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將按照時間線的脈絡順序,用簡潔、注重邏輯的方式來梳理《艾爾登法環》所講述的整個故事,並試圖解答其中絕大多數未解之謎。
本文屬於連載,計劃每天更新,建議從全文第一部分開始看起,拉到文章最下面有合集,或者進我主頁
需要強調,本文以梳理為主,考據為輔。必要的推論我只會給出少量的解釋以控制篇幅。為了區分結論和猜測,本文的引用式淡色文字表示該段落描述內容的推斷成分較多。當然,即使是正體文字也不一定完全正確,會因對文本的理解不同而導致錯誤。
我從未把自己的分析當作權威,但我會優先保證邏輯性,儘量使全文沒有自相矛盾,且沒有和遊戲中給出的明確信息相悖,這是我在這篇文章中的主要追求。如果能幫到讀者您理解故事劇情,那順便點個贊就最好啦。
全文總目錄如下:
其中,目錄的紫色部分是基於DLC預告而追加的內容,目前信息並不全面,只做少量推測
(4)靈體的塑形——星月同盟
在敘述完無上意志和猩紅腐敗這兩大抽象能量後,接下來要講的對象就沒有那麼抽象了。首先便是天空中抬頭就能看到的月亮與星星。
交界地所處的地區,太陽不會直射交界地,但兩顆大月亮始終懸掛於高空,一顆為白月(Moon),一顆為暗月(Dark Moon),加上黑夜中密佈的群星(Stars),便構成了宇宙中的星月勢力。它們孕育著與無上意志不同的能量。不過,儘管群星與月亮屬於同盟,但月亮與群星是兩種類似但不完全相同的能量,同盟間的關係也並非像表面那般穩固。
在月光祭壇,玩家可以同時看到兩顆月亮。暗月躲在黃金樹後面 ,顏色相對暗淡。
月亮的本質也是一種能量物質。儘管無法確定月亮本體的構造屬性,但它後來創造出來的東西來看,普遍存在一種被稱為銀色淚滴(Silver Tear)的冰冷銀白色物質。這種物質類似可變形的液態金屬,很可能就是月亮本體的構成材料。當月亮滿月時,在交界地就可以獲得來自於它的更多力量。
群星則是一種藍綠色的結晶物質。墜落到地面的星星結晶,在交界地常被指代為輝石(Glintstone),也是所謂魔法的起源。群星的起源比起月亮要更為神秘,這主要是由於嘗試瞭解群星起源會導致肉身水晶化而失去自我意識,很難開展更深入的研究。不過根據已知的考據來看,群星之中很可能還有一個叫黑夜之王(Lord of Night)的強大外神存在。
也有一種說法,認為這位“黑夜之王”可能就是暗月,但信息太過模糊,姑且當作參考。
作為宇宙的強大勢力之一,星月同盟和無上意志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這種矛盾可能就來自於它們對交界地這片土地的爭奪。但星月同盟不敵無上意志,在這兩股宇宙級能量之間的對抗中,暗月在某次戰鬥被擊碎了一部分。
由於暗月顏色十分暗淡,而且加上後來出現的黃金樹光芒過於耀眼,如今的交界地只有極少的地方能勉強看到暗月。隨著暗月被擊碎,起初跟隨月亮的群星立場開始動搖,有一部分選擇脫離了星月同盟,成為一股獨立的勢力。這些脫離同盟的星星轉而追隨黑夜之王。
關於這兩股宇宙能量的“戰鬥”,也有另一種說法,即三月論——夜空中可能最先還存在一顆黑月(Black moon),這顆黑月在對抗中被徹底擊碎消失,並在某種程度上化作了“黑夜之王”。而另一股初始能量勢力——黑暗虛空,便與黑夜之王有著極其密切的關聯,甚至可能就是由黑夜之王衍生而來。這種說法並非毫無根據,然而也很難證偽。
三月論的說法來自於護符“諾克史黛拉之月”,不過,我更傾向於認為這裡所說的“黑月”就是“暗月”,只是稱呼不同罷了。
在處理關於宇宙各勢力之間的故事時,官方就是有意克蘇魯化的,也許,“不可名狀”才是這段劇情最好的解釋。為了不使故事複雜化,我將仍然以“雙月論”為基礎,即把黑月和暗月視作一個實體,並將黑暗虛空視作為一個獨立的能量勢力,以方便後面的劇情梳理。
星月同盟對交界地的改造要明顯早於無上意志。不過這種改造不像後者的黃金流星,而是向地表細水長流般地投射無數包含星月能量的星光碎片(Starlight Shards)。
至於星月同盟在生命熔爐中的干涉影響具體是什麼,這是遊戲中較少給出的信息,但從生命熔爐的演化歷程中來看,尤其是從銀色淚滴的變形特性以及銀色淚滴的“胚胎”形狀來看,月亮物質在生命熔爐中產生的影響很可能就是肉體的塑形,正是這種物質決定了生命個體的外貌結構。
不僅如此,銀色物質也使生命個體產生了一種“隔絕罩”,無法再被無上意志的能量直接影響控制,這使得個體生命的獨立自由意志得以形成。作為“造物主”,銀色物質主要帶來了“隔絕”的概念,這是其在生命熔爐中起到的關鍵影響因素。
而群星是否干涉過生命熔爐就是一個更模糊的問題了,但考慮到後來的很多結晶魔法造物都與靈魂的抽取與轉移有關,因此群星的力量很可能和生命個體的所謂靈魂能量有關。
不過靈魂究竟為何物?這又是一個玄而又玄的問題。考慮到靈魂很可能還和另一個初始能量“失色太陽”有關,加上群星在遠古時代的定位更像是月亮的小弟,它們的戲份暫時還不多,我們暫且放到後面再進行討論。
(5)死亡的象徵——失色太陽
無上意志、猩紅腐敗、星月同盟——這三位初始能量在交界地上的信息史料豐富。然而接下來的兩大初始能量可能就相對比較隱晦了。儘管信息稀少,但它們的作用和影響同樣巨大。
首先,是這位存在已久的神祇——交界地天空中那顆黯淡無光的、彷彿受到“侵蝕”的失色太陽(Sun drained of color)。
交界地天空中的太陽是一個明確存在的天體,它就像正常的恆星一樣沿著軌道穩定運行著,交界地的生物文明也用它來區分晝夜。不過,這顆太陽並非像我們常識中應有的刺眼,它僅僅散發著微弱的光芒,存在感似乎十分低下。
因此,本文所討論的“失色太陽”究竟是否指的就是這顆太陽,這同樣只是猜測而非定論。而“失色太陽”這個稱謂也只是來自於較晚才出現的索爾城,並非公認的官方名稱。
然而,在生命熔爐誕生的那一刻,失色太陽已經對生命萬物產生了影響。這種干涉並不是主動的,而是以類似太陽輻射的形式悄無聲息般向交界地傳遞著一股能量。用不太準確的方式來說,失色太陽所蘊含的能量就是“死亡”,換句話說,失色太陽為交界地的生命帶來了死亡的概念。
失色太陽的圖案主要出現在太陽城、索爾城以及靈廟士兵的相關道具中,往往陪同死亡相關的信仰而出現。這種聯繫並非遊戲的原創,其明顯取材於古埃及神話——古埃及人相信太陽的東昇西落,就代表著靈魂的生死輪迴。
生命能量的終結便是死亡,因此,死亡能量的本質就是瓦解生命。這和猩紅腐敗的“腐化”概念完全不同,腐敗針對的是所有物質, 而死亡則僅是生命的終結。有生即有死,死亡與生命完全對立,換言之,萬物終有一死。
在後來生命個體誕生後,這種有關死亡的概念便被稱作為命定之死(Destined Death)。所有生物都擁有命定之死,也就是正確的死亡,這在原始時代是一種常識,連與生命對立的腐敗教都將此當做基礎教義,可見失色太陽對生命萬物的影響之深。
不過,本章節還不打算詳細介紹命定之死。畢竟嚴謹來說,“死亡”只是一種狀態而非能量。用“死亡能量”來定義太陽的物質是不太準確的。如果說生與死是密不可分的鏡像關係,那麼當交界地連生命的概念還未演化出來之前,死亡同樣是不存在的。所以,失色太陽提供的能量究竟是什麼?
如果我們從現實世界的太陽入手,會發現太陽的本質實際上就是一個“大火球”。再根據遊戲中後來的死亡儀式、黑焰等線索信息來分析,我認為失色太陽帶來的能量是燃燒。
換句話說,失色太陽帶來的並非死亡本身,而是有生轉化到死的過程,即火焰。但需要強調,這裡的火焰顏色還不是更符合常識的紅色,而是失色太陽所代表的黑白色。這種黑白色火焰在遊戲中沒有統一的稱呼,有靈火(ghost flame)、黑焰(black flame)、死亡閃焰(death flare)等,為了方便敘述,我在這裡統稱為靈火。靈火就是燃燒生者靈魂過程中產生的能量。
靈魂又是什麼?目前的信息量或許還不足以回答這個問題,但我們當前可以姑且認為靈魂是個體生命存在的精神本質。而失色太陽提供了燃燒能量,將靈魂的“生”狀態轉化為“死”狀態,這才引出了死亡的概念。按照這麼看,靈火雖然來自於宇宙中的太陽,但命定之死,即“死亡”本身,卻是交界地本土生命的性質。
哈!是不是繞暈了?可能也是我表達得不夠好,但不用著急,由於有關死亡能量與靈魂本質是一個極其複雜的話題,我們後面還會在再開幾個篇章來詳述死亡能量在交界地的演化和發展,本章節僅討論來自失色太陽本身。
不過就若只針對太陽,還有一連串的問題不得不提:為什麼交界地的太陽是黑白色,而非更加符合常識的金黃色?在交界地,金黃色的代表是無上意志,而無上意志又是怎麼來的?太陽究竟為何失色?問題太多了,我們用一個更關鍵的提問來總結:
代表“生”的無上意志,與代表“死”的失色太陽之間,究竟存在什麼聯繫?
在後來交界地的演化中,我們能看到生與死之間非常多的微妙關係。尤其從“神聖能量可以剋制死亡能量的屬性規則”,“黃金律法封印了命定之死”等一系列後續線索設定來看,無上意志的盧恩能量完全可以壓制死亡能量。換句話說,盧恩能量可以讓生物避免死亡,從而達到“不朽”。
通過這些信息,我提出一個大膽推論:太陽分裂理論。
我猜測:最原始的太陽確實是金色的,它是一個不斷燃燒著的生命整體,利用黃色火焰的燃燒來維持自身生與死的循環。然而在某一個時刻,代表生的金黃色物質發生了溢出並打破了原有的循環平衡,而這種物質,就是從太陽中剝離而來並形成的生命能量——無上意志。無上意志代表了生命中的“生”,而失去金色的太陽就只剩下“死”了。
太陽分裂理論邏輯梳理
太陽分裂理論當然只是我個人的猜想,讀者您若有不同意見,不必照單全收。只不過基於這個理論不僅可以說通生與死之間的潛在聯繫、甚至能解釋後面才登場的癲火能量本質(原始太陽),我覺得還是相當有信服力的。在之後的章節中,我也會再次提及這個理論。
有關於死亡的信息,可以確認還有很多官方未公開的線索證據會留到暫未發售的DLC中。因此目前還存在很多不確定論述。我們現在或許只需要知道,失色太陽是死亡的象徵,這就已經足夠。
(6)重力的法則——黑暗虛空
在交界地中,有一類生物由宇宙外界的隕石降落而來,似乎不屬於前文提到過的任一派系,這就是我們還未講過的最後一支初始能量——黑暗虛空(Lightless Void)。
和失色太陽一樣,這股能量也沒有真正的官方名字。“Lightless Void”這個描述僅來自於物品“艾斯提的追憶”中,官譯為“無光深處”。為了更體現出它是一支能量勢力,我將它翻譯為“黑暗虛空”。
有關黑暗虛空的信息往往都十分模糊,或者說,他們對交界地而言本身就是一位影響力不大的“天外來客”,因此才導致信息量稀少。根據已知的信息內容來看,來自黑暗虛空的隕石生物使用的是一種紫色的重力能量。
關於這些天外來客,從種群上分實際上只有兩種。第一種便是具有人型樣貌的黑王(Onyx Lord)和白王(Alabaster Lord)。他們的長相形態基本與靈長類生物相差無幾,頂多稍微高大一些。它們擁有岩石般的皮膚,壽命極長,會使用重力法術。
從名字上看,他們可能就是由交界地本土沒有的物質構成,即“縞瑪瑙”和“雪花石膏”。而從形態上看,人形的外表可能也在暗示它們同樣都是基於生命熔爐演化出來的產物,只是其物質基底並非熔爐本身,而是異星隕石。按照這麼看,所謂黑白王就是非常早期就降臨到交界地的天外隕石,經生命熔爐而演化出來的生命體,後續從黑白王與交界地各大文明存在的交集似乎也能證明這一點。
有趣的是,黑王使用的是以“斥力”為主的重力法術,白王使用的則以”引力“為主。而交界地上的生物,尤其是魔法文明,似乎與白王有著友善的往來。而黑王則往往被視作為邪惡勢力,一般都在人跡罕至的幽暗深處。
第二種天外來客就是以墜星獸物(Fallingstar Beast),黑暗棄子(Naturalborn of the Void)這類為代表的,姑且稱之為蟲類的巨大異星生物。實際上這些生物從結構上看,它們的腦袋上都有一個相同的紫色球狀核心,似乎是他們的腦中樞,因此判斷大概率就是同一個物種,只是就像蟲類生物一樣,處於生物發育的不同階段罷了。
墜星成獸是幼蟲階段,而虛空棄子是經變態發育而進化的成蟲形態。也由於它們非人般的外表,我更傾向於認為這些生命體在宇宙中就形成了自身的模樣,最終以不同進化階段的時間點,有意或者無意地墜落到交界地上。
“艾斯提”的進化方向。由於遊戲中的艾斯提出現了兩個,因此艾斯提可能是物種名稱,而非個體名字。另外,艾斯提(Astel)這個詞或許也在暗示它的本質——以太(Aether)。
以上似乎就是有關黑暗虛空勢力的全部確鑿信息了。當然,猜測性的內容還是有很多的,尤其是作為黑暗虛空能量代表的“黑暗棄子”艾斯提,它居然明確是屬於無上意志勢力的。
我們可以基於此來判斷無上意志與黑暗虛空這兩者屬於同盟嗎?答案不太能確定,畢竟,艾斯提還有個“棄子”(Bastard)的稱號,它可能只是黑暗虛空的一小部分。而從整個重力能量也從屬於魔法的屬性派別這一點看,它是否是星月同盟中的一部分?有可能但同樣也不確定。
黑暗虛空勢力與交界地的關係雖然不太密切,但從宇宙視角來看仍具有重要意義。從現實角度出發,“重力”本質上只是萬有引力的在地球表面附近的一種現象,而萬有引力正是宇宙基本法則之一。我認為,黑暗虛空正是這種物理法則的具現化實體,它掌握並調和著宇宙各個勢力之間的聯繫,是宇宙生態存在的"基礎"。
按照前一節的太陽分裂推論,那麼我們可以繼續延伸這一思路,可以得出太陽、星星和月亮皆受制於萬有引力的影響,交界地所處的這顆地質星球也同樣如此。這樣看來,黑暗虛空可能比星月同盟、無上意志更加高階,是凌駕於一切實體的物理法則。
黑暗虛空代表的可能就是宇宙中的暗物質,象徵著一切物質的起源。而交界地上那些代表黑暗虛空勢力的隕石生物,本質上都是它的“棄子”。
虛空棄子為何會被無上意志征服?按照先前的“逆熵”理論其實不難理解:作為進化到可以宇宙航行的高等生命,無上意志已經成為了熱寂宇宙中的一股巨大反常能量(Lightless void中的light)。無上意志能夠征服宇宙的一部分 ,甚至可以超越物理法則,本身也是合乎邏輯的。
基於以上所有初始能量的推論分析,我們現在能得出各大能量之間的互相聯繫了,因此繪製瞭如下邏輯關係圖:
各大能量之間的互相聯繫或許並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這些能量最終降臨到交界地,並對交界地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當然,以上都是沒有譜的腦洞展開,正如前文所說,關於宇宙中各方勢力的劇情是刻意被克蘇魯化的。關於黑暗虛空究竟屬於什麼勢力,起源於哪裡,我們不必過於好奇,或許也不應該知道過多,點到為止即可。
本期到此結束。
抽象的宇宙初始能量部分已梳理完畢,接下來我們將生命熔爐的具體演化過程,探索交界地的本土物質是怎麼形成的(同樣抽象)。歡迎一鍵三連+充電,加速up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