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印度,我們會認為這是個很有趣的國家。恆河、咖喱、火車,或者是課本里印度的“種姓制度”,基本就是我們大多數人對印度的印象物。
其實這對應的圖片是很早拍攝的,如今已經不再是這般景象了
對於文明玩家,還有核彈。
你使用了核彈!甘地對你好感+1000!
本文將通過《文明帝國6》的技能,尋找現實中的溯源。因此在領袖和文明特性上將更多介紹技能對應的人文要素,攻略方面內容僅供參考。本人目前還沒有以正常途徑通過“不朽”和“神”難度,諸位有高見也請分享,在下洗耳恭聽。沒玩過文明也可以看看,圖一樂。
配樂
領袖甘地
核平使者/甘核平
文明特性
大致思路
建築、奇觀推薦
配樂
文明帝國6印度的配樂是來自《Vaishnava Jana To》。
這是一首印度教主題歌曲,大意講述一個印度教徒的奉獻和追求,十五世紀由詩人Narsinh Mehta 用古吉拉特語完成。該曲曾在1984年的電影《甘地傳》中為結尾曲而名聲大噪,也成為了象徵著甘地精神(甘地是印度教信徒)的一首曲子,現在這首曲子通常由印度長笛演奏,伴隨著印度的敲打樂器(Tabla鼓)有著濃郁的南亞風格和印度教的精神。
某種意義上的“核爆神曲”。
領袖
甘地:非暴力不合作
標準地圖通常宗教上限是5個,巨大地圖宗教上限為7個。
也就是說第一條理論上印度可以白嫖到每回合25到35信仰值。然而需要對應文明沒有在戰爭狀態,能穩定獲得的收益也就15左右。初期信仰來源少,這能更快幫助甘地開啟傳教。
第二條“與甘地交戰的文明獲得雙倍厭戰情緒”,厭戰情緒相當於是負奢侈品,會降低參戰城市的宜居度。自家生產的單位死亡、連年戰爭、使用核彈等行為會導致厭戰情緒,且會隨著時代的進步而逐漸上升倍率。宜居度過低的城市,效率會大幅降低甚至發生叛亂。該技能毫無疑問是(大部分的)戰狂剋星,生存環境比較好,不易被速推。
有兩個例外:
匈牙利主要依靠城邦徵兵戰鬥,所以技能對匈牙利影響很小。
馬其頓的亞歷山大不會產生厭戰度(厭戰度-100%),和甘地技能(厭戰度+100%)互相抵消,都互相佔不到太大便宜。
玩家的甘地可以故意和其它文明開戰,讓對方的厭戰度先崩潰,在對方來求和時好好詐上一筆。但是用甘地打一波純征服其實不順暢,甘地特性很可能會導致在準備攻下敵城時,附近出現叛軍,產生“林登萬守國門”的情形。
核 平 使 者
您的對手若是甘地,如果必須和他開戰,請務必儘快結束戰鬥,否則先崩掉的將會是您。
關於宜居度和厭戰,請觀看”做個舔舔聽故事“的文章:
文明帝國6攻略(7)~全網最全宜居度講解,還文明以娛樂
甘地 議程
和平衛士
如果會因為這場戰爭被打上好戰者的標籤,那他絕不會宣戰,試圖幫助那些維持和平的人。討厭戰爭販子。
由於遠古時期沒有戰爭懲罰,AI的甘地也可能會宣戰他人。
核武器帶來的快樂
會毫不猶豫地使用核武器,尊重擁有核武器裝備力量的文明。
文明系列的梗,甘地有70%概率獲得這個議程,接下來會介紹來歷。
核平使者/甘核平
傳說,在初代《文明》中,印度的基準好戰度為1,是整個遊戲最低的;然而,當玩家在遊戲中選擇市政“民主政治”(Democracy,效果為所有AI好戰度-2)時,會導致數據溢出,從而使甘地的好戰度漲為255,使得印度一躍成為全遊戲最好戰的文明;再加上該作科技樹上解鎖該市政的科技與解鎖核武器的科技位置十分接近,導致遊戲中後期印度十分喜歡造核彈扔核彈,自此初代印度領袖莫罕達斯·甘地得名“甘核平/核平使者”。
雖然在隨後的補丁中該bug被修復,但製作組可能覺得這個bug很好玩,於是從《文明II》開始甘地的設定就總與核彈脫不開關係了。
但事實上,多名遊戲工作人員(包括總設計師席德·梅爾)均表示這是謠言。
初代《文明》所使用的程序語言為“C語言”,“C語言”的默認字符為有符號字符,若需要使用無符號字符需要額外添加“Unsigned”修飾符,在《席德·梅爾回憶錄》中席德·梅爾的回憶表示並沒有使用無符號字符。
其實,這個梗最早出自《文明V》:在遊戲中,莫罕達斯·甘地製作核彈和使用核彈的默認傾向參數被設置為12(遊戲中該參數的最大值為10);而在遊戲中,任一領袖的實際傾向值為在默認傾向值±2的區間內隨機選擇,這就導致不管在什麼情況下,莫罕達斯·甘地都是對核彈第二熱衷的領袖(僅次於傾向值+∞的玩家)。
目前已知最遲在2012年七月,有人在TV Tropes的“Civilization”頁面中杜撰了這個內容,並被眾人信以為真並傳播。
之後,由於這個OOC玩笑非常有趣,在《文明VI》中,設計組故意讓AI甘地有70%的概率獲得議程“核武器帶來的快樂” (Nuke Happy);另外在使用另一位印度文明領袖旃陀羅笈多發射一顆核武器時,玩家將獲得“這個笑話已經不好笑了嗎”的成就。
溯源
不要對人性失去信心。人性像海洋,就算當中有數滴汙水,也不會弄髒整個海洋。
——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
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領導人、印度國民大會黨領袖。其最知名的事蹟就是創立了一套以真理和非暴力為核心理論的學說,並以此領導了一系列運動最終使印度獨立。這些運動的特點就是“非暴力”和“不合作”,因此被稱為“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甘地和平消極抵抗的方法,使當地的殖民政府近乎癱瘓,英國政府不得不頒佈新憲法,讓印度逐漸自治。
這也是他技能名字的來源。遊戲中甘地也是“沒幹什麼就讓敵人崩潰了”。
甘地曾宣稱:“我是***,是印度教徒,是基督徒,也是猶太人。甘地崇尚各個宗教彼此尊重,因而沒有宣稱自己有特定的信仰,這種超越宗教的情操,源於他所著眼的並非個別宗教的名聲,而是重新著重以人為中心的向度,而非以宗教為中心的工具化思維;他不歧視、不排斥任何與自己民族不同的信仰。
遊戲中,甘地的技能也是崇尚多宗教間和平共處,以此獲得最大收益。同時甘地不適合使用審判官將境內其它宗教完全洗掉。
而如今印度宗教衝突仍然不斷,在印巴分治時,印度教和***教的信徒們互相殺紅了眼,據英國人統計死傷超過一百萬。雖然印度獨立時已經廢除了種姓制度,但傳統的影響一直沒有消退。對應聖雄的想法來看,現實反倒有點諷刺。
他被尊稱為“聖雄甘地”(Mahatma Gandhi),這原本是和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互吹”獲得,甘地稱其為“Gurudev”(偉大的導師),泰戈爾便回贈其為“Mahatma”(偉大的靈魂,中文通常譯為“聖雄”)。後來因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領導了印度獨立,該稱號被廣泛使用和接受,也被稱為“印度國父”。
“後世的子孫也許很難相信,世上竟然真地活生生出現過這樣的人。”
“我認為甘地的觀點是我們這個時期所有政治家中最高明的。我們應該朝著他的精神方向努力:不是通過暴力達到我們的目的,而是不同你認為邪惡的勢力結盟。”
——大科學家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有一則著名的逸事,講的是有個印度人雄心勃勃,把英語學得無懈可擊,上了西式舞蹈的課程,甚至還養成了用刀叉進食的習慣。他把這一切學好之後前往英格蘭,在倫敦大學學院讀法律,還成為一名合格的律師。然而,後來這個讀法律的年輕人到了英屬南非,穿著西裝、打著領帶,卻因為堅持自己該坐頭等車廂,而不是像他一樣的“有色人種”該坐的三等車廂,便被趕下火車。這個人就是甘地。
他在這片滿是種族歧視的土地上的經歷,是我們熟知的關於他的故事的開始。
文明特性
UA(特殊能力):達摩
從城市中的每個宗教(其須擁有至少1個信徒)獲得信徒信仰加成。
城市從每個宗教(須有至少1個信徒)獲得1點宜居度。
傳教士的傳播次數+2。
來自貿易路線的宗教壓力+100%。
第一條解釋:即在一個城市中只要有某個宗教的信徒,該宗教對應的使徒信仰就生效(而不是通常情況的僅對城市主流宗教生效)。
傳教士的使用次數增加,這就是給做宗教勝利量身定製的。
信徒信仰內容
哺育世界:每座神社和寺廟提供的食物+3、住房+2。
合唱聖歌:神社和寺廟提供的文化值等於其固定產出的信仰值。
神靈的啟示:所有世界奇觀+4信仰值。
聖物箱:遺物和英雄遺物能產出3倍信仰值和旅遊業績。
武僧:允許花費信仰值來生產陸地戰鬥單位“武僧”。建成聖地後對相鄰單元格施放文化炸彈。
耶穌會教育:可以使用信仰值購買學院和劇院廣場區域建築。
職業道德:聖地區域的信仰值相鄰加成也提供生產力。
宗教社區:國際貿易路線為擁有“聖地”的城市+2 金幣;聖地區域中每有一座建築,此 金幣加成便+2。
禪修:擁有2個特色區域的城市+1 宜居度。
理想情況下單城可享受本局所有宗教的信徒信仰,實際上不特意卡其實也就每城市2到3個的水平。它起效不穩定,各種效果加成比較不可控,就相對佛系看吧。而且就算卡了好幾個效果出來,如果城市被AI傳教士和使徒洗了,我們通常要拿審判官洗回來,卡的效果就沒有用了。
溯源
該技能以達摩為名,這應該是指人物菩提達摩。
明代的菩提達摩像
菩提達摩(梵語:बोधिधर्म,羅馬化:Bodhidharma,[boːd̪ʱid̪ʱɐɽmɐ],382年-536年),又作菩提達磨,簡稱達摩,為南天竺人(即今天的印度,一說或波斯人),經海路將大乘佛教禪宗帶入中國,為中國禪宗(漢傳佛教的主流分支)之開創者,被尊稱為達摩祖師、“東土第一代祖師”。民間傳說達摩是少林武術瑰寶《易筋經》、《洗髓經》、少林七十二絕技的創造者,在中國有關於其的聖蹟如現今河南的少林寺、重慶的菩提寺。達摩的事蹟繁多,是一位擁有諸多神妙傳奇的人物。
其名的含義:菩提(Bodhi)本意為“覺悟”、“至高知識”,達摩(梵語:Dhamma,巴利語:Dhamma)本義則有“佛法”(Dharma)、教義(Dhammapada)、自然、事實(dhammasanantana)、規格、道德(Dhammajivina),“菩提達摩”四字意譯為覺法。
印度是宗教之國…事實上,這裡信仰叢生。南亞次大陸是四大宗教的創始之地——印度教、佛教、錫克教和耆那教——這些宗教還細分為許多教派和分支。另外,由商人或征服者帶來的其他宗教也在這裡佔有一席之地,如***教、拜火教甚至猶太教。(本段為遊戲中的描述)
遊戲中將印度UA設定為吃多宗教的加成,並且更容易被貿易路線傳教,對應印度是多宗教國家的事實,目前世界上幾乎所有宗教在印度都有信徒。提升傳教士傳播次數,應該是對應菩提達摩將佛教傳入中國之事。
**(特色單位):戰象
古典時代的印度特色單位。與其相鄰的敵方單位戰鬥力-5。
曾經多個戰象效果可以疊加,但現在不行了。
重騎兵單位,可升級為胸甲騎兵,40點近戰攻擊力,2移動力。
需要騎馬科技,120生產力/480金幣,維護費用2金幣。
作為對比,隨著騎馬解鎖的通用單位騎手屬於輕騎兵單位,36近戰攻擊力,4移動力,80生產力/320金幣。
由於戰象機動性低,雖然其戰鬥力比騎手更高也能直接踩爆槍兵(25基礎攻擊+反騎兵10-戰象特效5=30),但單獨來說不適合像騎手一樣用於古典時期爆兵一波征服。戰象相對防守更好用,只要駐紮進一個有城牆的城市裡,即使是對方使用領先的大量騎士和披甲戰士甚至火槍手攻城,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或者其它部隊加少量戰象,把他當個迷你版大將軍用,間接提升戰鬥力。也就是說,跟古典時期的印度開戰很噁心,同時期真的打不動,很可能爆了一堆兵,都死在了戰象駐紮的城下。
旃陀羅笈多可以靠“領土擴張戰爭”的移動力和戰鬥力提升來用戰象爆兵打一波,但是有馬匹時,騎手還是相對更順手的選擇。
溯源
戰象,在古代戰爭史上曾出現過的一種特種部隊,它在古代戰爭中發揮著現代部隊中坦克的作用。經過訓練的戰象,作戰時衝鋒陷陣,勇猛無敵,能破城門、毀營壘、拆武器、踏敵軍、陷敵陣,常給敵方造成極大的殺傷。人類首次驅使象上戰場是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的古印度。它們主要的作用是在衝鋒時踩踏並衝破敵軍陣線。衝向敵軍的戰象不僅能在敵軍中製造驚恐和慌亂情緒,而且還可利用馬不習慣大象散發的氣味這一特點,令敵軍戰馬受驚失蹄。與騎兵的戰馬不同,戰象的皮很厚,不會輕易受傷,即使步兵的長矛陣也很難擋住它。
遊戲中戰象也能直接踩爆同時期能生產的反騎兵單位“槍兵”,(25基礎攻擊+反騎兵10-戰象特效5=30,低於戰象的攻擊力)同時能削弱周圍部隊戰鬥力,讓敵人驚慌失措。
UB(特色改良設施):梯井
需要灌溉科技。提升食物和住房。大多數文明在解鎖社區前,沒有有效提供額外住房的手段。而它可以讓印度人口快速增長,輕鬆疊上10(行政部門)和15(城市化)。也可以讓印度不怕沙漠、凍土這種別人前期幾乎無法利用(人口上不來)的土地,有一個人口的保底。
重要性的話,沒必要上來就快速點,畢竟有相對更重要的占星術(宗教)、箭術——騎馬(軍事)、寫作(科技)等,過於著急點出它反而會虧了正常發展的節奏。
唯一缺點就是不能加生產力,但是遊戲也不能啥好處都讓一個東西全佔了。
所以知道最開始那張火車上那麼多人是因為什麼了嗎?
溯源
Rani ki梯井, 帕坦
印度階梯井(英語:Stepwells;印度語bawdi、baoli)是古代印度文明的一個標誌性建築物,提供了蓄水,納涼等多種用途。它的階梯式結構是古印度人最高明的發明,體現了乾旱地區人們的日常生活及宗教需求,同時展現了古印度石匠的高超技術。由階梯向下,直通一座蓄水深池,人可以在深處納涼。相鄰還有精心佈置的溝渠,池中通過一個開口為水流提供通道,在需要時能將水位提升方便人們取用。
印度階梯井在印度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常見於印度西部及巴基斯坦的乾旱地區。因為在整一年裡頭,南亞次大陸90%的降水都集中在3個月裡,其餘9個月則少有降水,所以乾旱地區的人們就發明了這種井來蓄水。
遊戲中,梯井能提供食物、住房、信仰值。依靠梯井,讓沙漠這種明顯不適合生存的地方也能居住人類,生產食物供養人口。它也方便了民眾獲得水源,相鄰農場或者聖地也會獲得加成效果。
大致思路
這一部分內容實用性不大,因為我至今還沒有通過正常途徑完成不朽和神難度的勝利。所以頂多說明
首先,“達摩”的傳教士增益和甘地的信仰值增益決定了它適合宗教勝利,科技文化外交軍事均沒有明顯增益。
甘地印度主要優勢在傳教。如果需要的話務必開局偵察兵儘快探路,找到自然奇觀後,研究“占星術”好解鎖聖地,然後用項目“聖地禱告者”爭取獲得大預言家。
信條儘量選擇能提供信仰和文化加成的,以大批量製造宗教單位,文化則是需要儘快開啟”政治哲學“、”神學“、”歸正會“。
通過探路儘快遇到更多創建宗教的文明,使用傳教士給沒有創建宗教的城市傳教、使徒給其它宗教聖城傳教。
玩家自己使用甘地時,通常"體會不到什麼特別的效果",因此其主要遊玩思路和通常文明思路基本相同。
因為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其生存能力較好,不易被速推。
建築/奇觀推薦
市政廣場建築
第一級建築通常選擇“祠堂”來加快擴張速度,“軍閥寶座”在早期征服過程中可以考慮。印度相對不缺住房和宜居度(前期疊宜居度的用處也不明顯),所以通常不用選“謁見廳”。
第二級建築通常選“騎士團長禮拜堂",將信仰轉化為軍事單位化作戰鬥力,買點兵守家不錯。印度不適合完全征服勝利(發展宗教的時間本可以發展科技軍事,而且甘地特性有時候會坑打仗的自己),但”外交部“的徵兵減免和外交點數和”情報局“的間諜強化對印度也沒什麼重要性。
第三級建築通常選”皇家協會“,加速區域項目(如果能玩這麼久的話)。”國家歷史博物館“對於文化白板沒啥大用,”作戰部“也是因為甘地不適合完全征服勝利,故不選。
奇觀
奇觀的話,通用的金字塔、神諭等就不說了。如果只准備宗教勝利,其實沒什麼必須要蓋的奇觀,但相關的還是說一下。
摩訶菩提寺
佛教聖地。
對印度來說,主要傳播宗教還是依靠傳教士(達摩的加成),它也就沒有想象中那麼有用。
聖索菲亞大教堂
曾經分別是東正教和***教的聖地,現在成為了博物館。
蓋了這個,相當於變相省信仰。如果計算上所有的效果,一個傳教士可以最多使用9次。
基本次數3+達摩2+清真寺1+聖索非亞大教堂1+黃金時代"佈道者的遠行"2=9.
雖然疊Buff很爽,實際上收益是遞減的。3到4收益是1/3,4到5收益是1/4,以此類推。
米納克希神廟
印度教的聖地。
上師只能用來給兵回血,用處相對有限。不過造了這個後上師也化身成了宗教版大將軍,可以配合使徒去和AI宗教單位打神戰來傳教。
聖米歇爾山
天主教聖地,現在也是旅遊景點。所有使徒獲得”殉道者“提升。
目前純”遺物流“文化勝利只有高棉才能正常玩,還得搭配聖物箱、康提城邦、救世基督像才能發揮最大作用。
本文章的資料部分主要來自百度百科和維基百科。
鄙人不才,全文就到這裡了,謝謝觀看。諸位若另有高見,還望斧正。
#文明帝國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