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是常敗將軍嗎?恰恰相反,他是常勝將軍!|逐鹿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6-18 12:34:25 作者:帝王朝天笑 Language

文章來自官方公眾號《逐鹿遊戲志》/嚴禁轉載
原創作者:天下英雄誰敵手

在看《三國演義》時讀者們都會有一種印象,劉備是個常敗將軍,被打的到處跑,連老婆孩子都被人俘虜了,而他的江山則是哭來的。


之所以有這種印象是因為《三國演義》這本小說以及改編的影視作品中,對劉備的形象進行了藝術加工,以至於讀者們看到的《三國演義》中的劉備形象與歷史上真實的劉備大相徑庭。

比如《三國演義》中為了突出劉備的“仁”而削弱了劉備的“武”的形象,劉備向龐統說:“曹以急,吾以寬;曹以暴,吾以仁;曹以譎,吾以忠;每與曹相反”。
劉備是常敗將軍嗎?恰恰相反,他是常勝將軍!|逐鹿 - 第1張(圖片來源/電視劇《三國演義》央視94版截圖)

書中還對一些有損劉備“仁”的形象的事件進行了“張冠李戴”。 提起“鞭打督郵”,讀過《三國演義》的讀者都知道是脾氣暴躁的猛張飛所為,但在歷史上“鞭打督郵”的則是劉備。

《三國志》記載::督郵以公事到縣,先主求謁,不通,直入縛督郵,杖二百,解綬系其頸著馬枊。棄官亡命。

《典略》記載:備恨之,因還治,將吏卒更詣傳舍,突入門,言「我被府君密教收督郵」。遂就床縛之,將出到界,自解其綬以系督郵頸,縛之著樹,鞭杖百餘下,欲殺之。督郵求哀,乃釋去之。

劉備到督郵入住的驛站求見,督郵卻稱病不見,劉備認為督郵態度傲慢而十分憤怒,闖入驛站將督郵捆綁並杖打二百下,然後棄官帶著關羽、張飛等人亡命奔逃。

由此可見,劉備是個性格暴躁的武夫,與《三國演義》中性格懦弱動輒哭泣的老好人形象相差太遠。
劉備是常敗將軍嗎?恰恰相反,他是常勝將軍!|逐鹿 - 第2張(圖片來源/電視劇《三國演義》央視94版截圖)

史書記載,曹丕罵劉備為“老虜”,劉巴罵劉備為“雄人”,彭羕罵劉備為“老革”。“老虜”指的是劉備出身邊地,而且手下有一支遊牧騎兵。
“老革”即老兵,是當時世家大族對底層武人的蔑稱。
劉備是常敗將軍嗎?恰恰相反,他是常勝將軍!|逐鹿 - 第3張(圖片來源/電視劇《新三國演義》2010版截圖)

《三國演義》中既然對劉備的形象進行了藝術加工,那麼劉備的“常敗將軍”的形象自然也與歷史上劉備的形象不符。

翻閱史書,我們就會發現在記載劉備戰績的史料中,劉備的勝仗次數是大於敗仗次數的,所以劉備根本不是什麼“常敗將軍”,反而是“常勝將軍”。

空口無憑,讓我們拿史料說話!
劉備是常敗將軍嗎?恰恰相反,他是常勝將軍!|逐鹿 - 第4張圖片來源/電視劇《新三國演義》2010版截圖)

先看劉備的勝仗!

1.東漢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二十四歲的劉備率領關羽、張飛等跟隨校尉鄒靖討伐黃巾軍,立下戰功,被任為安喜尉,即安喜縣(今河北定州市)縣尉,相當於現在縣公安局局長。

《三國志·卷三十二·蜀書二·先主傳第二》:靈帝末,黃巾起,州郡各舉義兵,先主率其屬從校尉鄒靖討黃巾賊有功,除安喜尉。


劉備是在鎮壓黃巾軍時打了勝仗,立下了軍功,才被朝廷任命為官員的。

2.大將軍何進派毌丘毅到丹楊募兵,劉備率領關羽張飛以及自己的部曲加入。在下邳,劉備率軍討伐盜賊立下軍功。毌丘毅上報朝廷,劉備任為下密縣丞。縣丞在縣裡地位一般僅次於縣令或縣長,相當於現今的副縣長。

《三國志·卷三十二·蜀書二·先主傳第二》:大將軍何進遣都尉毋丘毅詣丹楊募兵,先主與俱行,至下邳遇賊,力戰有功,除為下密丞。復去官。

3.初平二年(191年),公孫瓚部屬青州刺史田楷率領劉備一起對抗冀州牧袁紹。劉備因為多次立下軍功,被任命為平原縣縣令,後領平原國相。

在對抗袁紹的戰鬥中,劉備也是打了許多勝仗才被公孫瓚舉薦擔任平原縣令的。

《三國志·卷三十二·蜀書二·先主傳第二》:使與青州刺史田楷以拒冀州牧袁紹。數有戰功,試守平原令,後領平原相。

4.黃巾餘黨管亥率眾軍攻打北海,北海相孔融派部將太史慈突圍向劉備求救。

劉備立即派三千精兵隨太史慈前去解圍,黃巾軍聽到消息後嚇得退走,北海之圍得解。這次劉備雖然沒有親自上陣,只是派出了救兵,但仍然是一場勝仗。

5.東漢建安二年(197年),黃巾餘黨白波賊首領楊奉、韓暹等率賊軍在徐、揚二州之間燒殺搶掠,劉備設下鴻門宴,擒殺楊奉,隨即率軍將白波賊打敗。

《資治通鑑》卷62:韓暹、楊奉在下邳,寇掠徐、揚間,軍飢餓,辭呂布,欲詣荊州;布不聽。奉知劉備與布有宿憾,私與備相聞,欲共擊布;備陽許之。奉引軍詣沛,備請奉入城,飲食未半,於座上縛奉,斬之。

6.建安四年(199年),失去了徐州的劉備被迫投奔曹操。曹操派劉備與朱靈一起攻擊袁術,袁術戰敗,不久病死。

劉備重新佔領了徐州。

7.劉備重新佔據徐州後,聯合冀州牧袁紹共同對抗曹操。曹操派劉岱、王忠進攻劉備,但都被劉備擊退。

《三國志·卷三十二·蜀書二·先主傳第二》:先主據下邳。靈等還,先主乃殺徐州刺史車胄,留關羽守下邳,而身還小沛。東海昌霸反,郡縣多叛曹公為先主,眾數萬人,遣孫乾與袁紹連和,曹公遣劉岱、王忠擊之,不克。
劉備是常敗將軍嗎?恰恰相反,他是常勝將軍!|逐鹿 - 第5張(圖片來源/電視劇《新三國演義》2010版截圖)

8.建安五年(200年)黃巾餘黨龔都反抗曹操,袁紹派劉備率軍前往支援。曹操派遣蔡陽前來攻打劉備和龔都,但被劉備和龔都擊敗,蔡陽被殺。

《三國志·卷三十二·蜀書二·先主傳第二》:紹遣先主將本兵復至汝南,與賊龔都等合,眾數千人。曹公遣蔡陽擊之,為先主所殺。

9.建安七年(202年42歲),曹操派夏侯惇、于禁、李典等人率軍南下進攻荊州牧劉表,駐守在荊州北部新野的劉備迎敵,在新野北博望設伏,大敗曹軍。

《三國志·卷三十二·蜀書二·先主傳第二》:使拒夏侯惇、于禁等於博望。久之,先主設伏兵,一旦自燒屯偽遁,敦等追之,為伏兵所破。

10.建安十三年(208年),劉備聯合孫權大敗曹操於赤壁,史稱“赤壁之戰”。

11.建安十四年(209年),劉備與周瑜圍攻曹仁駐守的南郡,曹仁堅守江陵不出,兩軍屢攻不克。劉備放棄圍攻南郡,率軍進軍荊州南部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範、零陵太守劉度紛紛投降。廬江郡雷緒率領私人武裝數萬人前來歸順。

12.建安十八年(213年),益州牧劉璋與劉備反目,劉璋派遣劉璝、泠苞、張任、鄧賢、吳懿等率軍在涪城阻擊劉備,都被劉備打敗。

劉璝、張任、劉循退守雒城,劉備繼續進攻,斬殺張任,攻克雒城。

13.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軍包圍成都,劉璋投降,劉備領益州牧,佔據巴蜀。

14.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曹操親征漢中,劉備自益州北上率兵與曹操爭奪。在漢中,劉備斂眾拒險,並派兵截斷曹軍糧草,曹軍不戰自潰,曹操被迫退兵。劉備佔有漢中,自封漢中王。 從以上戰績來看,劉備有14場戰鬥的勝利,其中還有在漢中擊敗曹操的大戰。
劉備是常敗將軍嗎?恰恰相反,他是常勝將軍!|逐鹿 - 第6張 (圖片來源/電視劇《新三國演義》2010版截圖)

那麼我們再看看史書中記載的劉備的敗績。

1. 劉備曾任高唐尉、高唐令等職。不久高唐縣被盜賊攻破,劉備只好帶著關羽張飛投奔老同學公孫瓚。

《三國志·卷三十二·蜀書二·先主傳第二》:(劉備)後為高唐尉,遷為令。為賊所破,往奔中郎將公孫瓚,瓚表為別部司馬。

2.建安元年(196年),袁術率軍進攻徐州,劉備迎戰,兩軍在盱眙、淮陰相持,互有勝負。

不料投靠劉備駐守在小沛的呂布偷襲了下邳,劉備急忙回軍,中途軍隊又潰散。袁術趁機進攻,劉備大敗。

此戰劉備非戰之罪,而是因為呂布發動叛亂,變生肘腋,全軍大亂而導致失敗。
《三國志·卷三十二·蜀書二·先主傳第二》:袁術來攻先主,先主拒之於盱眙、淮陰。……先主與術相持經月,呂布乘虛襲下邳。下邳守將曹豹反,間迎布。布虜先主妻子,先主轉軍海西。……先主求和於呂布,布其妻子。先主遣關羽守下邳。

3.向呂布求和後,劉備駐守在小沛,招兵買馬又有了萬餘人,很快恢復實力。呂布害怕劉備報復,於是主動率軍進攻小沛。劉備戰敗,投奔曹操。

《三國志·卷三十二·蜀書二·先主傳第二》:先主還小沛,複合兵得萬餘人。呂布惡之,自出兵攻先主,先主敗走歸曹公。
劉備是常敗將軍嗎?恰恰相反,他是常勝將軍!|逐鹿 - 第7張(圖片來源/電視劇《新三國演義》2010版截圖)

4.建安三年(198年),劉備奪取了呂布買馬的黃金,呂布派遣高順和張遼進攻劉備,雖然曹操派出夏侯惇前往援救,但劉備仍然被擊敗,單身逃走。

《英雄記》:建安三年春,布使人齎金欲詣河內買馬,為備兵所鈔。布由是遣中郎將高順、北地太守張遼等攻備。九月,遂破沛城,備單身走,獲其妻息。

不久,曹操與劉備聯合進攻呂布,呂布大敗被俘。劉備勸曹操殺死呂布。

5.建安五年(200年)衣帶詔事發。曹操親自東征劉備,劉備戰敗,關羽被擒。劉備逃往冀州投奔袁紹。

《三國志·卷三十二·蜀書二·先主傳第二》:五年,曹公東征先主,先主敗績。曹公盡收其眾,虜先主妻子,並禽關羽以歸。

6.建安五年(200年)七月,袁紹派劉備領兵與劉闢騷擾許都以南,曹操派遣曹仁率軍擊敗劉備。劉備戰事不利,重返袁紹處。

7.建安六年(201年),曹操親自討伐劉備,劉備戰敗,南下投奔荊州牧劉表,劉表讓劉備駐守新野,抵禦曹操。

《三國志·卷三十二·蜀書二·先主傳第二》:曹公既破紹,自南擊先主。

8.章武二年(222年),劉備為了報關羽被殺之仇,率領大軍進攻孫權,結果被陸遜在夷陵之戰中打敗,“殺其兵八萬餘人,備僅以身免”。
劉備是常敗將軍嗎?恰恰相反,他是常勝將軍!|逐鹿 - 第8張(圖片來源/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

根據史書記載統計,劉備勝仗14場,敗仗8場,怎麼能叫常敗將軍呢?
所以說,演義害死人。
演義有時候成了歷史的一面哈哈鏡,把歷史人物照的形象扭曲甚至面部全非、截然相反。只有我們仔細閱讀史書,才會發現歷史人物的真正面目,進而得出客觀公正的評價。

參考資料及文獻:《三國志》《典略》《資治通鑑》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