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装开游戏公司(4):资本市场投资要注意时间轴


3楼猫 发布时间:2023-02-08 15:35:43 作者:锅贴(游戏圈老油子) Language

假装开游戏公司
假装做游戏
游戏糙话
前面分析了股市对于游戏的影响。本次谈一下在资本市场中如何求职场生存。无论是打工还是创业,懂一点股市的机制会好很多。

什么是资本市场时间轴

“资本市场时间轴”其实指的就是上市公司们每年公示财报的时间点。
公司财报按照季度出,每三个月一季度出一次季报,向市场公示本季度公司财务情况。每年要出一个年报,向市场公示全年公司财务情况。季报这个要求没那么高,由公司财务自己盘点审核汇总就可以了,关键是公司年报。
公司年报必须要有第三方独立审计机构派出专业团队进行审计,具有很强的法律责任,关系到公司和审计双方的市场信誉。股市每年都会关注公司年报,看看全年公司财务情况如何。年报也是资本市场评估公司未来前景的主要依据。
股市对年报的要求非常严格,要求每年4月30日以前必须出具去年全年的年报。如果公司故意延误不肯出具,超过了4月30日期限,就会被证监会警告并且调查,有巨大风险,最严重可能导致退市。所以4月30日是股市非常重要的一个时间点,是所有上市公司每年要过的年关。
由于年报的时间和第一季度的时间非常接近,所以很多公司习惯于将年报和一季报合并,在第一季度末尾一起发出。这是可以的。季报由于只需要公司财务自己做,所以法律责任不大,大家也就看一下而已。年报的法律责任直接决定股票生死,要认真严谨对待。
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股市鬼故事,一些垃圾公司全年的季报非常漂亮,结果到了年报发布时,业绩180°大变脸,直接掉头向下俯冲,从大幅盈利变成大幅亏损,然后伴随的就是各种利空消息爆炸,股价大跳水甚至连续跌停,散户股民血本无归。
我曾经看过最离谱的就是季报赚几个亿,然后年报亏几千万。老板到前台装疯卖傻道歉,解释说是财务算错了……瓦特?我去,堂堂上市公司,年报请第三方审计算错了可还行。他也真敢说。搞毛啊!反正为了刮钱,脸有啥用,不要也罢,唉,就是玩。
还有就是著名的“獐子岛扇贝跑路”,也是一个套路。反正这些垃圾公司的老板已经铁了心要作恶,什么鬼话都敢说。这种破事在股市上多的是。老板先用季报的虚高利润哄抬股价,掩护股东卖出套现撤退,然后等到了年报暴雷,放任股价暴跌。股票实在要退市也没办法,就摆烂。
每次看年报的时候,我总感觉自己在掉SAN值。垃圾公司每发一次年报,股东就要翻一倍,因为大家都裂开了……
至于被深套亏损的股民,反正都是赌徒,自己愿赌服输。所以我看到那些在股评区里鬼哭狼嚎的韭菜们就想笑。在任何二级市场里亏钱不值得同情,敢上牌桌就不要说自己善良是好人。赚到钱就是草莽逆袭励志,亏了钱就是善良好人被欺负,天下哪有这种好事呢?
当然,中国股市的这些机制都源自于美国股市,季报太水也是一样。季报的水分是很大的,所以大家都不太在意,主要盯着年报看。每年的4月30日可谓是股市年关,生意好有底气的公司甚至愿意提前一个多月预告年报数据,让自己股价先涨为敬,而生意稀烂心虚的公司则是遮遮掩掩。不过股市有规定,年报如果发生巨额亏损,也要提前预告。

如何预判公司的未来动向

注意!这里举的实际例子不能作为金融投资交易参考,成年人需要为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
黄一孟承诺心动要在2023年达到收支平衡
这里我就用黄老板做出承诺这事来举个例子。我对资本市场持中立态度,不粉不黑,客观来分析一下。如果我是一个上市公司的员工,听到最上面的大老板公开承诺要在2023年达到公司收支平衡,这意味着什么呢?我要赶紧盘算一下……
先说公司方面:
  • 一个上市公司的大老板敢于公开承诺2023年达到收支平衡,那么就必然要做到,不计一切代价要做。这就意味着公司会精简业务,会进行裁员。这个无可厚非。
  • 上市公司的老板、高管和一级市场投资股东不可以随意公开发表言论。任何一句话都可能对市场情绪造成影响,被过度解读,引发人心动荡,导致股价剧烈波动,影响股市运行稳定,有法律风险。
  • 证监会对老板股东乱说话会判定成“违规披露内部信息”。这是违法行为,乱说话的会受到处罚。老板和股东应该先通过公司董事会内部讨论,确定需要公告的信息,然后报备,再安排时间公告,而且不得提前泄露,这样才稳妥。证监会得到公司公告报备信息,就算合法。
  • 如果老板完成了承诺,那么就给了资本市场信心。股东们会认为这个老板有担当,而且有能力做事,能实现目标。其实大家都懂,疫情折腾这么久,生意确实难做,这个不能全怪老板。只要老板态度端正,股市会愿意多等等,反正其他公司也好不到哪里去。这样人心就稳定了,庄家想带节奏也带不起来,索性一起等等看。
  • 要是没做到,那就是股价大跌,股东利益受损,老板在董事会上被股东们指着鼻子骂。光骂还不够,董事会股东们可能会产生隔阂,会有人心里怀疑现在这个老板到底行不行,要不要考虑换一个?不要看大老板们在前台很风光,在股东会议上被股东骂得跟孙子一样,很正常。
  • 如果股东这么想的话,老板就很麻烦了。人一旦失去了信任,心结是很难解开的。即使以后不换人,老板做事也很别扭,因为上市公司决策必须要通过董事会投票。要是股东不相信,就容易投反对票,那老板就没办法推进工作。董事会可能会没完没了的吵架,公司会陷入无休止的内耗。这就给庄家提供了打压股价的机会,到处散布利空消息,引起股民恐慌抛售股票,进一步压低股价,进入恶性循环。
  • 大家要看到2023年是否达到收支平衡,就要看公司年报。2023年的年报,需要公司在2024年4月30日以前公示。那么在这以前,公司必须要全力节源开流。在本文写稿日2月6日截止,心动还没有发布2022年年报,所以我会持续关注。
  • 如果2022年年报比2021年有所改善,那么就会提振资本市场的信心。其实截止写稿日,整个中国游戏行业的股价,随着版号政策逐步宽松预期,已经做了一定程度的修复。当然只能说是修复,还不算大涨。
  • 如果心动的2022年财报能够一定程度缩小亏损,那就算合格。股价不说大涨,大概率不会再跌,能够稳住。如果能够大幅缩小亏损,表现出公司财务状况稳健的姿态,那么资本市场会很高兴,相信股价会给出正面反应。
  • 公司要节源开流,要让财报有所改善,是有相当一段时间滞后的。如果希望2023年收支平衡,那么至少在2023年第三季度就要把开源节流做好,而且应该在第三季度开始,就是大概7月的时候,公司所有项目都要交答卷,这是最后期限。业务达标的项目继续做,业务不达标的就要撤。这个没办法。据我观察,心动在2022年就已经在精简业务,如果是一直在使用心动产品的人,会知道到底精简了什么业务。
再说员工方面:
  • 我要先理清楚自己所属部门到底在公司中做什么事情。
  • 如果我在行政后勤方面的部门,那么很不幸,是裁员首选。不产生利润的部门,所属员工被裁掉就是利润。这个真的没办法。
  • 如果我在商业预期不明确的项目组,那么也是被裁员的对象。有很多上市公司,特别是互联网公司,很容易出这种事。有些项目组,其实属于探索性的新业务,并没有明确的盈利点,没有商业预期。
  • 在市场行情好的时候,投资比较容易拉,上市公司为了让股票升值,所以比较喜欢尝试新业务。要开新业务就要多招员工,而且提供的薪资待遇其实也还行。一般公司都喜欢从校招招毕业生,刚毕业的年轻人们进了上市公司工作,那肯定很高兴,干劲十足。新业务的高管们也对自己项目充满了期待。整个项目组就沉浸在生机勃勃之中。
  • 一旦大环境发生了突变,比如国家政策发生逆转,或者像疫情这样出现不可控的困难,上市公司的业务就很容易受挫。其实也不一定真的有影响,如果公司下决心做,新业务还是可以继续做下去的,但股市不会给机会。一旦股价开始下跌,上市公司就一定要表态。那么还没产生盈利预期的项目肯定要被裁掉,里面无论是员工还是管理都要走人。
  • 这就要求员工们进入一个公司要保持清醒,特别是刚毕业的年轻人们,切不要以为进了大公司就一定高枕无忧。大公司经常会出现一边裁员一边招人的情况,这边进那边出。这其中有一定大公司臃肿病的原因,也有尝试新业务结果发现不行马上撤销的原因。员工们要小心一点。
  • 员工们一定要善用“天眼查”和“企查查”这两个APP,要开通会员,能够查询国内所有公司的情况,善用这些信息来预判公司走向。多关注经济,多关注上市公司消息,切不可闷头做事。

给各位打工人的忠告

我发现很多打工人,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中年人,都有一种“技术至上”的思想,觉得自己只要手握技术,就能高枕无忧,就能坐收高薪,在行业里混得风生水起。这个要看情况。如果在经济大环境好的时候,公司融资环境宽松,做生意相对方便,业务推进比较稳定,那么掌握技术是可以的。
很多人确实性格也比较腼腆内向,不喜欢去掺和那些尔虞我诈的商业谈判,不想去跑业务,不想去和客户点头哈腰,这个也是可以理解的。生意好的公司老板们也乐于宣传:“一流的公司讲文化,二流公司讲产品,三流公司讲利润”。但现在不行了,疫情已经彻底改变了经济格局,无论什么公司都一样,都要讲盈利。
但其实只想搞技术是一种逃避心理。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主动去了解资本的运作原理,不然早晚会吃闷亏。疫情以来,很多互联网公司裁员,首先裁的就是技术岗位。因为很多产品做好稳定运行以后,技术岗位是可以撤的,后续更新找技术外包灵活安排即可。
现在由于疫情,很多上市大公司的技术老手被裁出来,到处都找不到工作。他们原本工资很高,结果去中小公司,别人根本不敢接。而他们自己长期沉浸在技术工作中,对商业一无所知,甚至也不屑于了解,结果自己创业也很容易失败。这就是很现实的问题。
商业不是说可以临时抱佛脚就一定能搞明白,需要时间沉淀。不要老是想“哎呀,商业资本太恶臭了,我不想去参与,我鄙视那些整天跟客户献媚的人。”不想参与,不代表以后就一定不会参与。现实经常是越不想就越会发生,会逼着人去参与。比如说很多老哥,连股市的基本机制都不懂,在被裁员以后,手里攒了一些钱,就想去炒股,结果一把套死巨亏。这就是不做功课的后果。
人只能赚到自己认知范围以内的钱,凭运气赚到的钱,一定会凭实力亏回去。以前大环境好,带着公司一起好,员工就跟着一起好,这确实可以说是运气。那么大环境不好,公司不好,员工跟着遭殃,但员工在前面拒绝学习了解资本,等需要的时候完全不懂,就会吃大亏。
疫情让所有人重新对现实产生了敬畏。老板们重新审视了自己公司的商业模式,认识到以前生意做得好,确实还是要看一点运气,要看历史机遇,不完全是自己能力。员工们也重新认清了现实的残酷,认识到自己工作的公司和自己的关系就是纯粹的利益关系。我觉得这样真的很好。
做游戏其实也是一样。制作人老板如果一味的觉得做游戏不能谈商业化,不要谈赚钱,只要口碑,只要情怀,那么就很容易失败。这样很难招到员工,也不可能拉到投资,就靠制作人自己一个人憋,能憋出个什么东西来呢?不要动不动就拿《星露谷物语》这样的孤例来举例子,别人到底有没有请外包辅助帮一下,我们外人也不知道。
我不相信一个人能够完成美术、程序和音乐这么多内容。做独立游戏,很多单个制作人都要找外包一起做,约定游戏上市销售以后,按照比例分成。这个其实理论上属于资本市场中很常见的“股权代持”。

什么是“股权代持”

“股权代持”在这里先解释一下,以后还需要具体分析。我们看到一个游戏成功以后,赚了很多钱,而且媒体们都在夸这是一个人单独制作的游戏,给人感觉特别励志特别热血。这样的表达大概率是有误的,会误导人。制作人大概率和其他美术、音乐制作人合作,约定游戏上市销售以后,收入按照一定比例分成。然而对外宣发时,外界只会看到这个游戏制作人就一个,不会看到其他协助者。
其他协助者严格来说算是该游戏的股东,会按比例分走利润。这些事是私下完成的,就等于其他股东把自己的股权让老板待为持有,不显示出来。举个更简单的例子,如果我创业开公司,我亲戚出钱给我,然后我每年分红给亲戚,但公司在工商那边登记的资料显示我100%持股,没有亲戚的名字,这就是股权代持。
任何一个成功做起来的公司,创始人老板真实持股比例都不会很多。即使从外面看老板持股比例很高,大概率里面都有股权代持。很多隐形股东出于各方面的考虑,不希望自己出现在公司股东名单中,就让老板代持股权。这个法律是支持的。
那么本次就写这么多。有空继续更新。


© 2022 3楼猫 下载APP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