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奈落虎《暗黑破壞神》文章中宗教元素考據的補充


3樓貓 發佈時間:2021-12-01 17:36:45 作者:老阿Loa Language

看見新武將老師轉發,然後發現是奈落虎老師的文章《暗黑破壞神》中的宗教論。辛苦二位老師的工作了。雖然題材應該很有趣,但裡面有些紕漏,奈落虎老師並非專業人士,情有可原,感謝百忙之中寫下這些內容。老師寫的《暗黑破壞神》故事小結很精彩,推薦大家去看看。
《暗黑破壞神》二代和三代我都玩過,算不上老玩家,但對現在暴雪偷工減料導致重製版幾乎就是畫面高清化這點也很不喜歡。我原以為關於此題材,網上相關文章已汗牛充棟,奈落虎老師遺漏的也有補充,輪不到我這種人來寫,但或正因網路大海淘沙,相關內容曝光量不高的都被掩埋了,所以需要複述。這裡只是針對文章具體指出的內容,其他遊戲中的元素則不專門挖掘。
這篇是專門為新武將老師寫的。
也許阿努知道
Anu,這個名字取自阿卡德神話中天神的名字,其字面含義就是天,蘇美爾稱作An,在西北閃米特人中被稱El。
在《新約聖經》中的《啟示錄》卷中出現的七位御前天使,名字分別是:Michael、Gabriel、Uriel、Sabrael、Arael、Iaoel、Adonael。在現實中的宗教裡出現的天使名字都以el結尾,就連天使(angel)這個詞本身也是由el結尾。
這個說法是錯誤的。新約裡面沒有出現過多具體天使名稱。這裡作為七御前天使所列舉的名單,至少我不知道出處,因為在羅馬基督教或者猶太教內,這份名單都不是標準名單。天使名字是el結尾和angel這個詞無關,因為angel這個詞出自希臘語agelos,信使。
“el”這個詞尾其實來自於修美爾語,代表“閃耀、光榮”,所以在遊戲中天使的翅膀比我們常見的宗教畫作中的天使翅膀更加耀眼,以突出這個特點。
這個說法是錯誤的,至少在天使名稱上面。天使名字這個事情涉及神話流變過程,這裡奈落虎老師觀察到天使很多都是el結尾,這個觀察很敏銳。但這和閃耀、光榮無關,它和之前提及的西北閃米特人主神名字El有關,El在西北閃米特語裡面是常用詞,意思是神。比如烏加里特文本中出現的神的稱謂,El Hadad,哈達德神。這個詞最有名的是它的阿拉伯語形式,al-ilah,該神,特指某一位神,它被以另一種簡化拼法為人熟知:安拉Allah。
希伯來語中天使名字結尾加上El和天使的榮耀沒有任何關係,最初是因為這些天使的名稱都具有特別含義。比如Mi-ka-el,這個名字意思是似神者。Gabri-el,神的力量。Rafa-el,神捆綁,‘uri-el,神的光。
更有意思的是,在《新約聖經》中的啟示錄卷中記載中,六翼熾天使長路西法,因為自己的傲慢不願向聖子亞當行禮,而帶著天堂中三分之一的天使反叛,然後被擊敗墮落,成為地獄魔王撒旦(是不是撒旦有爭議,但是墮落成魔是確定的)。
這個說法是錯的,默示錄沒有關於這個的描述。三分之一天使的墮落是唯一和默示錄有關的內容,它來自一個解釋:過去的教父將默示錄中赤龍掃落三分之一的星辰視作是跟隨邪惡墮落的天使,因此有此說。路西法是Serafim的長官元首,這說法是一個雜糅體,沒有具體的文本依據。向聖子亞當行禮,這個說法也沒有依據,因為聖子首先和亞當不是一回事,如果奈落虎老師是指泥人亞當的話。近似的說法是彌爾頓在《失樂園》裡面自己發明的說法——因為神將王位交給他的兒子,天使認為神偏心,所以要和神打一架。
地獄魔王撒旦,這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基督教裡面魔王是要在地獄裡面受苦的,在近代的通俗觀念流變裡面,地獄變成了魔王的宮廷。撒旦這個詞源自希伯來語satan,是敵人、對手的意思。在第二聖殿時期,不指名地使用這個詞特指與人作對的敵手,兩千年下來變成了魔王的代名詞,因此“撒旦”本質上只是一個稱呼。
宗教的核心是其經書,所以我們以聖經和其所認為的救世主或者說聖人來區分比較方便,首先是猶太教,教派的指導性經書是《舊約聖經》。後來,按我們今天的說法,誕生了兩個舊約的同人小說:《新約聖經》對應誕生了基督教,和可蘭經(古蘭經)對應的是伊斯蘭教。而後,基督教又分化為天主教,和東正教,再之後,天主教又分為了天主教和基督新教,這兩個教派區別不大,按今天的說法是粉的同一個團,但萌的不同CP,而我們今天國內說“基督教”,基本指的都是基督新教和東正教。
這個說法是錯的。經書並不是宗教的核心,經書本質上是宗教內容的集結。這裡涉及經書的編撰過程與寫作目的。在亞伯拉罕三系裡面,經書是核心的組成部分,但並不是核心。只有宗教改革以後的新基督教才有唯獨聖經的說法。
猶太教的聖經被稱作舊約,對猶太教有極大的冒犯。但實際上通俗說的舊約和猶太教聖經是有區別的。中文使用的聖經一詞來自儒學,宋明時期奉十三經為聖經,耶穌會傳教士試圖實現本土化,因此將新舊約全書稱作聖經。但在拉丁詞裡面,被等價於中文的聖經的Biblia,意思是書卷,其中-a這個後綴說明它是複數形式,也就是說,所謂聖經是一堆文集,當單獨使用這個詞的時候,是特指該文集,也就是被人稱作聖經的文集。因此,有時會看見大寫的書卷這個詞,這種情況下通常也是指聖經。
實際上單純猶太教聖典就有變化。現今猶太教不止有被稱作聖經的TaNaKh文集,還有Talmud文集與Zohar文集,這是目前猶太教的三聖典。相近的,在基督教內則有經卷與傳統的並行,經卷是古代文本的集結,也就是如今熟知的聖經,傳統則包括諸如七次大公會議決議,諸聖人文集,一系列成文不成文的內容,而且由於聖經本質上是人編撰而成,因此聖經其實是傳統的一個結果。在伊斯蘭教內也有類似的情況,雖然古蘭經是獨一無二的聖典,但在其外還有聖訓作為補充,而打開聖訓和經典的門則是經法學家的教導,這其中還有伊智提哈德和穆智臺希德這樣的區分和層級推演過程。
將亞伯拉罕三系的經典稱作同人小說,儘管文章已經說了是不嚴謹的,但實際上應算是錯謬了,屬於類比錯誤。即使從同人小說角度看,古蘭經和新約也算不上同人小說,因為單純從功能來看,同人小說的功能在於娛樂,而不是嚴肅正式的對所信奉理念的宣告,這是同人小說不能承載,也不願承載的功能。
基督教並不是直接分化出的天主教和東正教,這點眾所周知,不多贅述。但將天主教稱作是分化出天主教和新基督教兩種教門並認為二者區別不大,這可能屬於誤解。新基督教廢除了被天主教,也就是西羅馬基督教,以及東正教,也就是東羅馬基督教,還有東方正教會,也就是東北非及西亞自治教會,及迦勒底亞述教會,以涅斯托裡派的誤稱為人熟知,所共遵循的傳統與共識,最典型就是聖儀和聖統——這可謂是古代基督教的核心。溫和新基督教,以盎格魯教,也就是英國國教,以及路德教為代表,依然部分保留對聖儀的承認,除此之外基本不保留。新基督教最為人熟知的是唯獨聖經論——尤其是隨著美國崛起後的唯獨詹姆士欽定本論,主張廢除傳統,這些都是與古代基督教不同的。
國內使用基督教這個詞的時候,其實是混淆的。字面上來說,基督教應該是christianity,但國內被特指為基督教的,是protestantism,也就是誓反教,宗教改革以後的新基督教。這個詞的出現其實是相對於天主教這個翻譯的。最初耶穌會傳教士來華,將Catholic翻譯為天主教,本質上是古羅馬晚期基督教思想的延續,即,在所有宗教傳統中發現同樣的真理,因此catholic並不是侷限於某一人的教門,而是普世真教。這也體現在耶穌會傳教士試圖發現儒學中和西方傳統相近之處,並將儒學介紹給西歐社會的行動上。如果要從字面意義上來翻譯,catholic應該翻譯為大公教,普世教,這也是現今天主教自用正式翻譯,羅馬公教。相對的,新基督教最早來華翻譯是混亂的,早年間比較流行的翻譯有耶穌教,這部分包含相對於天主教的翻譯的意思,目的是強調他們是唯獨信仰耶穌的教,除此之外別無出路。後來採用的基督教,則在建國後成為正式名稱,但因為和christianity的混淆,導致出現許多誤解。至於奈落虎老師說被真正承認的基督教是新基督教與東正教,這確實沒有道理。
天使與惡魔後代其實這個設定應該來源於Nephilim,也就是在舊約聖經中,天使與凡人(惡人該隱的後代)結合產生的種族。也就是善與惡的結合。
這是一個頗具爭議的描述。Nefilim儘管在古代偽典裡面被稱作是天神和人類的結合,但普遍接受的宗教聖典註釋都不傾向這一說法。原因很簡單,原文用詞模糊。神之眾子,這個詞在所謂舊約中也常指君主,這是因為在未成文的時代,君主會被賦予一定的神格,不一定其人和神有關,而是其人的身份和神有關。最典型是以色列王大衛,他是君王,但他在宗教裡面還具有先知的地位,並且比其他先知和祭司的地位更高。有聖經學家認為大衛的故事體現了從部落制度邁向君主制度的過程中祭司的政治權力逐步被君王獲得的結果,而這個體現的另一個代表就是五經中祭司亞綸和他兄弟摩西的故事,因為在西亞地區立法者和君王幾乎是同義詞。
這段故事的宗教味非常濃,首先是女惡魔的名字:莉莉絲,這是個非常耳熟的名字,因為這個名字在不同的宗教中出現過,而在暗黑破壞神的故事中,她的原型很有可能是猶太教中亞當的妻子,莉莉絲。在猶太教的故事中,莉莉絲是上帝創造出來陪伴亞當的,有這樣一段故事…… 在猶太教的《死海文書》中,亞當的第一任妻子是莉莉絲,發生了上面這段故事後才娶了夏娃。莉莉絲逃跑後被上帝以自己的後代的生命相威脅,後來成為撒旦的情人,交合後生下了人類。而撒旦則是反叛天堂並叛逃的墮天使路西法。
這個描述的錯的。莉莉絲,絲這個音出自英文,但作為標準希伯來語的中東希伯來語發音裡面,她的名字應該是Lilit,莉莉忒。th這個音是因為她的名字結尾是字母tav。tav和tet是兩個t音,一個清音一個濁音,因此在拉丁化拼寫的時候以th和t區別,希臘字母拉丁化也是一樣的,比如數學裡面常用作表示角度的希臘字母theta,以及物理裡面常用作時間變量的Tau。
死海古卷曾經是猶太教一個教團的聖典,現在該教團早已滅絕。這部分故事並不出自該書,而是中世紀的偽作,人盡皆知的斯拉之子耶穌字符表,alfa beta de ben sira。字符表一詞是因為中世紀猶太文學中流行以字母表的順序敘述事件或引述格言,但這裡值得注意的是,字符表一詞是使用的羅曼語alphabeta,而不是更古雅的otiot,這充分說明該文本的創造者有意將該作與其他嚴肅作品相區分,或是其作者並沒有達到標準經師水平的緣故。
Lilit不是人類的始祖,在這個偽作裡面,它僅僅是逃跑並被命令發誓。這部作品最關鍵的是給出了作為民俗的lilit描述,即,它是造成兒童和產婦死亡的原因,以及怎樣的護身符可以擊退它,這是實際存在並實踐的民俗。不過這段發明出來的起源故事卻最為知名,此前它在猶太民俗中只是單純嬰幼兒和產婦死亡的元兇。
和路西法結合,作他的情婦,這不知道是哪裡出現的,感覺有魔法師的影子在裡面。近現代魔法師發明了許多新東西,他們把諸多傳統不加分別的雜糅,而日本文藝工作者在他們雜糅的內容上進一步發明創造。這也是為什麼日本作品裡面天使惡魔的因素就算是對天使惡魔信仰者來說也算得上離奇又匪夷所思的原因。而中文網路能接觸的渠道有限,長期受日本影響,因此內容變得更加獵奇。
我們也接著上文說到的宗教故事說,莉莉絲是亞當的第一任妻子,在他離開後,亞當過於寂寞,於是上帝用給亞當的肋骨又創造了夏娃,而莉莉絲知道亞當又有妻子後,化身為蛇引誘亞當和夏娃吃下了禁果。
這個說法無籍可考。蛇和lilit形象的結合要歸功於西歐文藝工作者,但這是和羅馬神話結合改造以後出現的。在lilit作為邪魔出現之前,在基督教畫作中扮演人首蛇的是羅馬神話裡面的拉米亞。關於她的故事可以看席老爺的文章,有介紹。為什麼要給蛇按上人頭?因為創世紀裡面蛇是唯一一個說人話的動物。lilit進入西歐文化要到浪漫主義以後了,因為其故事的傳奇性而被許多作家引用,這也造成了一個錯覺,即,誘惑亞當的蛇是lilit。但從怪物起源上來說,lilit和lamia可能是同一個兩河流域怪物的變體,lilitu。
基督教認為,亞當、夏娃偷吃“禁果”,違背上帝的意志,是“虧欠了上帝的榮耀”,這罪遺傳給後世子孫,成為人類一切罪惡、災難、痛苦和死亡的根源。人一生下來,在上帝面前就是一個“罪人”。即便是剛出世即死去的嬰兒,雖未犯何罪,但因其有與生俱來的原罪,仍是罪人。這“罪”與生俱來,故稱為“原罪”。“原罪”是基督教教義、神學的根本,因為有了“原罪”,才需要“救贖”,才需要“救世主”,才產生了基督教。否定了“原罪”,就否定了基督的“救贖”,基督教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這其實是一個文化上的誤解。基督教的救贖觀在於死,基督首先戰勝的是死,對於死的成因,基督教中的一種主流聲音將之歸為原罪。在西羅馬基督教中,原罪的內容和傳遞是一個有待商榷的內容,但原罪的結果毫無疑問,是赤裸而直接的:人皆有一死。至於為什麼死要歸於罪,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罪這個詞沿用自希臘語,本意為落靶。罪意味著失去了聖潔和正義,而後者則是與神明的共融所能獲得的。
宗教裁判所興起於十二世紀,用於審判“反對教會的異端”,可能我們比較熟知和接觸比較多的就是在16世紀的女巫審判熱。無數的女巫被逮捕後批判為異教徒然後燒死。也在那個年代出現了戲劇性極強的女巫獵人這種職業。對於後世文化作品的創作提供了素材。
宗教法庭出現的比較早,在基督教初期就存在宗教法庭,只是和現今熟悉的制式不同,類似的結構其實在猶太教裡面也存在,甚至早期基督教的宗教法庭是從古猶太教法庭借鑑來的。女巫捕獵也屬於一種泛文化現象,只是現今語境下,這個詞臣服於西歐本位主義。職業女巫獵人這個概念可能來自於英格蘭搜巫將軍馬提奧霍普金斯,因為絕大部分案例中女巫搜捕首先是一個社會自發行為,而不是個人行為。
另外,在歐洲女巫捕獵這件事上,人們往往會被女巫的女這個修飾語誤導,體現在西方就是陰性詞,因為實行巫術並不是女性專利,男性被指控巫術也存在,例如著名的浮士德的故事。對女巫的審判並不是專門要對女性這個性別群體進行迫害,也不需要冠以異教徒的帽子,這實質上是兩種不同的事情。對巫術的恐慌來自於巫術可能造成的危害,有人身安全也有財產上也有精神上的危害,這和異教徒是不同的。相比巫術,異端更容易受到打擊,因為異端是對教義的篡改,它是教條也是政治上的,比較典型的例子是法國南部清潔派政權崛起,破壞了已有秩序,因而和十字軍交戰,奈落虎老師說的異端裁判所崛起年代就是指這個事件。而著名的鮮花廣場的布魯諾,傳言中他被囚禁也是異端的罪名,因為他鼓吹崇拜太陽的新宗教,蔑視當時主導的基督教。至於異教徒,異教徒這個詞最早是指鄉巴佬,因為基督教是以城鎮為中心傳播,越是鄉下地方越晚接受。對基督教而言,異教並不是需要建立宗教法庭特別鎮壓的東西,因為那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而赫拉迪姆兄弟會,正好是七人。他們也是在消除來自地獄的罪惡。其次,頭領塔·拉夏犧牲自己和耶穌為了贖世人的罪的自我犧牲如出一折。耶穌七天後重生,而塔·拉夏將自己封印在了7座古墓之中。
其實是三日復活。而耶穌傳教團的人數其實有待商榷。
有趣的來了,我們再看看歷史,耶穌和他的門徒受難後傳播了基督教,基督教中分離出來的天主教成為了羅馬帝國的國教,後來為了收復失地同時也討伐異教徒,發起了大名鼎鼎的十字軍東征。除了東西方向不同,故事簡直像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十字軍收復了耶穌犧牲的聖城耶魯撒冷。而薩卡蘭姆聖騎士也征服了塔·拉夏犧牲的魯·髙因。聖騎士最後也沒能征服亞瑞特山的野蠻人(arbarian),而羅馬帝國最後,也同樣敗在了他們稱為“野蠻人(Barbarian)”的日耳曼人手上。
羅馬是一個複雜問題,雖然對中世紀人來說羅馬沒滅亡。但十字軍自己不是作為羅馬帝國的軍隊出現的。
還記得上文中那副宗教演變圖麼?由猶太教中誕生了基督教,而後受基督教和猶太教的影響出現了伊斯蘭教,伊斯蘭教認為自己是更純粹的信奉主的信徒。在暗黑破壞神的背景故事中,由天使與惡魔的故事引出了薩卡蘭姆教,而後由薩卡蘭姆教中分離出了聖教軍,聖教軍沒被腐化認為自己是更純粹的存在,希望找到救贖被腐化的薩卡蘭姆教的方式。
說是更純粹也沒啥問題,但感覺和聖教軍不搭。尋找聖教軍的東方冒險比較像是前往東方尋找秘密的西方傳統迷思。而且分離主義這種事情,也不是伊斯蘭教創立的起因,因為這等於默認伊斯蘭教早年間是基督教或猶太教內的成員。伊斯蘭教是亞伯拉罕系裡面比較特殊的一個,它雖然出現年代是最晚的,但其宗教精神卻是最古老原始的——注意,這個描述和說它更接近真實不是一回事——這恐怕得益於穆罕默德所在的阿拉伯地區,其人民依然處於一種矇昧原始之中。日本學者井筒俊彥敏銳的察覺到,穆罕默德向阿拉伯人宣說超然之神的時候,阿拉伯人依然對直觀具象的概念有強烈依賴感。這在西北閃米特語中就能感覺出來,也可能是這種思維所以導致了這種語言。
在古希伯來語中缺乏許多其他語言常見的系詞,這使得在進行描述的時候,描述者首先是描述某物的在場,也就是說,它必須依靠一種極其具象的描繪,一種直觀經驗式的描述,才能去表達一種不那麼具體的事物,這好比在描述被吹起來的窗簾,以說出那是風。另外,古希伯來語形容詞的豐富度也不能和其他語言相比,這逼迫他們大量使用浪漫的想象和比喻去豐富他們的詩歌。同樣的情況也在阿拉伯語中出現。因為這個原因,聖經中比較古老的部分所表達的那種直觀強烈的宗教經驗,反而可以在古蘭經中找到某種奇特的共鳴。這或也是文化相近的結果,畢竟都是駱駝相關詞超級多的語言。相比之下,耶穌的宗教則走了不同的道路,因為耶穌一上來就是非常抽象的概念:“天國在你們心中。”這也使得基督教和希臘語有更多的親緣性,儘管耶穌這些話都是用亞蘭語說出的。
最後提一下關於網上流行的所謂三教流變圖。那個圖顯然是有問題的,因為在抹除發展過程和不同時期背景思想的情況下,這種過度簡化會造成一種錯覺。例如該圖裡面,猶太教就始終是猶太教,但要觀察其思想的話,基督教前的猶太教和基督教後的猶太教根本不是同一種東西,更不要說發展到今天的猶太教。
隨便舉一個例子,現代猶太教把安息日的Kadish抬得特別高,端杯舉麵包都有特別的說法和規矩,但這個規矩其實是中世紀猶太教遵照天主教的彌撒儀式對自己已有內容進行改造出來的。對塔木德時代的猶太教賢者來說,這是聞所未聞的習俗。這種相互交融和影響非常多,並且這不是單純在西方三教內的事情,伊斯蘭教,尤其是蘇菲行,對印度教和藏傳佛教也有諸多影響,例如時輪金剛續對於字符的強調就和此前密續對於語音的強調不同,這種字母強調明顯來自印度西北蘇菲行的影響。這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因為它的建立基礎是人。教條和傳統可能會將人分隔開,但人和人聚集在一起,就會使得思想文化和習俗穿過屏障,發生交流。因為是人之為人這種天性將人自發聚集起來,而非其他。
凡是聚集的,必不再分散。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