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家好啊,我是《儒林外史·范进篇》的制作人墨家小矩。
我自己
如今本作开发进程过半,在近期也将推出本作试玩版。最近有朋友让我谈谈创作心得,尤其为什么要选择《范进中举》这个题材。
感谢之前“天堂地址不详”对我的采访,对我个人从业经历有兴趣的同学可阅读此篇文章。
十年苦读,一朝疯癫:十年游戏从业者的奇幻漂流。
【故事的开端】
当今人教版里《范进中举》是九年级课文,但我的初中语文老师早早的就在八年级时将这篇课文讲了,还绘声绘色让班里人念白一遍,其声形状令我印象颇深。这是我第一次了解古代读书人并非都是李白杜甫那种胸怀天下的大才子,也有范进这类读过书却很难改变自己命运最终穷困潦倒的普通人。
在开启这次项目前我们想过很多题材,经过漫长的调研后,最终没有选择我自己所擅长的题材,而是尝试现实主义。
国内文字类游戏,恋爱类的galgame长期占大头,近几年中式恐怖题材也是异军突起。就论我们的选题类型而言,国内很少有人在做。尽管《儒林外史》本身是虚构的,但却极为还原明清时期日常生活。当下的文艺创作,天马行空的幻想题材随处可见,波澜不惊的现实生活却颇为稀少。既然是第一次做,不如挑个难度大一点的。
这是一次极为有挑战性的尝试。
游戏内CG插图
【读书人的出路】
《儒林外史》原著中的众多角色大多非高堂明镜的士子,而是字面意义上的普通读书人。
在商品经济发达的现代社会中,即便年轻人不选择考公考编也有很多就业方向可选择,但在古代“士农工商”这四种分类里,可选择的职业道路极少。人人都想成龙成凤,那读书就是为了做官,想当官就只能参加科举。古代科举童试一年一次,更重要的乡试、会试、殿试则是三年一次。古代取得功名之途比起今天异常艰难,无比严苛的选拔条件将其形容为天梯不为过,很多人青丝变白发仍然在原地踏步,生活境遇不可谓不悲惨。
在古代封建朝代的初期,还会兴起“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荐举之风,可到了王朝中后期阶级便逐渐固化。尤其小说所描写的明朝,基本上绝大部分士子都是科举出身,荐举这种“超拔之途”日渐轻微。到后面清承明制,八股文只可能加重不可能放松,在人口爆炸,而行政疆域没有扩大的情况下,想要捞个肥差还要花钱来买,考不上的士子只能转行当医生、师爷、商人,或者写小说、贴子、诗文勉强度日。
《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便是科场失意的一员,他与曹雪芹的经历有些类似,在遭遇家族变故、众叛亲离后,对科举考试极为厌恶。在屡次考试不中后,干脆彻底放弃,同时也养成了狂放不羁的性格。在生活窘迫,体会世间炎凉之后,才成就了这本著作。
《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像
我们读古代讽刺小说时总有这种观感:像科举等封建王朝的制度都是罪恶的落后的,禁锢人思想的。但事实上科举之所以能实施千年,恰恰就在于它是在那个经济落后的社会里最为公平的制度。取消科举考试固然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但我们也要正视时代的局限性。制作本游戏的初衷并非是要批判科举,也没有延伸到批判当下考试制度的意图。如果说真的有所谓的批判,那只能是对古代僵化落后的社会制度,以及停滞不前的思想感到不满。单纯批判科举只能是舍本逐末,没有发现问题的本质。
在多本关于科举相关的学术著作中,对于读书人最多的表述就是“无奈”。在考试上没有选择,处世为人必须清白,又游离于传统社会,既无法塑造独立人格,又无力去维护所谓的道德、“士风”。往往在科举中的成功者愈发堕落,而那些科举中的失败者反倒是古代社会最纯洁,最无可指摘的一群人。
而中国文化为什么会从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盛况,变化到宋元明清之后逐渐禁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过去所有的道德首先都指向的是自己的人格完善。但是演进到后来,所有的道德慢慢都成为一把无形的利刃,接着被那些地位高,辈分高,权力大的人,当成是从精神上奴役不如他们的人的工具。
道德成了工具。
被困在科举制度中的读书人,没有出路,没有选择。
《儒林外史》讽刺科举,但如何拯救读书人,那个时候还没人能说清楚,至少在“德先生”“赛先生”到来之前,没有人能救得了中国的知识分子。
【范进的困境】
当代网络上对于范进的句式,比较常见的是“嘲笑范进、理解范进、成为(成不了)范进”。
发表这些言论网友的心境其实不难代入,无论是小镇做题家,还是厂弟厂妹,在朝着工业化城市化前进的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有跨越阶层的梦想。短视频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哪怕过不上,也能窥一眼当代富豪的穷奢极欲。尤其多年的教育告诉我们,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就能有好工作,努力干活,老板就会给你发奖金,在上升的年代里,内卷的人生再正常不过。“躺平”这个词放到零几年,恐怕是想都不敢想。
时至今日,经济增长放缓,普通人重新开始追求稳定,我们可以在无数考公考编考研的话题下看到“好!我中了!”的留言,或者自嘲自己屡试不中的社交动态。由此不难想到考试是当代年轻人的最大的集体情绪,而故事的前半段也恰恰迎合了这种情绪。
三联生活周刊《她被困在考研考编里的五年》
那范进呢?
他最开始的困境是饥饿,无论是原著还是在本次改编中,前期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让家里吃饱饭。
游戏内截图
吃饱这件事在古代社会究竟有多么重要,我们的祖父母辈可以说是印象深刻,比如我的祖父在世时就会反复提起7岁险些饿死的经历,父母辈年轻时每天只有两顿饭,只有到我们这一代人才真正意义上一顿三餐营养丰富。
所以就是吃饱饭这么简单的事情,处于脱产状态的范进也是无以为力的。只能靠范进妻子打点零工,家里养只老母鸡下蛋勉强维持生活。原著和电视剧范进被胡屠户反复羞辱谩骂,才能换来一点点施舍。
85版电视剧截图
游戏里的范进要去借粮借钱,搜集物品去换一些钱,这些故事前期为数不多的游戏性,就是要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求,甚至和读书考试一点关系也没有。
解决温饱之后,人的需求会来到社交层面。在原著里没有讲范进的身世,但在整本小说中几乎无人出身名门。我们对范进的补充设定也只是个本地郎中的后代,家风涵养是有的,但不会经历曹雪芹那样早年大富大贵晚年贫困潦倒后看尽世间炎凉的心态。当这样的人物长期处于极端贫困状态,在面对压力、诱惑、惊喜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是与普通人无异。
理解范进所处的困境,才能体会考中举人之后情绪的巨大反差,才能理解疯癫的意义。很多人认为范进疯了是艺术夸张,其实现实中很多普通人在面对彩票中了500万,在2000选1的面试中成功上岸后,那些被摄像头记录下来的欣喜
若狂手舞足蹈,其表现力一点也不逊色于虚构情节。
作为现代人我们多少会有些庆幸,毕竟科技发达物质丰富,想饿死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即使周围没有熟人,在虚拟世界中也很容易获得满足。范进如果穿越到现代社会,大概率有可能不再读书,而是选择做一名三和大神在网吧躺平。
至于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在此便不多透露,我们在游戏里虚构了一个角色叫刘秀才,他会来代替范进来解释这些问题。
游戏截图
【重塑的手法】
在原著小说中,我们看到的范进是一个老实木讷的读书人,台词很少,行为举止颇为可笑。原著的套路是每回都有一两个重要角色,本回高光但在后面的章回里就成了路人,范进在原著中也升了官之后便没有了后续。
在85版的电视剧中,范进这个角色在艺术家张瞳老先生的出色演绎下(老艺术家同样也演过孔乙己),我们能看到一位不甘失败、刻苦读书的奋斗者,只可惜50分钟的片长对于塑造一个人物的成长还略显不够。
85版电视剧截图
而作为文字叙事类游戏,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展示长剧本,多视角叙事,在成本和画面上能达到一个良好的平衡。出名的视觉小说、文字冒险类游戏,其主要角色塑造皆立体且复杂,人物性格多样。
于是在尝试进行创作的开始,我便打算从原著的人物进行解构,尝试站在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与地位去理解他们的行为。从而推导出超出原著之外的原创内容。在我这里,每个角色都是有行为思考能力的人,他们拥有喜怒哀乐,有着面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情绪。
游戏里的范进,他可以学到半夜然后躺在床上睡到三竿,会抱怨山太难爬,会跟好友斗嘴,后来遇到他人讽刺也会反唇相讥。
范进动画一览
他并非是孔乙己、阿Q那种麻木读书人的代表,也不像其它章回里的人物那样纯粹为了贪图名利。
他有才学但无人赏识,有远志但没有魄力,他是那种对儒学经典不曾质疑,老好人到刻板,发财后有些小市民鸡贼,偶尔心中涌现一丝豪迈与激情,但又很快消退甘于平庸。
他是最为普通的人。
游戏截图
同样这并非是一出单纯的喜剧或者悲剧,苦尽甘来,乐极生悲,这类情景在游戏中比比皆是。游戏剧情是在跌宕起伏中走过的,即便是原创部分,我也会按照原著的思路进行拓展与构思。在故事中玩家将拥有选择的权力,但大部分选择不会影响剧情走向,只是针对个人价值观的考量,选择也没有善与恶之分。这些都是我们会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道德困境,你如何进行选择,也就意味着你将如何塑造你理解的那个范进。
挖掘人性,寻找属于人的价值,是我们这次重塑范进的目的,也是叙事手段。
【读书的价值】
我们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每当跟别人聊过去的学生生活,无非是残酷的学业,或是逃课、打架、早恋这种叛逆却又不敢尝试的行为。
东亚的教育环境,似乎从古至今就没有变过,且不说早年间的事情,如今隔三差五也能看到学生因为压力过大跳楼的新闻。压抑,恐怕是学生们长久以来的心理状态。
当下我们读书更多是为了实现个人目标,成为一种不得不做的事情,成为一种社会给人的压力。为了兴趣去读书学习,不应该是一种奢侈的事情。
这些学生的心境不难理解,也正因为如此,更多人选择躺平。当我们意识到只是一个普通人时,当我们再努力也拼不过家境和头脑双重碾压我的优秀人才时,最重要的事情还是要保持心态平和,不要过多的为名利所累,这也是我在故事中所要表达的核心内容。
在本作故事背景中,这是范进最后一次去考秀才,也是唯一一次去考举人,他下定决心如果再考不中就放弃科举,这不仅是破釜沉舟式的最后一搏,也展示了角色的豁达心态。
游戏截图
面对大的社会环境,人固然是渺小的,可当他鼓起勇气作最后一搏,就如同浪涛中紧握船桨的水手,拼尽全力对抗惊涛骇浪,仍不失为英雄。
最后我对本次的创作总结一句话可概括:年少不知书中意,读懂已是书中人。
我希望即便我们是社会中最普通的一份子时,也要做一些对自己,对周围人都相对积极的事情,读书学习,也尽量为了自己的兴趣而学,而非将其彻底的功利性。
以上就是我对范进现阶段的所有理解,出于篇幅关系无法更多赘述,还是希望届时大家在游戏中得到深刻的体验,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