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扯:惡俗預警!為什麼二次元抽卡手遊必須要有很多美少女?分析一下文娛產業爭奪下沉市場背後的商業邏輯和心理博弈
閒扯:從《鈴蘭》三次試玩聊一下商業宣發背後的心理博弈
吐槽:關於《鈴蘭》試玩版和廣州核聚變一樣這破事……
閒扯:《鈴蘭》的機會與風險
反饋:角色技能學習機制有待商榷
反饋:有些反常識的地方說一下
反饋:主線和抽卡強行割裂得不償失
反饋:先把“致敬經典”放一放,從“擋槍”開始說
初雪老婆鎮樓!

在寫下本文之前,我大概翻了一下全網是否有類似的內容,沒有(也可能是我搜得不對沒檢索到)。那麼我就有幸作為第一個以金融投資角度分析遊戲強行上架銷售的事情。其實有很多網友肯定也懂,只是懶得總結而已。如有異議請在評論區補充。謝謝!
資本是中立的工具,是否作惡或者為善,全靠使用的人如何做。所以我覺得我們一定要客觀理性的對待資本,不要一看到“資本”兩個字就炸毛,毫無意義,資本只會按照自己的規律運作。我們生活在一個資本無處不在的世界中,就像網遊打副本一樣,一定要理解副本機制才能過關。如果不瞭解甚至不屑於瞭解,只是亂衝亂打,那就只會到處碰釘子,最後一敗塗地,變成網絡怨婦。
事一定是一步一步做出來的,而不是網上吵架吵出來的。如果吵架能解決問題,人類早已星辰大海。
與其說這是一篇科普,不如說是一篇遊戲製作組的自救攻略。不管是自己出資做獨立遊戲,還是給公司打工做公司項目,對金融投資原理最好要有所瞭解。這樣在和投資人談判或者向公司老闆爭取支持的時候,能知道話該怎麼說事該怎麼做比較容易切中對方心理要害。

在互聯網公司工作的朋友們對此應該深有體會。996加班就是為了快點,再快一點,再再再快一點,一定要抓緊時間爭分奪秒把APP做出來。只要完成度完整能夠運行,即使BUG多一點也無所謂,趕緊投入市場搶佔用戶份額。上市以後邊修BUG邊更新後續都無所謂,成品儘快上市最重要,以至於過於為了趕工,出現了“此APP以此BUG為啟動程度”的笑話。
如果不幸項目真的拖了時間,但公司又不允許的話,就只能強行刪除部分內容,讓項目呈現出一種“半成品”的模樣上市。很多遊戲我們都看到了,明顯就有很多內容強行刪除,就上架硬賣。
為什麼“時間”這麼重要呢?這是由股市來決定的。當然很多朋友會疑惑,我做獨立遊戲,自己這個屁點大的工作室,和股市有毛關係啊。我合作的發行商,和股市也沒關係啊。我自己和投資方發行商那邊的老闆都不炒股,到底有啥關係?
其實在現在我們這個商業社會,資本運作無處不在。你表面上看別人確實沒有上市沒關係,但他們背後的投資財團很可能就是上市公司,又或者你們遊戲投放的合作平臺是上市公司。

按照股市的規定,上市公司一年要出具5次財報,是4個季報和1個上一年年報。其中4個季報可以不由第三方審計公司審核,由公司自己財務盤點公告即可,但1個年報必須由第三方審計來盤點審核。審計公司盤點審計完以後,需要在審計報告上簽字背書。如果審計公司認為上市公司有問題,可以拒絕簽字,這樣不用負法律責任。如果審計公司簽字以後,上市公司爆雷財務造假,那麼審計公司要一起受到法律制裁。
每個上市公司包括創始人老闆在內,會有一批個人(和老闆一起創業打拼把公司做起來的元老們)和投行機構(國內外都有,不止銀行和投資機構,還有其他更大公司財團)在內的股東一起組成董事會。其實只要買入股票,無論是創始人老闆,還是小散戶,都是公司股東,理論上都是公司主人,當然也只是“理論上”。

上市公司發行的股票數量是有限制的,有流通股和禁售股的區別。流通股就是我們在股市中可以隨意買賣的票,禁售股是大股東們持有的票。股市為了保護投資人不被惡意拋售割韭菜,所以對大股東特別是董事會中股東所持的股票進行了鎖定,要分批分時解禁。
同理,如果公司出現了問題,那麼市場上的各路股東們就會開始拋售股票,造成了股票供過於求的情況,被系統判定為股價下降,所有有票的股東資產縮水,利益受損。
但事實上股價的漲跌原因很複雜,我上面只是連皮毛都算不上的皮毛。我不想多聊,大家看一下圖一樂即可。這個證券系統就是國家設立的各大交易所,其中的設備程序和工作人員都是高度機密,都是吃國家飯的。以我國的能力來說,不會出現被黑客攻擊篡改股價數據的惡性事件。當然我相信肯定有,只是被及時掐掉了。

在每次財報盤點審核的時候,董事會都是很緊張的,特別是那些投資機構。他們只是純投資拿分紅交易收益的公司,一般不會直接干預上市公司具體營運,多少都會給老闆面子。當然也有外部資方股東強行介入公司運作,和創始人老闆爆發矛盾的事情,也很多。老闆作假蒙機構的事情非常多,所以機構即使願意相信老闆,也要做好調查工作。
老闆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搞定這些投行機構。怎麼搞定?一切都看公司業績,說白了就是看財報。這也就是很多玩家恨得咬牙切齒的“老闆只會看財報,根本不懂遊戲,活生生把好工作室給搞散了!”說的是吧,EA?

老闆需要爭取到投行機構的支持,就要定期和代表們會面,報告商討公司情況。代表們會根據知悉到的信息來判斷公司未來的情況,返回公司上報。投行機構得到反饋以後,會決定是否繼續購買股票或者賣出股票套現。當然這些購買賣出的股票數量對於這些機構來說是很小一部分,但足以在短時間內對股價造成明顯影響。
作為明面股東們的大投行機構們當然不會賣完股票,那就等於徹底退出了,會失去對公司未來利益的享受權,但這些代表周圍肯定會圍攏著各路大大小小的遊資和小機構。代表們在完成工作下班以後,被小嘍囉們供著,當天晚上在會所裡摟著嫩模,就把自家投行機構對上市公司的看法消息說出去了。這樣市場上就會在第二天做出反應,股價會相應漲跌。
這些小嘍囉們也是相對於董事會來說小,對於散戶來說那都是巨獸。他們就需要這樣的內幕消息來操縱股價,收割散戶,就是莊家。

所以項目的完成時間至關重要。最關鍵的就是每年年底開始的年報審核,因為關係到公司具有法律責任的財報,所以老闆會非常重視。一般上一年年報是在每年3月15日~4月30日這個範圍內出,看公司各自的安排。
如果項目能夠成功及時嵌入年報審計環節中,讓老闆有東西可以和機構們談判,那麼項目組就是有功之臣,會得到老闆的重視。項目其實不需要真正賺到錢,只要把進度和未來的預期做一個明確的預判,以後是否真的能夠實現都無所謂。

股價下跌得太厲害,全體股東都會發脾氣,會導致更嚴重的拋售下跌,開始惡性循環。如果董事會其他股東因為利益受損和老闆發生衝突,是可以要求董事會投票將老闆踢出公司的。這個受法律保護,是上市公司股東合法權利。喬布斯以前就被蘋果票出去了一次,後來又被請了回去。
老闆那邊都要炸鍋了,項目組這邊還在想硬核情懷,還要打磨品質,還要追求完美,還要扛起國產遊戲的大旗,簡直就是鬼故事……_(:з」∠)_
董事會在對項目失去耐心以後,就會要求項目強行上市試一下,行就行,不行就拉倒。
所以其實遊戲最好不要老想著“多打磨一點時間”,時間拖得太久絕對不是好事。製作組負責人要從一開始就想好該怎麼做,保證項目進度可預期。其實公司董事會並不怕慢工出細活,怕的是磨洋工折騰半天還沒個影子。只要進度可控,時間長一點也是可以的。
像獨立遊戲這邊,製作人可以主動查一下合作的各方背後是否有上市公司。如果有,那麼多多注意進度,主動去和對方提出配合財報時間的方案,相信對方會很驚喜,從而獲得更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