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者,華夏自古便有之
不論是青史上赫赫留名的將領、文人筆下刀光劍影的俠客,又比如代代傳承的傳武宗派,老外趨羨的入世傳奇,這些無一不能說明
武學,是真實的
然而,當代中國的普通人,暴力於其生活幾已杜絕。與之論武,或曰文章圖譜,神似而不具其形;或曰動漫視頻,形存但難得其神
大白話就是,武學是使用人體的學問,雲是雲不明白的。

兵器是人體的延伸
遊戲與武
然,遊戲者,操作也(遊戲這玩意是有操作部分的),以其為載體,或可令武之神形兼備。
踐行這一想法的最有名者,不外《師父SIFU》。

《師父》的招式源自現實中存在的拳法,遊戲內的角色動作銜接流暢自然,可以說是像極了真實武術。可是,師父的動作系統,究其本質依然是傳統動作遊戲的“連招”的邏輯。若要對比真實的人體,其肢體之發力、手腳之碰撞、見縫插針、借力打力,想用程序來實現,難度固然很高,故終難見得,亦不為怪。
然而這終究是隔了一層
玩家操作的還是鍵鼠,還是手柄,而並非武人的手與腳

動作遊戲的攻擊模組往往招式固定,打點單一,難得手腳之隨心如意
但,如此心願,卻讓我在一款中世紀兵擊的遊戲中意外實現了
《Half Sword》
先抿一口視頻 ↓
要說兵擊這一題材,前人亦有之,遠有騎砍,近有天國
但這兩位也有同樣的問題:天國拯救的武器招式固定,鎖定時的戰鬥說是打劍不如說在打音遊;騎砍則沒有鎖定,攻擊角度更為自由,但其也只有四方向攻擊。在這兩款遊戲中,玩家的操作始終是綁定在武器的攻擊模組,而非角色的手臂上。
至於真讓玩家操作“手臂”的遊戲,好像又是另一個遊戲類型了

類別:整蠱類遊戲
然而
在《Half Sword》這款遊戲裡
你能感覺到,自己操作的是一雙真正握著兵器的手

先說說這遊戲的操作方式。首先,WASD控制角色走動——這裡要強調一下,我這裡的用詞是“走動”,而非“移動”,因為角色確實是用自己的雙腳產生摩擦力走過去,而非是計算個一次函數移過去的——然後,這遊戲剩下的操作,幾乎都由另一隻手的鼠標完成。對,不管是揮砍、戳刺、格擋、招架,包括角度的調整和力度的控制,全都交由一隻鼠標來完成。那麼,具體是要怎樣操作鼠標,才能完成像這樣一系列的複雜動作呢?
就,就是按住左鍵動右手,按住右鍵動左手
然後晃鼠標動視角

注意十字形的鼠標指針
沒錯,這遊戲的動作系統就是把玩家的鼠標綁定在角色的手臂上,感覺就像是玩家的手通過鼠標嫁接在了角色的手上一樣。你鼠標揮的越快,劍就砍的越快;鼠標停的越穩,劍就定的越穩;甚至你鼠標靈敏度越高,你轉身就會越靈敏。第一次,我在玩遊戲時感受到電腦的外設是如此重要
(此處廣告位招租)
同樣也是第一次,我突然在遊戲裡感受到
劍,它是一根長長的鐵條
因為,《Half Sword》完全沒有動作遊戲裡通常有的“穿模”,相反,這遊戲幾乎啥啥都有物理碰撞:你手裡的劍會被對面的劍身彈開、會被小圓盾格開、會被地板卡刀、會被牆壁卡刀、甚至會被對面的身體卡刀(扎進去拔不出來)。黑魂裡,你被牆壁卡刀,你會痛罵宮崎英高小時候甩手甩到牆壁疼了一上午;但在這遊戲裡你卡刀,你會開始懷疑自己:剛才,鼠標是不是揮太猛了?角度,是不是要往上來一點?開局我是不是該往對手右邊再進一些......那為什麼我會願意在這個遊戲裡找自己的問題?
當然是因為對面也會卡刀啊!(樂)

某處突然一陣涼意
當然,既然這遊戲就是把我的手接在了鼠標上
那我沒打過氣急敗壞時想扔鼠標
也很合理吧?

結語
在之前介紹《孤山獨影》的文章裡,我曾用”用身體來思考“來形容能讓玩家感覺直接在操縱角色身體的遊戲。

也不知道今年啥時候出
那麼,《Half Sword》無疑也是一款要用身體來思考的遊戲。其開創性的自由動作模組,讓角色的行動無比”跟手“的同時,又顯得極為自然。而且,更進一步地,當它選擇了兵擊,選擇給人的身體加上兵器時,這就好比給原始人加上了石器
一個新的時代就此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