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劉備篇】從市井小販到一國之君|三國殺 - 第1張](https://img2.tapimg.com/moment/etag/FkAl2ot04Mhfdr0Iv75rDTPulit3.png)
劉備的父親是當時幽州的一個小吏,官位很低,加上在劉備的幼年是就早亡了,所以家庭這塊對劉備沒什麼多大助力。但是家族有位叔父,經常幫助劉備,劉備當時的主業是織蓆販履。
雖然當時劉備貧窮,但是的的確確是漢皇后裔,這一點是劉備的一個很大的助力。因為人類社會從產生以來就有論資排輩的習慣,這也是後來劉備成為劉皇叔的先天條件。劉備和獻帝都姓劉,而且當時是有家譜的,所以獻帝認下劉備為皇叔。劉備自從成為皇叔以後,這讓劉備在社會上贏得了很大一部分關注,也為他後來成為蜀帝埋下了鋪墊。
黃巾之亂爆發後,劉備因討伐有功,被任命為安喜縣縣尉。後因鞭撻督郵,他棄官追隨毋邱毅,再次討伐黃巾軍,又被任命為下密縣縣承。但不久後他再次棄官,後又被任命為高唐縣縣令。後來高唐縣被黃巾軍佔領,劉備投靠公孫瓚。被舉薦為別部司馬,後升任平原縣縣令。
後來劉備投靠徐州牧陶謙。一年之後,陶謙病死,劉備順利接手徐州,自此有了自己的一點基業。但是,劉備在徐州遭到袁術的攻打,出征迎戰後又被呂布偷襲,妻兒被擒獲。經過糜竺周旋,兩人和解,劉備的妻兒被釋放。和解之後,他立刻招兵買馬,這引來了呂布的二次進攻。再次兵敗後,劉備投靠曹操,來到許昌。
![【專欄劉備篇】從市井小販到一國之君|三國殺 - 第2張](https://img2.tapimg.com/moment/etag/Fukq7gbRkmIsdvk6bpR_3ymmrZrf.png)
劉備在袁紹處收攏兵馬恢復元氣後,劉備藉口聯合荊州,便離開袁紹投奔荊州牧劉表。因為在荊州比較得人心,劉備遭到了劉表的堤防。劉備在荊州待了八年後,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一年後,荊州牧劉表病死,劉琮向曹操投降。諸葛亮勸劉備趁曹操未到先取荊州,但劉備沒有同意,而是帶著幾萬百姓一路逃亡。後遭到曹操的追擊,不得已又丟下百姓和妻兒逃亡漢津。
劉備在漢津立穩腳跟後,聯合東吳,在赤壁大敗曹操。攻下荊州四郡,後來又奪取江陵。經過26年的征戰,到了知天命的年紀,劉備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地盤。
劉備應益州牧劉璋之約,前往益州共同討伐張魯。而這一切其實是益州別駕張松的計謀,他意在幫助劉備取益州。劉備以人心不穩為由暫緩計劃。不料在半年之後,張松計謀被識破。劉璋因此與劉備反目,雙方開站。經過兩年征戰,劉備佔領益州。此時孫權派人向劉備討要荊州,被劉備拒絕,因此雙方開展。後因曹操進攻漢中,劉備迫於壓力,與孫權議和,平分荊州。劉備佔領漢中,在群臣的擁立下,進位漢中王。後來因為曹丕毒死獻帝,劉備順理成章在成都稱帝。
![【專欄劉備篇】從市井小販到一國之君|三國殺 - 第3張](https://img2.tapimg.com/moment/etag/FrRFdfxee1FnvgQ7S29b0xnh4zkS.png)
劉備治國是法、禮並用,威、德並行,強調“訓章明法”、“勸善黜惡”,亦即以法為體,著重公平客觀原則;以德為用,著重教化為本。以商鞅之法,卻不迷信其權威主義,取其理法,結合儒家教化,把行法與教化合而為一。經過這樣的“法治革新”運動,蜀漢政權的工作效率明顯提高,吏治也逐漸清明。
![【專欄劉備篇】從市井小販到一國之君|三國殺 - 第4張](https://img2.tapimg.com/moment/etag/FrvZVIJtAJmaGR2uNGkCQsfDAHmK.png)
***曾多次談論劉備,他認為劉備的優點主要於是善於用人,善於團結各方人士。而缺點則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好感情用事;二是不能區分主次矛盾。
縱觀劉備的一生,二十三歲起兵經過二十三年的輾轉漂泊,四十六歲請得諸葛亮出山。六十歲建立帝業,但剛剛建立帝業三年之後便撒手人寰。論才能,他早年不愛讀書,只愛狗馬音樂漂亮衣服。論用兵,他早年時常兵敗到處投靠別人。論治國,他以禮義治國,國法雖嚴,但百姓安居樂業。論謀略,劉備懂得以仁心籠絡人心,但政治目光短淺,奪取益州時由於手段不當,他失去了大部分民心。後來稱帝又操之過急,將私心暴露無遺,這也給後來蜀漢滅亡埋下了禍根。
![【專欄劉備篇】從市井小販到一國之君|三國殺 - 第5張](https://img2.tapimg.com/moment/etag/FkAl2ot04Mhfdr0Iv75rDTPulit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