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读完了小岛秀夫先生的《创作的基因:我所爱着的MEME们》,感触良多。整本书都是他个人的“安利展”,主要由书籍、电影以及小岛对他们的感悟和连接所组成。
所谓MEME(念作弥母),就是故事的基因,是艺术品中将人与人连接起来的“因子”,理解了这个概念,便能很容易从书名里明白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了。小岛在作品们里遇到了这些MEME,这些MEME又帮助小岛继续创作,生成新的MEME去连接其他人。
读完《创作的基因》后,我只被安利成功了很少的作品,更多的是与那个十分热情地向我安利的小岛秀夫产生了连接。我很久之前就听说过小岛秀夫这个名字了,但是从来没有玩过他的游戏。神奇的是,读完他的书之后,我对身为游戏制作人的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同为创作者,在这一场阅读的旅途中我真的从小岛秀夫身上学到了很多很多。
不断地输入输出是每一个创作者都离不开的宿命,想要创作出好的作品就避免不了去学习其他人的优秀作品。但是并非所有的作品都有值得感受的价值,90%都是“谢谢惠顾”,只有10%能真正走进受众心里,给他们带来美好的体验。小岛秀夫一年可以看400部电影(虽然一年只有365天),读上百本书(尽管他花了很多时间看电影),也不免常常遇到“谢谢惠顾”这种情况。想办法用自己的好眼光尽可能多地挑选出那10%的作品,尽可能的创作出属于这10%的作品,是每一个以输入输出为宿命的创作者的追求。
你的性格会决定能对你产生吸引力的MEME,而这些MEME又会反过来进一步加深你的个人风格,它们会融入你的骨血,在你的作品里留下印记。拥有个人风格对创作者来说真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越浓厚的个人风格就越能让受众产生共鸣,否则就会被时间抹去记忆,成为“谢谢惠顾”。
以前我很喜欢广泛地接受新作品,只要是别人安利的书我都加购物车,只要是有好评的游戏我都加愿望单,从来没问过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只是想着多接触总没坏处。我很乐意在书或游戏打折的时候将它们买下,仿佛是购买力量一般,看见书架堆满了,看见库存里的好几百个游戏,就会觉得很安心。直到后来塑封没拆的书越来越多,从没打开过的游戏越来越多,钱在我心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这种病态的行为才停了下来。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不开XGP,我只能笑笑说XGP里想玩的游戏我都已经买了。
现在回想起来,自己真的在“谢谢惠顾”上浪费了太多精力和金钱。但这是必经之路,现在的我能更加敏锐地发现那10%的作品。
虽然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乱买书和游戏了,但是因为心疼那些花出去的钱,我还是很想尽可能快地把自己买的书和游戏过一遍,就像刷某种排行榜分数一样,读完一本书马上换下一本,玩完一个游戏马上换下一个。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那些“谢谢惠顾”的作品不但没有给我提供等价的体验,还占用了我去体验那10%作品的时间,比如FF7RE,我花了两百多买下它还要花几十小时才能通关,最后不管是快乐还是MEME都没有收获到(当然,这是因为我个人原因),便显得十分鸡肋。
如果一个游戏没有让我全成就的欲望,那就不要去玩;如果一本书读完之后我只想着马上换下一本,这样的书在一开始就不应该翻开。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不管是对人生还是阅读都是成立的。正是因为需要选择,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才能突显出它的重要性。幼稚的小孩才会想着全都要,大人要懂得现实的残酷,要会选择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
游戏要选那种通关了之后回味无穷或值得反复体验的玩,比如武士零通关流程只有4小时但我却玩了50小时;电影和书籍要选那些体验完之后会忍不住写下长文向他人分享自己内心想法的作品,比如《心灵奇旅》和《创作的基因:我所爱着的MEME们》。那些已经买下的“谢谢惠顾”,就不要在它们身上浪费更多了。
正是因为有自己独特的慧眼和个人风格,小岛秀夫先生才能做出世界上仅有他才能做出的游戏。立志成为世界一流游戏设计师的我也应当如此。
去体验真正能给自己带来共鸣的作品,去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去用自己真正在意的表达欲创作,去选择,去争取自己真正热爱的生活。
去用更多独属于自己的MEME与他人产生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