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與豆瓣、知乎同名:沈某人
前言
《深海》是今年大年初一上映的“炮灰”,目前豆瓣評分7.3,口碑較高,票房9.19億,沒有“悶聲發大財”的《熊出沒》出色。
導演田曉鵬的《大聖歸來》帶來了國漫的“文藝復興”,這次的《深海》成功入圍柏林國際電影節新生代兒童單元。
《大聖歸來》
這部電影在視覺上無與倫比,美輪美奐的場景打造了夢境體驗,它“治癒”的主題安撫著每一個曾在漫漫長夜中前行的人。可是它的缺陷同樣不可忽視,狹小的、破碎的鏡頭令人倍感不適。
鏡頭狹小的室內
《深海》像是一部獻禮片,獻給那些曾被痛苦與無助侵蝕,如今雖抱有遺憾,但仍能微笑面對生活的人。
情節
《深海》的情節大致可分為四個章節。
第一章——現實,入海前
影片圍繞參宿構建了美好的母親形象,備受冷落的生活環境。通過媽媽曾講述的“海精靈”傳說搭建奇幻色彩,為第二章鋪墊。畫面偏向冷色調與寫實風格,將參宿的生活環境展現給觀眾,強化了觀眾對於參宿渴望母親的理解。同時表現母親對於參宿的冷落,暗示參宿的期望不會有結果。
孤獨的參宿
如其來的巨型風暴隱去了參宿現實的落水,打開了奇幻的通道,對母親的期望與追尋也就此展開。
第二章——深海
參宿落入大海後,迎面而來極致華麗而又唯美的色彩將第一章冷酷的色彩擊碎,影片的奇幻之旅正式拉開。
美輪美奐的入海
參宿在大飯店裡的遭遇與現實一一對應,同時重要人物——南河的出現令奇幻色彩倍增。第二章通過各種海洋生物的人形態構造具有活力的飯店生態,令“南河”這個貪婪又心善的形象與參宿產生交集,使參宿走入了成人的世界。
貪婪的南河
參宿留在小鎮後,畫面迴歸冷色調,被拋棄仍是參宿的現實。
冷色調的小鎮
第三章——深海之眼
參宿被南河拯救,對應到現實中,參宿的意識模糊,因此“深海”世界變成了她所期盼的那樣。突如其來的現實告訴觀眾這就是一場夢。
突如其來的現實
此時引入“深海之眼”的概念,為本章確立了目標,同時與參宿最開始“尋找媽媽”的想法重合,目標的一致性推動劇情。
深海之眼
到達深海之眼後,影片從目的上將參宿與船員逆轉,參宿變成了阻攔的人。在參宿的認知裡“喪氣鬼”的形象徹底成為了自己,極力的自我否定將參宿拉回現實。
第四章——現實,入海後
參宿入海的現實消解了第二三章關於的深海世界,參宿痛苦的回憶展現了她一直以來的心病。
破碎的家庭
現實世界的色調依舊冷酷,直到再見南河,參宿從病床上醒來,她的父母重新接納她,逐漸迎來了新的生活。
參宿醒來
影片的人文關懷在此刻展現。
劇情整體比較出色,但影片第二三章的問題仍然存在。
劇情上構建了深海大飯店但沒有進行邏輯上的梳理,比如做菜、上菜等情節的展現十分不恰當,劇情上的混亂影響了邏輯的運作。南河在飯店裡奇怪的人物表現令人物塑造充滿重複性,突如其來的“深海之眼”沒有得到好的解釋,工具性太明顯。
總體來講,《深海》特殊的情節安排使二三章混亂與不合理處仍能得到解釋,關於夢境與現實的關聯值得被探討。但這明顯是一種取巧的模式,影片中不合理的內容可以被歸結到《深海大飯店的傳說》一書中,導演與編劇想展現過多的內容,但同樣是劇情結構限制了他們的創造。影片對深海大飯店、深海之眼等奇幻內容的展現處於“將滿未滿”,相應世界觀也僅僅塑造“一半”,空洞且缺乏表現力。這就使影片的主線模糊不清,它的空白被混亂且無關緊要的內容填充,觀影過程受影響。
孩子眼中的世界
《深海》的視角從參宿出發,從參宿落水後,電影正式進入了小女孩腦中的世界,一個現實與夢境交錯的世界。“深海大飯店”的誕生源於她看到的書籍,船長南河是書的主人。夢境中船長南河對飯店銷售如此熱心,帶入到現實裡則是他對書的保護。飯店的乘客排斥參宿,罵她是“晦氣”,是現實中參宿被冷落,被欺負的真實反應。南河暴怒後露出猙獰的面容,乘客遇水後露出“魚”的真身,對照著小丑南河在得知她不買書後暴跳如雷。這些成年人正反兩方面,像極了親生父親對她與小兒子的區別對待。遙不可及的母親寄託著她對生活的渴望,所以她急切地保護海精靈,與其說是去尋找母親,倒不如說是抓住活下去的動力。
抓住
她被遺棄,迷失在風暴中,落入恐懼的深海里。她的恐懼領小鎮接近毀滅,她充滿自責,就像是她認為自己是家庭破碎的原因。
隨著參宿在大海中的意識越來越模糊,南河對她的支撐越來越重要,夢境中真實的一面逐漸被參宿的期望代替。
參宿渴望著被愛,被關注。南河照顧她的情緒,船員關愛著她的一切,“深海號”航行幫助她完成願望,這一切帶給了參宿家的感受。參宿想露出笑容,可那個“尋找母親”這個遙不可及的願望依舊把她拖入深淵。
媽媽與南河的形象逐漸交融
現實中南河在海中堅韌又搞笑的鼓勵,支撐著參宿回到現實,放下了對母親的執念,對生活的希望轉移到了現實,參宿獨自面對陽光,不再需要依靠他人的關注活下去,影片情感昇華。
面對陽光的參宿
家庭之困
影片對父親著墨不多,塑造有意向反面靠攏。但父親的困境是不可忽略的。父親對原有家庭極其失望,有意地冷落參宿——原家庭的聯繫。從父親對待小兒子以及第二任妻子的表現,以及參宿曾經美好的家庭會議,顯然他能夠成為一個好父親,好丈夫。顯然原有家庭對他造成了不可忽視的傷害,但他錯誤地將傷害轉移到了參宿上,通過無視參宿來斬斷與原有家庭的聯繫。只有在參宿躺在病床上,他才意識到參宿對他來說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他才正視自己的困境。
爸爸帶參宿回家
參宿在家庭中就像外人一樣,父親甚至有意不讓她參與家庭合影。她也明白自己的處境,主動選擇逃離家庭。她在大人的世界裡選擇了孤獨,對弟弟則保持著友善與童真。從參宿對弟弟的態度可以看出她對家庭仍抱有渴望,也許是為了成全父親,她才會轉身離去。“媽媽”在參宿心裡的形象是美好的,但媽媽不回覆參宿信息等行為表明這個形象是虛幻的,是參宿在備受冷落的家庭中的精神寄託。媽媽即使參宿的寄託,又是參宿的恐懼。參宿清楚媽媽也在拋棄自己,只不過因為接觸不到,參宿才將自己對生活的期望寄託在媽媽身上。媽媽的離開變成了傷害,不斷地對自己,並由自己延伸到身邊的人形成壓力。在深海的夢裡,媽媽離開的形象變成了海精靈,所有人在討厭海精靈,倒不如說是那個不斷追尋海精靈的自己。當參宿放棄“媽媽”這個飄渺的願望,選擇真正拯救她的南河後,她的人生或許才剛剛開始。
參宿的新生活
影片對媽媽這個形象的處理相對巧妙。“媽媽”這個形象自出場,導演明確告訴觀眾這是參宿的想象,當觀眾帶入參宿視角感受母親形象後,參宿手機的聊天記錄又明確告訴觀眾殘酷的現實。在影片最後,參宿沒有和媽媽一起生活,這說明“媽媽”想象具體化,參宿不再像從前一樣渴望。參宿的媽媽可以看作當代許多女性的代表,她們面臨著工作與家庭之間的難題。參宿媽媽作為家庭主婦時放下了自己的工作,卻要遭受丈夫的責備。離開家庭後,她繁忙的工作證明了她的能力實際非常強。“要不是為了這個家,我早走了”悲傷的臺詞顯示著參宿是她與家庭唯一的聯繫,因此她就定離開後,便很少見參宿,與父親一樣,她也選擇去冷落參宿。
媽媽從不回覆的消息
缺點
影片的場面調度堪稱是災難。
本片採用1:2.35的畫幅,本身不適合拍攝特寫鏡頭,但導演幾乎是要將攝影機“懟”到人物的臉上。近景充斥全篇,鏡頭語言脫離深海大飯店的空間,但劇情上卻要求敘事依賴於空間,此處的矛盾造成觀影的不適。
缺乏層次感的畫面
在參宿進入深海大飯店後,場面十分混亂。導演似乎想通過鏡頭製造一定的混亂用於營造歡樂氛圍,但影片在空間敘事上的缺陷致使單個鏡頭需包含極多的內容,不恰當的安排令場面調度缺乏層次感,同時這使得“歡樂感”被場景混亂消解。
單看畫面,《深海》極其出色,水墨粒子特效只能用“驚豔”來形容。但畫面的不合理處還是無法忽略。
同樣是“小女孩誤入異世界”類似作品,《千與千尋》將女主“人”的特點與其他物種分開,而同為人的白龍在形態與能力上與女主相似。其世界構建也有意地將現實的人——千尋與奇幻的其他物種區分。
而《深海》通過場景的寫實構建了現實的基調,與《千與千尋》同樣進行現實與奇幻的區分。參宿作為人同樣體現著其特點,一舉一動沒有超過人的常規。在此基礎上,南河在絕大部分場景作為“人”存在,向觀眾灌輸了他是“人”的概念,但他有時超出常人的動作打破了影片現實的基調,此時參宿作為“人”令相應的場景顯得十分詭異。
南河詭異的動作
例如在南河救下參宿,“深海號”臨近破碎的場景尤為明顯。南河在燈旁邊像參宿做出展示傷口等訴苦的行為,他的動作顯然不是人能做出的,與此同時參宿的表現提醒著觀眾這是兩個人。如此奇怪的表現加上對比的反差令南河行為邏輯出現撕裂感。
結語
《深海》是私人化的故事,導演田曉鵬在《大聖歸來》取得成功後選擇花費7年,用夢幻的畫面講述了他內心深埋的經歷。也許像斯皮爾伯格的《造夢之家》一樣,別人看起來是多麼奇怪的內容,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其中的痛苦。
無論《深海》的缺陷多麼嚴重,能夠在當今國內院線看到一部導演用心呈現的、私人化的動畫電影,是我們這些觀眾的幸運。
題外話:實在懶得從新排圖片了,就直接從知乎上倒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