鄉間,還會有各種超自然么蛾子來找茬,需要瓦西里莎運用自己的學識、密咒做出對應。
而瓦西里莎之所以會成為一個“萬事通”,與惡魔為伍,是因為她的愛人死了,也不知道為啥就下了地獄。她要通過精進自己的法術,解開惡魔法寶——黑書的七個封印,傳說黑書能實現一切願望,而她要找回自己的愛人。

俄國,法術,妖怪,要素摟一塊,四捨五入,這遊戲是不是能算女術士模擬器

黑書與七封印

製作組也明說了,女主角的名字就是取自民間故事《美麗的瓦西里莎(Vasilisa the Beautiful)》

俄國,法術,妖怪,要素摟一塊,四捨五入,這遊戲是不是能算女術士模擬器

黑書與七封印

製作組也明說了,女主角的名字就是取自民間故事《美麗的瓦西里莎(Vasilisa the Beautiful)》

俄國,法術,妖怪,要素摟一塊,四捨五入,這遊戲是不是能算女術士模擬器

1 / 3
具體玩法就是選對話、打牌,節奏極其緩慢,打牌難度曲線忽高忽低,卡牌系統本身也不怎麼有意思,體驗不能算好。而不同的對話選擇,會增減業報,能用SL大法。據說業報會影響結局,但並沒通關。第一個章,解第一個封印,就打了我11個小時,有點繃不住的。
開發商Morteshka是一個俄羅斯小型獨立工作室,成員五名。作品都以神話和民間故事為題材,其實到現在一共也就做了兩個,此前有《The Mooseman(麋鹿人)》。這次做《黑書》,直接找了個人類學教授做顧問。
和一些AVG一樣,遊戲內置了一個百科系統,收錄了各種民間志怪故事,一個個“俄羅斯聊齋”真極其有意思了。
開頭故事的補充

開頭故事的補充

然後終於要說到這次的主題,在這些個民間故事裡反覆出現的一個場所,班尼亞(баня,banya),俄式蒸汽浴室。它在傳統東斯拉夫人民生活中不僅是一個單純的洗浴房,承擔著複雜的職能,更有傳說中的精怪居住其中,是東斯拉夫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亦隨著歷史進程有變革。
尋思著就找了點材料寫就此文,本以為是千字能完事,說個大概就行,沒想到又整了這麼多亂七八糟的,自認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能力所限,最後也只能草草收尾,內容僅供參考,您就看一樂唄。如有錯誤,歡迎指正。
另外,因為本文受《黑書》啟發,儘管遊戲翻譯質量一般,但具體名詞的譯法就照搬遊戲裡的啦。

光“蒸”不行,得“抽”:在班尼亞洗澡的一般情況

說到蒸汽浴,估計大家第一反應都是桑拿,它作為芬蘭一寶為世界人民所熟知。在隔壁的俄羅斯,其實也有著歷史同樣悠久的蒸汽浴傳統——據說這個傳統是通過芬蘭-烏戈爾人傳到俄羅斯的。這點在班尼亞和芬蘭桑拿浴室在結構、民俗等方面呈現出的相似性中也得到了印證。想想他們身處高緯度,半年裡都在過冬,都喜歡洗蒸汽浴就很正常了。
一般來說,一間現代班尼亞由更衣室和蒸汽房組成,在蒸汽房中有火爐和臺階式的木質座位,火爐上放石塊來傳導熱量,把水澆在石塊上產生蒸汽——這套操作,蒸過桑拿的應該不陌生。
班尼亞有黑和白之分,主要區別就是排煙。“黑班尼亞”比較簡陋,也是在生產力還不發達的以前,是更為常見的一種班尼亞,歷史悠久。它的爐子沒有單獨的煙道,燃燒產生的黑煙會和蒸汽一起充斥室內,再通過通風口排出。久而久之,牆壁和天花板會被燻黑,“黑班尼亞”的名字由此而來。而“白班尼亞”就講究一點,環境相對較好,主要也就是火爐會有獨立的煙道。
班尼亞內的溫度一般在70攝氏度到80攝氏度之間,溼度在百分之50到70之間。
班尼亞里必有浴帚。類比我們喜歡搓澡,俄羅斯人狂野一點,喜歡在澡堂子裡通過抽自己來舒經活絡。浴帚一般就是一束帶葉子的樺樹枝條,也可以是橡樹或桉樹,蘸水後用來抽打身體,會一直抽到全身通紅,大汗淋漓,甚至是失去知覺為止。還有蒸浴的傳統項目,蒸爽了以後用冷水沖洗身體,在農村,有條件的甚至可以直接去雪地裡打滾,或是跳進湖裡遊一圈。

甚至看到說有在石頭上潑格瓦斯的?香薰嗎???

一間班尼亞

浴帚

甚至看到說有在石頭上潑格瓦斯的?香薰嗎???

一間班尼亞

浴帚

甚至看到說有在石頭上潑格瓦斯的?香薰嗎???

1 / 3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死屋手記》就有對於班尼亞的描述:
聖誕節即將來臨。囚犯們以一種莊重的心情期待著這個節日,看著他們,我也有了某種非同尋常的期待。節日前四天我們被帶進澡堂洗澡…… ……囚犯們佝僂著坐在地板上,用自己盆裡的水往身上潑,連巴掌大的空地方也沒有。其他人都戳在他們之間,拿著自己的木盆站著洗澡;汙水從他們身上直接淌到坐在下面的人們剃過的腦袋上。蒸浴床和所有通往那裡的小階梯上都有縮成一團坐著洗澡的人。不過在洗澡的很少。老百姓是很少用熱水和肥皂洗澡的;他們只洗可怕的蒸浴,然後用冷水沖洗——這就算是洗澡了。蒸浴床上約有五十把浴帚同時舉起又落下;人人都在如醉如痴地抽打自己。蒸汽時時刻刻都在加熱…… ……每一次加熱——蒸汽便像炙熱的濃霧瀰漫於整個澡堂;所有的人都放聲狂笑,大嚎大叫。 ——引自《死屋手記》,第九章 伊賽·福米奇。澡堂。巴克盧申的故事,上海譯文出版社

早一千多年,東斯拉夫就這麼洗澡:追溯巴尼亞的起源

關於班尼亞最早的記述出自《往年紀事》,這本是古羅斯國流傳下來的第一部編年史,據傳成書於1113年前後,著重講述了9世紀中葉至12世紀初的東斯拉夫人和古羅斯國家的歷史。開篇從聖經時代起講,說斯拉夫人是雅弗的後裔,分了很多支,其中一支在第聶伯河畔建立了城市——諾夫哥羅德,是羅斯國的起源。
當時基督教第一使徒聖安德烈於此地傳教,沿著第聶伯河溯流而上,在路過“閃耀著神賜靈光的群山”——也就是後來基輔城的所在地後,他來到了諾夫哥羅德,看到了斯拉夫人洗澡的情景。後來他傳教,也會介紹沿途的見聞,也不知道為啥,他就光對“人是怎麼洗澡的”印象深刻。
在來此途中,在斯拉夫國土上,我看見過一樁怪事,那是座木結構的澡堂,把澡堂爐磚燒得通紅,洗澡的人脫光衣服,全身澆上製革用的葛瓦斯(阿生注:這裡並不是那個喝的格瓦斯,而是一種鞣製皮革的混合劑。當時斯拉夫人是否真的用這玩意兒洗澡,並不可考),舉起嫩綠的枝條,往自己身上抽打,把自己打得半死不活,好容易才從浴池裡爬了出來,然後用冰冷的水沖洗身子,人才恢復了活力。並且他們天天這麼幹,誰也沒有折磨他們,但他們卻自己折磨自己。他們如此來洗淨身子,卻不感到痛苦。 ——引自《往年紀事:古羅斯第一部編年史》,商務印書館
由此可見,起碼在一千多年前——《往年紀事》成書的時候,東斯拉夫人早就已經是這麼洗澡的了。另有比較零碎的說法,比如在希羅多德的《歷史》中記載,公元前440年左右,在黑海北部(今俄羅斯境內)的斯基泰人,他們洗澡會“產生煙霧和遠超於希臘式蒸浴的蒸汽”。
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同樣出自《往年紀事》。945年,當時的基輔大公伊戈爾去隔壁德列夫利安人地盤強行要他們上貢,搶了不少,還貪,他讓大部隊護送戰利品回去,自己率一小隊人馬繼續劫掠,結果被德列夫利安人殺死。此時,大公的兒子斯維亞託斯拉夫尚且年幼,由他的遺孀奧爾加攝政,這位奧爾加也是第一位皈依基督教的羅斯統治者,在多年後被俄國東正教追封聖人。
德列夫利安人撿漏殺了大公,非常膨脹,直接派了使節團去基輔,說要奧爾加嫁給德列夫利安的首領。奧爾加先設計坑死了這第一批使節,又派人去德列夫利安人那裡說:“如果你們是真心實意請我去的話,那就派最顯赫的官員來,以便我們榮耀地嫁給你們的王公,否則基輔人是不會放我走的。”(這段同樣引自《往年紀事:古羅斯第一部編年史》,商務印書館)
德列夫利安人聽了,選了一批最優秀官員組了第二支代表團,浩浩蕩蕩開基輔去迎娶奧爾加。奧爾加命人幫他們準備好澡堂,要他們先洗乾淨再說話。等所有德列夫利安人走進澡堂,奧爾加下令鎖住澡堂,一把火連澡堂帶人全燒了。

在俄羅斯千年紀念碑上聖奧爾加

奧爾加火燒德列夫利安人

在俄羅斯千年紀念碑上聖奧爾加

奧爾加火燒德列夫利安人

在俄羅斯千年紀念碑上聖奧爾加

1 / 2
這是每逢講述班尼亞歷史時,人們總是喜歡提及的一個故事。但我在翻閱《往年紀事》時卻注意到,此處有特別標註,原文用以指代的澡堂一詞是Истопка(這個詞是我看著書,一個個字母從字母表裡挑出來的,為啥谷歌翻譯跟我說這個詞是“射擊”? ​​​),凡是有爐子可生火取暖的房子均可用這個詞語指代。所以並不能明確得說的是不是班尼亞。

“走上神壇”到“失去靈魂”:歷史變遷中的班尼亞

隨著歷史變遷,班尼亞也發生過諸多變化。
蒸浴會引起極端的身體反應,大量出汗,精神亢奮,據此產生的主觀認知,讓人們一直把班尼亞和巫術、快樂和治癒這些關鍵詞聯繫在一起,人們相信班尼亞能治病,出汗被和健康劃上了等號。後來,東斯拉夫人命硬的說法在歐洲廣泛流傳,班尼亞的作用被進一步神話。
在17世紀後半葉,彼得大帝時期,去俄國見識一下班尼亞甚至成為了一條頗為熱門的旅遊線路,吸引了不少歐洲遊客來療養。緊接著18世紀,葉卡捷琳娜二世也是班尼亞的推行者,她採信一位名叫桑切斯的西班牙名醫的觀點,認為蒸浴能預防多種疾病,增強人體力量,將其視為促進民眾普遍健康的工具,予以推廣。
但到了19世紀,因為管理混亂、設施簡陋,以及長久以來的男女混浴的問題,班尼亞越來越為沙俄的上層階級所不齒,他們普遍認為班尼亞是低賤的。而後,19世紀後半葉,伴隨著沙俄社會經歷了一波改革,班尼亞也開始了逐步現代化,環境變得清潔,混浴被禁止,新的通風系統被採用,民間還出現了消費升級,有了針對高端人群的豪華班尼亞。
蘇聯建立後,班尼亞成為最早一批集體化的機構,1920年,列寧通過了《為國民提供班尼亞服務》的法令,並劃撥專項資金用以興建班尼亞和洗衣房。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1928年至1932年),六所大型的現代化班尼亞在各大城市拔地而起。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列寧格勒的“圓型班尼亞”,由建築師亞歷山大·尼科爾斯基(Alexander Nikol’sky)設計並負責建造。在原本的設計中,圓形班尼亞頗具神聖意味,建築的主體埋於地下兩米,上層是日光浴室,再其上是一個巨大的玻璃圓頂,可以根據天氣選擇打開或關閉。正圓形的主體對半分,男女各一邊,更衣、沐浴、蒸汽等功能區依次排布,井然有序,建築中央為直徑54米的巨大水池。圓形班尼亞如果建成,可以供500人同時使用。
不過最終建成的是一個經過重新設計的簡化版本,沒有玻璃圓頂,沒有地下結構,水池直徑只有21米,每天能接待2400人次。圓形班尼亞的宏偉設想,被人們視為集體主義烏托邦的一個極佳案例,是社會主義國家文明建設的一個象徵,公共衛生建設的典範。

圓形班尼亞設計圖

實際建成的縮略版圓形班尼亞

圓形班尼亞設計圖

實際建成的縮略版圓形班尼亞

圓形班尼亞設計圖

1 / 2
然而新型班尼亞並沒有對於衛生狀況有顯著的改善,主要還是造的不夠多。到1931年,莫斯科共有大小浴室54個,卻要服務275萬居民;列寧格勒的情況類似,250萬居民,只有55個浴室。
從另一方面看,新型班尼亞也可以說是“沒有靈魂”的。尼科爾斯基的學生尼克萊·拉定斯基(Nikolai Ladinsky)在圓形班尼亞的基礎上還設計過一個“特化型班尼亞”。他計算說洗澡者將花5分鐘脫衣服、40分鐘蒸洗、15分鐘穿衣服,預計整個流程共用時1個小時,以此為依據,新設計的這個班尼亞,更緊湊而封閉,也更像是流水線,浴室中甚至有固定的的路線規劃,引導洗澡的人穿過各功能區,強迫症大滿足了。

“特化型班尼亞”設計圖

“特化型班尼亞”設計圖

1 / 3
大量現代化的設備,注重效率的功能區劃,使得新型班尼亞更像是流水線車間,洗澡像上工。讓原本人民喜聞樂見的班尼亞,變成了一個普通、甚至有點壓抑的公共場所,人滿為患,來去匆匆。
而後城市家庭浴室的普及,使得城市中的班尼亞越發沒有必要,更加式微。但它們的靈性與鏈接都很好地保存在鄉村曠野中星羅棋佈的“黑班尼亞”裡。

民俗、精怪、淨化和保護:俄羅斯人民不能沒有班尼亞

在俄羅斯鄉間,流傳著這麼一句諺語:Баня - наша вторая мать(班尼亞是第二母親)。這和班尼亞長久以來“不只是澡堂”的特殊地位有關。
首先,要隆重介紹,本文開頭提及的班尼亞之靈——班聶(Банник,Bannik),作為一種精怪,它們是班尼亞的守護者。通常以一個身材矮小,腦袋過大,蓬髮長鬚,手上有爪的老頭形象示人,住在火爐後面或是架子下面,不會輕易現身,性格陰晴不定、喜怒無常。
班聶喜好清潔和熱氣,它保障班尼亞的正常運作,也會維護秩序。人們在進入班尼亞前最好請求班聶的許可,在班尼亞中不可以大聲喧譁或是罵人,更不可以搞一些亂七八糟的事情,在離開時也要打招呼。如果惹了班聶生氣,他會投擲熾熱的石塊、潑灑沸水,甚至使人被爐火燒傷、皮膚剝落或窒息身亡。
人們通常拿肥皂、鹼水和樺樹枝作為給班聶的貢品,祈求他的保佑。並且班尼亞中不得有任何其他神像、神龕或是十字架,這裡是班聶的領域。在班尼亞的一系列儀式也是被俄國東正教教會所默許的,地頭蛇了屬於是。
另說班聶有預言的能力,女孩們會背對敞開的班尼亞,問關於未來的問題,如果前路一帆風順,班聶只會摸摸她們的後背,如果前路兇險,則會抓或者捏。但,班聶展現出最主要的還是淨化和保護的作用,人們來到班尼亞,正是尋求這樣的庇護。可能也是因為這點,在以前,東斯拉夫人民生命中許多關鍵節點都與班尼亞有關。
首先,象徵潔淨、保護的班尼亞是理想的分娩場所,不過當時的助產士不僅要協助產婦分娩,還要防治班聶搗亂。搗亂的主要方式,也就是開頭故事中提到的“換生靈”,在人們不注意時,班聶會用白楊木或是其他東西把嬰兒掉包。
《黑書》中關於“換生靈”的介紹

《黑書》中關於“換生靈”的介紹

在結婚時,新人們會來到班尼亞進行莊重的潔淨儀式,此時新郎會把新娘扛起來,抬過班尼亞的門檻,他們相信這樣會避免以後新娘在這裡分娩時遇到困難。到了死亡,參加完葬禮的人們會也一起到班尼亞,希望逝者在歸去的旅途中獲得溫暖,也會通過蒸浴來洗去悲傷。
毫不誇張的說,班尼亞曾經是人們生活中最神聖、最重要的地方之一,人們在班尼亞里洗澡、洗衣服,給自己治傷,進行占卜、召喚,在這裡結婚、分娩。儘管那些傳統習俗大多已經隨著歷史進程消失,但更奇妙的是,在那些動盪的年代裡,班尼亞成了民族認同感絕好的容器,作為一種民族象徵,起到了團結人民的作用。
就算班尼亞沒有這些文化背景,洗澡本身就有一種魔力,蘇聯時期有一句諺語說:在班尼亞中沒有肩章。赤身裸體走進蒸汽瀰漫的浴室,所有人都暫時沒了社會身份,迴歸平等,只為尋求身體、心靈的清潔和療愈。直到今天,俄羅斯人民也還是喜歡坐在蒸汽房裡用樹枝抽自己,在蒸爽了之後衝個涼,再“噸”個一瓶格瓦斯,神清氣爽。 正如一句在民間醫生口中流傳的習語所說:
Когда б не баня, все бы мы пропали. 若無班尼亞,吾等皆迷惘。
蘇聯時期的海報一張,用烏克蘭語寫著:下班以後去班尼亞

蘇聯時期的海報一張,用烏克蘭語寫著:下班以後去班尼亞

參考

遊戲《黑書》;
班尼亞(Banya)英文維基百科詞條;
Sweat》,Mikkel Aaland;
A Short History of the Banya,Madeleine Cuckson;
The Soviet Banya and the Mass Production of Hygiene,Tijana Vujosevic (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
The Bannik – Slavic Spirit of the Bathhouse,Brendan Noble; 俄式澡堂與俄羅斯性格,王萌瑤(西安外國語大學俄語學院);
The best Soviet posters of the Banya,Madeleine Cuckson。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