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奔波一生却乐观豁达,一个有趣灵魂的人生轨迹


3楼猫 发布时间:2025-03-29 21:46:35 作者:洛天 Language

故宫600年大展正式开幕,首个重量级展览专门献给一个人——苏东坡。

这足以看出国人对他深厚的感情。为什么提起苏东坡,我们总是倍感亲切,充满共鸣

苏轼,奔波一生却乐观豁达,一个有趣灵魂的人生轨迹-第0张

每到中秋,我们都要念起那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感喟浮生变幻,我们叹:“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经历过动荡、漂泊,我们感动于“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这样精准的譬喻。

2000年,法国《世界报》组织评选公元1001年-2000年的“千年英雄”。全世界一共评出12位,苏东坡名列其中,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甚至也是唯一入选的亚洲人,大家都感到震惊。

不是李白,不是杜甫,苏东坡以后来者的姿态,成为了后世最念念不忘的中国文人。了解他的人当心领神会,因为——当你真正读懂苏东坡,人生便再也不一样了

苏轼的一生,是奔波的一生,他一辈子没在政治上得意过,任途坎坷,屡遭贬谪,曾到各地为官。

在大宋境内,他的足迹踏遍十几个州县,走遍神州大地,而且都不是蜻蜓点水式的,都可算是“深度旅游”呢,饱览了各地风土人情。

要知道,在古代,出门远行完全不是一种享受,道路艰难险阻,古人无事是不轻易出行的。所以,在那个年代,苏轼的人生经历算是相当丰富了。

苏轼,奔波一生却乐观豁达,一个有趣灵魂的人生轨迹-第1张

但过程自然是艰辛的,难能可贵的是,苏轼一生奔走潦倒,不管到哪,不论生活有多艰苦,他都能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笑对人生,苦中作乐,貌似过得还挺滋润呢。

人生经历

公元1037年,宋仁宗三年,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州。苏家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家庭,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后来都成了名人,鼎鼎大名的唐宋八大家,苏家出就占了三个。如今在眉州城内仍有一座三苏祠,这里便是苏家故居。

苏轼父亲苏洵属大器成的励志典型,他“二十七,始读书”,没有进士学历,却终成一代大家。他以身作则,对苏轼苏辙教育十分严苛,幼年的苏轼深其父影响,发奋读书。

公元1056年春,21岁的苏轼,跟弟弟随父进京赶考,穿剑阁,越秦岭,耗时二个多月来到东京汴梁。

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主考官欧阳修对他极为赏识,苏轼逐渐声名大噪,每有新作,立刻传遍京师。

公元1061年,苏轼授凤翔判官。

1064年,妻子王弗病逝,年仅26岁。苏轼夫妻感情很好,两人敬爱有加,妻子病故后,苏轼悲痛欲绝,十年后仍无法忘怀,写下了这样的泣血诗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妻子死后不久,父亲苏洵于汴京病故,于是扶丧归里,在家丁忧三年。

苏轼,奔波一生却乐观豁达,一个有趣灵魂的人生轨迹-第2张

1069年,苏轼服满还朝,仍授本职。此时,北宋的政坛正是危机之时,宋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恩师欧阳修在内,因与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

公元1076年中秋节,在密州期间,苏轼非常想念弟弟苏辙,乘着酒意,写下了千古名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有后人赞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俱废。

公元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于是,苏轼因作诗讽刺新法,“以文字毁谤君相”罪,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后经宰相王安石说情,以“圣朝不宜诛名士”的理由,苏轼得以赦免。

公元1079年除夕前,苏轼在被关押了130天后,终于走出了乌台监狱,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

公元1080年正月初一,苏轼在漫天风雪中踏上前往黄州的旅途,此时的他遍体鳞伤,前路漫漫。苏轼经此遭难,已变得心灰意懒,黄州在北宋时还很荒凉,此处将是苏轼的人生转折之地,在这个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就是他的桃花源。

在黄州期间,公元1082年,苏东坡写出了千古绝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奔波一生却乐观豁达,一个有趣灵魂的人生轨迹-第3张

公元1084年春,在黄州当了四年农民后,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途中,他专程去拜望了已经归隐的老领导王安石,这一年,他47岁,此时的王安石63岁,已然老态龙钟。

公元1085年,神宗驾崩,哲宗即位,苏东坡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新旧两党轮番掌权,朝堂上暗流涌动,党派之争愈演愈烈。苏东坡的政见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仕途仍是起起伏伏。

随后,苏东坡自求外调,又回到了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他主持疏浚了西湖,用挖出的泥修了一道堤坝,这就是著名的“苏堤”,苏东坡在杭州过得很惬意。

苏轼,奔波一生却乐观豁达,一个有趣灵魂的人生轨迹-第3张

1091年,他又被召回京入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被外放颍州。

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苏东坡再次被贬至岭南惠州,在当时,那是偏远的烟瘴之地。这一年,他57岁,经历了太多坎坷,太多磨难,他已经见惯了命运的曲折离奇,荣枯盛衰。身在偏远的惠州,他依然乐呵呵的,吃火烤羊脊骨,吃荔枝,还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

1096年,60岁的苏东坡再遭贬谪,他被一叶孤舟放逐到了海南儋州。据说在那个时代,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但是,苏东坡却不嫌弃这所谓的荒蛮之地,随遇而安。

苏轼,奔波一生却乐观豁达,一个有趣灵魂的人生轨迹-第3张

苏东坡有一句名言,“此心安处是吾乡”,意思就是只要是能让我心安定的地方,那就是我的家乡,看这话说的多到位!即便是现在,也很有现实指导意义啊!

在海南生活三年后,宋徽宗即位,苏东坡再被朝廷起用,召他渡海北归,返回大陆。公元1101年8月24日,途经常州时,苏东坡因病逝世,享年六十五岁。

苏轼,奔波一生却乐观豁达,一个有趣灵魂的人生轨迹-第3张

有趣的灵魂

苏轼被称为是文学史上最有趣的灵魂。他很乐观,很有幽默感,关于他的轶闻趣事有很多。

林语堂就曾说过:“苏轼是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

余光中说:“如果我要去旅行,我不要跟李白一起,他这个人不负责任,跟杜甫在一起呢,他这个人又苦哈哈的,太严肃了!我愿意和苏东坡在一起,他是一个有趣的人。”

苏轼,奔波一生却乐观豁达,一个有趣灵魂的人生轨迹-第3张

笑的时候用全力去笑

幽默在自己身上,是“自嘲”,幽默在他人身上,叫“黑别人”。苏轼,可没少“黑别人”。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晚上喝酒,回来得太晚了,家童鼾声如雷,怎么敲门都听不到,气得苏轼只能倚着拐杖听江水声。

善于考证的胡适先生就说了:这鼻息怎么会如雷鸣般响呢?不过夸张罢了。如果说苏轼对家童只是夸张,那么,对陈季常呢?

陈季常十分怕老婆,苏轼就写了《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诗》调侃他,说: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翻译过来就是:

我的朋友真可怜,谈论佛法忘睡眠。忽听老婆一声吼,手杖落地心发抖。

这句诗演变成一个成语“河东狮吼”,成为怕老婆的专用词。而陈季常怕老婆的名声也传到了现在。

苏轼还调侃过张先,张先八十五岁,纳了个小妾,苏轼写《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

锦里先生自笑狂,莫欺九尺鬓眉苍。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柱下相君犹有齿,江南刺史已无肠。平生谬作安昌客,略遣彭宣到后堂。

人生,该笑的时候,不如放声大笑。

抱怨身处黑暗,不如提灯前行。愿你在自己存在的地方,成为一束光,照亮身旁的人。

既然无处可躲,不如傻乐。

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

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

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他是可以吟唱“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苏学士,

也是可以“躬耕于东坡”的东坡居士;

他是挥毫写下《寒食帖》的学者;

他也是一个亲自煮东坡肉吃的长者

苏轼,奔波一生却乐观豁达,一个有趣灵魂的人生轨迹-第3张

他活了六十多岁,离我们已有900多年了。900多年过去了,再也找不出一个人,如苏东坡这般,当我们想起他时,嘴角都会露出微笑。

他人生坎坷,却从没太当回事,随遇而安,自得其乐。不怨天尤人,不苦大仇深,始终都是舒展着眉头过日子,对每个人真诚,对每件事热忱。


© 2022 3楼猫 下载APP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