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人公是[三家分晉]中智的“主公”智瑤
智瑤出身
當初,智瑤的父親智申(智宣子)在世的時候,就曾為由哪個兒子繼承其卿大夫之位在家族會議上討論過。當時,智氏的族人智果明確表示反對智瑤繼位,他說:“不如(智)宵也。瑤之賢於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髯長大則賢,射御足力則賢,伎藝畢給則賢,巧文辯慧則賢,強毅果敢則賢,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賢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誰能待之?若果立瑤也,智宗必滅。”(這裡的“仁”與現代的仁義道德並不是一個概念,後面我再解釋)
智果的評價是:智瑤高大英俊、弓馬嫻熟、孔武有力、善辯聰慧、堅毅果敢。但是靠這些優點欺負別人,沒有仁德施政,智氏要寄了。
智瑤這些特點,作為一個行軍打仗的將軍,幾乎完美。果然,在之後的對外戰爭中,智瑤取得了巨大功績。
智瑤兵伐
趙鞅病逝後,智瑤取代了趙鞅的地位,一個初涉政壇的新星,他的理想也是匡扶晉國霸權,這是他與趙鞅的共同點,身為國之卿士,以國家為重。在趙鞅死後,他扛起了晉國的大旗,繼續著晉國的爭霸行動。
公元前472年,智瑤率領軍隊在犁丘與齊國上卿高無丕對峙,此戰中,智瑤身先士卒,作戰勇猛,晉軍看主帥都如此奮不顧身,個個拼死向前,齊軍招架不住,大敗而歸。智瑤親手俘虜了齊國大夫顏庚。
公元前468年,智瑤出兵討伐鄭國,晉軍進駐桐丘,鄭國向齊國求救,陳恆率軍救援鄭國,智瑤一聽說齊國的援軍一出,便撤兵了。智瑤對這次陳氏的插手大為不滿,臨走前派使臣數落陳恆“我攻打鄭國啊,是為了調查清楚陳國的滅亡原因!也算是為你們陳氏了卻一樁家事(齊國的陳氏本是陳國公族,陳厲公的兒子陳完奔齊,在齊國落腳生根)
這兩次戰爭時期,晉國內是六卿掌權,智瑤作為正卿雖說在朝堂上有更多話語權,但國內土地和資源基本被六卿掌握。智瑤一邊打仗調動資源軍隊收到掣肘,一邊需要提防國內混亂政局。此時,說智瑤是以一族之力伐齊討鄭毫不為過!這可能也是智瑤在鄭一遇齊國援軍立馬撤兵的原因吧。
或許是覺得自己一族外出征戰太吃虧。公元前464年,智瑤帶著趙無恤再次出兵,攻打鄭國,由於鄭國的妥協,一路上晉軍沒有受到應有的抵擋,很快晉軍就兵臨鄭都城下。智瑤以統帥的身份命趙無恤攻城,趙無恤想保全自己的實力,拒絕執行命令。
這也是智瑤始終不能取得更大的外戰戰果的本質原因——晉國政出私門。
主帥的命令不被部下所接受,智瑤火冒三丈:“你這斯,招人厭又沒膽量,趙簡子怎麼立你為嗣卿?”趙無恤反駁:“因為我能隱忍,這個對趙氏應該沒有害處吧?”
這次作戰,將佐不和,鄭都沒有攻克,卻也劫掠了鄭國大片物資,戰果豐盛,滿載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