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通過94版《三國演義》兩首插曲及對應的情節改動,來談談我們老一輩文藝工作者的婦女權益觀念。
一、貂嬋已隨著那清風去,化作了一片白雲
在《三國演義》原著中,貂嬋在董卓死後被呂布接走(呂布至郿塢,先取了貂嬋),甚至要為呂布白門樓殞命背鍋。(佈於是終日不出,只同嚴氏、貂嬋飲酒解悶……乃日與妻妾痛飲美酒,因酒色過傷,形容銷減。一日取鏡自照,驚曰:“吾被酒色傷矣!自今日始,當戒之。”遂下令城中,但有飲酒者皆斬。)呂布死後貂嬋歸宿原著中隻字未提,而“呂布至郿鄔,先取了貂嬋”的一個“取”字,更是說明貂嬋只不過是董卓呂布的一件玩物罷了。
而在94版電視劇裡,在董卓身亡、眾人歡慶之際,陳紅老師飾演的貂嬋獨自乘上馬車,悄然離去,緊接著萬山紅老師演唱的《貂嬋已隨清風去》響起:
說什麼郿塢春深,
全不曉天意人心,
受禪臺反成了斷頭臺,
帝王夢何處尋?
遠離了富貴繁囂地,
告別了龍爭虎鬥門,
辜負了錦繡年華,
錯過了豆蔻青春。
為報答司徒大義深恩,
拼舍這如花似玉身。
從今後再不見兒的身影,
也再不聞兒的聲音。
貂蟬已隨著那清風去,
化作了一片白雲!
這首歌改動了原著情節,為貂嬋安排了一個功成身退的相對圓滿的結局,更重要的是,它將貂嬋在連環計裡所冒的風險、所做的犧牲、所秉承的大義以及所立下的曠世奇功,都濃縮在詩一般的歌詞裡。
縱使如此,貂嬋卻不可能得到任何榮譽或地位,拖著殘花敗柳的身子化作清風黯然離開已經是她在當時社會環境下所能得到的最好結局了。
可以說《貂嬋已隨清風去》既是一首對以貂嬋為代表的古代巾幗英雄的讚歌,更是一首向婦女地位低下的封建制度宣戰的戰歌。
二、誰解琴中意,誰憐歌中人
在《三國演義》原著中,對鄒氏的神態和動作刻畫只有一個“拜”字(操見之,果然美麗,問其姓,婦答曰:“妾乃張濟之妻鄒氏也。”操曰:“夫人識吾否?”鄒氏曰:“久聞丞相威名,今夕幸得瞻拜。”操曰:“吾為夫人故,特納張繡之降;不然滅族矣。”鄒氏拜曰:“實感再生之恩。”操曰:“今日得見夫人,乃天幸也。今宵願同枕蓆,隨吾還都,安享富貴,何如?”鄒氏拜謝。是夜,共宿於帳中。鄒氏曰:“久住城中,繡必生疑,亦恐外人議論。”操曰:“明日同夫人去寨中住。”),字裡行間全是作者對這位屈身奉曹的女子的不屑甚至唾棄。
而魏慧麗老師在臺詞幾乎沒做任何改動的情況下成功演活了這位苦命的女人。她神態中眼神裡充滿了恐懼、恥辱和不甘,她幾乎一直不敢直視曹老闆,卻不得不說著言不由衷的話語,她縱使偶爾有一絲不滿牴觸的神色,卻也只能第一時間掩蓋住。(曹老闆:我更興奮了怎麼辦?)
緊接著,張繡賈詡定下毒策灌醉典韋,毛阿敏《淯水吟》歌聲響起,胡車兒偷走雙戟導致典韋戰死,曹老闆留戀地盯了幾眼之後,毅然拋下正在彈奏的鄒氏轉身離開,整個營地化為火海。
這一段情節跟原著基本一致,而之後曹操經過宛城祭奠典韋時,《淯水吟》的歌聲再次響起,電視劇中加上了郭嘉提議一起祭奠被曹操借頭以安軍心的倉官王垕的情節。
淯水吟
我本飄零人,薄命歷苦辛,
離亂得遇君,感君萍水恩。
君愛一時歡,烽煙作良辰,
含淚為君壽,酒痕掩征塵。
燈昏昏,帳深深,
淺淺斟,低低吟。
一霎歡欣,一霎溫馨。
誰解琴中意,誰憐歌中人。
妾為失意女,君是得意臣,
君志在四海,妾敢望永親。
薄酒豈真醉,君心非我心,
今宵共愉悅,明朝隔遠津。
天下正擾攘,四野多逃奔,
須臾刀兵起,君恩何處尋。
生死在一瞬,榮耀等浮雲,
當君凱旋歸,能憶樽前人。
燈昏昏,帳深深,
君忘情,妾傷神。
一霎歡欣,一霎溫馨,
明日淯水頭,遺韻埋香魂。
那麼問題來了,《淯水吟》唱的,到底是誰呢?
表面上看,自然是鄒氏;仔細分析一下,也不難品出古代文學作品中常見的用美人自比、拿美人比英雄的味道,那歌的主角同樣包括典韋。
可編劇為什麼要違背原著情節、違揹人物性格甚至違背歷史常識,強行加一段祭奠王垕的劇情呢?
這就不得不吹一波老三國的格局了,我們今天在爭論到底該反女權還是該打拳,他早已告訴你鄒氏典韋都同樣值得歌頌;我們有人不明白吳京的戰狼到底是不是在反對戰爭,他卻說“明日淯水頭,遺韻埋香魂”,來祭奠飽受戰爭苦難的天下蒼生!
三、結語
94版《三國演義》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演員還有呂中老師飾演的董太后、何晴老師飾演的小喬、趙越老師飾演的孫夫人、李雲鵑老師飾演的祝融夫人等等等等,她們出色地完成了對各自角色的詮釋,充分地表達出文藝工作者們對封建社會不同階層女性的同情和謳歌。
當然也有朋友會說,94版《三國演義》男性演員數量眾多,女性角色卻寥寥無幾,還都是配角,這難道不是歧視麼。那我推薦你玩一款廣受好評的三國遊戲,遊戲中女性人物數量多到足夠和男性武將分庭抗禮,能力更是不讓鬚眉,哪怕歷史上沒多少記載的掉頭公主,隨隨便便蕩個鞦韆,就能夠輕鬆戰勝白給荊州、葬送基業還搞封建迷信徒有虛名的無名小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