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來說通過簡短精煉的詞語來描述一些行為,一般會把這些詞語用術語來進行概括,這能有效的減低溝通成本。
當然這是對於雙方都明白朮語的情況下,才能夠有效的減低溝通成本,對於行業外的人來說,有些術語聽著就非常的“迷惑”。
而作為玩家的我們也自然會用到很多術語,不少玩家口裡的術語不通過base64轉碼就完全聽不懂,想必許多新玩家都被這些黑話搞得神魂顛倒,不知所以然。
既然這樣,那我就簡單的為各位稍作解釋,看看這些玩家口中的黑話,到底是什麼意思,以及是如何誕生這些術語的。
祝福我吧,骰子之神
玩MMORPG的時候,許多玩家應該會聽到R點這個詞語,很好理解,就是Roll這個單詞的縮寫,意味轉動,轉動一下骰子。而有時候,也有玩家會使用RNG這個詞來表示一些遊戲的隨機要素。RNG是Random number Generator的縮寫,直譯為隨機數生成。
這個詞最早是用於編程當中,同字面意思一樣,是在電腦程序中出現的隨機字符。而後在遊戲設計領域中也得到廣泛的運用,我們熟悉的暴擊概率,抽卡概率,暴裝概率都與RNG密不可分。到了遊戲社區,這個詞語就有了另外一層意思。
在英文玩家社區中會時常用到這一詞語,這個詞在玩家口中的概念大概是依靠運氣決定某一件事情。就比如在遊戲中的隨機要素過多,使玩家不能把控遊戲的輸贏,通常就可以用RNG過強來替代。
甚至還衍生出了RNGsus一詞,有時也作RNGesus,是由RNG與jesus組合到一起的單詞,表示為骰子之神。
用法大概就是,你在打完副本要Roll點的時候,來上一句Blessed me,RNGsus!翻譯成中文可能就是給我出!這個時候你就能Roll到你想要的裝備。當然……這就是一個美好的願望。
目前這種說法已經不太流行,這個詞的誕生於電子遊戲還未發展的龍與地下城桌遊,當年的玩家被大失敗折磨的痛不欲生時,說不定就會時不時的來上一句“Blessed me,RNGsus!”
現在這批玩家可能已經玩不了遊戲了
肉鴿的範圍到底有多大?
Roguelike(漢化稱其肉鴿類)是近幾年突然火起來的名詞,是對於一種遊戲類型的定義,本意是指和《Rogue》這款遊戲相似的遊戲。《Rogue》這款遊戲是Michael Toy在1980年代開發的,這款遊戲之所以被模仿是因為他開創了地圖探索隨機和死了就重頭開始的模式。雖然最早有這個模式的遊戲也不叫《Rogue》,是另一款叫《蘋果園之下》(Beneath Apple Manor)的遊戲,但這個不是今天的主題,我們就日後談。
1980年《蘋果園之下》
由於《Rogue》這款遊戲的模式深受玩家的喜愛,陸陸續續就出現了許多模仿之作,比如《Moria》(1983)《Hack》(1982)《ADOM》(1994)等等遊戲,這個時候大家想要討論這一類遊戲,於是就衍生出了Roguelike一詞,就像Doom clone一樣,用來專門代指一類詞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如今也出現了更多的新詞,比如Roguelike-like、rogue-lite和rocedural death labyrinths等等。
為什麼一個很簡單的容易理解的Roguelike會出現這麼多特有名詞呢?這就不得不提Roguelike圈的一件大事:柏林詮釋。
因為Roguelike的含義在2008年的國際Roguelike遊戲開發大會中定義,而這場大會的地點在柏林,所以稱其為柏林詮釋。雖然說是國際Roguelike遊戲開發大會,其實充其量也就是幾個Roguelike愛好者組織的會議罷了,所以這則定義,大家看著樂呵一下就好,不必奉為聖經。
柏林詮釋其中的條例十分苛刻:
● 通過隨機生成地牢來增強可玩性
● 遊戲使用永久死亡機制
● 遊戲是回合制的
● 遊戲不應該有過多限制(non-modal)
● 遊戲應該為玩家提供完成同樣方式的多種不同方法,
● 不同方法的複雜程度應有所不同。
● 為了生存玩家必須妥善管理自己的資源
● 遊戲核心內容應是戰鬥遊戲
● 遊戲要求玩家探索地圖,尋找寶藏並杜絕背板
如果真要按照這上面的條例,現如今許多優秀的Roguelike遊戲,比如死亡細胞、哈迪斯等都不能稱之為Roguelike。所以對於柏林詮釋,不少人都嗤之以鼻,認為他阻礙了遊戲的發展,當然也有對定義十分讚賞的人,認為如果要對一個遊戲種類或類型進行研究的話,是有必要確定類型以及定義。
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待這則柏林詮釋,從我的角度而言,有利有弊,如果不加以規範,那隻靠隨機和死亡重開來定義Roguelike未免有些太廣泛了,那大部分的傳統棋牌、甚至PUBG,LOL等競技遊戲都可以稱之為Roguelike遊戲。
而如果限制太多,就比如上述的回合制,甚至柏林詮釋高階的必須是ASCⅡ編碼,那更是讓後來的開發者限制到了一個狹小的地界。
不過話說回來,本質上Roguelike只是讓大家直觀明白一款遊戲的大概,和動作、射擊、賽車等等分類名字沒有差別,就算不叫Roguelike,也能叫蘋果園之下like,終究只是一個迅速拉近玩家和遊戲距離的名詞,也真沒太大必要去較XX遊戲到底是不是某某類型的真了。
你怎麼這麼菜啊?
Noob我們都知道是新手的意思,在衍生一點就可以理解成菜鳥,不過我們今天網絡上稱菜狗或者菜B更多一點,前者可能有戲虐性一點,後者的攻擊性更強一點。但毫無疑問的是,這些都代指一個人,不太熟練,或者相較而言比較弱。
至於為何菜這個字會成為弱這個意思,其實也沒有一個定性,不過目前主要有這幾個說法,第一種說法在閩南語中,把Trainee這個單詞的空耳拿出來來聽就是菜鳥,你們可以快速讀幾遍試一試,而Trainee本意是指練習生,emm,這樣看來似乎雞哥說不定還真有某種緣分。
不過在聽完吳語、閩南語、潮汕語幾種方言後,似乎都不太像菜鳥,更多的時候鳥的發音更像“吊”,另外在一個西方傳教士紀多納編著的客英詞典中,有描述稱客家話就把初來乍到的人稱之為“新鳥”,可能在再加上外來語Trainee的傳入就變成了菜鳥。
當然這無從查證,如果有問題歡迎大家指出,一起學習。
還有一種說法是,我國古時候就有把菜作為低賤、瘦弱的代名詞,食肉者可以說是貴族,那麼食菜者就是賤民。
例如《禮記 王制》中也有提到:“雖有兇旱水溢,民無菜色。”可見很早之前的古人就已經開始在用菜這個字表示瘦弱之人。
史書中常在大荒大飢餓後描述吃不飽的百姓為“菜色”,例如:
《漢書》元帝紀:“歲比災害,民有菜色,慘怛於心。”
《魏書》:“時幽州年穀不登,州廩虛磬,民多菜色。”
《資治通鑑》:“入其朝不聞直言,經其野民皆菜色。”
宋代詩人柳永的《鬻海歌》中有一句就是:“驅妻逐子課工程,雖作人形俱菜色。”裡面的菜色形容人的面色瘦弱。
另外《說文解字》中說:“菜,艹之可食者。從艹采聲。”而《論語》中有對草字描述為:“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其中提到小人如同草一般,雖然只是一種比喻,但在後世文獻中,也有以草為賤的例子:
《舊唐書·姚令言傳》:“吾輩棄父母妻子,將死於難,而食不得飽,安能以草命捍白刃耶!”
《三國典略》:“臣三代被任,草命不能自死,羞見天地。”
既然官方史料和詩歌中都有使用菜和草這個字表示瘦弱,那民間各地肯定也能衍生出更多的用法,所以由此衍生出了很多把菜、草和低下,貧賤、飢餓綁定在一起的詞語。
尤其在明清之際,用菜、草等詞表示弱小、無能、低賤的資料不勝枚舉。
《明季南略》粵紀:“目不識丁,故綽號“草包”。”
《古今譚概》:“上官怒,叱之曰:“真草包!”信又應聲曰:“草包也在船裡。””
《三俠五義》:“你們為官做的,與我這草民何干?”
而且可以發現,越是世俗化的資料,越是能看見這些字眼,就包括上面所說《客英詞典》中,同樣記載了菜色也形容人的面色蠟黃,而在四川這邊方言中,面色蠟黃也有瘦弱之意。
現代編撰的《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中收錄了菜字在各地方言中的意思,其中無論南方北方都有指菜為無能之人,下棋時水平低的人等等。
所以說咱們說別人菜,那是古已有之。並且這種說法也是我比較認同的,循序漸進的演變,更符合事物的發展規律。不過也有可能是雙線並行,既有古話傳下來,也有外來語的引入才使我們今天菜有了弱的意思。
畢竟語言的演變本身就是一個複雜且嚴謹的學問,我也只是整理了網上的一些說法,具體來源和出處都不太能考證,難免有誤,也非常希望各位大佬能在評論區進行指正。
奶媽奶我!
奶媽大家都知道是什麼意思,在遊戲中,通常代指治療職業,如果治療職業是男性的話還會使用奶爸來稱呼,至於為什麼要叫奶媽,目前也有幾種說法。
第一種是說04年有一款韓國網遊《輝煌》中,有一個工會里的一個治療職業玩家ID是:上帝媽媽,然後有玩家在一次開玩笑中說“媽媽,給我一口奶吧”,然後在《輝煌》開始普及用奶來表示治療,而後也被轉移進了其他遊戲,用奶媽來表示治療職業。
最終幻想14 治療職業 賢者
不過我在搜索時發現04年1月份,就已經有另外一款網遊的線下聚會將治療職業稱之為奶媽了,而《輝煌》這款遊戲在國內大面積測試,已經到了04年的3月份了,所以很有可能在更早就有用奶媽表示治療職業的說法了。
為了追本溯源,我又找到了網遊流傳更早的版本,說是在01年上線的《奇蹟MU》網遊中,裡面的治療職業只能是女性角色,並且用以回覆的技能是一團聖光,就有稱之為“沐浴在奶水中”,隨著這些玩家轉戰其他遊戲,而後就被慢慢的傳進了其他遊戲裡面。
《奇蹟MU》 2004年國服上限
另外一種說法就是,認為很多遊戲中的治療職業都是女性角色,並且通常你懂的,而治療職業對於輸出職業或者防禦職業的“細心照看”,也比較像是現實生活中奶媽/奶爸對小孩照看,所以就自然而然的採用了用奶媽代指治療職業。
還有一種說法也是根據語言的變遷用奶表示治療,在古時候的牛奶就是非常養人的食物,所以隨著網絡時代的興起,有一些遊戲的回血道具有奶瓶,通過玩家的一傳十十傳百就把這個說法給普及開了。
作為一個本身誕生於千禧年前後的網絡俗語,已經很難考證具體的出處,尤其是這種偶然一聽知其義,但不能細究的俗語,我只能去推測以上這些說法的可能性。
目前我認為最符合的說法還是以語言的變遷來解釋,奶製品向來都是以滋潤,補養的功效流傳於民間,用奶來治療玩家的血量還是挺貼切的,傳播這個說法的途中,電子遊戲和網絡時代的興起也有著莫大的關係。
至於這個說法的起源到底從何而來,恐怕真沒人能說得清了。
總結
遊戲術語不僅是玩家之間快速交流的工具,更是遊戲文化的一部分。瞭解這些術語的起源和演變,既能幫助新玩家更快融入社區,還能讓老玩家更珍惜這些在遊戲歷史中積澱下來的文化符號,甚至從遊戲中傳出來的某些術語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僅是一個連接玩家的橋樑,更是推進語言發展的動力艙。
每一個術語的背後,都承載著玩家們共同的記憶和經歷,見證了電子遊戲發展的歷程,瞭解這些術語起源,也算是對遊戲文化的一種熱愛和傳播,當然如果是將術語作為炫耀自己的知識的儲備量,那就有些本末倒置了。
筆者學術不精,有錯誤的地方還望各位指點一二,所提到的只是遊戲術語當中一些很小的東西,也十分歡迎大家來和我一起交流遊戲文化,那麼我們下篇文章再見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