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地2042# #新手攻略# #steam遊戲#
40元背刺史低,10w人在線,一篇文章教你最速上手2042:麥當勞
這裡先貼出數據和時長,
EAid:Inouech1sato
小程序可查詢,只會步戰,對載具的理解稍有欠缺請見諒
一·基本機制
1.步兵-載具強度
2042是近三代中步兵單兵強度最高的一代,也是載具相對最弱的一代,專家的引入使得步兵的強度、可玩性、多樣性都很高,機動性也是三代中最高,步戰最爽的一代。
單人反載具家常便飯,放在1和v想都不敢想。
麥凱:勾上去了,三顆C5秒了,有什麼好說的
2.槍械機制
相較於1誇張的隨機散步,和5幾乎可以忽視的散步,2042的散步做到了一個相對的平衡,不至於上手難度太高(對比1)也不至於過於簡單拉不開控槍水平差距(對比5)。
類似1,每種類型的槍械散步機制都稍有不同
但2042的機槍沒有1的預熱(越打越準)的機制,所有武器除了栓動都是越打越不準的。雖說散步的表現沒有1那麼誇張(指衝鋒槍一擴散貼臉馬光光),但不建議一梭子摁到死,除非夠近,否則還是遵循(定位-開火-擊殺-停火-再定位)的過程,不建議轉火
因為2042配件參數裡以精度稱散步,後文以精度稱散步系統。
精度係數從零開始隨著開槍增大,一定次數射擊後會到一個最大值,站定時初始值為零,跑動時初始值和最大值都會增加一個固定值。
同時,精度對射擊的影響與距離正相關,射擊越遠的目標精度的影響越大,因此精度主要限制槍械的有效作戰距離。而在近距離(擴散上限也不影響擊殺)和一輪射擊的幾發即短點射時(擴散程度不足以影響及擊殺)時,後坐力的影響會更大。
後座力的影響是一個固定值,而精度的影響是線性的。在槍械和配件的選擇和搭配時,近距離作戰槍械和受精度影響較小的半自動基本上只需考慮後坐力的問題,中遠距離槍械則需要根據自己射擊習慣和槍械數據來選擇(補短板選擇堆後座或精度,或者只堆後座只用短點射)
具體的配裝思路和打法在後續的槍械推薦環節會給出例子
二、兵種和專家
每個專家都有一個被動和一個專屬武裝,每個兵種可以攜帶兩個兵種特有武裝,槍械都是通用的(你可以用任何兵種打狙,JPG)
一般來說,突擊兵專營近戰,反步兵及貼臉反載具(貼c5)
支援兵扎人,給彈藥補給,跟隨大部隊行動
工程兵修車,反載具
偵察兵放復活信標,Q人上標記
但其實作戰方式跟專家的特性更相關,兵種其實只是給個兵種專屬武裝
推薦有fps基礎喜歡對槍的玩家無腦選邁凱,加開槍移速的t0被動非常好用
新手推薦選愛爾蘭佬放aps和槍盾掩體跟大部隊支撐戰線,或選偵查兵放信標方便隊友復活。
兵種特性和專家特性其實遊戲裡都介紹得很清楚,根據自身喜好選擇即可
三、槍械推薦
(初始武器和推薦武器)
衝鋒槍
1.PBX-45 T1 初始武器但是強度拉滿,ttk最短的衝鋒槍,薯薯反殺pro哥的優選之一,缺點是換彈慢續航差,第五賽季砍過精度後很難打中距離了,上限不高
較為依賴近戰子彈
2.AC9 T1 如果說pbx45是2042的湯姆遜,那ac9就是2042的1918,極限ttk略遜於pbx45,但900射速,實戰中表現更加穩定,換彈更快,pbx沒有射程優勢後基本上算pbx45上位。
優先近戰彈
3.PP-29 T0 pro最愛,連殺能力和中距離表現最好的衝鋒槍,邁凱+pp29就是2042的終極快樂
優先標準彈,消音也可用6KU
4.K30 T2 短劍vector,很帥,但是誇張的水平後座和1200超高射速帶來的丟人續航,能玩,但是ac9純下位。
但帥是一輩子的事情
即使是50發彈鼓依舊非常早洩
5.P90 T2 數據放在當前版本尚可,唯一問題是子彈少
可選彈藥只有一種,子彈少
突擊步槍
1.M5A3 T2 初始武器,綁定短槍管加上近戰子彈的削弱,現如今的mcx在強度上只能勉強跟上梯隊打打低烈度局,好在手感很好以及原型mcx確實帥,可以當衝鋒槍打打中近
打中遠用精準口
2.AK24 T1 精度最高的ar,中遠距離最強的步槍,還有長槍管+重型子彈觸發越打越準的精度恢復bug,射速較慢容錯較低,較吃準頭和地圖理解,能不打近戰就是T0
戰鷹+BCG打短點射也可以
3.G46 T1 上賽季新槍,綜合能力強,可惜水平後座有bug,中距離手感會有點怪,彈匣容量只有30發,好在換彈較快
覺得後座奇怪可以帶左右口/戰鷹
4.RM68 T1 第四賽季輪椅,削弱後依舊好用好上手,短管白嫖一個消音效果,也可惜子彈只有30發而且換彈較慢,優先用標彈,只打中距離用近戰彈。
打遠可換精準口+BCG
5.ACW-R T0 綜合性能最強ar,有41發大彈匣(36是顯示bug),後座幾乎沒有,只可惜精度打稍遠目標有些吃力,且沒有精準口。
消音也可以用6KU,75m內不影響btk
6.VHX-D3 T0 當前版本中近最強ar,直接讓am40徹底🤡,憑藉其較好的精度中遠距離短點射手感也極佳
只打中近握把可換LWG
機槍
1.LCMG T2初始武器,第四賽季超模武器,現在已經泯然眾人矣,中近表現還算夠看,能玩
打遠換精準口,優先標彈
2.阿凡希斯 T1 兩個版本更迭後又回到版本前列的機槍,後座小,控槍難度小,但精度表現有點玄學,75m以外目標較為吃力,對比其他t1機槍有後座恢復較快的特點,可以嘗試用戰鷹/左右口+bcg打短點射
主流搭配是藍激光+精準口
3.PKP T0 版本之子,火力和精度都拉滿的機槍,但後坐力較大,有較高的上手難度,優先重彈
戰鷹/左右口按自己手感選,真隨便壓精準口也行
4.RPT-31 T1 精度最高的機槍,火力也不錯,中遠距離表現最好的機槍,可惜機動性是全遊戲最差,一開鏡直接成靶子,當前版本垂直後座加大8%,現在稍有些控槍難度
打遠換精準口,優先重彈
5.88式 T1 我測,戰狼!曾經的下水道,版本更迭後終於來到主流地位,中距離表現很好,後座小,精度和火力都算不錯,可惜配件選擇較少
刷出精準口就行,下掛無所謂
6.M60E4 T2 超超超穩,機動性比rpt31強一丟丟,火力也差一點,rpt31不完全下位替代
精準口+BCG,我打得少還沒刷出來😭
半自動/射手步槍
高上限低下限的門類,準度達標的情況下火力全距離都強,但容錯率幾乎沒有,萌新不推薦,連續馬槍會血壓拉滿
1.SVK T0 100m兩搶死,中遠距離對槍強度最高的武器,可惜子彈少,選不了麥凱
槍口可先用戰鷹,熟練後用長槍管白嫖彈速(不減射速)
2.G428 T1 中近距離架槍很強,上手難度較低的半自動
(通行證嫩難刷,我還沒刷出來,後面玩的少的配件不齊的就統一放澄沙博士的推薦了)
3.SVD T1 SVK的高上限低下限版本,75m內兩槍死,後座更大
核心配件是不會反光的幽靈鏡
4.BSV-M(巨浪) T1 半自動中的突擊步槍,精度差吃控槍,子彈少選不了麥凱
5.VCAR T2 中近ttk理論比衝鋒槍還短,但手指扣冒煙,單身久可玩
6.DM7 T3 最弱初始武器,火力差的不像半自動,不推薦,唯一優點好看的皮膚多
霰彈槍
1.12M 貼臉T0,你遊唯一輪椅,白智秀專武,好孩子不要玩
依賴彈鼓配件
2.MCS-880 T0,20m一槍死的含金量,M37和10A自愧不如,有一定準度需求,不吃配件上手可用,00 01 04鹿彈分別對應戰地1的獵人 原廠掃蕩,12m親爹,薯薯反殺pro的終極殺器,高效反殺野牛繞後pro
別在我對面玩😡
不依賴配件,默認就能用
狙擊槍
1.SWS-10 T2初始武器,配件多可玩性強
2.DXR T2 彈速快打遠強,而且很帥
3.XCE T2 射速快機動性高
4.NTW-50 T3 100m全身致死,彈速慢,彈道有點投石機,射速非常慢,但很好玩
5.羅氏MK4 T0 無可替代的戰地滋嘣,有一定上手難度,熟練掌握蓄力手感後遠距離無敵
(我不玩,和我組隊的壞逼天天玩這個😡)
副武器
1.G57 T1初始武器,經過幾次削弱後沒以前的統治級強度,但依舊可玩,記得帶左右口
2.BFP T1 很帥很強,後座大有一定上手難度,很大一段60傷害使其不怕護甲板
後座太大用機瞄容易丟失目標視野,建議用瞄具
3.MP412 T1 更可控的沙鷹,但怕護甲板,且配件少,只有機瞄可用
(而且沒沙鷹帥)
4.M44 T2副武器中的大狙,100m爆頭一槍死
配件基本思路:
當前版本消音器削弱,不優先考慮
基本上根據槍械短板選擇配件,精度差補精度後座差補後座,越遠精度權重越高,近距離不考慮精度
萌新優先選擇戰鷹口(減後座和首發後座加散步)進階選左右口和精準口
下掛近戰選LWG 中遠選BCG 左右後座兼顧腰射藍激光
狙沒有站定散步,所以帶LWG握把白嫖精度加成
鏡子倍率越高後座越不好控制,優先選擇1.25倍鏡,近戰進階選機瞄開鏡更快,打遠選1.5-4幽靈鏡或3.5倍鏡不反光(2042大於等於四倍發光)
以上,
本文只是本薯條基於自身理解的簡要攻略,不夠詳細,有紕漏請見諒,想了解更詳細的攻略請B站搜索 唯物者的澄沙汰礫 個人覺得最最最靠譜的數據分析向攻略作者
當然,所有攻略只是參考,每個人的打法習慣和技術特點是不一樣的,根據自己的理解或者xp選擇適合自己的槍械和配件即可。
題外話:BF1基於遊戲完成度還是值得購買的,啊雖然現在服務器環境確實不大好,BFV個人是不怎麼推薦的,還是過於半成品了,喜歡玩載具可以買,載具最爽的一代,步戰沒朋友開黑別買,BFV有單排體驗差太多了
還是玩了很久的BF1
這是我,小模式,DDF大栓服比較容易碰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