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鏘鏘三人行》有一集,講豆瓣評分,聊到豆瓣為什麼評分高的電影多為文藝片的問題,其中有一段解讀是
而為什麼《我不是潘金蓮》、《1942》評分變低了呢?因為他們本質上是“文藝片”,卻用了“商業片”的宣傳,導致的結果是票房雖然變高了,但是吸引了大量不是文藝片受眾的觀眾,評分自然會下滑。
在我看來,漢家江湖的現狀也是如此,一個小眾硬核的遊戲,用上了大眾快餐遊戲的宣傳手段,吸引了大量快餐遊戲玩家,而且還針對快餐玩家改變了自己的內核,試圖向快餐遊戲靠攏,導致了現在這種“內核被稀釋”、“快餐遊戲玩家卻仍不買賬”的結果。
我絕不否認江湖2.0做的真的不好,依然拿電影來舉例,就好像星爺的《新喜劇之王》或《新大話西遊》一樣,星爺導演,畫質、特效和技術也都得到了提高,但是拍的不好看,老觀眾依然也不會買賬,《江湖2.0》的老玩家給差評的原因多是如此。
而老玩家不買賬的原因是做得不好,新玩家不買賬的原因卻是玩的不爽,這兩種差評的本質其實是完全不一樣的,如果江湖2.0還原的很好,甚至有創新讓老玩家很滿意,那些新玩家可能玩的依然不爽,因為門檻並沒有變低,這就是區別。
希望松鼠明白,這些“新玩家”(指喜歡快餐的那部分)是奔著“商業片”來的,他們要看的是《變形金剛》、《復聯》,你再怎麼把他們忽悠來,別說你這“文藝片”沒拍好了,即便是拍成了《肖申克的救贖》,他們依然不會買賬!
而且遊戲不是電影,光貢獻票房就夠了,這些玩家吸引來以後,除了貢獻一堆跟遊戲內核毫無關聯的差評(諸如玩的不爽啊、升級好慢啊、劇情難等等),能沉澱下來多少呢?提高了下載量,意義卻不那麼大。
坦白說:“能堅守住本來的目標用戶”、“適當增加可玩性和氪金點”以及“適度的宣傳”,穩紮穩打,才應該是江湖要走的正路。
-----------------------------------
漢家江湖現在就是被一幫想要看爽劇的觀眾責怪沒看爽,松鼠一邊喊著“別走啊少俠!來欣賞欣賞我們的內涵啊,我們很有內涵的!"而這些觀眾則回答“啥?我玩的這麼不爽,我憑啥看你內涵,你哪來的臉讓我看你內涵?"
“哪來的臉?”
“where the f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