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不思凡的迴歸
自“不思凡”這個名字隨著《大護法》響遍全國後,無數國漫愛好者都期待這位動畫人能夠再攜佳作出徵,征服全國影院和觀眾們的胃口。
但所謂慢工出細活,一部好作品向來都需要花時間打磨,在《大護法》之後,不思凡又轉頭投入創作當中,原定於以兩年一部的頻率,讓觀眾感受國漫的魅力。
只是在這5年來,不思凡先後搬出了《妙先生之憤怒的鴨子》、《大護法2》的預告,準備讓觀眾一飽口福。可惜的是受各方因素的影響,這兩部能否順利上映還是一個迷。
而那部雖披著“《大護法》姊妹篇”頭銜的《妙先生》卻又因為各種原因(非不思凡創作),沒能牽動觀眾的情緒,在豆瓣上僅獲得了6.2分的平庸成績。
正當觀眾們以為這位動畫人受制於各種因素,很難再鑄《大護法》的成就時,他突然帶著“一場雨”匆匆趕來。5月13日,不思凡公佈了新作《大雨》的首支預告,並定於2022年內上映。
《大雨》講述一對父子在得知一艘沉沒了5年的戲鼓船裡疑似有寶藏後,一同前往沉沒地尋寶,然而在這一過程中,父親被船員抓走,兒子“饅頭”為營救父親,而登上了這艘充滿謎團的船。
在這裡,饅頭遇到了形形色色的“戲伶人”,並與他們成為了好友。但一次意外中,饅頭卻被告知,戲鼓船上只有亡魂…
從公佈的預告中我們可見,《大雨》繼承了《大護法》的水墨國畫風,也融合了戲劇這樣的傳統元素,想必這次不思凡也會為觀眾呈上一場聯繫中國文化的視覺盛宴。
只是由於《大護法》的劇情晦澀難懂、《妙先生》敘事宏大但人物刻畫欠缺,不少人都對這部新作的故事持觀望的態度。
誠然,《大護法》和《妙先生》確實有不夠成熟的一面,但在不斷的創作中,不思凡也在一步步摸索學習,在幼稚低齡的國漫市場中開闢出黑暗成人的領域。也正因如此,那些在動畫中出現的各種政治隱喻雖晦澀難懂,但確實是有突破性的意義。
至於我們能否在新作當中看到他更進一步地成長,還是等正片的上映了。
02.不思凡的動畫是如何一步步“成人化”的?
不思凡和很多動畫人一樣,從小就想投身到漫畫創作領域,用手中的畫筆描繪一個奇幻的世界。只是這樣的夢想,很難在國產漫畫缺乏市場的環境中得到身邊人的理解。
因此在大學畢業後,不思凡也只能邊維持一份體面的工作,邊利用業餘時間畫漫畫,渴望終有一天,自己的創作能夠得到賞識。
然而在他獨自打拼了多年後,仍沒有一家漫畫雜誌看得上他的創作,這樣的經歷,讓他覺得自己也許立錯了夢想。所幸在迷茫的時候,不思凡遇到了Flash動畫,進而接觸到了動畫領域。
藉著多年的漫畫創作經驗,不思凡很快就將Flash動畫運用至得心應手,併成功讓自己的漫畫動起來。就這樣,他的第一部動畫《黑鳥》就此誕生。
從這部僅有7集,每集時長約5分鐘的自制動畫中,我們就能看到他對“黑暗”的執著。
該動畫講述一名浪客與黑鳥為了尋找一個名為“五伯”的老人而結伴前往昌化縣,並經歷了一系列“傀儡”事件。
這些傀儡身手異於常人,手腳能像橡膠一樣伸長、彎曲,輕易舉起一名壯漢;而後續出現的人面蛇蚯身,即便斷頭也能繼續活動、蠶食同類。
《黑鳥》雖線條簡陋、角色形象和神態略顯呆滯,但不協調的畫面反而將詭異的氣氛展現得淋漓盡致,讓人不寒而慄。其中傀儡蠕動、斷頭的那幾幕,更是成了不少人的陰影;而戛然而止的劇情,更是為這個故事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陰影。
浪客為找人而旅行、途經一個居民為傀儡的小鎮、傀儡疑似由活人煉成等,顯然在《黑鳥》中,我們能找到不少《大護法》的影子,也看到了不思凡想做“暴力動畫”的野心。
藉著這一反傳統的詭異動畫,不思凡迅速得到網友的賞識,也收穫了自己的第一批粉絲。
《黑鳥》的成功讓他堅定了做動畫的決心,2008年時,他辭去電信的工作,加入了位於杭州的娃娃魚動畫工作室,將全身心都投入到動畫的創作中。次年,便和團隊的成員創作出了《小米的森林》。
如果說《黑鳥》藏著不思凡“暴力”的野心,那《小米的森林》就是他踏出“政治隱喻”的第一步。
和質量低、時長短的處女作不同,在工作室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小米的森林》以16集、超過兩小時的總時長,完整的講述了一個唯美離奇的懸疑故事。由於結構完整,動畫也用更具衝擊性的畫面和故事傳遞出了更為深刻的理念。
故事講述的是主角“小米”在誤打誤撞中,闖入了一個有著異域文明的森林。這片森林原本是一個文明世界,然而在一次蟲怪的襲擊中,文明隕落,而隨著風浪的平息,人族與蟲族也維持了一段時間的微妙平衡。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平衡也逐漸傾斜,而小米的無意闖入,正好讓他目睹了平衡的變化。
身為原住民的人類原本過著靠山吃山的原始生活,而蟲族之王---母蛹的入侵打破了他們原本的生活,使得他們不得不冒著生命危險反抗蟲族。
在這點上,人類與蟲族的身份像是映射“原住民”與“殖民者”,後續登場的第三方勢力“姬禾司”則是前來瓜分蛋糕的新殖民者。故事的主線,正是這三方勢力的博弈,而小米則作為旁觀者,帶觀眾目睹了這場鬥爭。
當然除了政治隱喻外,不思凡也在當中穿插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以及與其他作品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伏筆。
例如《大護法》裡的太子曾提及過一個叫“裴定”的地方,而《小米的森林》中就有一個裴定人,且從外貌和其他細節可以判斷,此人很可能是長大後的“小鳴”;
在動畫中,蟲類捕食的方式也與花生人極為相似、而附身於小米身上的蟲,又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黑鳥》裡控制傀儡的蟲。
種種相呼應的設定,都暗示著不思凡創作的動畫其實都處在同一個世界。
而我們都知道想要運轉一個宏大的世界,並塑造好每一位角色從而講好一個故事,就必須要有相應的把控能力。那不思凡真有這個能力嗎?
從《大護法》票房和口碑相對一般可以知道,在大眾的眼光中不思凡是不及格的。而被噴得最多的槽點莫過於“人物代入感不強”,不管小米還是大護法,這兩個主角似乎都沒有在劇情上起到關鍵推動力,顯得可有可無。
但於我看來,這種“無存在感”,也可以說是“遊離感”,方才是這兩作(特別是《大護法》)最可寶貴的存在。
一來這些主角們都是有著各自的任務,劇中也展現出了他們的各種情緒變化的---這代表人物的刻畫是到位的。
而他們的“遊歷”則是交代出村莊的革命性改變不是他們引發的,而是自久遠之前就埋下的隱患,日積月累後在此刻爆發的道理。
這種創作手法,難道不比那些安排一個救世主登場的“開掛式”故事要更難能可貴嗎?也能對其中的隱喻表達得更深刻更有現實意義---不需要英雄出現,只要制度上存在某些弊端,那未來的某一天,人人都會變成英雄。
雖然在之後上映的《妙先生》一直都被噴“只有說教,沒有故事”,如在設定上,《妙先生》就拋出了一個沒有正解的題目---電車難題,由於善良的人心中會開出金色的彼岸花,而這又會使得周圍的人變成惡人,因此主角丁果為了拯救更多的人,不得不殺好人,救壞人。
“電車難題”的答案是否能被觀眾接受,還在於邏輯是否能順利融入故事和角色,並順利傳遞出符合主題的理念,引起共鳴。全篇就孝子、賭徒、賣身女,這三位彼岸花的宿主,講述了三個有關善惡之爭的故事,而在這其中又融入丁果對這些事蹟的看法,從而引出更深層次的見解。
只是受篇幅的限制,三位宿主的故事都是匆匆帶過,點到就止,這就導致觀眾尚未理順角色的動機和情緒,他們的故事就此落幕了,隨之而來的就是主角團那極具說教味的,對善惡的總結,進而影響觀感。
因為《大護法》的成功,每個人都對姊妹篇產生過高的期待,然而從評分網站中,我們總能看到“《妙先生》是一部沒有故事的動畫”、“沒有吸引人之處”這樣的評價。
但畢竟《妙先生》只是“掛頭銜”的作品,且拋開故事性不足這一點來說,這也是一部寓意深刻的國漫,能夠彰顯製作團隊的一定實力。
那你們說這次輪到不思凡“掌廚”的《大雨》,可能不被我們期待嗎?
03.結語
嘗試將同一角色融入不同的作品,塑造一個宏大的世界觀、嘗試加入黑暗和暴力等成人元素,改變人們對國產動畫幼稚的刻板印象、嘗試探討更深層的難題,進一步增加動畫的深意...
儘管當中也有表現不佳的部分,但我們確實能從他的身上感受到動畫人堅持創作、迎難而上的精神,國漫正是有著這樣的創作者,才有崛起的希望。
正如預告片中所說的那樣,《大雨》是不思凡的迴歸之作,而他也借戲伶人之口道出“你是來看戲的嗎”這句話,這既是在詢問主角饅頭,也是詢問每一位觀眾。
既然是來看戲的,那就期待在這部作品中,我們能夠看到不思凡導演的進一步成長,用一個更完整的故事,講述一段更深刻的道理,為國漫領域再添一份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