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後,孫權聽說敗逃的劉備停留在白帝城,為什麼十分害怕?|逐鹿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6-18 12:32:30 作者:帝王朝天笑 Language

文章來自官方公眾號《逐鹿遊戲志》/嚴禁轉載
原創作者:天下英雄誰敵手

夷陵之戰,東吳大都督陸遜火燒連營,劉備軍大敗,漢軍戰死者數萬,“舟船、器械,水、步軍資,一時略盡,屍骸塞江而下”,蜀漢許多將領如馮習、張南、馬良、沙摩柯等陣亡。


劉備率領殘部退回益州魚復縣白帝城(今重慶奉節東),隨後一病不起。
夷陵之戰後,孫權聽說敗逃的劉備停留在白帝城,為什麼十分害怕?|逐鹿 - 第1張劉備敗回白帝城 / 圖片來源 《三國演義·地圖珍藏版》
夷陵之戰後,孫權聽說敗逃的劉備停留在白帝城,為什麼十分害怕?|逐鹿 - 第2張但奇怪的是,聽說敗軍之將劉備停留在白帝城後,孫權卻非常害怕。

《三國志·先主傳》:孫權聞先主住白帝,甚懼,遣使請和。先主許之,遣太中大夫宗瑋報命。

為什麼夷陵之戰中大獲全勝的孫權聽說劉備停駐在白帝城後,竟然害怕呢?

如果劉備一路西逃,逃到成都,那麼孫權肯定大為安心。

因為這樣一來,孫權一方肯定會認為劉備在夷陵之戰中慘敗,損兵折將,短期內再也不會對江東發動大規模進攻了,而是在益州“關起門來做天子”。

而江東孫權則可以從容的統合新佔領的荊州,完全佔領長江中下游地區,完成魯肅《榻上策》中所規劃的戰略目標:

“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然後)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但劉備並沒有一口氣逃到四川成都,而是停留在白帝城(今重慶奉節)。這裡距離成都還有數百里之遠,劉備停留在此,無異於向世人宣告:雖然在夷陵戰敗,但自己並未服輸,而是收攏殘兵捲土重來,與東吳再決高下。

白帝城位於重慶市奉節縣瞿塘峽口長江北岸的白帝山上,一面靠山,三面環水,是“夔門天下雄”的起點。它東臨瞿塘峽,南與白鹽山隔江相望,控扼長江水道,為巴蜀東大門,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所以“白帝城”絕非一座簡單的孤城!
夷陵之戰後,孫權聽說敗逃的劉備停留在白帝城,為什麼十分害怕?|逐鹿 - 第3張白帝城地理位置 / 圖片來源 譚其驤《中國地歷史圖集》
夷陵之戰後,孫權聽說敗逃的劉備停留在白帝城,為什麼十分害怕?|逐鹿 - 第4張所以劉備退到白帝城,頗有一些“天子守國門”的意味。守住了白帝城,就可以阻遏孫吳軍隊的進一步進攻,保障益州的安全。

劉備退到白帝城後,制止了蜀漢敗兵的繼續潰退,許多蜀漢的殘餘部隊陸續趕到白帝城集結,初步止損了敗局。

趙雲又率領九千士卒趕到,劉備又獲得了有生力量,元氣稍復。

對此,孫吳並未坐視劉備恢復元氣,而是繼續追擊,孫吳偏將軍全琮進攻白帝城,但遭到了失敗。

《通典》:先主自為吳將陸遜敗於夷陵,退屯白帝,改為永安。其後吳將全琮來襲,不克。

《三國志·先主傳》:先主自猇亭還秭歸,收合離散兵,遂棄船舫,由步道還魚復,改魚復縣曰永安。吳遣將軍李異、劉阿等踵躡先主軍,屯駐南山。秋八月,收兵還巫。

自此以白帝城為中心的巴東地區,成了蜀漢在長江中游的一座堅固堡壘,不但遏制了孫吳在夷陵之戰後的繼續朔江而上的攻勢,而且時時刻刻可能再次東下,與孫吳一爭高下。


這才是令孫權感到害怕的原因。
夷陵之戰後,孫權聽說敗逃的劉備停留在白帝城,為什麼十分害怕?|逐鹿 - 第5張 孫權/  圖片來源 電視劇《三國演義》央視94版截圖

終蜀漢之世,蜀漢以永安縣白帝城為東方重鎮來防禦東吳,而歷史也充分說明了白帝城的重要性。

蜀漢滅亡之後,東吳皇帝孫休曾派撫軍將軍步協以援救蜀漢為名率軍西進,但真實目的是趁著蜀漢滅亡之機攻佔包括白帝城在內的巴東地區,擴大東吳領土。

鎮守白帝城的巴東太守羅憲接到劉禪的詔書以後,知道蜀漢已經向曹魏投降,而此時東吳前來不過是趁火打劫,他便下令一面白帝城的五千將士堅守城池,一面向成都的魏軍求援。

步協見羅憲不肯投降,於是派兵攻城,結果羅憲憑藉白帝城的險要地形,多次擊退吳軍的進攻。孫休見屢攻不克,又命鎮軍將軍陸抗率軍三萬增援步協,一起圍攻永安。

因為此時成都爆發了鍾會之亂,魏軍一時無法發兵救援,白帝城只有羅憲的一支孤軍,但被吳軍圍攻了六個多月的白帝城依舊固若金湯。後司馬昭命荊州刺史胡烈出兵攻打東吳的西陵,實行圍魏救趙之計,吳軍才主動撤軍,永安之圍遂解。

還有一個原因,戰敗的劉備沒臉回成都

若是凱旋而歸,自然益州人對劉備十分敬畏,誠心歸順,但劉備若是打了敗仗逃回成都,必定被益州人所輕視,甚至人心思亂。

如果東吳兵臨巴蜀外圍,再派人潛入益州挑撥離間,益州的局勢將會更加動盪,先前歸順劉備的益州本地勢力集團說不定會造反。

當時距離劉備攻佔益州並沒有多少年,益州人尚未全心全意歸順劉備,這種情況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比如在歷史上劉備死後,蜀漢南中地區的豪門大姓首領雍闓、高定、孟獲等紛紛叛亂。而東吳將領士燮和步騭也引誘雍闓,封雍闓為為永昌太守。

而劉備正是因為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才拒絕返回成都的。
夷陵之戰後,孫權聽說敗逃的劉備停留在白帝城,為什麼十分害怕?|逐鹿 - 第6張葛亮平定南中叛亂 / 圖片來源 《三國演義·地圖珍藏版》

屢仆屢起的劉備,是打不死的小強

縱觀劉備的一生,他多次陷入喪師失地兵盡糧絕的絕境之中,但又多次在絕境之中奮起,屢仆屢起,浴火重生。與他同時代的諸侯們或敗或亡,只有劉備愈挫愈奮,越戰越勇。

經過半生的奮鬥,劉備終於佔據了荊州、益州和漢中,三分天下,登基稱帝,成就一方霸業。

對於這樣的一個梟雄,孫權當然不敢等閒視之。

雖然孫權在夷陵之戰中擊敗了劉備,但劉備依然擁有益州和漢中兩大塊地盤,遠非當年陷入絕境的情況可比,若劉備日後來興兵報復,恐怕勝負難料。這是孫權極為忌憚甚至害怕的原因。

更何況夷陵之戰其實並非劉備軍戰鬥力差在正面戰場中戰敗,而是中了陸遜的火攻之計而已。

周瑜:“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三國志·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第九》)

魯肅:“劉備天下梟雄,與操有隙,寄寓於表,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也。”(《三國志·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第九》)

陶宗儀:“備又非人望之所歸。周瑜以梟雄目之,劉巴以誰人視之,司馬懿以詐力鄙之,孫權以猾虜呼之。”
夷陵之戰後,孫權聽說敗逃的劉備停留在白帝城,為什麼十分害怕?|逐鹿 - 第7張梟雄劉備 /  圖片來源 電視劇《新三國演義》2010版截圖

曹丕的“坐山觀虎鬥”

在劉備和陸遜大戰時,孫權為了避免兩線作戰,急忙向剛剛篡漢登基的曹丕稱臣,以換取曹魏不進攻東吳。

而曹丕也自然在等待時機,等孫劉兩家之戰出了結果後再決定攻擊哪一方。
夷陵之戰後,孫權聽說敗逃的劉備停留在白帝城,為什麼十分害怕?|逐鹿 - 第8張曹丕 /圖片來源 電視劇《三國演義》央視94版截圖

夷陵之戰以孫權大獲全勝告終,佔領了長江中游,勢力更大,而孫權派兵追擊劉備,覬覦巴蜀。有志於統一天下的曹丕自然不願坐視東吳做大,於是在夷陵之戰結束大概半年後,魏國兵分三路伐吳,孫權急需調兵回防。

另外當時東吳內部的山越也發動了許多叛亂,東吳正處於內憂外患之際。

《吳主傳》:秋九月,魏乃命曹休、張遼、臧霸出洞口,曹仁出濡須,曹真、夏侯尚、張合、徐晃圍南郡。權遣呂範等督五軍,以舟軍拒休等,諸葛瑾、潘璋、楊粲救南郡,朱桓以濡須督拒仁。時揚、越蠻夷多未平集,內難未弭。

夷陵之戰後,面對大好形勢,徐盛、潘璋、宋謙等東吳將領、大臣各競表言:“劉備必可以擒獲,請求再次出兵。”但陸遜、朱然、駱統將領則清醒的認識到,劉備已經由主要威脅變為次要威脅,而曹魏則上升為東吳的主要威脅,他們上言孫權:“曹丕大合士眾,外託助國討備,內實有奸心,謹決計輒還。”

孫權聞奏,便下令停止追擊劉備,同時調軍回防曹丕。秋九月,曹丕親率三十萬大軍開始攻吳。

魏軍連戰連捷,勝利在望,東吳全線告急,孫權更是親臨第一線指揮作戰。

後因為吳將朱桓在濡須一路擊破曹仁,朱然固守江陵,而魏軍又遇到疫疾,陷入了困境之中。孫權乘機遣使納貢, 雙方言和,曹丕退兵。

夷陵之戰後,孫權聽說敗逃的劉備停留在白帝城,為什麼十分害怕?|逐鹿 - 第9張曹魏攻打東吳 / 圖片來自《三國演義·地圖珍藏版》

這次輪到白帝城中的劉備坐山觀虎鬥了。

聽到曹丕出兵的消息,劉備給陸遜送去一封恐嚇信,陸遜也毫無懼色反唇相譏。

《三國志·陸遜傳》注引吳錄曰:劉備聞魏軍大出,書與遜雲:“賊今已在江陵,吾將復東,將軍謂其能然不?”遜答曰:“但恐軍新破,創痍未復,始求通親,且當自補,未暇窮兵耳。若不惟算,欲復以傾覆之餘,遠送以來者,無所逃命。”

如果當時劉備調動益州和漢中的兵馬,再次順江而下,攻打東吳,那麼被曹魏和蜀漢夾擊的東吳必定遭到亡國之禍。

只是當時劉備已經重病在身,而且如果與曹魏夾擊東吳,東吳滅亡之後,蜀漢也不能獨善其身,必定會被勢力更大的曹魏所滅。所以劉備以一個卓越軍事家的戰略眼光自然也不會這麼做的。

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十二月,孫權派太中大夫鄭泉到白帝城見劉備,正式表示向蜀漢請和。劉備也派太中大夫宗瑋使吳,表示贊同蜀漢、東吳兩國和好。

參考文獻:《三國志》、《通典》等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