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奈落虎《暗黑破坏神》文章中宗教元素考据的补充


3楼猫 发布时间:2021-12-01 17:36:45 作者:老阿Loa Language

看见新武将老师转发,然后发现是奈落虎老师的文章《暗黑破坏神》中的宗教论。辛苦二位老师的工作了。虽然题材应该很有趣,但里面有些纰漏,奈落虎老师并非专业人士,情有可原,感谢百忙之中写下这些内容。老师写的《暗黑破坏神》故事小结很精彩,推荐大家去看看。
《暗黑破坏神》二代和三代我都玩过,算不上老玩家,但对现在暴雪偷工减料导致重制版几乎就是画面高清化这点也很不喜欢。我原以为关于此题材,网上相关文章已汗牛充栋,奈落虎老师遗漏的也有补充,轮不到我这种人来写,但或正因网路大海淘沙,相关内容曝光量不高的都被掩埋了,所以需要复述。这里只是针对文章具体指出的内容,其他游戏中的元素则不专门挖掘。
这篇是专门为新武将老师写的。
也许阿努知道
Anu,这个名字取自阿卡德神话中天神的名字,其字面含义就是天,苏美尔称作An,在西北闪米特人中被称El。
在《新约圣经》中的《启示录》卷中出现的七位御前天使,名字分别是:Michael、Gabriel、Uriel、Sabrael、Arael、Iaoel、Adonael。在现实中的宗教里出现的天使名字都以el结尾,就连天使(angel)这个词本身也是由el结尾。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新约里面没有出现过多具体天使名称。这里作为七御前天使所列举的名单,至少我不知道出处,因为在罗马基督教或者犹太教内,这份名单都不是标准名单。天使名字是el结尾和angel这个词无关,因为angel这个词出自希腊语agelos,信使。
“el”这个词尾其实来自于修美尔语,代表“闪耀、光荣”,所以在游戏中天使的翅膀比我们常见的宗教画作中的天使翅膀更加耀眼,以突出这个特点。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至少在天使名称上面。天使名字这个事情涉及神话流变过程,这里奈落虎老师观察到天使很多都是el结尾,这个观察很敏锐。但这和闪耀、光荣无关,它和之前提及的西北闪米特人主神名字El有关,El在西北闪米特语里面是常用词,意思是神。比如乌加里特文本中出现的神的称谓,El Hadad,哈达德神。这个词最有名的是它的阿拉伯语形式,al-ilah,该神,特指某一位神,它被以另一种简化拼法为人熟知:安拉Allah。
希伯来语中天使名字结尾加上El和天使的荣耀没有任何关系,最初是因为这些天使的名称都具有特别含义。比如Mi-ka-el,这个名字意思是似神者。Gabri-el,神的力量。Rafa-el,神捆绑,‘uri-el,神的光。
更有意思的是,在《新约圣经》中的启示录卷中记载中,六翼炽天使长路西法,因为自己的傲慢不愿向圣子亚当行礼,而带着天堂中三分之一的天使反叛,然后被击败堕落,成为地狱魔王撒旦(是不是撒旦有争议,但是堕落成魔是确定的)。
这个说法是错的,默示录没有关于这个的描述。三分之一天使的堕落是唯一和默示录有关的内容,它来自一个解释:过去的教父将默示录中赤龙扫落三分之一的星辰视作是跟随邪恶堕落的天使,因此有此说。路西法是Serafim的长官元首,这说法是一个杂糅体,没有具体的文本依据。向圣子亚当行礼,这个说法也没有依据,因为圣子首先和亚当不是一回事,如果奈落虎老师是指泥人亚当的话。近似的说法是弥尔顿在《失乐园》里面自己发明的说法——因为神将王位交给他的儿子,天使认为神偏心,所以要和神打一架。
地狱魔王撒旦,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基督教里面魔王是要在地狱里面受苦的,在近代的通俗观念流变里面,地狱变成了魔王的宫廷。撒旦这个词源自希伯来语satan,是敌人、对手的意思。在第二圣殿时期,不指名地使用这个词特指与人作对的敌手,两千年下来变成了魔王的代名词,因此“撒旦”本质上只是一个称呼。
宗教的核心是其经书,所以我们以圣经和其所认为的救世主或者说圣人来区分比较方便,首先是犹太教,教派的指导性经书是《旧约圣经》。后来,按我们今天的说法,诞生了两个旧约的同人小说:《新约圣经》对应诞生了基督教,和可兰经(古兰经)对应的是伊斯兰教。而后,基督教又分化为天主教,和东正教,再之后,天主教又分为了天主教和基督新教,这两个教派区别不大,按今天的说法是粉的同一个团,但萌的不同CP,而我们今天国内说“基督教”,基本指的都是基督新教和东正教。
这个说法是错的。经书并不是宗教的核心,经书本质上是宗教内容的集结。这里涉及经书的编撰过程与写作目的。在亚伯拉罕三系里面,经书是核心的组成部分,但并不是核心。只有宗教改革以后的新基督教才有唯独圣经的说法。
犹太教的圣经被称作旧约,对犹太教有极大的冒犯。但实际上通俗说的旧约和犹太教圣经是有区别的。中文使用的圣经一词来自儒学,宋明时期奉十三经为圣经,耶稣会传教士试图实现本土化,因此将新旧约全书称作圣经。但在拉丁词里面,被等价于中文的圣经的Biblia,意思是书卷,其中-a这个后缀说明它是复数形式,也就是说,所谓圣经是一堆文集,当单独使用这个词的时候,是特指该文集,也就是被人称作圣经的文集。因此,有时会看见大写的书卷这个词,这种情况下通常也是指圣经。
实际上单纯犹太教圣典就有变化。现今犹太教不止有被称作圣经的TaNaKh文集,还有Talmud文集与Zohar文集,这是目前犹太教的三圣典。相近的,在基督教内则有经卷与传统的并行,经卷是古代文本的集结,也就是如今熟知的圣经,传统则包括诸如七次大公会议决议,诸圣人文集,一系列成文不成文的内容,而且由于圣经本质上是人编撰而成,因此圣经其实是传统的一个结果。在伊斯兰教内也有类似的情况,虽然古兰经是独一无二的圣典,但在其外还有圣训作为补充,而打开圣训和经典的门则是经法学家的教导,这其中还有伊智提哈德和穆智台希德这样的区分和层级推演过程。
将亚伯拉罕三系的经典称作同人小说,尽管文章已经说了是不严谨的,但实际上应算是错谬了,属于类比错误。即使从同人小说角度看,古兰经和新约也算不上同人小说,因为单纯从功能来看,同人小说的功能在于娱乐,而不是严肃正式的对所信奉理念的宣告,这是同人小说不能承载,也不愿承载的功能。
基督教并不是直接分化出的天主教和东正教,这点众所周知,不多赘述。但将天主教称作是分化出天主教和新基督教两种教门并认为二者区别不大,这可能属于误解。新基督教废除了被天主教,也就是西罗马基督教,以及东正教,也就是东罗马基督教,还有东方正教会,也就是东北非及西亚自治教会,及迦勒底亚述教会,以涅斯托里派的误称为人熟知,所共遵循的传统与共识,最典型就是圣仪和圣统——这可谓是古代基督教的核心。温和新基督教,以盎格鲁教,也就是英国国教,以及路德教为代表,依然部分保留对圣仪的承认,除此之外基本不保留。新基督教最为人熟知的是唯独圣经论——尤其是随着美国崛起后的唯独詹姆士钦定本论,主张废除传统,这些都是与古代基督教不同的。
国内使用基督教这个词的时候,其实是混淆的。字面上来说,基督教应该是christianity,但国内被特指为基督教的,是protestantism,也就是誓反教,宗教改革以后的新基督教。这个词的出现其实是相对于天主教这个翻译的。最初耶稣会传教士来华,将Catholic翻译为天主教,本质上是古罗马晚期基督教思想的延续,即,在所有宗教传统中发现同样的真理,因此catholic并不是局限于某一人的教门,而是普世真教。这也体现在耶稣会传教士试图发现儒学中和西方传统相近之处,并将儒学介绍给西欧社会的行动上。如果要从字面意义上来翻译,catholic应该翻译为大公教,普世教,这也是现今天主教自用正式翻译,罗马公教。相对的,新基督教最早来华翻译是混乱的,早年间比较流行的翻译有耶稣教,这部分包含相对于天主教的翻译的意思,目的是强调他们是唯独信仰耶稣的教,除此之外别无出路。后来采用的基督教,则在建国后成为正式名称,但因为和christianity的混淆,导致出现许多误解。至于奈落虎老师说被真正承认的基督教是新基督教与东正教,这确实没有道理。
天使与恶魔后代其实这个设定应该来源于Nephilim,也就是在旧约圣经中,天使与凡人(恶人该隐的后代)结合产生的种族。也就是善与恶的结合。
这是一个颇具争议的描述。Nefilim尽管在古代伪典里面被称作是天神和人类的结合,但普遍接受的宗教圣典注释都不倾向这一说法。原因很简单,原文用词模糊。神之众子,这个词在所谓旧约中也常指君主,这是因为在未成文的时代,君主会被赋予一定的神格,不一定其人和神有关,而是其人的身份和神有关。最典型是以色列王大卫,他是君王,但他在宗教里面还具有先知的地位,并且比其他先知和祭司的地位更高。有圣经学家认为大卫的故事体现了从部落制度迈向君主制度的过程中祭司的政治权力逐步被君王获得的结果,而这个体现的另一个代表就是五经中祭司亚纶和他兄弟摩西的故事,因为在西亚地区立法者和君王几乎是同义词。
这段故事的宗教味非常浓,首先是女恶魔的名字:莉莉丝,这是个非常耳熟的名字,因为这个名字在不同的宗教中出现过,而在暗黑破坏神的故事中,她的原型很有可能是犹太教中亚当的妻子,莉莉丝。在犹太教的故事中,莉莉丝是上帝创造出来陪伴亚当的,有这样一段故事…… 在犹太教的《死海文书》中,亚当的第一任妻子是莉莉丝,发生了上面这段故事后才娶了夏娃。莉莉丝逃跑后被上帝以自己的后代的生命相威胁,后来成为撒旦的情人,交合后生下了人类。而撒旦则是反叛天堂并叛逃的堕天使路西法。
这个描述的错的。莉莉丝,丝这个音出自英文,但作为标准希伯来语的中东希伯来语发音里面,她的名字应该是Lilit,莉莉忒。th这个音是因为她的名字结尾是字母tav。tav和tet是两个t音,一个清音一个浊音,因此在拉丁化拼写的时候以th和t区别,希腊字母拉丁化也是一样的,比如数学里面常用作表示角度的希腊字母theta,以及物理里面常用作时间变量的Tau。
死海古卷曾经是犹太教一个教团的圣典,现在该教团早已灭绝。这部分故事并不出自该书,而是中世纪的伪作,人尽皆知的斯拉之子耶稣字符表,alfa beta de ben sira。字符表一词是因为中世纪犹太文学中流行以字母表的顺序叙述事件或引述格言,但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字符表一词是使用的罗曼语alphabeta,而不是更古雅的otiot,这充分说明该文本的创造者有意将该作与其他严肃作品相区分,或是其作者并没有达到标准经师水平的缘故。
Lilit不是人类的始祖,在这个伪作里面,它仅仅是逃跑并被命令发誓。这部作品最关键的是给出了作为民俗的lilit描述,即,它是造成儿童和产妇死亡的原因,以及怎样的护身符可以击退它,这是实际存在并实践的民俗。不过这段发明出来的起源故事却最为知名,此前它在犹太民俗中只是单纯婴幼儿和产妇死亡的元凶。
和路西法结合,作他的情妇,这不知道是哪里出现的,感觉有魔法师的影子在里面。近现代魔法师发明了许多新东西,他们把诸多传统不加分别的杂糅,而日本文艺工作者在他们杂糅的内容上进一步发明创造。这也是为什么日本作品里面天使恶魔的因素就算是对天使恶魔信仰者来说也算得上离奇又匪夷所思的原因。而中文网路能接触的渠道有限,长期受日本影响,因此内容变得更加猎奇。
我们也接着上文说到的宗教故事说,莉莉丝是亚当的第一任妻子,在他离开后,亚当过于寂寞,于是上帝用给亚当的肋骨又创造了夏娃,而莉莉丝知道亚当又有妻子后,化身为蛇引诱亚当和夏娃吃下了禁果。
这个说法无籍可考。蛇和lilit形象的结合要归功于西欧文艺工作者,但这是和罗马神话结合改造以后出现的。在lilit作为邪魔出现之前,在基督教画作中扮演人首蛇的是罗马神话里面的拉米亚。关于她的故事可以看席老爷的文章,有介绍。为什么要给蛇按上人头?因为创世纪里面蛇是唯一一个说人话的动物。lilit进入西欧文化要到浪漫主义以后了,因为其故事的传奇性而被许多作家引用,这也造成了一个错觉,即,诱惑亚当的蛇是lilit。但从怪物起源上来说,lilit和lamia可能是同一个两河流域怪物的变体,lilitu。
基督教认为,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违背上帝的意志,是“亏欠了上帝的荣耀”,这罪遗传给后世子孙,成为人类一切罪恶、灾难、痛苦和死亡的根源。人一生下来,在上帝面前就是一个“罪人”。即便是刚出世即死去的婴儿,虽未犯何罪,但因其有与生俱来的原罪,仍是罪人。这“罪”与生俱来,故称为“原罪”。“原罪”是基督教教义、神学的根本,因为有了“原罪”,才需要“救赎”,才需要“救世主”,才产生了基督教。否定了“原罪”,就否定了基督的“救赎”,基督教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这其实是一个文化上的误解。基督教的救赎观在于死,基督首先战胜的是死,对于死的成因,基督教中的一种主流声音将之归为原罪。在西罗马基督教中,原罪的内容和传递是一个有待商榷的内容,但原罪的结果毫无疑问,是赤裸而直接的:人皆有一死。至于为什么死要归于罪,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罪这个词沿用自希腊语,本意为落靶。罪意味着失去了圣洁和正义,而后者则是与神明的共融所能获得的。
宗教裁判所兴起于十二世纪,用于审判“反对教会的异端”,可能我们比较熟知和接触比较多的就是在16世纪的女巫审判热。无数的女巫被逮捕后批判为异教徒然后烧死。也在那个年代出现了戏剧性极强的女巫猎人这种职业。对于后世文化作品的创作提供了素材。
宗教法庭出现的比较早,在基督教初期就存在宗教法庭,只是和现今熟悉的制式不同,类似的结构其实在犹太教里面也存在,甚至早期基督教的宗教法庭是从古犹太教法庭借鉴来的。女巫捕猎也属于一种泛文化现象,只是现今语境下,这个词臣服于西欧本位主义。职业女巫猎人这个概念可能来自于英格兰搜巫将军马提奥霍普金斯,因为绝大部分案例中女巫搜捕首先是一个社会自发行为,而不是个人行为。
另外,在欧洲女巫捕猎这件事上,人们往往会被女巫的女这个修饰语误导,体现在西方就是阴性词,因为实行巫术并不是女性专利,男性被指控巫术也存在,例如著名的浮士德的故事。对女巫的审判并不是专门要对女性这个性别群体进行迫害,也不需要冠以异教徒的帽子,这实质上是两种不同的事情。对巫术的恐慌来自于巫术可能造成的危害,有人身安全也有财产上也有精神上的危害,这和异教徒是不同的。相比巫术,异端更容易受到打击,因为异端是对教义的篡改,它是教条也是政治上的,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法国南部清洁派政权崛起,破坏了已有秩序,因而和十字军交战,奈落虎老师说的异端裁判所崛起年代就是指这个事件。而著名的鲜花广场的布鲁诺,传言中他被囚禁也是异端的罪名,因为他鼓吹崇拜太阳的新宗教,蔑视当时主导的基督教。至于异教徒,异教徒这个词最早是指乡巴佬,因为基督教是以城镇为中心传播,越是乡下地方越晚接受。对基督教而言,异教并不是需要建立宗教法庭特别镇压的东西,因为那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而赫拉迪姆兄弟会,正好是七人。他们也是在消除来自地狱的罪恶。其次,头领塔·拉夏牺牲自己和耶稣为了赎世人的罪的自我牺牲如出一折。耶稣七天后重生,而塔·拉夏将自己封印在了7座古墓之中。
其实是三日复活。而耶稣传教团的人数其实有待商榷。
有趣的来了,我们再看看历史,耶稣和他的门徒受难后传播了基督教,基督教中分离出来的天主教成为了罗马帝国的国教,后来为了收复失地同时也讨伐异教徒,发起了大名鼎鼎的十字军东征。除了东西方向不同,故事简直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十字军收复了耶稣牺牲的圣城耶鲁撒冷。而萨卡兰姆圣骑士也征服了塔·拉夏牺牲的鲁·髙因。圣骑士最后也没能征服亚瑞特山的野蛮人(arbarian),而罗马帝国最后,也同样败在了他们称为“野蛮人(Barbarian)”的日耳曼人手上。
罗马是一个复杂问题,虽然对中世纪人来说罗马没灭亡。但十字军自己不是作为罗马帝国的军队出现的。
还记得上文中那副宗教演变图么?由犹太教中诞生了基督教,而后受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影响出现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教认为自己是更纯粹的信奉主的信徒。在暗黑破坏神的背景故事中,由天使与恶魔的故事引出了萨卡兰姆教,而后由萨卡兰姆教中分离出了圣教军,圣教军没被腐化认为自己是更纯粹的存在,希望找到救赎被腐化的萨卡兰姆教的方式。
说是更纯粹也没啥问题,但感觉和圣教军不搭。寻找圣教军的东方冒险比较像是前往东方寻找秘密的西方传统迷思。而且分离主义这种事情,也不是伊斯兰教创立的起因,因为这等于默认伊斯兰教早年间是基督教或犹太教内的成员。伊斯兰教是亚伯拉罕系里面比较特殊的一个,它虽然出现年代是最晚的,但其宗教精神却是最古老原始的——注意,这个描述和说它更接近真实不是一回事——这恐怕得益于穆罕默德所在的阿拉伯地区,其人民依然处于一种蒙昧原始之中。日本学者井筒俊彦敏锐的察觉到,穆罕默德向阿拉伯人宣说超然之神的时候,阿拉伯人依然对直观具象的概念有强烈依赖感。这在西北闪米特语中就能感觉出来,也可能是这种思维所以导致了这种语言。
在古希伯来语中缺乏许多其他语言常见的系词,这使得在进行描述的时候,描述者首先是描述某物的在场,也就是说,它必须依靠一种极其具象的描绘,一种直观经验式的描述,才能去表达一种不那么具体的事物,这好比在描述被吹起来的窗帘,以说出那是风。另外,古希伯来语形容词的丰富度也不能和其他语言相比,这逼迫他们大量使用浪漫的想象和比喻去丰富他们的诗歌。同样的情况也在阿拉伯语中出现。因为这个原因,圣经中比较古老的部分所表达的那种直观强烈的宗教经验,反而可以在古兰经中找到某种奇特的共鸣。这或也是文化相近的结果,毕竟都是骆驼相关词超级多的语言。相比之下,耶稣的宗教则走了不同的道路,因为耶稣一上来就是非常抽象的概念:“天国在你们心中。”这也使得基督教和希腊语有更多的亲缘性,尽管耶稣这些话都是用亚兰语说出的。
最后提一下关于网上流行的所谓三教流变图。那个图显然是有问题的,因为在抹除发展过程和不同时期背景思想的情况下,这种过度简化会造成一种错觉。例如该图里面,犹太教就始终是犹太教,但要观察其思想的话,基督教前的犹太教和基督教后的犹太教根本不是同一种东西,更不要说发展到今天的犹太教。
随便举一个例子,现代犹太教把安息日的Kadish抬得特别高,端杯举面包都有特别的说法和规矩,但这个规矩其实是中世纪犹太教遵照天主教的弥撒仪式对自己已有内容进行改造出来的。对塔木德时代的犹太教贤者来说,这是闻所未闻的习俗。这种相互交融和影响非常多,并且这不是单纯在西方三教内的事情,伊斯兰教,尤其是苏菲行,对印度教和藏传佛教也有诸多影响,例如时轮金刚续对于字符的强调就和此前密续对于语音的强调不同,这种字母强调明显来自印度西北苏菲行的影响。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因为它的建立基础是人。教条和传统可能会将人分隔开,但人和人聚集在一起,就会使得思想文化和习俗穿过屏障,发生交流。因为是人之为人这种天性将人自发聚集起来,而非其他。
凡是聚集的,必不再分散。


© 2022 3楼猫 下载APP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