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存歷史最長的角色扮演遊戲公司之一:混沌元素簡史(一)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9-29 16:04:18 作者:樂博睿 Language

混沌元素是現存歷史最長的角色扮演遊戲公司之一,本文作者於1996-1998年就職於這家公司,並致力於介紹業內各家公司的歷史,讓我們來看看他的個人心得與見解。

1975年年初時,市面上只存在一款角色扮演遊戲,那就是《龍與地下城》,因此混沌元素(Chaosium)(當時被稱為The Chaosium)當年成立併發布格雷格·斯塔福德(Greg Stafford)的《白熊與紅月》(White Bear & Red Moon)時是作為桌面遊戲公司,而非角色扮演遊戲公司也就不足為奇了。

桌面遊戲起源:1975-1981

在1966年還是大一學生時,斯塔福德就開始創作格羅安薩(Glorantha)世界。然而在收到一本奇幻同人誌異常粗魯的拒信後,斯塔福德反而決定不去投稿發表,而是將描寫格羅安薩世界的第一部作品以“由自己譜寫故事”的形式問世,這就是遊戲《白熊與紅月》。他也沒想過要自己出版這個遊戲,但是他把它賣給三家不同的公司後,每家公司都停業了(或者沒能起步),再加上塔羅牌對此事的占卜顯示出吉兆,他最後決定遵照這個指示,自己出版《白熊與紅月》。

《白熊與紅月》

《白熊與紅月》混沌元素公司便由此誕生了,《白熊與紅月》也在1975年得以出版。

在1975-1981年間,混沌元素出版了11款不同的桌面遊戲,有一些遊戲有多個版本,其中大部分遊戲未被記載於角色扮演遊戲的歷史中,但也有例外:

格羅安薩的古早世界隨著1975年《遊牧神》(Nomad Gods)的出版而得以延續。該系列的第三部遊戲《幸運與死亡大師》(Masters of Luck & Death)曾被提上日程,但從未出版。

《遊牧神》

《遊牧神》格雷格·斯塔福德於1977年出版的《艾爾瑞克》(Elric)是一款基於邁克爾·摩考克(Michael Moorcock)授權的戰爭遊戲。我們會看到,這項授權後來幫助混沌元素拓展了遊戲產品線。

《艾爾瑞克》

《艾爾瑞克》格雷格·斯塔福德於1978年出版的《亞瑟王的騎士》(King Arthur’s Knights)趕上了冒險遊戲的第二波浪潮——跟隨戰術研究規則公司(TSR)發佈《地牢》(Dungeon)的腳步。冒險遊戲為慣有的桌面遊戲模式帶來了角色扮演遊戲的一些概念,像是可以成長的單個遊戲角色。等講到混沌元素於1984年出版(也許是)最有名的桌面遊戲時,我們還會再遇到冒險遊戲這個類型。

《亞瑟王的騎士》

《亞瑟王的騎士》追隨早期一些先鋒遊戲公司的腳步,如阿瓦隆山丘(Avalon Hill)和模擬遊戲出版公司(SPI),混沌元素早年出版的其他桌面遊戲大部分是戰爭遊戲,有些規則比較簡明,有些則比較複雜。不過混沌元素在1981年時停止了這類遊戲的發佈,因為他們蓄力四年,默默建立了一股新的力量。

那就是角色扮演遊戲。

角色扮演遊戲起源:1977-1981

幾年前,在機緣巧合下,格雷格·斯塔福德收到了可能是史上第一份被賣出的《龍與地下城》。當時,他有一位住在威斯康星州瓦爾納湖的前合夥人正在從一個印刷商處拿取商品目錄冊,在那兒遇見了一位年輕的男士——恰是加里·吉蓋克斯(Gary Gygax)——正在拿取第一版印刷的《龍與地下城》。斯塔福德的合夥人知道他當時也在製作一款奇幻遊戲,就直接從吉蓋克斯手裡買了一本印刷好的《龍與地下城》,寄給了斯塔佛德。

不久之後,斯塔福德也決定將格羅安薩世界作為角色扮演遊戲發行。一開始的嘗試由亨德里克·簡·菲佛(Hendrik Jan Pfeiffer)、阿特·特尼(Art Turney)和雷·特尼(Ray Turney)負責,計劃將《白熊與紅月》作為《龍與地下城》的擴展出版,但是斯塔福德更願意為格羅安薩世界製作一款原創的角色扮演遊戲。因此當他在一次灰港聚會[注一]上遇到史蒂夫·佩林(Steve Perrin)、史蒂夫·亨德森(Steve Henderson)與沃倫·詹姆士(Warren James)後,他們就開始計劃這件事——雷·特尼(Ray Turney)後來也會加入這支由開發者組成的新隊伍。《符文尋旅》(RuneQuest)的系統由此進入了開發階段。

1977年是混沌元素開始發佈角色扮演遊戲的元年。在當時的年代,每個人都在為初版《龍與地下城》發佈擴展。儘管斯塔福德決定避免讓格羅安薩走上這條路,他還是很樂意出版史蒂夫·佩林(Steve Perrin)和傑夫·平佩爾(Jeff Pimper)基於《龍與地下城》怪物手冊創作的《世界怪物大全》(All the Worlds’ Monsters)。

《世界怪物大全》

《世界怪物大全》《專家級龍與地下城》在同年稍晚的時候也出版了配套的怪物手冊,但作為擴展的《世界怪物大全》仍然使混沌元素躋身於角色扮演遊戲的出版商之列。當時這個新興行業僅由戰術研究規則公司、飛翔水牛(Flying Buffalo)、遊戲設計工坊(GDW)、裁判工會(Judges Guild)、奇幻遊戲無限公司(Fantasy Games Unlimited)、元遊戲公司(Metagaming Concepts)和其他一些更小的公司組成——在這段角色扮演遊戲的萌芽時期裡,混沌元素可能是僅存的兩家公司之一。

同年,混沌元素差點發布了另一款著名的角色扮演遊戲——《阿度因魔法書》(Arduin Grimoire)。戴夫·哈格雷夫(Dave Hargrave)將這部遊戲的手稿提交給混沌元素,但最終因為太像《龍與地下城》的衍生版,沒有自己的完整系統而遭到拒絕。儘管混沌元素很樂意出版《龍與地下城》的擴展資料,但如果要出版完整的遊戲,他們還是想要有擁有自己獨特系統的遊戲。

1978年起,混沌元素開發出了自己獨特的遊戲系統,開始以《符文尋旅》為起點,出版自己開發的基礎角色扮演(Basic Role Playing)遊戲系統。我們等會兒再講《符文尋旅》這個遊戲,但直到1981年,混沌元素仍然保持著一個真正業內巨頭的水準。

《符文尋旅》

《符文尋旅》1979年,他們開始發行一本綜合性的角色扮演遊戲雜誌,叫做《嶄新世界》(Different Worlds),由混沌元素的第二位員工江原正(Tadashi Ehara)監製。

接著,在1981年,混沌元素髮布了一款在業界前無古人的作品,可能在威世智(Wizards of the Coast)的《原始律令》(The Primal Order)於1992年發佈之前,這部作品也是後無來者,這就是1981年出版的《盜賊世界》(Thieves' World)——一款基於魯伯特·阿司匹林(Robert Asprin)同名系列小說的角色扮演遊戲擴展產品。

《盜賊世界》

《盜賊世界》《盜賊世界》之所以特別出名,是因為它是最早大量兼容多個數值系統的角色扮演遊戲擴展產品,還有對應不同遊戲的規則,包括《專家級龍與地下城》、《幻境冒險》(Adventures in Fantasy)、《騎士與魔法》(Chivalry & Sorcery)、《勇者鬥惡龍》(DragonQuest)、《龍與地下城》、《幻想旅程》(The Fantasy Trip)、《符文尋旅》、《旅行者》(Traveller)和《洞穴與巨人》(Tunnels & Trolls)。遊戲的致謝名單非常驚人,充斥著許多那個時期的遊戲界名人,包括戴夫·安納森(Dave Arneson)、埃裡克·古德伯格(Eric Goldberg)、馬克·米勒(Marc Miller)、史蒂夫·佩林(Steve Perrin)、勞倫斯·錫克(Lawrence Schick)、格雷格·斯塔福德與肯·聖安德(Ken St. Andre)。

《盜賊世界》也是混沌元素少數幾個可以在自己的奇幻遊戲系統中合法使用戰術研究規則公司商標的早期角色扮演遊戲作品之一,這是因為戰術研究規則公司在1980年出版的《神與半神》(Deities & Demigods)中未經授權地使用了“美尼博內”與“克蘇魯神話”兩個商標,兩者都是混沌元素當時正在開發的遊戲。雙方達成了一項交易:混沌元素有權在《盜賊世界》中使用戰術研究規則公司的商標,作為交換,後者可以繼續使用兩個神話商標……諷刺的是,由於大眾對惡魔崇拜的畏懼,戰術研究規則公司幾乎立刻停用了這兩個商標,而這種畏懼當時正在業內不斷升溫。

不過1981年標誌著混沌元素早期時代的終結,他們不再為其他遊戲製作通用擴展作品。五年後他們又短暫重啟了這個方針,為美凱米亞出版公司(Midkemia Press)於1986年出版了《衝擊平原》(Carse)和《城鎮》(Cities),並於1987年出版了《圖蘭群島》(Tulan of The Isles),但混沌元素為其他出版商提供支持的時代已經大致結束了,因為他們自己開發出了一款成功的作品:《符文尋旅》。

注一:灰港聚會(Greyhaven party)是由作家兼詩人保羅·齊默(Paul Edwin Zimmer)在位於伯克利的一棟房屋內發起的文化沙龍,戴安娜· L. 帕克森(Diana L. Paxson)等名人都曾是這裡的房客。

原文地址:https://www.rpg.net/columns/briefhistory/briefhistory3.phtml

作者:Shannon Appelcline

翻譯:卡林爾

校編:櫻庭若雪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