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介丨小島秀夫訪談:開拓電影與遊戲創作的可能性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6-21 17:55:31 作者:李映道 Language

本文譯自日本電影資訊網站Cinemacafe
於2022年進行的小島秀專訪 “【インタビュー】小島秀夫が見據える未來、映畫とゲームがクリエイティブの可能性を拓く”。聚焦於小島秀夫對於當今遊戲與電影兩種數字媒介未來發展的思考。文中出現的作品、作者與專有名詞有大量考證鏈接,直接點擊即可跳轉。
在電影、劇集與遊戲等表現形式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的當下,其各自又都會朝著什麼樣的未來所發展呢?如果說想與人共同展望這一問題,那想必沒有比他更能勝任的人選了。
Cinemacafe所推出的六月特輯的主題為“電影與遊戲的未來”。
 6月特集:ゲームと映畫の未來

6月特集:ゲームと映畫の未來

《生化危機》之類自不必說,諸如《光環》、《神秘海域》、《刺客教條》、《我的世界》、《最後生還者》等等遊戲作品也都陸續得以影像化,電影工作室也愈發頻繁的活躍在遊戲製作產業中。在電影、劇集與遊戲等表現形式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的當下,其各自又都會朝著什麼樣的未來所發展呢?
如果說想與人共同展望這一問題,那想必沒有比他更能勝任的人選了。作為《潛龍諜影》系列之父而廣為人知,又在《死亡擱淺》之中又與諾曼·瑞杜斯、麥斯·米科爾森、蕾雅·賽杜等演藝明星合作的小島秀夫先生。
作為一個忠實影迷,小島秀夫在迷影群體之間也十分有人氣。這次便為大家乘上關於小島自與電影相遇開始,一直延續至未來的特別採訪。
――小島監督對於電影的喜愛,據說是受到了父親極大的影響是嗎?
小島:當時看電影簡直就像喝水一樣,每天電視上都會有“洋畫劇場”,從中午到深夜一直不間斷的在放電影。等我注意到之後,看電影似乎已經成為了習慣,並沒有一直抱著“我要看電影”的意識,所以也不存在“自這部作品之後便愛上了看電影”這種事。因為不看電影的話是會被父母罵的,所以就連我看不來的恐怖片也都捂著耳朵堅持下來了。(笑)
喪屍或者砍殺電影之類的內容對我來說其實完全不可怕,不過鬼怪之類的東西我就不太行。《驅魔人》我至今都沒敢看過(笑)。除此之外,不論各種題材或是年代的作品我都會看。不只是受到父母影響的日本電影,亞洲、意大利、法國、美國等等等等的電影也都會看。即便是最近的線上電影或是劇集也都來者不拒。
電影院觀影的話,小時候父母帶著看了很多怪獸電影,與哥哥一起看了《火燒摩天樓》(1974)。
 火燒摩天樓 The Towering Inferno (1974)

火燒摩天樓 The Towering Inferno (1974)

和朋友一起去看過《諾查丹瑪斯大預言》(1974)。
ノストラダムスの大予言 (1974) 大家有興趣可以點擊鏈接跳轉到這片的豆瓣頁面看看,挺cult的……

ノストラダムスの大予言 (1974) 大家有興趣可以點擊鏈接跳轉到這片的豆瓣頁面看看,挺cult的……

當時住的地方是在鄉下,想要去有電影院的大阪要坐巴士之後再換乘兩次電車,所以對於小學生來說是不被允許,難以完成的任務。但在小學六年級的時候,我第一次挑戰了一個人去看電影,那個時候看的是《瘋狂輪滑》(1975)。在父母那拿的錢,回來的時候買本宣傳冊證明一下自己看了什麼電影也就不會被罵了,在那之就經常一個人去電影院,大阪附近的電影院我都瞭如指掌。
1 / 2
瘋狂輪滑 Rollerball (1975)
——在看了監督的推特後,會給人一種獲取電影相關的情報十分迅速的印象。有什麼收集相關情報的訣竅嗎?
小島:因為很討厭一個東西都已經流行起來了,但我還沒看過的感覺,所以我的情報接收天線是時常在運轉的。就拿海外媒體來說,如果是湯姆·克魯斯的作品,那麼相關情報就是他本人的SNS最早放出。之前還會從《Roadshow》,《SCREEN》等雜誌上收集信息,如今已經生活在幸福的網絡時代了,A24的官方賬號也很有趣。
1 / 2
《Roadshow》與《SCREEN》兩本電影雜誌
我本來是很喜歡去書店看各種各樣的書,去TOWER RECORDS淘唱片,我喜歡這種實實在在用自己的雙腳去偶遇喜歡的事物的感覺。但在疫情之後,這樣的機會也減少了,都是在瞭解到相關的情報之後再去看電影,其實稍稍有些遺憾,與電影偶然的相遇難道不是一件開心的事嗎?
比如說之前不是會有那種兩三部連映的電影嗎,在那裡也能挖掘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新鮮作品。有一次和朋友一起去看《十三號星期五3》(1982,日本上映時間為1983),當時因為沒有訂票系統,進場的時候已經是電影的最後30分鐘了,本來覺得會掃興而歸的時候,卻響起了巨帥的音樂(橘夢樂團的歌),想著這是什麼看向屏幕,發現是邁克爾·曼(Michael Mann)導演的《魔鬼戰士堡》(The Keep,1983,日本上映時間為1984)。
1 / 2
魔鬼戰士堡 The Keep (1983)
因為這樣的相遇如今變得越來越少,對於各種情報源的利用率變得越來越高。因為只是被自己的感性所吸引的東西是沒有辦法擴散的。所有電影媒體和作品的公示平臺比如說SYOさん(日本電影內容相關作者,採訪者)也都是這個道理,不能只關注自己感興趣的方面的內容,要注意在情報收集上不能偏頗。
——我也經常在小島監督的SNS上獲取各種資訊,真的非常感謝。那麼也希望能聽您聊一聊最近看過的電影,推薦推薦現在穿著的T恤上正著印著logo的《佔有者》(Possessor)和《新秩序》(Nuevo orden)。
小島:《新秩序》是必看的電影,我通過這部電影認識了米歇爾·弗蘭克導演(Michel Franco),並買了導演《慢性》(Chronic)和《四月的女兒》(Las hijas de Abril)兩部舊作的DVD。聽說導演也看到了我的感想推特,馬上就要一起視頻聊天了。
1 / 3
《新秩序》《慢性》與《四月的女兒》
布蘭登·柯南伯格(Brandon Cronenberg)的《佔有者》也是,品味很高,很有趣的電影。
 佔有者 Possessor (2020)

佔有者 Possessor (2020)

其父大衛·柯南伯格(David Cronenberg)的新片《未來罪行》也即將在戛納國際電影節上亮相(本次採訪進行於五月中旬)。其本人說“可能電影開始五分鐘就會有人退場”。(笑)(※事實上,在戛納國際電影節上映時,確實接連出現因為感到不適而退場的觀眾。)
我是屬於柯南伯格導演的《錄像帶謀殺案》(Videodrome)那個時期的觀眾,所以對這種包含很多近似於硅膠樹脂質感的視覺元素很是期待,出演者蕾雅·賽杜也表示“拍攝現場真的很厲害”,包括柯南伯格的下一步作品《The Shrouds》(意為“裹屍布”)在內,都會朝這個方向(科幻驚悚)迴歸吧。(大衛·柯南伯格透露他將在2023年3月拍攝一部新片,電影名The Shrouds)
1 / 2
未來罪行 Crimes of the Future (2022) 想看瘋了
——您也推薦過《壯志凌雲:獨行俠》呢。
是的,實際上對於前作我沒有那麼熱衷,只是在看了本作之後,不知不覺又重看了一遍(笑)。戰機在古典樂配樂中勇往直前,這種手法實在是很有意思。想到我雖然只比湯姆·克魯斯小一歲,卻只能疲於製作各種娛樂產品,一邊看著電影一邊哭了出來。順帶一提,看《碟中諜6:全面瓦解》的時候也哭了(笑)。
——小島監督同時也是一名讀書者,在日常生活中是怎麼規劃日程,攝取書與電影的呢?
小島:雖然每天會看一部電影,但儘量安排在工作時間以外。音樂是在工作的時候聽,吃飯儘量快點,之後是讀書和看電影。除此之外,週末的時間在和孩子一起玩。
書也好,電影也好,因為不是神所創造而是人所書寫,所以九成都未必是名作,但剩下的那一成就很厲害了。我覺得日常的觀影與讀書,也都是對於如何運用運氣與經驗去尋找那一成的一種鍛鍊。我認為與電影,書和大家的相遇,歸根結底都是與人的相遇,能經歷多少這樣的相遇是豐富自己生活的關鍵。
大概二十多年前,我去手冢博物館的時候看到那裡寫著“每天看一部電影”,倍感衝擊。明明是同時連載好幾部作品的人,感覺簡直就是不論怎樣,就算編輯在等著自己的原稿,也要從窗戶逃出去,看了電影,回來再繼續畫畫一樣。果然沒有一些刺激就無法進行創作。
對於我來說,不會“為了創作而看電影”,而是通過看電影,讓創作變得快樂了許多。搞創作這件事,有很多即便是對家人也無法傾訴的煩惱,在這種時候看電影的話就會知道“過去也好,世界各地也好,還有這麼多也在創作的人”,產生“這種作品再多給我來點!”“好好做發行好在日本上映!”的感覺。通過電影,產生了想與同樣在創作的人們相遇的想法。
說起在日本上映,楊紫瓊主演的多重宇宙電影《瞬息全宇宙》也十分令人期待。
——期待能夠在日本公映吧。說到A24的作品的話,還有亞歷克斯·加蘭(Alex Garland)導演的《MEN》。
 男人 Men (2022)

男人 Men (2022)

小島:我很喜歡亞歷克斯·加蘭導演,《湮滅》(Annihilation)的最後十五分鐘也很厲害,很想看。
——《死亡擱淺》之中也有吉爾莫·德爾·託羅導演和尼古拉斯·溫丁·雷弗恩導演的出演,小島監督也和全世界的導演們建立了交流。
小島:和各種導演們展示自己在做的東西,因為基本上製作人、企劃、腳本和編輯都是自己在做。大家做的都是表達慾望強烈的東西,所以很聊的來。他們雖然也都有家人與朋友,但也都因為立場不同不甘示弱,伴隨著的這份不安感能夠讓我產生共鳴。
之後還有交換情報,演員、設計師、音樂家、原作者……一起共享牛逼的人。大致上如果一個人十分引人注目的話,其他人也都會蜂擁而至,互相爭奪。所以對於創作來說如何更早的獲取情報十分重要。
而且經常會聽到關於表演捕捉(performance capture)的相關問題。無論是電影還是遊戲,拍攝這件事本身直到現在都沒有什麼太大變化,所以想聽實際參與過的人的一些見解。
像皮克斯這樣的動畫質感和形變的東西也是可以從零開始製作的,但用照片渲染(photo-real)去製作那個分辨率的東西是很困哪的。只能以活人為素材,讓演員們進行實際的動作捕捉。無論是動作乃至臉上的皺紋,都要由活生生的人臉上歲月留下的年輪來進行表演,對於這一點來說,遊戲與電影是一樣的。我覺得今後二者的界限會越來越模糊。
比如說《新蝙蝠俠》和《曼達洛人》中使用的背景技術,是用監視器圍成一週,在背景畫面上投影影像,一同拍攝的。在這之前,綠幕背景是主流技術,如今這樣的手法使得電影製作過程中與遊戲製作上變得有很多共同點。最終輸出的是電影還是遊戲,是旁觀還是遊玩,這兩者是有著極大的不同的,但其製作過程卻極其相同。
拍攝《曼達洛人》時使用的LED屏幕顯示背景

拍攝《曼達洛人》時使用的LED屏幕顯示背景

麥斯·米克爾森在出演漫威電影時也經歷差不多的動作捕捉表演。
——遊戲與電影之間的距離,變得越來越近了。
小島:我想並不是說二者之一正在漸漸消失或者二者正在合二為一,而是二者之間的間隙正在漸漸被填補。
即使是同樣的內容,也可能會因為視聽設備的改變而改變。比如現在在電影院和智能手機上都可以看到同樣的影像,如果是智能手機的話,畫面離觀眾會近很多,配合觀眾所處環境的燈光,可以呈現出更有互動感的東西。
另外,創作者們的個人意識也會讓觀眾們感覺到,電影與遊戲並不是被作為完全不同的介質來考慮的。我今年58歲,50歲以下的導演可能都會經歷過遊戲的影響吧。我是受到書與電影的影像的一代,但對下一代來說,遊戲在他們的童年時代就已經出現在他們的影像體驗裡了。所以也有很多導演說“其實最後想去做遊戲”,但因為不知道遊戲的製作方法,所以依舊在拍電影。
這樣一來,對於下一個世代來說,便不是“電影導演”與“遊戲導演”之分了,而是會湧現出大量的,二者皆能產出的“數碼創作者”。解說者也朝著會變成電影電視遊戲都會接觸的方向發展。
——Netflix和Annapurna如今也都加入了遊戲產業。
小島:很多演員們如今也都在購買遊戲製作公司呢,雖然還有很多不順利的部分,但今後產業會越來越活躍吧。
我認為數字技術歸根結底要看創作者怎麼去使用,不是說迄今為止的電影和遊戲都是怎麼怎麼做的,所以我就要這樣做,而是要去思考作為創作者的自己想表達的究竟是什麼,亦或者以什麼樣的方式去接近玩家和觀眾,隨之,產出的作品的選擇也會增加。
——關於宮部美雪的《小暮寫真館》,您在推特上說“甚至想買下電影改編權,感動的流淚”,小島監督對於製作自己的電影一事感興趣嗎?

小島:電影是一直想拍的,但是要做遊戲的話很難抽出時間,年齡也大了,怎麼辦呢……
對於我來說,可能拍電影放而比較輕鬆吧(笑)。首先可以控制時間線,其次對於電影,極端的來說,決定了拍攝角度之後,不會出現在畫面裡的部分就可以無視掉了。比如要拍攝一個馬克杯,看不到的杯子背面即使是紙糊的也無所謂。但如果是遊戲的話,就必須以“可以被手持”“可能會被用於攻擊”來考慮外形,包括其所在的空間在內,360度的製作。
但是,雖然原本的小島工作室是以“製作遊戲”為設想成立的工作室,但是對於製作一些既不是遊戲也不是電影,或者乾脆就是電影的東西也有極大興趣。與電影製作者們也有著很深的交流,也有項目正在製作當中。
——非常的令人期待,作品形態的可能性在不斷地擴大之中,小島監督所理想的創作是什麼樣的呢?
小島:我想做能“停留在人體內”的東西。對於沒有嘗試過的新鮮事物,會出現贊成與反對的聲音都是理所當然的,因為實在難以消化。如今是一個娛樂被迅速消化的時代,在面對新事物時,會產生從未嘗試過的違和感,甚至會有拒絕嘗試的人出現,所以便會有誇讚與批評。
但因為體內進入了異物,無法被迅速消化,在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後才突然明白其中滋味,我想做的就是這樣的作品。這幾天,《生人迴避2》(1979)的日語配音完全收錄4K版發售了,映像特典中,德爾·託羅導演作為粉絲代表登場解說(笑)。即便過了四十年,還是會被人深愛著的電影,真的很厲害。雖然沒有認為殘留在體內的遺傳基因,但卻作為模因(文化的遺傳基因)而存在著,我想製作的就是那樣的作品。
原文地址: 【インタビュー】小島秀夫が見據える未來、映畫とゲームがクリエイティブの可能性を拓く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