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感謝2P遊戲的推薦,最近玩了他們發行的一款以『性轉三國神醫』為主角、主打全配音互動小說的敘事遊戲——《浮生遊歌》

玩家主要通過點擊進行劇情對話,化身醫者穿梭亂世,在清冷御姐華佗與天才少女華敷的『身份謎團』中,體驗魔改版『救死扶傷三國志』
所以全程就是點鼠標走過場,有卡牌元素,但這個元素不值一提(後面會講)


體驗了一天,首先能看到的是人物立繪美術風格精緻,作為一款架空三創視覺小說,人物角色全程配音,但玩法單薄。這部『視覺有聲小說』適合喜歡慢節奏劇情、能接受魔改歷史的玩家,但可能勸退追求遊戲性的玩家。
由於操作方式只有機械般地一直點鼠標,再加上劇情節奏很慢,很快就能讓我的精神開始遊離,進入白日夢狀態,能給人造成視覺衝擊的劇情節點非常少,完全提不起神來,我想說這樣的遊戲體驗可不太好(也可能主要是我自己沒啥耐心)

主公之間的戰鬥會召喚卡牌,這個階段的演出讓我不得不懷疑作者下一部作品是否要做一款真正的卡牌對戰遊戲

卡牌會像活著一樣,左右移動,對對方造成傷害

戰鬥時的卡牌動感還是很不錯的,可惜這樣的畫面非常少

(點了一下午鼠標,我的食指比華佗扎針還累......)
1. 美術與聲效:
立繪質量在線,UI、特效和背景的製作都很賞心悅目,全角色配音(包括路人NPC)誠意很足,但我得說,儘管有配音,也拉不住我的注意力,這的確是和劇本節奏有關,但和配音效果也脫不了干係
至於音樂則較為平緩,儘管遇上激烈衝突的場景,最多給人的感覺也只是《三國殺》背景音樂的程度,不算太優秀,也不會太差
2. 劇情與敘事:
雖是以三國為模板進行三創的作品,但在這裡你能看到有關戰鬥或軍事謀略的場面可謂少之又少,劇情側重表現在“解決未知瘟疫”的相關事件上,三名主角(華敷、張仲景、董奉)也有各自的目標和個人事件,因為“瘟疫”的發生,將他們三人的命運牽連到了一起

經過三創後的部分角色性轉尺度較大,例如:漢末軍閥首領,一世豪傑的袁紹,變為了大寶箱霸總女王陛下


所以,玩家在過劇情時,需拋開對三國人物的固有印象,袁紹變成女主公這點可以理解,但和張仲景的感情線還是讓人感覺怪怪的...開發組嘗試兼顧男女群體,實際可能兩頭不討好
我的遊戲時長已經超過十個小時了,許多人物角色還沒有解鎖,能感覺到應該還有一半劇情沒走完。目前較為吸引我的是華佗和華敷讓人迷惑的關係,她們究竟是一個人分裂的人格,還是兩個人?華佗的立繪是長頭髮,清冷御姐型,華敷的立繪是短頭髮,活潑好強型。但是部分NPC看到華敷時,卻會將“華佗”二字脫口而出,箇中疑點重重,這部分劇情倒還有讓人點下去的慾望


3. 玩法與交互:
玩法設計:界面簡單易懂,其中劇情部分在遊戲中叫“見聞”,該區塊分為華佗傳、張仲景傳、董奉傳,劇情互相聯繫,因此需要交替完成三名主角的各個章節,才能將後續劇情解鎖並進行下去;


卡牌遊戲部分稱為“行記”,分為“妙手回春、懸壺濟世、杏林春暖三部分,各個部分的操作方式略有區別,可簡單理解為記憶翻牌遊戲和手速遊戲

小遊戲重複度高,難度曲線不合理,可玩性不高,不如消消樂;


對於劇情中所出現的武器、法術名稱展示介紹的部分,叫做“手札”,介紹中甚至沒有圖片。這就是遊戲的全部結構。

"手札"系統像百科辭典,缺乏收集驅動

總的來說
除了作為劇情主體的“見聞”部分,剩下兩個部分我都不感興趣,這讓我覺得這款遊戲的可玩性非常低,只有“有聲小說”功能,還不能自動播放,得讓我一次一次地點,每句話結束後都需要我的操作才能進行下去,嫌麻煩的我直接弄了個鼠標自動點擊的程序,這才讓它在大部分情況下不需要我的干預也能讓劇情往下走了,遊戲體驗上升一大截
- 優點:
以醫者視角重構三國亂世,弱化戰爭側重救贖(適合厭惡傳統三國殺伐題材的玩家),各章節獨立(華佗/張仲景/董奉傳),方便碎片化體驗,劇情主線支線較多,文本量非常大
- 缺點:
推進方式枯燥:必須手動點擊無自動播放,長文本缺乏演出變化(如CG、分鏡),選項分支少,基本為線性劇情,節奏緩慢,部分文本尷尬,古今對白混雜易出戏,遊戲性低所以可能導致玩家購買慾低,只對劇情感興趣甚至可以直接看實況
購買建議
✅ 適合:
- 聲控/立繪收藏黨
- 對三國再創作包容度高的劇情黨
- 能忍受“電子翻頁器”模式的極端休閒黨
❌ 慎入:
- 重視操作反饋的硬核玩家
- 反感歷史魔改的考據黨
- 期待策略深度的卡牌愛好者
個人評分:6分
一句話安利: "當成動態有聲小說看值回票價,但想『玩』遊戲?你有更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