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有風險,付款需謹慎!!!
最近一些日子,看見有一些朋友在吐槽半成品發售的遊戲太多,花的錢不值。
其中大多數都是搶先體驗作品,一下子,我就意識到,隨著STEAM用戶的增長以及之前搶先體驗的改版,讓玩家在參與感變弱,很多人對於搶先體驗的概念並不清晰。
所以,我想來聊聊什麼是搶先體驗,以及搶先體驗適合什麼樣的人群。
搶先體驗實際上是一種眾籌,一種投資
搶先體驗的前身,是青睞之光,這是STEAM於2012年推出的扶持小工作室的計劃,正如其名,想要獲得上架Steam的資格需要獲得玩家們的支持。
其面向的,就是那些資金不足、沒有關注的小工作室。
廠商在支付100美元的費用之後,需要通過自己的宣傳,展示自己遊戲的特色,以讓玩家投下支持的一票,拿到足夠的票數之後,才有資格上架自己的遊戲。
當青睞之光出現之後,許多的小開發商入駐STEAM,在這個平臺上發行自己的遊戲,用自己的創意吸引玩家支持自己,以獲取資金繼續後續的開發。
青睞之光帶來了許多優秀的遊戲其中就包括《星露穀物語》、《森林》、《去月球》、《死亡細胞》等等。
青睞之光計劃好嗎?當然好!那時候,某款遊戲上架青睞之光,是會引起玩家的一些關注的。
但是,也存在著很明顯的問題。
那就是廠商是否能在STEAM上發行遊戲,是看玩家投票的,都投票了,能玩的手段就多了,為了撈一波,各種眼花繚亂的操作就來了,很快,青睞之光就變成了垃圾場!
大量並不能夠被稱之為遊戲、甚至懷疑是剛上了一節課做出來的東西,鑽了空子就進來了,在STEAM狠狠地撈了一把。
搶先體驗
STEAM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於是就開啟了改革,2017年6月6日,青睞之光被關閉,取而代之的,則是現行的搶先體驗。
現行的搶先體驗制度之下,遊戲廠商想要在STEAM上發行遊戲,需要向STEAM提交一些資料進行審核,並且需要繳納一些保證金,這些錢會在達到一定數額之後返還。
現行的搶先體驗計劃,對遊戲環境起到了一定的改善作用,把發行門檻拉回到了正兒八經的遊戲這一層次。
改變帶來的問題
青睞之光完全臭不可聞嗎?我不那麼認為!
青睞之光下,是有很多的垃圾,但,這畢竟是個二八法則的世界,真能夠吸引到玩家的實際上還是那些有一定前景的作品。
那些只是想要撈快錢的遊戲類似物,實際上並沒有多少人會上當,畢竟,他們實在是太過於粗製濫造了。
在青睞之光下,玩家很清楚的意識到自己是在做什麼,自己是在投資一款自己看好的作品,並且伴隨著它成長,當然,既然是投資,也就意味著自己是知道有失敗的風險的。
現行的搶先體驗,是過濾了很多隻能被稱為遊戲類似物的東西,卻也不可避免的拉開了廠商、遊戲與玩家之間的距離。
在我看來,青睞之光到搶先體驗本質都是沒有改變的,這依舊是一項針對於中小型開發商的扶持計劃,這是一項眾籌、是一項投資,是有風險的!並不是所有的廠商都有能力完成自己的承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