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酒馆带师》,浅谈中世纪以来的酒与酒馆文化


3楼猫 发布时间:2021-12-22 13:57:45 作者:小野 Language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欲饮一杯无?

忘记在哪里看到过,有人分析这首《问刘十九》,说它有一种全人类都能感受到的 “终极安全感” :天色渐暗,大雪即将压城。你走进乡间酒肆,看见炉火烧得正旺。相熟的店家刚把新酿的美酒端上桌,而好友则用眼神招呼着你,满上?——仔细想想,确实令人安心。

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在许许多多的文艺作品中,都会选择酒馆来承担重要的故事场景。具体到电子游戏中的酒馆,你会首先想到哪一个瞬间呢?

是白雪皑皑的天际省吗?推开“母马横幅”的木门,在篝火边驻足,开一瓶诺德蜜酒,然后听吟游诗人演奏起《龙裔之歌》的旋律,和陌生人一起晃起舞步……这大概是雪漫城里最具人情味的场景了。

或者,战火前线的诺维格瑞?是傍晚的“翠鸟旅店”,在众人的苦苦等待下,歌姬普西拉终于登场,她拨弄起鲁特琴,轻轻哼唱起白狼与叶奈法的爱情故事。众人听得如痴如醉,乃至路人都被歌声吸引,停驻了脚步。

再不然,坐落于大地之心的瓦伦丁小镇?在窗边的牌桌上打它两个通宵的德州,又在夜幕降临之际和范德林帮的铁子们喝个酩酊大醉,最后挑场子里最高最大最看不顺眼的汉子,和他来一场铁拳格斗。

不难看出,给人印象深刻的酒馆大抵是相似的:先要有酒和美食,也不是非得拿出“陈年黑荆棘”这样的珍藏品来,但几瓶“诺德蜜酒”总是要有的;其次得有文娱活动,唱歌的小伙、跳舞的姑娘,实在不行牌桌一摆、飞镖靶一放,大家自娱自乐,就是开心,就是玩;最后得要有人气,一个人孤零零地喝闷酒不好吧,一群朋友把酒言欢,情绪在酒精的作用下充分调动起来,快乐仿佛会传染……

很高兴的是,模拟经营游戏《酒馆带师》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些要素,并把它们融合在了游戏里。

喝酒如饮水

从《酒馆带师》,浅谈中世纪以来的酒与酒馆文化-第1张
游戏中的饮品类型非常丰富,不过中世纪时期的啤酒一般是指未加啤酒花的麦芽啤酒

先来聊聊酒水。

虽然现实中酒馆的大量出现还要等到文艺复兴时期,但在作为游戏背景的中世纪,酒已经是许多欧洲人的生活必需品了。所谓,“贵族和有钱人喝葡萄酒,中等阶级喝蜜酒与果酒,穷人喝啤酒或淡啤酒”——这里的啤酒距离我们今天喝到的“青岛”、“哈啤”、“三得利”还有一些距离,它是由发酵的麦芽和水酿成的麦芽啤酒,不加啤酒花,或许还会添一些草药,口感谈不上多好。

问题来了。既然口感不好,那为什么要喝呢?每天醉醺醺的很好玩吗?难道喝水不香吗?

答案很残酷,不仅不香,还可能要出人命。

麦芽啤酒的兴起与水源卫生问题息息相关。中世纪还没有自来水厂和过滤工艺,人们主要的水源即是河流。而由于当时卫生习惯较差,河流这种自然水源很容易被污染,致命细菌可以趁机通过水源传播。中世纪晚期,黑死病疫情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水,是喝不得了,不过经过发酵、煮沸等过程的麦芽啤酒还算可靠,于是便成为饮用水的替代品。

中世纪晚期,啤酒花传入欧洲,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酒馆的娱乐与文化

从《酒馆带师》,浅谈中世纪以来的酒与酒馆文化-第2张
游戏中出现了安抚顾客的酒馆驻唱,很符合现实。16世纪的英国,酒馆开始成为区域的文化中心

1577 年,英国政府第一次对全国的酒馆进行了统一调查和登记,共记录下小酒馆 2161 个,客栈 339 个,啤酒馆 15095 个,而此后几十年间,酒馆的数量还将持续猛增。

酒馆爆炸增长的直接原因是啤酒花的引进。啤酒花是个好东西,用它酿出来的酒颜色清亮,保质期长,还带着一股独有的香味和一丝苦涩,迅速征服了消费者。更重要的是,此前一份麦芽只能出一份麦芽酒,加了酒花后,一份麦芽可以出两份啤酒,简直开挂。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宗教改革之后,酒馆开始取代教堂成为普通人新的社交娱乐场所。前往酒馆,来杯啤酒,歌唱民谣,和朋友们玩几轮纸牌,是全新的时尚。同时,在交通要道边的酒馆不仅为本地人服务,还会为过往的商客提供休憩之地。五湖四海的人们聚集在酒馆里娱乐,开办舞会、欣赏戏剧表演。

而为了赚到观剧费,这一时期的剧团和编剧自然要熟知市民的审美喜好。不少剧作家会选择长期驻在酒馆里,观察市井生活,学习平民的流行语。文艺复兴时期著名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创作出大量剧目,真实反应了社会普通劳动者的生存状态,引起观众共鸣,在酒馆中常演不衰。

当时与莎士比亚齐名的本·琼森擅长创作市民喜剧,《炼金术士》、《巴托罗谬集市》等剧目内容轻松、表演滑稽,而且题材非常贴近市民生活,受到了民众的青睐。本·琼森去世时,全国各地的粉丝赶到威斯敏斯特教堂致哀,可谓是真正的 “人民艺术家” 了。

酒馆小社会

从《酒馆带师》,浅谈中世纪以来的酒与酒馆文化-第3张
游戏中可以举办针对不同人群的宴会,小到工人聚会,大到王室盛宴。然而事实上统治阶级多对酒馆及文化持批评、反对态度。

在 16 世纪的英国,没有什么地方会比酒馆更接近平民百姓的生活了。手工业主、学徒、学生、商人、海员……不论身份年龄,都挤在小小的酒馆里,掏出 3 个便士就能买杯淡啤酒,再加 1 个便士就可以在舞台附近看剧,是非常廉价的休闲享受。

学者们一般认为,酒馆是英格兰城市中最早出现的公共空间。在酒过三旬、菜过五味的好时候,清教徒、资产阶级平等派在酒馆里交换信息、传播思想、结交同仁,为日后的革命积蓄了力量。有一种说法是,这一时期人们经常在酒馆中传递天南海北的消息,于是有人把东西南北的英文首字母拿出来,组合成 NEWS,即是“新闻”一词的起源。

伴随着大航海,酒与酒吧也被移民们从英国带到了北美洲。酒馆作为殖民地人们交流的平台,在政治生活中扮演起重要的角色。1758 年,华盛顿总统为了赢得弗吉尼亚议会中的一个席位,邀请了有投票权的自由白人男性到酒馆喝酒,花了 37 英镑 7 先令。人们在酒馆里平等地交流思想,传递新的理念。在独立战争期间,几乎所有的政治集会、投票、重大决策都是在酒馆里进行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咖啡馆、俱乐部、私人酒吧等场所逐渐出现,酒馆不再是公众唯一的社交中心。酒馆顾客的构成也逐渐转向中下层体力劳动者。特别是工业化时期,绝大多数工人的住宿拥挤、黑暗、脏乱不堪,这与宽敞明亮、气氛轻松的酒馆形成巨大反差。工人们来到酒馆,花上几分钱喝酒聊天。他们高谈阔论,认为自己仍然是有思想、有独立意志的人,而非缺乏判断力的劳动机器。

——

结语

传统酒馆落幕于美国的禁酒运动,现如今,夜总会、城市酒吧等场所已经完全取代了传统酒馆的位置,成为现代青年的众多消闲选择之一。在英国的城乡之间,依然存在兼顾食宿、有小剧场可以观看演出的俱乐部,或许,它们就是中世纪以来酒馆文化最后的遗产了吧。

参考读物

  1. 《酒店——十七世纪马里兰社会的中心》,李小雄
  2. 《性别、阶级与国族: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的酒和酒馆》,胡鹏
  3. 《试论16、17世纪英格兰酒馆对近代早期世俗戏剧的影响》,樊玉立
  4. 《早期的美国城市酒馆文化与传统酒馆的兴衰》,白玫,郭九林
  5. 《中世纪英格兰的啤酒和人们的生活》,左志军
  6. 《作为功能物和情景物的啤酒》,田沐禾

© 2022 3楼猫 下载APP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