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15個小時,我終於和舍友在持續兩週忙碌的工作日晚上見縫插針地通關了《雙人成行》,而今天距離遊戲首發日已經過去兩年了。但負責任地說,即使是放在兩年後的今天,它豐富的遊戲內容和精美的畫面依舊值得誇讚。雖有瑕疵,但瑕不掩瑜,本人非常喜歡這款遊戲的,所以寫下這篇“有感而發”(彩虹屁)聊一聊我在遊戲過程中產生的一些雜思,包括但不限於遊戲最後“可以但沒必要”的結局。
一、割裂的雙人遊戲時空
在《雙人成行》之前,《馬里奧 奧德賽》與《路易鬼屋》也都是具有代表性的雙人遊戲,《雙人成行》的不同之處在於雙人遊戲中的個人空間。在《馬里奧 奧德賽》和《路易鬼屋》中,兩位玩家需要在同一單一時空中相互配合,而《雙人成行》則將屏幕一分為二,一左一右,玩家只需要關注自己各自的半張屏幕,完成各自的任務,並在某些必要的情況下相互配合下。
而遊戲空間的割裂則可以很好地保護弱勢玩家的遊戲體驗感。當兩個人共同玩遊戲時,勢必會出現操作上的高低之分。在《馬里奧 奧德賽》與《路易鬼屋》的單一時空中,強勢玩家可以解決掉絕大部分的任務,讓弱勢玩家處於某種“逛街”的狀態,在不自覺地剝奪另一位玩家或多或少的遊戲體驗感。而在《雙人成行》中,強勢玩家只能停下來等待另一位玩家進行失敗重複,或簡單粗暴地接過手柄。
當然,這種遊戲空間的割裂也給雙手柄的“單人硬行”玩家留出了操作空間。
二、某些性暗示
或許是憑藉常年在群裡刷“來點黃圖”養成的猥瑣雷達,遊戲中讓我覺著帶有性暗示的內容有下面幾處:
1.首關的粉色管口吸塵器:在吸塵器的復仇這一關中,吸塵器粉紅色的管口會在說話的時候來回伸縮,作為一個成年人,這像什麼東西已經不言而喻了。
![](https://image.gcores.com/274827108b96e12fda9d3bdeb797f593.jpeg)
2.雪山關正負磁鐵相撞:在雪山關卡中,夫妻二人各自持有一塊磁性相反的磁鐵,施放技能後可以達到夫妻二人迅速撞向對方(及反覆撞擊)的效果。
在玩到這兩處的時候,我和舍友都不約而同地想到了少兒不宜的內容並開懷大笑,而花園關卡里的藤蔓觸手和結尾處的魅魔愛之書,舍友(純潔玩家)並沒有覺著有什麼特別之處,便不展開說了。
![](https://image.gcores.com/1342b39e750714faacda323bccabff7b.jpeg)
以下劇透
整個遊戲的敘事並不複雜:一對夫妻爭吵不休並決定離婚,在他們將決定告訴女兒後便被一本魔法書附身到兩個木偶小人身上。在微觀世界的關卡中,夫妻二人修復了家裡壞掉的傢俱,回憶起了兩人戀愛的滑雪場,找回了各自的夢想與激情,並重新愛上對方,再到找回離家出走的女兒,並最終完成了家庭的修復。
三、午夜夢回想起的小象
在遊戲的中後期,當夫妻二人急切地詢問魔法書如何回到自己的身體中時,魔法書告訴他們只要女兒的淚水滴在木偶的身上就可以回到現實世界。為了弄哭女兒,夫妻二人瞄準了女兒最喜歡的玩具——小象。他們覺著只要小象壞掉了,女兒就會傷心流淚,他們就可以浸泡淚水並回到現實世界。
於是我看到了讓我午夜夢迴的變態劇情:夫妻二人將小象從高高的城堡中扯了下來,並向深淵(櫃子邊緣)拖拽摔斷腿的小象,小象用稚嫩的聲音向他們求饒,說自己不想死,說他們可以一起去跳皮筋的。當小象的耳朵被掉落的針釘在地上的時候,夫妻二人用更大的力氣拽斷了小象的耳朵,並最終將小象推下了櫃子。當女兒聽到聲音並回頭撿起掉落的小象痛哭的時候,夫妻二人歡呼雀躍地沐浴著女兒的淚水。
遊戲中後期的劇情中也穿插過好幾次女兒分別找父母說話,已經沒有靈魂的夫妻自然不會搭理女兒,但女兒的反應更像是一種習以為常的平靜。在劇情的最後一幕,公交站臺等車的女兒終於向父母說出了自己的心聲,原來她一直以為自己是引起父母爭吵的原因,並決定通過離開換回父母重新做朋友。
那麼,在玩家看不到的時空中,女兒到底經歷了什麼便不言而喻了。
在某種程度上,小象象徵著女兒。他們都希望能與這對夫妻玩耍,都通過對話向這對夫妻求救,都被這對夫妻無視,都被這對夫妻傷害。
![](https://image.gcores.com/649732a9f344153277c88663a5c643ac.jpg)
四、沒有必要的複合
遊戲的最後,夫妻二人重新愛上對方,並找回離家出走的女兒,並最終完成了家庭的修復。一家三口手牽手走在回家的夕陽中。
我的不滿在於遊戲的結局混淆了個人的成長與雙方的愛情,這種結局實在是倉促、隔靴搔癢且沒有必要。
丈夫的激情是園藝,妻子的激情是音樂,園藝與音樂代表著夫妻的自我,是他們對生活的激情。但是妻子在找回自己的時刻卻是和丈夫擁吻起來了(?)。剛各自找回自己的夫妻二人怎麼就迅速愛上對方了?所以他們對夢想的激情等於愛的激情嗎?
曾經擁有夢想與激情的夫妻二人在結婚生子後遺忘了自己,變成了麻木不仁且一地雞毛的大人,如今找回了激情後再一次義無反顧地走進家庭,彷彿過去發生的事情就不存在了,嘻嘻哈哈裝傻充愣地巧妙閃避了二人當初走向分裂以及女兒悶悶不樂的原因。
二人在遊戲中從爭吵不休到配合默契,在家庭瑣碎中找到了自己的激情與愛,在這樣的敘事中,個人的成長與家庭的溝通便成為了更有價值的部分,婚姻的複合也就成了一件可以但沒必要的事情。
比起遊戲裡呈現的結局,我更希望看到夫妻二人脫下沉悶的衣服,丈夫穿上園丁的圍裙,妻子輕輕哼著歌,夫妻二人將女兒的小象縫好,陪女兒去趟遊樂園,一家人坐下來好好聊聊。無論夫妻二人是否離婚,這都不是難事。愛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溝通與理解才能解決問題。
但誰讓自我成長、家庭溝通的主題沒有破鏡重圓的愛情有噱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