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600年大展正式開幕,首個重量級展覽專門獻給一個人——蘇東坡。
這足以看出國人對他深厚的感情。為什麼提起蘇東坡,我們總是倍感親切,充滿共鳴?
每到中秋,我們都要念起那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感喟浮生變幻,我們嘆:“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經歷過動盪、漂泊,我們感動於“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這樣精準的譬喻。
2000年,法國《世界報》組織評選公元1001年-2000年的“千年英雄”。全世界一共評出12位,蘇東坡名列其中,是唯一入選的中國人。甚至也是唯一入選的亞洲人,大家都感到震驚。
不是李白,不是杜甫,蘇東坡以後來者的姿態,成為了後世最念念不忘的中國文人。瞭解他的人當心領神會,因為——當你真正讀懂蘇東坡,人生便再也不一樣了。
蘇軾的一生,是奔波的一生,他一輩子沒在政治上得意過,任途坎坷,屢遭貶謫,曾到各地為官。
在大宋境內,他的足跡踏遍十幾個州縣,走遍神州大地,而且都不是蜻蜓點水式的,都可算是“深度旅遊”呢,飽覽了各地風土人情。
要知道,在古代,出門遠行完全不是一種享受,道路艱難險阻,古人無事是不輕易出行的。所以,在那個年代,蘇軾的人生經歷算是相當豐富了。

但過程自然是艱辛的,難能可貴的是,蘇軾一生奔走潦倒,不管到哪,不論生活有多艱苦,他都能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笑對人生,苦中作樂,貌似過得還挺滋潤呢。
人生經歷
公元1037年,宋仁宗三年,蘇軾出生於四川眉州。蘇家是中國文學史上最著名的家庭,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後來都成了名人,鼎鼎大名的唐宋八大家,蘇家出就佔了三個。如今在眉州城內仍有一座三蘇祠,這裡便是蘇家故居。
蘇軾父親蘇洵屬大器成的勵志典型,他“二十七,始讀書”,沒有進士學歷,卻終成一代大家。他以身作則,對蘇軾蘇轍教育十分嚴苛,幼年的蘇軾深其父影響,發奮讀書。
公元1056年春,21歲的蘇軾,跟弟弟隨父進京趕考,穿劍閣,越秦嶺,耗時二個多月來到東京汴梁。
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主考官歐陽修對他極為賞識,蘇軾逐漸聲名大噪,每有新作,立刻傳遍京師。
公元1061年,蘇軾授鳳翔判官。
1064年,妻子王弗病逝,年僅26歲。蘇軾夫妻感情很好,兩人敬愛有加,妻子病故後,蘇軾悲痛欲絕,十年後仍無法忘懷,寫下了這樣的泣血詩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妻子死後不久,父親蘇洵於汴京病故,於是扶喪歸裡,在家丁憂三年。

1069年,蘇軾服滿還朝,仍授本職。此時,北宋的政壇正是危機之時,宋神宗即位後,任用王安石支持變法。蘇軾的許多師友,包括恩師歐陽修在內,因與宰相王安石政見不合,被迫離京。
公元1076年中秋節,在密州期間,蘇軾非常想念弟弟蘇轍,乘著酒意,寫下了千古名名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有後人讚道: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俱廢。
公元1079年,蘇軾到任湖州還不到三個月,有人故意把他的詩句扭曲,大做文章。於是,蘇軾因作詩諷刺新法,“以文字毀謗君相”罪,被捕下獄,史稱“烏臺詩案”。後經宰相王安石說情,以“聖朝不宜誅名士”的理由,蘇軾得以赦免。
公元1079年除夕前,蘇軾在被關押了130天后,終於走出了烏臺監獄,被降職為黃州團練副使。
公元1080年正月初一,蘇軾在漫天風雪中踏上前往黃州的旅途,此時的他遍體鱗傷,前路漫漫。蘇軾經此遭難,已變得心灰意懶,黃州在北宋時還很荒涼,此處將是蘇軾的人生轉折之地,在這個山高皇帝遠的地方,就是他的桃花源。
在黃州期間,公元1082年,蘇東坡寫出了千古絕唱,“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公元1084年春,在黃州當了四年農民後,蘇軾離開黃州,奉詔赴汝州就任。途中,他專程去拜望了已經歸隱的老領導王安石,這一年,他47歲,此時的王安石63歲,已然老態龍鍾。
公元1085年,神宗駕崩,哲宗即位,蘇東坡以禮部郎中被召還朝。新舊兩黨輪番掌權,朝堂上暗流湧動,黨派之爭愈演愈烈。蘇東坡的政見既不能容於新黨,又不能見諒於舊黨,仕途仍是起起伏伏。
隨後,蘇東坡自求外調,又回到了闊別了十六年的杭州當太守,他主持疏浚了西湖,用挖出的泥修了一道堤壩,這就是著名的“蘇堤”,蘇東坡在杭州過得很愜意。
1091年,他又被召回京入朝,但不久又因為政見不合,被外放潁州。
1093年,新黨再度執政,蘇東坡再次被貶至嶺南惠州,在當時,那是偏遠的煙瘴之地。這一年,他57歲,經歷了太多坎坷,太多磨難,他已經見慣了命運的曲折離奇,榮枯盛衰。身在偏遠的惠州,他依然樂呵呵的,吃火烤羊脊骨,吃荔枝,還寫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詩句。
1096年,60歲的蘇東坡再遭貶謫,他被一葉孤舟放逐到了海南儋州。據說在那個時代,放逐海南是僅比滿門抄斬罪輕一等的處罰。但是,蘇東坡卻不嫌棄這所謂的荒蠻之地,隨遇而安。
蘇東坡有一句名言,“此心安處是吾鄉”,意思就是只要是能讓我心安定的地方,那就是我的家鄉,看這話說的多到位!即便是現在,也很有現實指導意義啊!
在海南生活三年後,宋徽宗即位,蘇東坡再被朝廷起用,召他渡海北歸,返回大陸。公元1101年8月24日,途經常州時,蘇東坡因病逝世,享年六十五歲。
有趣的靈魂
蘇軾被稱為是文學史上最有趣的靈魂。他很樂觀,很有幽默感,關於他的軼聞趣事有很多。
林語堂就曾說過:“蘇軾是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智能優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
余光中說:“如果我要去旅行,我不要跟李白一起,他這個人不負責任,跟杜甫在一起呢,他這個人又苦哈哈的,太嚴肅了!我願意和蘇東坡在一起,他是一個有趣的人。”
笑的時候用全力去笑
幽默在自己身上,是“自嘲”,幽默在他人身上,叫“黑別人”。蘇軾,可沒少“黑別人”。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晚上喝酒,回來得太晚了,家童鼾聲如雷,怎麼敲門都聽不到,氣得蘇軾只能倚著柺杖聽江水聲。
善於考證的胡適先生就說了:這鼻息怎麼會如雷鳴般響呢?不過誇張罷了。如果說蘇軾對家童只是誇張,那麼,對陳季常呢?
陳季常十分怕老婆,蘇軾就寫了《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詩》調侃他,說:
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翻譯過來就是:
我的朋友真可憐,談論佛法忘睡眠。忽聽老婆一聲吼,手杖落地心發抖。
這句詩演變成一個成語“河東獅吼”,成為怕老婆的專用詞。而陳季常怕老婆的名聲也傳到了現在。
蘇軾還調侃過張先,張先八十五歲,納了個小妾,蘇軾寫《張子野年八十五尚聞買妾述古令作詩》:
錦裡先生自笑狂,莫欺九尺鬢眉蒼。詩人老去鶯鶯在,公子歸來燕燕忙。柱下相君猶有齒,江南刺史已無腸。平生謬作安昌客,略遣彭宣到後堂。
人生,該笑的時候,不如放聲大笑。
抱怨身處黑暗,不如提燈前行。願你在自己存在的地方,成為一束光,照亮身旁的人。
既然無處可躲,不如傻樂。
既然無處可逃,不如喜悅。
既然沒有淨土,不如靜心。
既然沒有如願,不如釋然。
他是可以吟唱“大江東去,浪淘盡”的蘇學士,
也是可以“躬耕於東坡”的東坡居士;
他是揮毫寫下《寒食帖》的學者;
他也是一個親自煮東坡肉吃的長者。
他活了六十多歲,離我們已有900多年了。900多年過去了,再也找不出一個人,如蘇東坡這般,當我們想起他時,嘴角都會露出微笑。
他人生坎坷,卻從沒太當回事,隨遇而安,自得其樂。不怨天尤人,不苦大仇深,始終都是舒展著眉頭過日子,對每個人真誠,對每件事熱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