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零創遊戲的製作人嵇零。本來《葬花》的製作雜談只打算寫九篇,但強迫症實在想湊個整,今晨又有很多新的話想要寫下來,我便寫了這第十篇。
這第十篇製作雜談想講一下“為什麼創作《葬花》的DLC?”
其實……我最初是不太想做DLC的,畢竟《葬花:暗黑桃花源》本身就是一個很完整的故事了。在《葬花》裡,玩家可以看到桃花源世界的全貌,可以體驗一個完整的故事,那似乎就沒有繼續做的必要了。
而且,我們需要製作新作《二分之一》,這時候再分散精力去做《葬花》的DLC,似乎是一個不太明智的選擇。哪怕是為了口碑去做DLC,最好的方案其實應該是寫短一些,免費送出去就好。這樣能彌補一些創作中的遺憾,也不會佔用工作室太多工期。
然而,因為2022年初的一起社會事件,我最終決定將DLC寫多一些,最終DLC有了本體一半的內容量。
————
2022年1月底,我正在三亞過年。剛抵達三亞的時候需要去醫院做核酸檢測,而我則看到醫院門口堆了很多花束。經過打聽,我才知道有一位尋親的少年留下了遺書、跳海自殺,當地的人們感到惋惜,便紛紛在他來過的這個醫院留下花束。
那天下午,我看了他在網上留下的遺書—— 他以樂觀平靜的態度,向人們講述了他的一生。出生後,他便被父母賣掉,四歲養父母雙亡。上學時,他經歷了校園暴力、被同學嫌棄、遭男老師猥褻。長大後,他有了尋親的目標,可找到父母后,卻被視作“累贅”而被再次遺棄。
並且,他將這些事公佈給公眾後,並沒有得到純粹的“同情”。他的笑被人認為是在“假笑”、他的話語被人認為是“有心機的設計”。大概本來就是如此:人們傾向於選擇關注更刻薄的評論。那些對他抱有善意的評論太過千篇一律,而對他抱有惡意的揣測則更容易受人關注。
我彷彿看到,或許在某個晚上,他躺在床上,在黑暗的房間裡面對手機屏幕,用手指劃過一條條充滿惡意的指責,再回想起本就揹負重量的一生,淚流滿面。
他寫下遺書,然後從容赴死。
他很遺憾,找不到和這個世界磨合的方案,於是便跳海自殺。
————
看完他的遺書後,我想起另外的兩人和先前的創作經歷,不禁有些自責。
我這人,總是因為“某人的死亡”而有創作的慾望。
其實,創作一部漫畫《聶小倩投食計劃》的時候,就是因為一位聊過幾句的漫畫同行。那時聽聞了他在出租屋慘死的消息,我便把他的漫畫都看了一遍,從而有了創作《小倩》的慾望。
創作短片電影《玻璃糖》時,我亦受到一位上吊自殺的電影導演的影響,當時我也在低谷期,對他的境遇感同身受。
如今,我又開始因為那名令人嘆息的少年而創作這部DLC。
或許,我天生喜歡“死亡”的主題。
————
於是,年假結束後,我開始了DLC大綱的擴寫以及具體文案的創作。我聽著《負重一萬斤長大》和《大海》,思考著人們自殺這個主題。
現代社會明明更加進步,自殺率卻比古代還要高。這是為什麼呢?
或許是因為現代社會生產力太高,通訊又太過發達,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所產生的壓力更大?人與自己所期望的生活差距太大後,更容易感到深深的無力?
如果存在一處桃花源,能逃避這一切,這些人會不會都想要逃到那裡去呢?
如果能與一個揹負重量的厭世之人相遇,我會想與ta說什麼,想與ta討論一些什麼呢?
這幾個疑問推著我,讓我不斷寫出文字。於是,在本篇中已死的角色“嚴玥秋”的形象愈發鮮活了起來。我也開始動筆,寫下了DLC《葬花:折鏡之蝶》的故事。
————
本篇的主題是“跨越千年的戀愛、討論永生、有限的意義。”
而DLC的主題則回到了更像是《桃花源記》的創作初衷——討論那些想要逃離“世界”的人們。
並且,我想在DLC中再度深化一個第二主題:完美的虛幻和殘酷的真實,我們要作何選擇?這其實也是本篇和沉夢結局的第二主題,也是新作《二分之一》中的一個重要主題。
DLC無重複文本,多個結局互相補充,每個選項都充滿意義。
我個人感覺,DLC的故事會稍微沉重一些,節奏也會慢一些,雖然沒有本篇閱讀起來那麼“爽”,讓部分玩家的體驗不如本篇、但或許另一些玩家會更喜歡。
希望《葬花:折鏡之蝶》不會辜負大家的期待。我也很期待大家在玩了這部作品後,能夠喜歡嚴玥秋和青禾,能一起討論其中的人物和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