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粉絲朋友催促只狼的故事整理,本應該先發劇情。但關於狼的世界觀以及背後的人物原型我已經看了很久了。本文就想和熱愛狼的盒友們嘮嘮
首先想談只狼中各個角色的身份階級
第一內府的軍隊是誰的軍隊?
之前有朋友說戰國時期有個叫內府的武將嗎?
內府是官位名稱,在那個時代對於位高權重的人會避諱直呼其名,當時的內府指的就是德川家康。
而關於日本的戰國其實可以想象成我國的戰國時期,一般指從 1467 年的應仁之亂到 1603 年德川家康建立江戶幕府這一時期我國正值大明王朝。(雖然日本小但是這段歷史還真不是村口械鬥,喜歡歷史的可以去查一查)
任職時間與背景:
1586 年(天正十四年),德川家康被豐臣秀吉奏請朝廷,封為從二位內大臣。當時豐臣秀吉在織田信長死後,逐步崛起並基本統一了日本大部分地區,成為實際的統治者。德川家康此前在小牧・長久手之戰中與豐臣秀吉對峙,之後迫於形勢臣服於秀吉,但仍保留著相當的實力,是豐臣政權下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政治上的從屬與獨立:
德川家康表面上臣服於豐臣秀吉,接受其冊封與安排,參與豐臣政權的一些政治活動。但在自己的領地內,他保持著高度的獨立性,繼續鞏固和發展自己的勢力。他積極進行領地內的政治改革,加強對家臣的控制,完善行政體系,為日後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比如,他對領地內的土地進行重新丈量和分配,確保稅收穩定,同時加強城堡建設和軍事防禦。
軍事上的準備與觀望:
雖然處於豐臣政權之下,德川家康並沒有放鬆軍事方面的準備。他維持著一支強大的軍隊,不斷訓練士兵,改進武器裝備。在豐臣秀吉發動對朝鮮的戰爭時,德川家康並未全力參與,而是保留了自己的軍事力量。他清楚戰爭的風險和不確定性,選擇觀望局勢,等待有利時機。這種策略使他在豐臣秀吉死後,擁有足夠的軍事資本來角逐天下。
外交上的縱橫捭闔:
德川家康在擔任內府期間,積極開展外交活動,與各方勢力保持著微妙的關係。他一方面與豐臣秀吉的親信保持一定的聯繫,避免引起秀吉的猜忌;另一方面,與其他大名進行私下交流和聯盟,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他還與一些商人、宗教團體建立良好關係,獲取經濟和輿論支持。例如,與一些豪商合作,保障領地內的商業發展和物資供應。
為建立幕府奠定基礎:
這一時期的德川家康通過各種手段,不斷積累實力和威望。他巧妙地在豐臣政權的框架內發展自己,等待合適的時機。豐臣秀吉死後,豐臣家內部矛盾激化,德川家康抓住機會,在關原合戰中擊敗反對勢力,最終建立了德川幕府,結束了日本的戰國時代,開啟了江戶時代。
第二 鬼刑部以及鬼庭主馬雅次
鬼刑部在自報姓名時會大喊,鬼刑部雅孝。
戰國時代,大名之間相互征伐,戰爭使得大量農民失去土地和家園,他們為了生存,不得不淪為盜賊。例如,許多在戰爭中被摧毀家園的百姓,無法從事正常的農業生產,只能選擇搶劫過往商隊或富裕村莊來維持生計。
刑部和主馬都是是官位名稱,結合遊戲內容來看,盜賊出身的雅孝和雅次一開始連姓氏都沒有,所以也很乾脆的以鬼作為自己的姓。
第三 葦名一心
葦名眾應該是就是葦名地區的國人眾,有玩信長之野望的人應該會比較有概念,他們就是介於各國之間的半獨立勢力。
戰國時代比較有名且混的比較好的代表就是有謀神之稱的毛利元就,毛利元就(1497 年 4 月 16 日 —1571 年 7 月 6 日)是日本戰國時代雄踞中州地區的大名,被稱為 “西國第一智將”“戰國謀神”當然我不是說他是一心的原型。而是葦名國的原型參考。
毛利元就出生於安藝國(今廣島縣)的一箇中等規模的豪族家庭,是毛利弘元的次子。幼名松壽丸,10 歲時父親去世,家道中落。1517 年,年僅 20 歲的毛利元就在 “有田中井手之戰” 中,巧妙運用謀略,以少勝多擊敗了武田元繁率領的大軍,毛利元就的兄長毛利元綱也在此戰中戰死,此戰不僅讓他聲名遠揚,也為他日後統一安藝國奠定了基礎。此後,他逐漸展現出卓越的政治和軍事才能,通過一系列手段,成功統一了安藝國,成為一方大名。
還有一個應該是葦名眾的原型柳生眾,柳生眾出了柳生宗嚴、柳生宗矩、柳生十兵衛,等數名劍豪,後來成了將軍的劍術指導,尤其柳生宗矩還被受封旦馬守護,成為一國之主。
說回一心,奇怪的地方是遊戲內很多人都是直呼一心的名字,照常理來說連鬼刑部都封官位了(雖然可能是葦名地區自己自封的而不是朝廷命官。 ),一心應該也能夠封個什麼來做做,在那個年代臣下或是平民直呼家主之命還可能會被砍腦袋的,再不濟也會稱為家主大人之類的。
結論,一心是真的不太在乎虛名的人。
寄鷹眾和孤影眾則是參考了甲賀忍者以及服部半藏這類的忍者國人眾。
貓頭鷹、蝶夫人、只猩、最多隻能算是浪人吧。
再來想談談只狼內各種武功的出處。
首先就是遊戲內劍術的集大乘者葦名一心。
一心的原型大多人都認為是上泉信綱,我也這麼認為。
簡介一下上泉信綱,他最初出仕於長野家,應該曾經與武田信玄的部隊交手過,被稱為長野一本槍,後來出走踏上劍術之旅,並在這之後在寶藏院胤榮的見證之下和柳生宗嚴比試,其弟子足田五郎連勝柳生,柳生不甘心要求和上泉本人再次比試,結果照樣被上泉秒殺,從此柳生眾改拜上泉信綱為師。
上泉信綱(1508 年 - 1577 年,一說 1582 年去世),原名秀綱,日本室町時代末期武將、劍術家,新陰流創始人,被尊為劍聖。
生平經歷:生於上州上泉城,5 歲習武,13 歲學鹿島神流,20 歲繼任城主獲官職,後學陰流始創新陰流。曾為北條氏兵法師傅,上泉城失陷後輾轉投靠多家抵抗武田氏。長野業政去世、箕輪城陷落後,他拒絕武田招攬,在弟子陪伴下游歷授劍,還獲足利義輝稱讚。
主要成就:創立新陰流,為日本三大劍道流派之一,強調 “無刀”“無形”,後衍生多個支派。其弟子柳生宗嚴開創柳生新陰流,柳生家族在江戶幕府任劍術教官。他還發明袋竹刀,後演變為現代劍道竹刀。
人物影響:推動日本劍術發展,培養眾多劍術家,促進流派繁榮。其故事形象在文化領域廣泛傳播,如黑澤明電影《七武士》就有參考其逸聞。
人物評價:武藝出色獲 “上野國一本槍” 稱讚,被足利義輝贊 “兵法天下第一”。
相關紀念:死後葬於前橋市上泉町的西林寺。當地舉辦新陰流流祖祭活動,展示名刀、演示鍛造、講授劍術,宣傳 “新陰流聖地” 和 “劍聖故鄉”。
(上泉信綱的流派叫做新陰流,而柳生日後將柳生新陰流發揚光大並對於日本劍道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相傳竹劍的發明者便是上泉信綱,因上泉信綱對於劍術的發展有著重大的貢獻,故被後世尊為《劍聖》)
一心會用刀與長槍,這點應該參考了上泉信綱。
還有一個故事,上泉信綱曾經路過一個村子,當時村內有個盜賊挾持了小孩做人質,上泉知道後扮作僧人要給盜賊送飯糰,上泉接連丟出兩顆飯糰給盜賊,趁著盜匪分神時他用雙手快速的制服了盜賊。
我猜這就是老一心的過肩摔的原型。
至於葦名一文字,應該參考了示現流的大見切。
大見切的含義與特點:“見切” 在日語中有看穿、識破並果斷行動的意思。“大見切” 是示現流中極具代表性的必殺技。它的特點在於以極快的速度和強大的力量,從上方斜向斬擊對手,攻擊範圍廣且威力巨大。通常在戰鬥中,劍士會先觀察對手的動作和破綻,當捕捉到合適時機時,瞬間發動大見切,試圖一舉將對手斬倒。這一劍技要求劍士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強大的爆發力和精準的控制力,對身體的協調性和劍術的熟練度都有極高要求。
至於僧兵則是明顯參考了寶藏院胤榮創立的寶藏院槍術,特色便是參考弦月造型的十字槍。
(戰國時期的寺廟可是戰力極強 )
鬼刑部的造型則是參考真田信繁(幸村),鹿角兜、十文字槍、大大的銅錢裝飾。
(傳說真田的六文錢家紋,意思是冥河的渡船費,這樣來看鬼刑部應該還欠五塊錢 )
巴的原型
巴明顯參考了木曾義仲的妻子,巴御前(御前是女性尊稱)
巴御前是日本源平時代時期的著名女將,以下是關於她的詳細介紹:
人物生平
出身背景:巴御前出生於 1154 年,父親是木曾谷的豪族中原兼遠。她小時候和木曾義仲一起長大,由同一奶媽撫養,形同兄妹,長大後二人相愛,巴御前成為了木曾義仲的妾室。
軍事生涯:巴御前武藝高強,擅長使用強弓,無論馬上或徒步,都能百發百中,被評價為一騎當千的勇士。在著名的俱利迦羅谷之戰中,她作為右軍副將參戰,與木曾四天王等名將並列,展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在宇治川合戰等戰役中,她也有出色表現,與源賴朝的大將畠山重忠激戰,其鎧甲上的鐵袖甚至被畠山重忠徒手撕下。
結局成謎:在近江粟津最後的戰鬥中,跟隨木曾義仲的只剩下五騎,巴御前就在其中。木曾義仲不忍心讓她陪著自己赴死,巴御前便順手擒過迎面衝來的武藏名將土御師重,一刀切下腦袋,然後撥馬突圍而去。此後,她的歸宿眾說紛紜,有的說她在最後的戰鬥中隨著義仲共赴黃泉,也有說她再嫁了源賴朝部將和田義盛,還有的說她出家為尼,一直守護著義仲的陵墓。
傳說巴御前曾經在和敵人廝殺時將敵人以及雷電一起斬斷。
木曾義仲是木曾源氏,當他被族兄源賴朝搞死的時候是死在異地,據說只有巴一人出逃,巴與丈的故事多少應該有點參考這段。
源之宮說不定是廉倉時代分出的源氏後裔?這個感興趣可以去查查
無首則是葦名七槍死後化成的,降靈御靈,御靈指的是身份高貴之人死後的怨靈,比較有名的是平將門。
宮內破戒僧
真名為八百比丘尼,是源之宮的守門人
這個參考就很顯而易見了就是日本八百比丘尼,只是傳說的行善積德,遊戲裡的看大門去了
八百比丘尼的傳說有多個版本,較為常見的說法是她生活在日本飛鳥時代。傳說中,一位漁夫捕獲了一條人魚肉,眾人不敢食用,一位叫阿部磯女的年輕女子出於好奇吃了人魚肉。據說人魚肉具有神奇的功效,吃了之後可以長生不老,阿部磯女因此獲得了漫長的壽命,成為了八百比丘尼。她的名字 “八百” 並非確指八百歲,而是寓意其壽命極長。
在獲得長生不老的能力後,阿部磯女決定出家為尼,法號 “八百比丘尼”。她開始了漫長的修行和遊歷生涯,在日本各地雲遊。在這期間,她見證了無數的歷史變遷、朝代更迭,經歷了人世間的種種悲歡離合。她以慈悲之心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傳播佛法和智慧,同時也在不斷尋找生命的真諦和自己存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