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家好啊,這裡是因為各種奇奇怪怪的原因被你盒定義為時政/政治作者的WeyArk。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經歷過很“喪”的時期,感覺自己一事無成,一無是處,沒有自己世界會更好?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首充滿力量的,試著給人帶來希望的一首歌,來自陶喆的第三張專輯《黑色柳丁》中的一首歌,《蝴蝶》。

“在這個糟糕的世界裡呼喚愛”
在2003年的《Soul Power I》演唱會上,陶喆曾經分享過他創作《黑色柳丁》中第三首歌《Dear God》的感悟。
這首歌是我,(某個不讓說的事件),事情過去兩個禮拜後寫的一首歌。(這首歌)是一個禱告,是一個祈禱,希望這個世界,不要再有戰爭。
(《Dear God》是一首非常好的歌,也是我打算有時間寫一篇的,但今天的主角不是他。)
和《Dear God》的創作感悟相同,《黑色柳丁》的整張專輯都充滿著陶喆對於“愛”這個字以及其所代表的含義的思考。
《黑色柳丁》發行於2002年8月,是陶喆沉寂了兩年半之後的迴歸作品。正如分析作品和事件繞不開歷史背景一樣,陶喆的第三張專輯也有著特殊的歷史背景。
彼時正值千禧年的關頭,人們在對未來的美好憧憬中迎來了21世紀。未來會怎樣?沒有人知道,但大家都希望世界會變得更好。
而在“明天會更好”的背後,世界卻籠罩在陰霾之下,各種天災和人禍,許多的人為此而喪命,更多的人無家可歸,電視機裡24小時不間斷的暴力事件,不禁讓人開始懷疑世界是否真的會變得更加美好,未來是否會更糟糕。
此時的陶喆正在LA,他沒有遇到很壞很壞的人,而是在準備自己的第三張專輯。他在洛杉磯從零開始搭建了一個新的工作室,然後從零開始準備自己新的專輯。
在《黑色柳丁》的發行詞中,有這樣一段話:
陶喆第三張專輯的創作,無疑是一段艱辛的心理過程。這短短的二年半,不只是他身心趨於成熟的重要時期,同時個人的小我也隨著整個世界的震盪而波濤起伏。各種災難頻發,讓我們意識到,原來新世紀的歡樂氣氛如此虛幻,24小時即時新聞不斷重複的竟然是永無休止卻真實存在的暴力仇恨…剎那間,唯一卻簡單的主題浮現,陶喆選擇了一個亙久不變卻也難以理解的字:愛。

筆者印象很深刻,當面對“如何停止人類永無休止的紛爭”時,曾有兩種不同的答案。一種是《進擊的巨人》裡調查兵團前團長埃爾文的回答:“只有當世界只剩下一個人時紛爭才會停止”。另一種則是一眾文藝創作者呼喚的“人人心中都有愛”。前者固然是最簡單的方法,但卻簡單粗暴,且頗有“否定人類存在的意義”之嫌疑,而後者雖然難如登天,看似是白日夢,但是無疑這是在維繫人類層面最好的回答。就好像John Lennon的《Imagine》裡的那句
You may say I'm a dreamer.
你可能覺得我是在痴人說夢,
But I'm not the only one.
但我決非是孤單一人。
I hope someday you'll join us.
我希望有一天你會加入我們
And the world will live one.
那時世界便會迎來大同。
讓我們回看《黑色柳丁》這張專輯,柳丁是臺灣具有代表性的水果,外表顏色鮮豔,但陶喆卻將其置於黑色的環境之中,又是何意呢?有一個廣為流傳的說法認為“黑色的柳丁,黑色寓意腐敗,而柳丁則代表臺灣,黑色柳丁即暗諷臺灣腐敗的社會”。但如果從整張專輯的製作理念出發,這個說法多少會因為其過於政治化而顯得不正確。從筆者個人的角度來講,“黑色”是這個動亂的世界,而“柳丁”不僅是臺灣的代表,還有著鮮豔的顏色,其代表的更多的則是“愛”與“希望”。《黑色柳丁》的專輯封面是一個人的眼睛,而在深黑色的瞳孔中其中突兀地出現了一個有著鮮豔橙色的柳丁,其更多蘊含的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雖然是個糟糕的世界,但不能因為滿目的黑色而忽視了那微小的愛與希望”。
《黑色柳丁》雖然好評如潮,但在次年的金曲獎評選中卻顆粒無收,甚至沒有提名,只有陶喆本人得了個“最佳男演唱人”的提名。但在其他的獎項評選上,《黑色柳丁》做到了得獎無數,實現了“環金曲獎霸榜”。

《蝴蝶》是一首給人力量的歌
在浙江衛視製作的音樂類節目《天賜的聲音2》第一期裡,陶喆分享了他在創作《蝴蝶》時的感受。
《蝴蝶》這首歌對我個人來講很重要,我寫這首歌的時候,是我人生的一個黑暗期,可是我在這首歌當中得到了一種力量,哪怕你覺得自己被遺忘了,哪怕你現在還是很辛苦,可是你要記得,你將是這隻蝴蝶,希望(這首歌)又可以打開我的翅膀,又可以變成這個蝴蝶,王者歸來。

《蝴蝶》這首歌在編曲上有一個不同於其他大部分歌曲的獨特之處,那就是它沒有任何的前奏,鋼琴第一個和絃出來,人聲部分就馬上跟著出場。印象中前三張專輯裡應該只有《望春風》也沒有前奏。而伴奏部分的這架鋼琴,在經過後期混音的特殊處理下,與常規的鋼琴相比顯得更加乾澀沙啞,這一切都讓人彷彿能看到一個孤獨的身影站在一片廢墟之中。
當這世界已經準備將我遺棄
像一個傷兵 被留在孤獨荒野裡
開始懷疑我存在有沒有意義
在別人眼裡 我似乎變成了隱形
難道失敗就永遠翻不了身
誰來挽救墜落的靈魂
鼓組——整個編曲中真正有力量的伴奏部分,出現在副歌部分的開始,而副歌正是“你”出現的那個時刻。
每次一見到你 心裡好平靜
就像一隻蝴蝶飛過廢墟
我又能活下去 我又找回勇氣
你的愛像氧氣幫忙我呼吸
整首歌最有力量的部分,是Bridge的部分。在這一部分,陶喆將所有充滿力量的,帶有溫暖色彩的樂器都集中到了這一部分,並編寫了整首歌中最出彩的、最有力量的和聲。如果說主歌部分是荒原中破敗的廢墟,副歌是一隻只蝴蝶飛過這片廢墟,那麼Bridge則是一隻只蝴蝶聚集在一起,並在最後一段升調的副歌中帶來了“雨過天晴”。
愛我這樣的人對你來說不容易
我的痛苦你也經歷 你是唯一
陪我到天堂與地獄
在最後一段副歌結束後,主要的聲音部分仍然還是那架乾澀的鋼琴和人聲,但在貝斯在低頻部分的鋪底下,這段聲音不再像是前面的廢墟那樣荒涼,而是更加溫暖,就好像是一隻蝴蝶一樣,撲動翅膀,慢慢飛向充滿希望的遠方。

“感謝那個愛我的你”
正如前面所述,《黑色柳丁》這整張專輯的主題就是“愛”。
整張專輯裡的所有歌都講述了“愛”這個字的不同方面。主打歌《黑色柳丁》展現了沒有愛的人的悲慘狀態;《Dear God》向“雲端之上”呼喚著給予世人心中以愛;《討厭紅樓夢》向傳統的不自由的愛情觀說“不”;《宮保雞丁》告訴人們愛不需要物質,它是如此簡單……
而《蝴蝶》則是一首讚歌,讚美那些在我們人生中灰暗時期照亮我們的人。
“你”所指代的是誰?這個“你”並非是一個特定的人。他可以是在你因為沒考好而垂頭喪氣時安慰你說“人生不應該被分數決定”的爸媽,可以是你因為失戀而痛苦不已時陪在你身旁喝救喝到不省人事的最好的哥們,可以是你在事業失意時向你許諾會陪伴你直到你東山再起的愛人……所謂的“你”,其實就是那些在你人生中的每個灰暗時刻,仍然用愛照亮著你內心的灰暗角落,用愛託舉著你,直到你從廢墟中走出來。

《蝴蝶》在曲調上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相較於相較於其他歌曲,《蝴蝶》整首曲子在音高上都維持在陶喆可以使用真聲歌唱的水平,尤其是副歌部分,陶喆難得地沒有在副歌做任何的炫技,而是選擇直接使用真聲完成,因為《蝴蝶》所想要表現的愛,不需要任何的修飾,它就是那種直接的、充滿力量的。
事實上,在需要真情流露的時候,陶喆從來不會去試著去加入更多的元素,他一定會選擇去用最真實的一面去面對。參考為奧運健兒寫的那首《桂冠英雄》裡,在最後一段副歌裡,陶喆直接唱破了音。他本可以選擇避開這個真聲,可以通過後期去切掉,換成更好的、更完美的聲音,但他選擇把破音的部分保留了下來,因為這就是他需要的真情流露。

寫在最後
在陶喆的自傳電影《11號產房》中,他曾談論到這張專輯的創作目的:
我希望能創作這樣一張專輯,它不需要多複雜,它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去感動人。

在藍專中陶喆寫了一首歌,名為《愛很簡單》,但到了5年之後,在黑專裡,陶喆便為愛寫了12首不同的歌,裡面既有小愛,也有大愛,筆者認為這是陶喆作為一個創作者的成長的體現。陶喆的愛已經不再侷限於那句“I love you”,而是開始往更遠的地方飛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