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 #雙魚星皇家飛機場# 評測員 撬棍二筒 撰寫
感謝小黑盒提供的遊戲激活碼~
(本文全長約七千多字,喜歡記得點贊支持哦)
美蘇冷戰的政治背景,極具諷刺的學位制度,父權制下的女性受害者,還有一段悲痛卻鮮活的插敘回憶..
想要把以上種種元素串聯在一起且做到通俗易懂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但《極圈以南》作為一款小眾圈子的低成本遊戲,就是做到了。
大家好~我是二筒,一個喜歡探究遊戲故事的玩家。
《極圈以南》是11bitstudios發行的一款多層次的電影敘事遊戲,熟悉這個發行商的玩家應該都有所瞭解,他們發行的遊戲一般都是以探討人性為基礎,諷刺政府為基石,比較出名的有《冰汽時代》、《這是我的戰爭》等受眾偏關的一系列作品。
在得知本作的話題是以冷戰、南極條約、反核行動等較為嚴肅的題材時,我一度認為《極圈以南》不過又是一個黑蘇背景下的zzzq作品罷了,但當我在短短的三小時流程中感受到了宿命、沉痛、希望等一系列複雜情緒後,才發現《極圈以南》真的是一款具有社會價值且能夠引人深思的藝術品。
《極圈以南》的故事背景設定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美蘇冷戰時期,許多國家看似簽訂了具有和平象徵意義的《南極條約》,背地裡卻各懷鬼胎,在南極一個公共不受管轄的區域幹著自己的骯髒勾當,而我們的主角彼得就是在這樣一個極其緊張的環境下,陰差陽錯的被捲入了一場關於愛與權力的漩渦,無法看清眼前的事實。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遊戲的畫面屬於印象派的極簡風格,在整個流程中你都看不到任何一絲多餘的複雜線條,只有純色塊與陰影度純疊起來的立體感作為人物的主要特徵,甚至遊戲為了讓玩家更好的融入角色,在人物的面部特徵上都是一筆帶過。
可以看得出製作組在刻意的削減人們對於視覺的第一印象,從而引導玩家去觀察那些精細入微的細節。
比如說人物對話間的顯露出的性格特徵,以及角色動作之間所傳達當事人的情感鏈接,甚至還有時不時的鏡頭聚焦,都是製作組刻意引導玩家的一系列行為。
所以本作定位給予我的第一印象並不是故事講了什麼,而是如何去講好這個故事。
在這樣具有心理引導的視聽效應下,遊戲的交互選項還採用了類似於心裡圖像包裝的UI設計。
遊戲中所有的具體選項都會通過具象化圖像展示而達到傳達情感的作用,例如心情低落時會採用一顆紫色小球下墜的圖像,而代表恐慌、害怕的情感則是一個幾乎佔滿ui的血紅色橢圓,伴隨著強烈的抖動效果,不免會讓玩家汗毛直豎。
在官方明確賦予玩家心理暗示的同時,自然也免不了教科書級別的鏡頭敘事,由於遊戲整體採用了倒序+插敘的敘事結構,每當一個事件快要到達終點時,遊戲就會非常自然的通過物品、天氣轉變、動作與人等一系列具體操作轉變成另一條時間線,並且每一處鏡頭轉場與劇情的情境氛圍高度貼合,堪稱電影級別的視聽盛宴。
在如此高明的手段下,遊戲的主題故事反而顯得有些晦澀、深奧了,這也就是我接下來想要為你展現的故事,一段卡夫卡風格的寒風交響曲。
(劇透警告)
遊戲的開始,主角彼得與送他前往南極考察站的工作人員駕駛著飛機,因為一場事故一同墜入了南極的危險地帶。
而遺憾的是,另一位工作者因為事故摔斷了雙腿,彼得只好自己孤身一人在風雪中踏上求救的征途。
南極的狂風不光肆意摧殘著彼得的肉體,還在消磨他的意志,漸漸地彼得在遠方南極站閃爍的紅色光芒中回想起了自己最真摯的回憶。
那一天本沒有飛雪,飄來的還是落英繽紛的蒲公英,彼得世界也並不是一片白,而是克拉拉笑容中藏匿的暖色。
他們都是劍橋的學者,同樣的玉樹臨風,觀念也是出奇的一致。
也許是命運的相遇,彼得與克拉拉之間因為學術而誕生了某種情感上的羈絆,他們會互相在對方的課堂中留下一抹身影,也會對彼此的論文題目題目出謀劃策。
“當時的生活是多麼美好啊,我有著即將完成的論文,她有著最純真的嚮往,我們彼此雖沒有情人之間的曖昧,卻有著夫妻間的和睦。”
彼得默默的感嘆道,該死的寒風差點擊垮了他的意志,但似曾相識的記憶讓他逐漸清新了過來。
這裡的南極站出奇的安靜,內部的桌椅被打亂陳一團,似乎所有人都走得很匆忙,信封中的人記錄著某些數據。
其中一段話讓彼得不由得打了個冷戰:
“天上要來了?”
管不了這麼多了,彼得趕忙前往了電臺室聯繫飛機上駕駛員,在調解頻率的過程中,彼得再一次陷入了回憶。
這一次他坐到了辦公椅上正研究著自己的論文——關於如何利用輻射預測雲朵。
這在當時似乎還是一個沒人提起的論題,彼得已經研究了有十幾餘年了,如果這次發表成功,他將成為名垂千史的存在。
但彼得好友顯然並不認同他的持之以恆,作為新一代的年輕代表,彼得的朋友更想在藍天碧日下與各種各樣的美女結伴成群,而不是像彼得一樣,終日泡在學識中無法自拔。
但彼得這麼努力並不是沒有道理的,長達十多年的氣象研究磨平了他的稜角,而恰巧在論文即將完成之際還趕上了冷戰時期,一股無形的壓迫感始終蘊繞在每一個人的心中。
但最致命的還是自己導師給予的壓力,在那個年代,低段位的學者似乎沒有任何話語權,面對導師的種種質疑與催促,彼得只得低下頭默默地接受一切不公平批判,哪怕是導師對於政治言論的自說自話,彼得也只能表面認同。
回過神來,彼得終於聽清楚了電臺對面飛行員的聲音,但對話內容卻讓他感受到無比絕望。
或許這個南極站的人們早已被蘇聯人剷除乾淨,在這麼一個公共領域下,所謂的《南極條約》是那麼的蒼白無力。
雜亂無章的房屋…空無一人的英國南極站,彼得的內心頓時充滿了惶恐,但彼時的他還不能返回飛機,只有繼續尋找活人才能找到救援的機會…
於是,彼得看著眼前的地圖,開著車再一次駛入了白色漩渦當中。
這一次,雪化成了雨,他回想起了夜晚的那次邂逅,溼身的克拉拉稚嫩而又散發著學時的氣息,她與彼得交談自己論文的難處,又提及了大眾對於女性的刻板印象,彼得就這麼在一旁聽著,驚訝自己的經歷竟與克拉拉出奇的相似,那晚兩人都聊的很開心。
夜晚的對話加深了兩人的情感,從此之後,克拉拉也經常坐彼得的小車出行。
因為冷戰的爆發,劍橋學院不少學者開始自行反抗英國政府的造核行為,他們認為這樣不切實際的”攀比行為”只會加劇人們內心的恐懼,顯然英國政府應該把心思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但彼得的導師並不這麼想,他大肆批判著這些學者的愚昧,認為他們應該被當成蘇聯間諜抓緊監獄,而他為了剷除這些毒蟲,也拜託彼得幫助自己,舉報那些”自以為”是的年輕人。
彼得依然是表面答應,而在一次與克拉拉的出行中,他們恰巧碰到了舉辦反核遊行的莫里,她是克拉拉的朋友。
莫里是典型的擁有獨立思考的女強人,她我行我素,自我感非常強烈,問起了彼得是否願意參加下次的遊行。
這是彼此第一次面臨在政治上的抉擇,但因為是克拉拉的朋友,並且反核行動不過就是停止人類之間毫無意義的攀比行為,彼得還是同意了。
克拉拉因為這次的抉擇也發現了彼得是那麼的與眾不同,在其他男性在那下半身思考的時候,彼得卻擁有尊重女性的靈魂,他認可女性的意見。
所以,在後續的咖啡館閒聊中,也自然而然的進化成了他們的第一次約會,雖然這次約會依然在談論著難以啟齒的論文,但這一次卻讓克拉拉下定決心,要幫助彼得完成他十年之餘的夢想。
他們約定好之後會去到克拉拉遠在山上的舊房子,偵測雲層的指數,就兩個人。
回到現實,紅色的蘇聯國旗高高的掛在基地的頂端,終於,彼得來到了地圖中的第二個基站位置。
諷刺的是,每當彼得即將踏入絕望之際,鮮活的回憶總能將他拉回現實,但每當彼得來到本該代表安全、溫暖的南極站,等待他的卻是如寒風刺骨般的回憶。
這次的蘇聯站依然空無一人,這讓彼得也鬆了口氣,坐在了一旁的床上休息半刻,也正是這個無人存在的蘇聯基站,讓他想起了自己破碎不堪的家庭。
年幼的彼得沒怎麼品嚐過父愛的滋味,自己的父親是典型的父權制代表,身為軍人的他容不得自己的兒子出現任何差錯,在自己的兒子被校園霸陵後第一時間卻是譴責自己的兒子太過於懦弱,並多次在彼得的母親前強調自己的地位。
但天性對學識感興趣的彼得並不擅長於打打殺殺,他的母親也非常慈善的教導著彼得,因此父親嚴厲的性格與父權制也潛移默化的成為了彼得內種中揮之不去的一個陰暗面。
彼得像之前一樣,來到了電臺室,這一次他依然毫無收穫,所有的人類似乎都人間蒸發了。
電臺另一邊的飛行員也依舊訴說著令人髮指的陰謀論,但眼看已經走到了這個地步,彼得也無法回頭,他將最後的希望放到了地圖上挪威站,希望在那裡能碰到友善的駐紮人員。
鏡頭一轉,時間來到了克拉拉與彼得在舊房子相見的時刻,克拉拉爆發出了驚人的工作慾望,一到目的地就開始幫助彼得進行各項測試,但彼得總感覺克拉拉的內心有某種莫名的自尊,也正是這種自尊驅使著她熱愛自己的工作。
於是,在機緣巧合下,克拉拉娓娓道敘了自己的過去:
克拉拉的爸爸與彼得父親同樣是擁有極端的父權制思想,但與彼得不一樣的是,克拉拉有一個哥哥,這也讓父權制對於克拉拉的影響格外嚴重,沒有人在乎她怎麼想,只有她的哥哥是最重要的。
在一次意外中,克拉拉的哥哥失去了生命,而正是這一次意外,才讓克拉拉從此以後終於能夠接觸自己的興趣愛好,被認可、被接受,她甚至誕生出了某種暗喜的心理,這讓她很是自責。
但現實生活中根本就沒有給過女性什麼選擇,男女之間的區別對待如此嚴重,但似乎每個人都認為這是正確的想法,這讓克拉拉很是不解。
漸漸地,克拉拉止不住內心的情緒,在彼得的懷抱中哭了出來,而彼得也耐心的安慰著克拉拉。他們相擁在一起,擁有了彼此。
再後來,各種記憶不斷的穿插進彼得的腦中,這次的遇難對他來說更像是一次時間相冊,不論是好的還是壞的,都在支撐著他前進。
彼得想到了莫里在遊行中被抓的新聞,所有人都認為莫里是一個反社會份子、蘇聯間諜,但奇怪的是官方只抓了她一人,或許還是因為她是女性吧。
緊接著彼得又看到了克拉拉在山上的背影,那是他們第一次發現研究結果,足矣完成彼得的論文題目,克拉拉希望這次論題會成為他們的共同選題,在論文的作者中也會有她的一席之地,而彼得並沒有多說話,只是牽起了克拉拉的手,表明一切。
在這一趟漫長的路途中,父親與克拉拉成為了彼得的精神支柱,他到達了挪威站,但迎面而來的還是萬籟俱寂的營地,沒有任何人的氣息。
一次又一次的絕望,彼得終於還是撐不住了,他跌倒在電臺旁邊,像個孩子一樣對著飛行員哭訴,那種來自於至高境界的思想鄙視壓著彼得翻不過身,飛行員沒有任何辦法,只能以死相逼彼得繼續前進。
人命面前,膽小的彼得終究還是妥協了,眼前面對他的是無窮的大海與風雪,但彼得沒有選擇,只得繼續前進。
在划船的過程中,彼得回想起了自己父親對於自己在划船上的教誨,雖然過程非常艱辛,但至少結果是好的,或許父親的嚴厲救了自己一命。
海的盡頭與之前的場景是那麼相似,在那裡克拉拉幻想著以後的生活,問起彼得對於房子顏色的喜好,還有對於未來的種種憧憬,但這所有的前提都是建立在兩人共同的論文選題上,克拉拉一遍又一遍的重複著自己名字出現在論文榜單的的重要性,從克拉拉的對話間,彼得感受到了來自於女性內心中即將爆發的壓抑點,雖然自己從未停止安慰過克拉克,但他明白,自己其實並沒有多少選擇的餘地。
在論文完成之際,彼得曾多次在導師面前明示克拉拉的存在,但導師守舊、頑固的思想只會選擇性的忽視這樣一位獨立女性的存在,在導師的眼中克拉拉沒有任何存在的價值,僅僅是因為克拉拉是莫里的朋友,就已經被強行扣上了同黨的帽子。
即使是這樣,彼得也依然堅持在論文的標題上留下克拉拉的名字,至少在他的記憶中是這樣的。
漂洋過海之後,是死一般的寂靜,安靜到只能聽間狂風撕咬喉嚨的聲音,挪威站的人走的更加匆忙,但可以明確的是,蘇聯正在進行著某種核試驗並打算在南極某個地區進行投射,而除了彼得所有人都知道這件事情。
努力了這麼久徒勞一場,知道了災難的真相卻無法挽回。
人們總是為了無端的事物產生爭吵,但到頭來不過就是小孩子之間的無端打鬥,這場戰爭沒有任何目的,就像是一種無聲的吶喊,每一個人都想彰顯自己的表象,但卻從來沒有人思考過為什麼要這樣做。
遠處,一顆紅色的信號彈照亮了慘白的天,彼得順著蹤跡找到了飛行員,而飛行員卻因為喝了過多的威士忌,對彼得發起了進攻,最終彼得的車徹底報廢,而飛行員的槍支中也只剩下最後一顆子彈。
多麼荒誕,彼得以為找到了生的希望,但那不過又是老天戲耍人類的小把戲罷了。
直到不遠處再一次響起了信號彈的聲音,點燃了彼得內心中的最後一絲火苗。
為了保險起見,飛行員將槍支交給了彼得,如有任何不測,或是見到一個蘇聯人,那麼彼得必須拿到優先權。
最後一發子彈,彼得一邊走一邊不停的盯著瞄準鏡,看到眼前閃爍的人影他卻怎麼也沒有勇氣開出那最後一發子彈。
陌生人察覺到了彼得的到來,他立馬舉起雙手,懇求彼得不要開槍。
原來,這個陌生人是被蘇聯人遺棄的工程師,因為蘇聯在進行核試驗,而他恰巧與隊伍失之交臂。
看著眼前這個可憐人,彼得與他一同回到了廢棄的飛機上,飛行員初始對蘇聯人的態度並不好,但隨著他們對於各自國家政府的高談論闊,質疑聲與咒罵聲逐漸減少了許多。
工程師被政府欺騙來到了蘇聯的南極站,起初他以為自己只是過來修飛機的,然而過了沒幾天,蘇聯基地就開始秘密研究核武器了,場地上的所有工程師也不得不加入隊列當中,這份工作從一開始就是陰謀。
聽到了工程師的抱怨,彼得也回想起了自己在政府部門時的情景,一個身著正裝的男人看上了彼得的論文,願意對他後續的研究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並答應了彼得前往南極洲測量雲層的請求,但前提是彼得必須放棄克拉拉的提名。
而對於在南極洲的各項指標飾演,男人希望彼得多注意蘇聯站的動向,一有情況馬上向上級彙報。
一想到這,彼得不由的感到自己正在被自己國家的政府利用,現在看來,每個國家之間都有著不可告人的秘密。
而在彼得與工程師談及如何修理飛機之餘,彼得偶然想到了自己在基站看到的紅白色相間的油桶,這一想法直接讓局勢再次逆轉,希望之光逐漸閃現,彼得要再一次返回閃紅光的基站,從而將油桶運回來給飛機供油。
彼得拖著疲憊的身軀,在風雪中向著唯一的光前進,就更剛開始一樣,但在一段與開頭類似的轉場過後,這次的回憶卻有點與眾不同。
還是熟悉的咖啡館,但克拉拉卻再也沒有像以前一樣等待彼得的出現,她大罵著彼得跟其他男人一模一樣..
彼得很是迷惑,在克拉拉的口中他做過的所有關於克拉拉的選擇似乎都被返了過來,最終的論文並沒有留下克拉拉的名字,而那些情侶之間記憶猶新的細節卻逐漸模糊了。
他不停的追趕著克拉拉,直到通向了一閃熟悉的大門,開門過後是自己的導師抱怨著輸掉的球賽,彼得失魂落魄的坐在了椅子上,導師依然問起了之前關於論文署名的問題。
但彼得還是堅持自己的記憶,選擇添加克拉拉的姓名。
彼得靠著僅存的回憶,拖著油桶回到了飛機旁,終於飛機衝破雲霄,彼得看向了地面,一個身著藍色毛衣的女人正獨自在雪地中漫步,彼得認出了他的聲音,不停的叫著她的名字。
但更令人絕望的是,遠處正有一朵蘑菇雲綻放。
雖熱遊戲最終採用的是開放式結局,但其實真正的結局我覺得遊戲已經為玩家揭曉了,因為遊戲的開頭就是彼得掉入了南極,而只有放棄克拉拉,彼得才能夠擁有通往夢想的飛機票。
所以很明顯,只有最後克拉拉與彼得之間的吵架的那一段回憶是真的,其他除去父親的所有回憶,都是彼得幻想出來的。
不論玩家怎麼選擇,都改變不了彼得是個懦弱的人的事實,正因為他懦弱,所以他需要虛假的回憶來支撐希望,如何選擇並不重要,重要的只在於你是否願意編造一段虛假的回憶。
而遊戲中關於彼得懦弱的細節有很多,比如說面對導師與朋友種種下意識的退卻,就連在之前一段回憶中,彼得還對克拉拉提及自己的槍法很好,但到實際去找挪威工程師的流程中,玩家的槍卻晃得無比厲害,甚至始終對不準工程師的身影。
父權制下的極端教育讓彼得變得更加懦弱,而克拉拉的出現雖然一定程度上給予他帶來了某種心理上的慰藉,但試想一下,一個研究了十年之餘的論文選題,怎麼會輕易為一個女人而放棄,何況彼得雖然之前口頭上選擇答應莫里的遊行,但整個劇情中就根本沒有展現過彼得參加的過程,他其實壓根就沒往這方面想過,因為懦弱,所以面對絕對立場上的選擇,他都都只會口頭上含糊的答應,不論是對待導師,還是自己的女友。
男女主的宿命遭遇,不免也讓我想起了本作冷戰的政治背景,男人與女人,北約與蘇聯,不覺得很諷刺嗎?
每個人都對某種事物抱有刻板印象,女人要麼是秘書,要麼是打字員,你要麼愛自己的國家,要麼反對它,男人要麼強悍,要麼被人欺,種種這些非黑即白的絕對選擇都讓這個世界顯得無比虛假。
人性本來就是個灰色領域,人與人之間如果缺乏最基本的感同身受,帶來的就是無限荒唐的誤解,就像遊戲中蘇聯工程師與彼得對話的橋段,一開始飛行員並不信任蘇聯人,沒有任何緣由的不信任,就僅僅是因為他是蘇聯人。
而在一頓不由分說的矛盾過後,他們有了比眼前更大的矛盾——核試驗。
如果不統一戰線,那麼他們都給死。
所以相互理解其實並不難,只需要地給他們一個都能理解的事物,真正的從內涵上相處,而不是以面容與第一印象就判斷一個人的所有。
而男主所做的一系列選擇恰恰是人性中最為淳樸的部位,因為他並不是非黑即白,而是處於一箇中間地帶,只是他自己不知道該如何選擇罷了,他認為這些做法都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男主只是做出了大多數人都會做出的選擇,如果因此而把他徹底否決,是否又顯得有點荒謬了。
又或者男主只是倘然接受了女主的想法,在經歷著重重困難後,他不斷反省著克拉拉這一存在的客觀事實,也許當時自己做出另一個選擇結局會完全不同,所以從主觀想法是判斷不出一個人的好壞的。
這便是《極圈以南》想要在故事上體現出的矛盾感,每個人都對一件事物有著極端的看法,包括玩家自身,都是對男主的回憶與做法抱有絕對的信任,熟不知在種種細節上,男主早已暴露出了自己的想法。
將自身支持女權的想法帶入到一個”內心中並不支持女權的男性”身上,本就是一件極其荒謬且矛盾的事情,也許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同樣如此,嘴上說著支持女權,卻不知道女權的”權力”從何而來,又怎樣才能算得上是支持。
所以我一直認為,我與男主是一種重合的狀態的,看似強行喂屎的結局也不由得讓我思考,那個完美做出正確選擇的自己真的存在嗎?
我不停的迎合克拉拉的口語,又何嘗不是像男主一樣,只是出於情感上的連接才這麼做,當我們為了認可女權而去選擇女權,克拉拉本身其實就成為了一種符號,代表女權的符合,而不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人類社會100%都是靠道德來支撐的,無論在哪裡,歷史上的地位全部都是男大於女,至於為什麼就沒必要深究了,那麼出現的問題就是到了現在這種較為發達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勞動差距已經不明顯了,所以以前的弱勢群體開始更加追求平等對待,導致現在這種女權問題的出現,那麼這塊延展進去,因為從人類社會出現開始女性一直處於弱勢地位,所有人的思想根深蒂固,認為很多事情男女是有區分的,而且這種思想並非只存在於男性,女性也是如此認為,就比如說男人可以隨便找女人,女人不能隨便找男人,同理,男性暴露肉體為什麼就可以,女性暴露肉體就不行,這全都是因為根性的思想已經紮在了所有人的道德觀念裡,女權問題並非僅僅是利益和人與人的區別,而是人類思想和道德觀念的傳承,也許有人能夠真切的感受到女性所受到的區別對待,也許有人只是因為利益與其對抗或者支持,這些都不是女權問題的根本,對於女權的支持是否出自真心這個方面只能從現如今人們對於道德觀念的判斷,但在思想上是無論如何都無法改變人們認為男女就是有區別的這一問題。
所以我們對於男主做法的不認可,也是出自於道德價值觀的不允許,但男主的做法本身並沒有多大的錯誤,它反映的是現如今非常現實的一個問題,出於情感與道德感應付他人的想法,為了事業對愛情產生退縮,對於男主本人他雖然言語間表達了對女權的不屑,這是父權制下的不可逆影響,但男主卻做到了言語上的尊重,並沒有將女權的包袱作為道德榜樣包裝自己,這便是一個擁有道德感,且懂得尊重他人的普通人。
所以即使懦弱,也是先天性的影響導致,我們玩家又何必對男主的作為感到生氣呢?畢竟我們也不是真正的女權,而是一個尊重女性的普通人。
《極圈以南》這部作品雖然只有短短三個小時的流程,但卻帶給了我無限的思考,不禁讓我好奇《南極條約》的那一段歷史,也讓我對女權的定義產生了思考,我想,這便是具有社會價值意義的遊戲,一款能夠引人深思的小眾藝術品。
#我的暑假期中總結“遊戲篇”##steam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