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昔昔鹽(武定春、夏、秋、冬,奉義秋),一模一樣(奉義春、夏、冬,伏威春、夏、秋、冬),辛棄疾(掛名)
春:
武定:元年春,群豪並舉,烽火連天。壯士發於成都,猛將聚乎武定。逐鹿原,掃狼煙,戰不旋踵,兵不畏銳。雖有堅壁,莫不拔之;雖有強敵,莫不討之。東臨蒼梧,南極昭平,西平漢嘉,北逐金城。四境之內,賊無遁形,南征北討,終無戰事。
伏威:天地初開之時,伏威聚大勢而起,氣運鼎盛,大有一吞山河之起勢,然未想此勢竟為一武定內奸作祟。現內奸曝露,起勢漸弱,人力凋零,然眾將士浴血奮戰,倚仗將軍威名,爭得與武定一決雌雄之氣勢。
奉義:萬物出現之先,奉義天機示弱,然仍不缺大義之士投入義軍,在天下大勢到來時仍有一戰之力。奉義管理混亂,缺乏指揮,加之人力稀缺,難以控制所屬疆土。但其中出現一奇人,領先天下人搶先成為18級大佬,令奉義誕生希望。
夏:
武定:元年夏,眾將開疆,群狼拓土。午時漢中城破,碑海北以功進刺史,尋禪於凡凡。會碑海北與趙傳奇有隙,時有譏諷之語。傳奇素狂直,嘗叫罵於微信,眾好言相勸,方少歇,日不移晷,復與趙子龍(趙無恤)、一模一樣激辯,幾欲分崩。昔昔鹽曉以大義,多方勸解,終不復言。戌時,又破永昌,凡凡坐領州牧,武定大勢初成。
伏威:元年夏,伏威午時緊隨武定拿下建業,凡人登上刺史之位。戍時,伏威艱難拿下南海,族長升任州牧,但凡人未曾在南海攻堅中出現,部下頗有微詞。
奉義:元年夏,奉義人數依然較少,所以在午時進攻洛陽時,落後許多,而且在戍時未能攻下晉陽,落後於其餘勢力。
秋:
武定:元年秋,精兵銳卒臨於潭中城下。少焉,潭中城破,武定各部閃襲伏威,大破之。伏威部敗退耒陽城內,以圖再起。旋戰於耒陽,萬軍齊發,高城鼓動。或嘆曰: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兩軍既接,各有來往,進退不期,勝敗難測。武定軍往來衝突,忽而攻西門,忽而襲北門,奪之,又奪之,幾經更替,將未疲而糧已盡。未時,伏威軍退,武定亦無再戰之力。申時,伏威陰結奉義,南北共進。武定棄耒陽及南方諸郡,北逐奉義,直驅河曲。三方角力,乾坤未定,而三軍已憊怠,軍士盡飢色。
伏威:元年秋,將士經驗不足,難以爭奪潭中,只得將潭中讓於武定。但眾將士不離不棄,與武定眾人在譚中至耒陽一線拉鋸,最後仍未分出勝負。
奉義:元年秋,奉義先下晉陽,尋盟伏威,緩圖靈州,然力不自濟,敗於武定,且戰且退,死守河曲,已而攻勢少解,飼機反攻。奉義地狹人稀,而舌劍常鋒,嘗辯於世界頻道,未果,時人譏之。
冬:
武定:元年冬,金城萬丈起兵戈,咸陽千軍燃戰火。午時,武定三軍猛攻咸陽,奮殺一千八百軍。咸陽西門破,將士少歇。轉而北驅,卻奉義七百餘里,義雖有心頑抗,終無力退敵。戌時,帶甲百萬,衝殺內城,鏖戰數時,咸陽城下。州牧凡凡進位稱王,睥睨天下。自武定起兵,至咸陽稱王,止四季而已。
伏威:元年冬,伏威與奉義聯合進攻徐州,慘遭失敗,只得掉轉槍口進攻武定。此時武定進攻咸陽,無力防守,丟失建寧以外的土地。伏威由此可見仍有一戰之力。
奉義:元年冬,奉義軍進攻徐州,雖有伏威軍相助,但仍然失敗。奉義士氣低落,雖想由靈州方面推進,但收效甚微。相反武定攻下咸陽後,潼關難以防守,被武定攻下。
時局圖:作者水平有限,大佬輕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