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遊戲】黑色行動中的自由世界究竟是什麼(上):冷戰修辭與它的前生今世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6-22 16:24:16 作者:我不喜歡貓 Language

(本文不包含任何學術價值,純屬個人好奇心所致,內容並不嚴謹,歡迎理性討論。)




《黑色行動:冷戰》這一作的決勝時刻究竟黑沒黑蘇,雖然已經是一個過氣了的話題,但它所引發的爭議是不可否認的。而當我在熱度過後再次回顧CW時,我發現了一個貫穿始終的關鍵詞:自由世界。


【PC遊戲】黑色行動中的自由世界究竟是什麼(上):冷戰修辭與它的前生今世-第0張

遊戲中自由世界等詞彙出現率相當高

說它關鍵,並非是這個詞出現的頻率,而是每當這個詞在人物口中講出時,結合當時的交流環境和背景,都會給我一種合情合理的感覺。似乎整個故事都因它而起,所有明線暗線最終都彙集到它本身一樣。

帶著各種疑惑,我嘗試著搜索了一下“自由世界”的相關內容,於是我順利地找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東西。

何為自由世界

既然是討論一個事物,那必然繞不過三個問題,即“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我首先在百科上搜索了自由世界,內容很簡單,總結起來就一句話:一個以美國為中心的政治集團概念。這個解釋很清楚,但不全面,因為在不同時期的不同背景下,“自由世界”所指代的,以及其對立的主體並不相同。 所以想要深挖“自由世界”的真正內涵,還需要追溯它的起源和發展歷程。

1947年3月,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國會宣稱美國有領導“自由世界”的使命,“自由世界”這個概念正式登上歷史舞臺。那麼當時的背景是什麼呢?首先,二戰已經結束了,軸心國陣營土崩瓦解,德國和日本被徹底擊潰,英國和法國這兩個老牌強國雖然還有一戰之力,但由於戰爭也顯露出疲態,一切現象似乎都在說明舊時代已經結束,而孤懸海外的美國即將成為新世界的燈塔。

然而,所有人都注意到,從誕生以來一直沐浴在戰火中的蘇聯正在恢復元氣,並且逐漸將歐洲和東亞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同時,世界各地的殖民地也在新思想和時代浪潮的推動下躁動不安。鐵幕已經降下,美國這座燈塔好像還未亮起,就已經被赤色的火焰蓋過一頭。

沒人想把自己的未來拱手讓人,美國需要立刻整合起來,參加到新一輪的對抗中去。

在這之前,我想先引入一個概念(現學現賣):他者。一個民族和國家是如何定義的,美國學著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認為,民族“是一種想象的共同體——並且,它是被想象為本質上有限的,同時也是享有**的共同體”,這種想象就是對一個整體共同要素的想象,比如血緣、歷史記憶、語言、文化,在這種想象中,所有成員都具有同一性,民族(國家)的概念自然就形成了。

此外,民族國家還包括對異域的想象,即

個人和團體通常都是通過把自己與他人進行區分或通過把自己置於與他人的對立面來界定自己的身份

也就是說,必須有一個外物或“他者”存在,一個團體才會形成同一性,才會對自己的族群有認同感。

而美國需要的正是這個“他者”。眾所周知,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他們沒有統一的起源,沒有統一的宗教信仰、語言和歷史積澱,因此,他們需要不斷尋找“他者”,通過對立來凝聚自己。

這個“他者”,最初是英國,之後是中國(對於中國,在建國初期,美國先是讚揚中國的文化包容性與繁榮,當其發展起來後,特別是在西部開發階段,中國又被視為是閉塞的、落後的、不可理喻的,中國的形象一直在適應他們的發展戰略),現在自然而然地轉移到了蘇聯。蘇聯與美國隔海相望,從地理空間上就有構成“他者”的天然優勢,更重要的是,儘管蘇聯內部矛盾重重,****橫行,但他們所擁有的意識形態,體現了一種可以代替西方,特別是美國民主與資本主義觀念的另一種選擇,這種顛覆性的結構才是美國最不能容忍的。

為什麼是自由世界?

在選定“他者”之後,剩下的事便明朗多了,第一件需要考慮的是,自己所領導的集團,名字叫什麼。這就又產生了一個問題,為什麼在眾多標籤中,美國單單選擇了自由當作發力點?

其實,選擇成為“自由世界”的代言人並不意味著只走這一條道路,在半個世紀的冷戰中,無論美蘇,兩個陣營都開通了所有可行的宣傳渠道。

比如在蘇聯揭露以美帝國主義為首的西方陣營侵略野心的宣傳下,美國也馬上採取對等手段進行“和平”宣傳。如艾森豪威爾的“和平的機遇”演講、借斯大林逝世的契機展開抨擊其主義的宣傳攻勢、開展“坦率”行動,渲染蘇聯核威脅等等。在冷戰期間,和平徹底淪為了大國間相互抨擊的合法武器。不過,當美國向世人展示與蘇聯核裁軍談判的成果時,其部隊卻堂而皇之地闖進了北部灣,給人們帶去了無盡的血淚。

除了和平外,美國在繁榮上也進行了不遺餘力的宣傳。由於工業革命帶來的成果,以及兩次世界大戰均未燃燒至本土的有利條件,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無論從物質財富的絕對量還是相對地位來看,美國都己成為經濟實力最強大的國家。而且相對於尖端科技來講,日常生活水平和消費能力更能引起絕大多數人的共鳴,沒有人會放棄這一方面的宣傳。

此外,針對蘇聯對於意識形態的輸出,美國也進行了相應的反制措施,甚至使用了諸如“人民資本主義”這類詞彙。

那麼為什麼“自由”會成為一個延續至今的宣傳核心呢?不要忘了,“自由世界”是由美國領導的,既然以美國為中心,自然就要以他本身為出發點來構建這一形象。

翻開《獨立宣言》粗略地瀏覽一遍,就不難看出,其主要圍繞兩個中心展開的敘述:**在民和自由。宣言中羅列了多條英國的罪狀,包括立法、司法、移民、稅收以及駐軍之間的種種矛盾和亂象。他們將英國選定為“他者”,用最為激進的政治理論作為鬥爭的武器和建國的框架。而在宣言的最後,數個Free和Independent也表明了建國者的目標和夙願,即打造一個自由的、人民**的國度。因此,這二者是美國的立國之本,保持二者不動搖,並且依靠不斷變換的“他者”來維繫聯邦的凝聚力。

【PC遊戲】黑色行動中的自由世界究竟是什麼(上):冷戰修辭與它的前生今世-第1張

閉嘴,我們在討論自由

但在國家最終建立後,新的問題又接踵而至。初期的動盪已經過去,處在和平年代中的人們並不是人人都關注政治,人們渴望發展,希望看到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尤其是在工業和傳播革命後,對自我的需求超越了對生理和安全的需要,相對於政治,大多數人更關心自己能從電視上看到什麼節目。所以,對於**在民的宣傳慢慢濃縮成了一張對總統的選票,並在冷戰的宣傳攻勢下讓位給了“自由”,相較於“**在民”,“自由”顯然更適合融入到各類的表達媒介中。

深不可測的自由(一)

“自由世界”雖然是在1947年才正式提出,但對於自由的宣傳可以算得上是歷史悠久。早在1821年,美國國務卿約翰·昆西·亞當斯就曾表示:美國不要到國外去尋找惡魔加以消滅,她真誠希望所有人都獲得自由和獨立,她將只是自身自由與獨立的捍衛者和支持者。

雖然這段話就今天看來多少有些“違背祖宗的決定”,不過這段演講詞完全表明了美國對於構建“自由燈塔”形象的執著。

在進入20世紀後,美國轉變一直奉行的孤立政策,開始參與到世界中去,謀求和英法相同的大國地位。在這一階段,除了發動諸如美西戰爭之類的殖民行為常規操作之外,美國依舊將“自由的燈塔”“文明的榜樣”作為核心目標,儘管這種核心往往僅體現在宣傳上。

這一目標在威爾遜執政期間展現得淋漓盡致。在其1913年成為總統後,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對於美國國家形象的塑造。他認為,面對歷史的大變革和大動盪,美國應該選擇哪種角色參與到國際政治中,是當下最為緊迫的任務。

二十世紀初期,美國的實力已經處於世界領先,但威爾遜認為,如何運用好這種力量,使得美國能夠長期可持續地發展才是重中之重。在他眼中,成為和英國那樣傳統、殘暴、保守的舊大陸帝國主義國家是萬萬不可的。尤其是在一戰的背景下,迅速將自身打造成一個自由世界的捍衛者,讓本就處於世界一極的美國成為世界人心馳神往的聖地,將會是令美國在頂峰的位置上再次偉大的絕對因素。

1914年,在威爾遜的思想指導下,公共信息委員會(CPI)成立,其任務主要有三點:削弱敵人、影響中立國、對內造勢以擊敗德國。不過,CPI的眼光並不僅侷限於此:它在墨西哥城設立閱覽室,提供美式教學;在意大利組織巡迴演講,宣傳政治理念;在中國進行宗教和商業滲透。

一戰結束了,對於美國文化和意識形態的宣傳卻剛剛開始。羅斯福上任後,美國信息服務處和政府報告辦公室相繼成立,分別用於宣傳新政和傳達公共輿論。

1939年,隨著歐洲陷入二戰,美國再次面對與25年前相同的問題:擊敗德國和捍衛自由。1940年,羅斯福成立“美洲共和國商業與文化事務協調辦公室”,後又更名為“泛美事務協調辦公室”,力求鞏固美國在美洲的地位。

當然,對於這場規模空前絕後的戰爭,美國沒有絲毫掉以輕心:

1941年7月11日,信息協調處成立,負責宣傳民主原則和瓦解敵國士氣;

1941年9月後,美國在全球建立10處美國信息服務處,進行對外宣傳;

1942年1月,“****”正式對外廣播(即“收聽敵臺”中的“敵臺”);

由於這些機構成立過於倉促,在實際工作中產生了很多摩擦,因此,羅斯福於1942年6月設立戰時信息處戰略服務處,前者負責管理****、調節宣傳政策和文化產品的出版傳播,只不過相對於之前的協調辦公室,戰時信息處及其附屬機構(對外信息處)的影響範圍從美洲擴大到了歐亞非,也就是說除了南極冰蓋上的企鵝,這顆星球每一寸土地上的人民都會沐浴在北美吹來的春風裡。

而後者——戰略服務處,則負責情報收集和秘密活動,這一機構,日後則進一步發展壯大,成為了萬惡之源——中央情報局。

在整個二戰期間,這些紛繁複雜的機構對於分化軸心國內部、團結同盟國民眾、提高士氣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對於美國來講,二戰也是一個對外宣傳自身的重要節點,尤其是對於自身“後院”的鞏固。

可即使宣傳戰略起到了如此顯而易見的效果,美國內部依然對這些機構的存在產生了強烈的質疑和不信任,甚至認為諸如此類的宣傳戰略將動搖這個國家的根基——自由。這一點與美國對於文娛作品的審查與分級間的爭端有一定的相似之處。(有興趣可以看看)

分級制度藥到病除嗎?(一)——從審查走向分級的美國電影

分級制度藥到病除嗎?(二)——表達自由與限制間的博弈


從歷史結果來看,美國最終解決了對此事的爭端,不但保留了宣傳戰略和相關機構,還加大了投入,將此作為對抗蘇聯的“亞核武器”。而另一場聲勢更為浩大的“自由世界”保衛戰,即將在暗流湧動的冷戰中上演。(未完待續)

#盒友日常#   #盒友雜談#  #科普遊戲背景文化#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