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大概会“硬“一点,内容可能会要求你有些经济学基础。
太长不看可直接跳到文尾有结论。
丨价值?
“原石”只是一类代表,我主要想探讨的是:
「价值」这个词在今天用的很多,关于经济学上的「价值」究竟如何界定,数百年的经济学家也进行了诸多探讨,其中以卡尔·马克思的观点影响力最为扩散。
马克思提出,「价值」分为「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其中「交换价值」体现了劳动力的凝结。
以《原神》里「角色」这一虚拟商品为例,「使用价值」是该角色受你操控时,为你提供的各种各样的满足感或愉悦(因为存在这些感受,这个商品对你来说就有价值)。「交换价值」则是将持有某角色的账号置于市场上时,可以交换的劳动量,一般会以「价格」这一形式体现。
其实,关于”比特币“这类虚拟货币的价值来源已经很清楚了,由于创造了稀缺性,使它们具有了和黄金同等的性质。
但“原石”和类似的虚拟货币却有着一些其他有趣的性质。
内容开始之前,我先阐述一个观点:你在任何网络游戏里购买的货币,抽的角色和武器,亦或者肝的资源,实际上都是一种“权利”,即商品的“使用权”和“占有”。
没错,无论你投入了多少金钱,真正购买的都是角色以平台为基础的“永久使用权”。即使你将账号放到二手平台上交易,交易的实质上也只是对该账号的“权利”。
这个观点并不绝对正确,但可以比较好的符合现实情况。
“原石”本身有相应的实体(数据)对应,严格意义上不算真正的「虚拟」商品。但其“使用权”却又客观上脱离实体,乃是真正意义上的「虚拟」,倒也有趣。
丨“原石”是什么?
毫无疑问,“原石”能够在特定平台,即《原神》内兑换角色和武器,是「商品」的一种。
“原石”并非绝对「虚拟」:在你的电脑和米哈游的数据库里,每一颗“原石”都有相对应的数据实体,虽然它们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在,但的确是客观的存在于我们的现实世界的。
但这类商品依旧有着极为特殊的性质,我们最容易感知到的便是极低的复制成本。
其他商品的制作至少需要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以及一定的固定资本投入,但“原石”和对应的角色不需要,可能程序员一个Ctrl+V,数据发生了增值,一个可售卖的商品便诞生了。
实际上,这些数据早就存在你电脑里的游戏数据里,你购买的不过是从数据库里调取它们并使用的权利。
极低的复制成本对应着高昂的前期制作成本,这也是消费者认可其价格的原因之一。
这有点像医药行业,《我不是药神》中印度企业仿制已经研发的药,没有前期投入成本价格可以压得很低。
“原石”的另一个独特之处在于,它的(使用)价值差异大。
我前面的文章说到过:“原石”实际上是厂商实现差异化定价,搞“价格歧视”的一种工具,他真正要售卖的商品还是角色和武器,类似于你在网络购物平台凑五福。
所以不能脱离“角色”单独讨论“原石”的价值。
抽卡手游为什么这么挣钱?游戏角色为什么卖那么贵?【游戏经济学】 (xiaoheihe.cn)换句话说,每个玩家对“原石”价值的感知都是不同的。
对氪佬来说,每颗“原石”实打实的为他节省了接近六毛钱的支出。对零氪玩家来说,这个数值也在零的附近徘徊。
发生「交易」的一个基本条件便是:商品对你的使用价值大于商品对你的交换价值。
你表面上购买原石,但实质上购买的是其对应的角色。如果你愿意支付两张月卡来「交易」一个角色,这就至少说明该角色对你的使用价值是大于六十元的。
而发生这场交易的媒介——“原石”耗费了一万五千颗,那么每颗“原石”的价值也可以用六十元这个数字来除了。
丨价值来源?
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来源于「劳动」。
“原石”的确拥有价值,但在玩家获得“原石”的过程中,它们付出了实质意义上的劳动吗?
你可能会想,我每天肝日常难道不算劳动吗?这可能真的有待商榷。
劳动是什么?根据词典上的解释:其实质是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有一定目的的自身活动来调整和控制自然界,使之发生物质变换,即改变自然物的形态或性质,为人类的生活和自己的需要服务。
简单来说,就是自然界有一些资源,但是人类没办法直接利用,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劳动来改造这些自然资源,使其成为有用的状态。
把自然资源从矿脉深处采集出来需要劳动,所以资源被采集出来就有了价值。加工自然资源成为可用的产品也需要劳动,最终的成品就持有更高的价值。
在玩家获取“原石”的过程中,的确存在物理意义上的做功。但在此之外,我们得弄清楚“原材料”和“加工过程”在哪里。
在游戏世界里,你为冒险家协会打工——清理怪物或者帮助市民,在这个过程中你或者降低了怪物干扰生产的风险,或者直接提高了生产效率,因此凯瑟琳将“原石”交给你作为报酬。
(“原石”其实是独立于提瓦特大陆之外,是沟通游戏世界和现实世界桥梁的——唯一工具。提瓦特大陆的原生居民无法使用“原石”,它也就仅剩下了作为奢侈品的交易功能,就好比工业生产发达之前的黄金。)
但是这只是明面上,是你将自己带入游戏世界中得到的结论。冒险也许是虚拟的,但讨论具体问题的时候还得落到实际。
在你没有进行日常任务的时候,“原石”是一串隐藏在程序深处的数据串。服务器接收到“玩家完成了每日任务”这个信号之后,就会回馈这个信息到你的客户端,然后在那串数据库上加上10的数字。
这么看,玩家并没有在“获取原石”这一过程中创造实际上的价值,米哈游给你的原石,更像是一种“奖励”。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好比你在考试里得了第一名,家长给你一百元作为奖励一样。你考第一名这件事本身没有创造价值,但一百元的价值是实打实的。
不过,游戏公司“发放原石”的也有着一些额外功能,在我的这篇文章里有更加详细的阐述:
“零氪党”们创造了什么价值? (xiaoheihe.cn)
米哈游通过每日任务留住玩家,是希望玩家在游戏之外创造更大的价值(或者说利益)。
好,那么我们现在知道了,“原石”的价值并不来源于玩家的劳动,那么它们到底是源于哪里呢?
“原石”作为一种交换游戏角色的道具媒介,自创造起初的目的就是用于“售卖”。前文也说到了,“原石”是帮助米哈游售卖角色/武器的工具。
玩家在购买“原石”时,实质上购买的是角色/武器,“原石”充当一个中间交换的媒介。
《原神》一个角色(的数据复制品的使用权)之所以能卖出几千元的高价,其原因不仅在于程序员们掉头发996的长时间劳动,也包括社会为了培育这些人才所支付的前期成本。
如此一来,“原石”也就不能脱离《原神》,单独讨论价值了。
作为《原神》的一部分,“原石”直接辅助《原神》去迎合消费者的需求。价值的实现过程,其实就是需求的满足过程。
《原神》作为一款娱乐性商品,作为一种用来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的文化活动,其对应的需求简单明了,而创造它价值的正是米哈游的工作者们。
丨太长不看的结论
本文并不对应一个明确的问题,所以我直接把讨论来的结论放在这里,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回复。
(1) “原石”的功能在于辅助玩家和游戏公司之间进行「交易」。
(2)玩家获得的“原石”自始自终不蕴含他自身的劳动。玩家获得“原石”的结果,决定于游戏公司的激励行为。
(3)“原石”的价值来源于米哈游工作者的劳动。且只有结合《原神》,消费者才会认可它的价值。
注:“原石”可理解为任意游戏内兑换稀有角色/道具的媒介商品。
参考:
[1]【德】卡尔·马克思《资本论》(译者:郭大力 王亚男)[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4.
[2]虚拟商品 - MBA智库百科[DB/OL]https://wiki.mbalib.com/wiki/%E8%99%9A%E6%8B%9F%E5%95%86%E5%93%81
[3]虚拟商品_百度百科[D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8%99%9A%E6%8B%9F%E5%95%86%E5%93%81/972107
[4]脑力劳动_百度百科[D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4%91%E5%8A%9B%E5%8A%B3%E5%8A%A8/59433
[5]论网络游戏虚拟物品法律属性之探讨 - 知乎[EB/OL]https://zhuanlan.zhihu.com/p/146880595
[6]“零氪党”创造了什么价值? - 知乎[EB/OL]https://zhuanlan.zhihu.com/p/515359791
[7]为啥二次元手游不把抽卡价格定的低点? - 知乎 [ EB/OL]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9095309/answer/2403535269
#原神2.7版本创作者征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