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者:天下英雄谁敌手
三国时期,名将辈出,曹操手下有五子良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和徐晃,刘备手下有五虎上将关张赵马黄。相比起来,似乎东吴的将领在名气上要比这十大名将逊色不少。虽然有“江东十二虎臣”之说,但并不如前两者广为人知。
但其实三国时期的东吴也是名将辈出,在鼎足三分的三国时代这些东吴名将曾多次率军重创魏、蜀,开疆辟土,保卫桑梓,立下了赫赫战功,并不比同时代的魏蜀名将战功逊色。
因文章篇幅原因,我们今天就选择东吴名将中战绩最大的几位来简单评论一下。
周瑜
提起周瑜,当然要说他平生最大的战绩,也就是人人皆知的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作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而名留史册。
公元 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一统北方的曹操率大军南下,荆州牧刘琮见曹军势大,立即投降。而益州牧刘璋见状,派使者前往曹营拜见曹操表示愿意接受曹操的调遣。
曹操追击刘备,刘备败逃,派诸葛亮出使江东联合孙权,共抗曹操。
当时,慑于曹军的浩大声势,江东许多大臣纷纷主张投降,其中以张昭为代表。
鲁肃、周瑜等人对孙权陈说利害,再加上诸葛亮的游说,终于打消了他投降的念头,坚定了抵抗曹操的决心。
周瑜 / 图片来源 电影《赤壁》剧照
当时曹军约26万人,主力是中原军19万人(其中6万人为精锐青州兵)、荆州刘琮降兵约7万人。
曹操宣称大军是八十万,而孙刘联军则约8万人,其中孙权军5万人,刘备军3万人。
虽然表面上是孙刘两家联军火烧赤壁打败了曹军,但其实主要还是周瑜、黄盖的水军先以诈降蒙蔽曹军,然后火攻,打败了曹军主力。
刘备军只不过是打了个辅助而已。
赤壁之战后,曹军退守襄阳,曹孙刘三分荆州,奠定三国鼎立之势。
《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新荡荆城,仗威东夏,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吕蒙
赤壁之战后,曹刘孙三家瓜分了荆州。
随着曹操的败退,孙刘联盟很快为了争夺荆州而反目成仇。
当得知刘备占领了益州,孙权便向他讨要先前借出的荆州南郡,刘备竟然说出了:“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的话,这让江东君臣无比愤怒,决定以武力夺回。
荆州地处长江中游,而孙权的地盘江东位于长江下游,如果想要巩固江东,那么必须占领长江中游一带,否则长江中游被敌对势力占领了,操练水军,然后水陆并进,就可以顺江而下,直捣建业。
比如后来的西晋灭东吴,其中晋军水军就是从长江中上游顺江而下直捣建业的。
在鲁肃的《榻上策》中也指出了荆州的重要性和占领荆州的必要性:
“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辑睦,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加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所以占领长江中游甚至是上游,一直是江东君臣的既定战略目标。
而刘备和关羽的态度更是坚定了江东君臣武力夺取荆州的决心。
吕蒙 / 图片来源 电视剧《新三国演义》2010版截图
219年,镇守荆州的关羽北伐樊城的曹仁,但留兵将守备公安、南郡以防范江东。吕蒙趁机对外称病,返回建业,向关羽示弱。关羽中计,撤去公安和南郡的守军全力北伐。
吕蒙见状,立即将精兵躲藏在小船内伪装成商人,白衣渡江,先是夺取了关羽设置在江边的烽火台,继而劝降了公安的傅士仁和江陵的麋芳,兵不血刃的夺去了蜀汉占领的荆州南郡、零陵和武陵。
关羽听说丢失了南郡,急忙撤军,但吕蒙在荆州约束军纪体恤百姓,赢得了荆州人心。关羽的荆州军听说后毫无斗志,纷纷逃散,最终关羽在麦城被俘杀。
自此,孙权完全占据了荆州,实现了鲁肃《榻上策》的部分战略,极大地改善了江东的地缘政治。
《三国志·周瑜鲁肃吕蒙传》:“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谲郝普,擒关羽,最其妙者。初虽轻果妄杀,终于克己,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
陆逊
汉章武元年、魏黄初二年(221年),汉昭烈帝刘备为夺回荆州并报关羽被杀之仇,亲率8万精锐大军伐吴。孙权遣使求和不成,只得一面向魏国曹丕称臣,以免魏国趁机偷袭,一面任命陆逊为大都督,整军应战。
战争初期,蜀军声势浩大,斗志高昂,连战连捷,吴军丧师失地。
陆逊见状,下令撤退,避敌锋芒,同时深沟固垒坚守不出。
两军相持达半年之久,直至六月气候正值酷暑,蜀军疲惫、斗志松懈,又因暑热,移入密林结营。
陆逊抓住战机,火烧连营,大败蜀军。汉军战死者数万,“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塞江而下”,蜀汉将领如冯习、张南、马良、沙摩柯等阵亡。《傅子》:权将陆议大败刘备,杀其兵八万馀人,备仅以身免。
许多东吴君臣被胜利冲昏头脑,要全力进攻刘备,甚至一举拿下益州。
但陆逊敏感的觉察到曹丕的伐吴意图,立即停止追击刘备,而是调兵回防应对曹魏的进攻。九月,吴军主力击败曹丕亲自率领的魏军,让江东转危为安。
夷陵之战东吴大胜守住了荆州,解除两面受敌的危机,而蜀汉大败元气大伤无力东征伐吴只能固守益州。
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死,诸葛亮主政。诸葛亮遣使与东吴恢复同盟,共同对抗曹魏,蜀吴重修于好。
自此直到蜀汉灭亡时,吴蜀二国再无大战,反而是结盟共同抵抗北方曹魏,因此夷陵之战被认为是前后三国之分界。
夷陵之战使得东吴完全驱逐了蜀汉在荆州的势力,最终彻底占领了大部分荆州,巩固了在长江中游的地盘,让东吴势力更大,具有了与曹魏对抗的资本。
陆逊 / 图片来源 电视剧《三国演义》央视94版截图
除了对蜀汉的胜利,陆逊还大败曹魏。
吴黄武七年(228年),东吴鄱阳太守周鲂向曹魏诈降,魏大司马曹休中计,率领十万大军大举进攻吴国皖城。
孙权赐给陆逊黄钺,统领朱桓、全琮、周鲂等部共九万人迎战曹休。
曹休发觉中计,但自恃兵多,依然与吴军交战。双方在石亭决战,曹军大败,吴军斩获万余,获车乘万辆,魏军军资器械丧失殆尽。曹休侥幸逃脱,不久愤恨而死。
石亭之战后,魏国君臣谈吴色变,一直到二十多年后的公元252年(魏嘉平四年、吴建兴元年)才大规模伐吴。
而在石亭之战后的次年也就是公元229年,踌躇满志的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城)称帝,不再向魏国称臣,与魏蜀平起平坐。
陈寿《三国志·吴书·陆逊传第十三》:“刘备天下称雄,一世所惮,陆逊春秋方壮,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逊之谋略,又叹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及逊忠诚恳至,忧国亡身,庶几社稷之臣矣。”
诸葛恪
公元252年(魏嘉平四年、吴建兴元年),孙权病亡,魏国大将军司马师以司马昭为监军,趁机兵分三路共计15万人伐吴。吴国大将军诸葛恪在东兴(今安徽含山西南)命人修筑大堤和两座城,以防魏军。
魏将胡遵、诸葛诞率7万大军攻打东兴。胡遵等人命令各军作浮桥渡水,分兵攻打两城。但两城地势险要,魏军一时不能攻破。
当时天降大雪,魏军以为吴军不会进攻,于是放松了警惕。吴军趁机轻装进攻,大破魏军前部营垒。魏军战败溃逃,争相抢渡浮桥,浮桥断裂,溺死数万人。
吴军大获全胜,缴获魏军的车辆、牛马、骡驴等都数以千计,辎重堆积如山。
其他两路魏军听说东兴战败,纷纷撤军,所留下的辎重都被吴军缴获。
诸葛恪 /图片来源 电视剧《三国演义》央视94版截图
监军司马昭因兵败泄愤杀死司马王仪,自己也因败军之罪被削去爵位。
因为魏军死伤者众,对魏国的礼制居然也产生影响。司马师下令丧礼从简,守丧期间也不禁止婚嫁和入仕。
陆抗
陆抗是陆逊之子,吴国后期名将。
吴凤凰元年(272年),吴国西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守将步阐叛吴降晋。陆抗率三万兵平叛,采取围而不攻的战术。
西晋车骑将军羊祜奉命救援。他率八万大军进攻东吴的江陵,企图围魏救赵,以解西陵之围。
陆抗识破羊祜意图,一面继续围困西陵,一面巡长江南岸抵御羊祜水师。
在陆抗指挥下,吴军击败晋军援军,并最终攻破西陵城,斩步阐等叛将。
凤凰二年(273年)三月,陆抗升为大司马并领荆州牧,负责镇守吴国西部边境。
在陆抗镇守荆州期间,晋军始终不敢再次进攻吴国。
直到陆抗死后,羊祜才向西晋朝廷上疏请求伐吴,但遭到其他大臣的反对。八年后,吴国才被西晋灭亡。
陈寿:抗贞亮筹干,咸有父风,奕世载美,具体而微,可谓克构者哉!《三国志》
何充:所谓陆抗存则吴存,抗亡则吴亡者。《晋书》
陆抗半身像 / 图片来源 清人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
纵观东吴的名将的战绩,多次以少胜多,打败曹魏军、蜀汉军,其中是甚至有打败曹魏十万大军的大胜仗。只是因为在《三国演义》等影视作品中这些胜绩鲜有提及,所以不为人熟知。
但作者作为一个三国迷,对这些东吴名将的辉煌战绩十分神往。
让我们用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来结束本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参考文献:《三国志》、《晋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