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锵锵三人行》有一集,讲豆瓣评分,聊到豆瓣为什么评分高的电影多为文艺片的问题,其中有一段解读是
而为什么《我不是潘金莲》、《1942》评分变低了呢?因为他们本质上是“文艺片”,却用了“商业片”的宣传,导致的结果是票房虽然变高了,但是吸引了大量不是文艺片受众的观众,评分自然会下滑。
在我看来,汉家江湖的现状也是如此,一个小众硬核的游戏,用上了大众快餐游戏的宣传手段,吸引了大量快餐游戏玩家,而且还针对快餐玩家改变了自己的内核,试图向快餐游戏靠拢,导致了现在这种“内核被稀释”、“快餐游戏玩家却仍不买账”的结果。
我绝不否认江湖2.0做的真的不好,依然拿电影来举例,就好像星爷的《新喜剧之王》或《新大话西游》一样,星爷导演,画质、特效和技术也都得到了提高,但是拍的不好看,老观众依然也不会买账,《江湖2.0》的老玩家给差评的原因多是如此。
而老玩家不买账的原因是做得不好,新玩家不买账的原因却是玩的不爽,这两种差评的本质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江湖2.0还原的很好,甚至有创新让老玩家很满意,那些新玩家可能玩的依然不爽,因为门槛并没有变低,这就是区别。
希望松鼠明白,这些“新玩家”(指喜欢快餐的那部分)是奔着“商业片”来的,他们要看的是《变形金刚》、《复联》,你再怎么把他们忽悠来,别说你这“文艺片”没拍好了,即便是拍成了《肖申克的救赎》,他们依然不会买账!
而且游戏不是电影,光贡献票房就够了,这些玩家吸引来以后,除了贡献一堆跟游戏内核毫无关联的差评(诸如玩的不爽啊、升级好慢啊、剧情难等等),能沉淀下来多少呢?提高了下载量,意义却不那么大。
坦白说:“能坚守住本来的目标用户”、“适当增加可玩性和氪金点”以及“适度的宣传”,稳扎稳打,才应该是江湖要走的正路。
-----------------------------------
汉家江湖现在就是被一帮想要看爽剧的观众责怪没看爽,松鼠一边喊着“别走啊少侠!来欣赏欣赏我们的内涵啊,我们很有内涵的!"而这些观众则回答“啥?我玩的这么不爽,我凭啥看你内涵,你哪来的脸让我看你内涵?"
“哪来的脸?”
“where the f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