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看完了發佈會,第一時間給大家整理一手消息。ROG 2025 全系筆記本新品重磅發佈,還有電競主機,NUC,以及顯示器外設。
省流一圖:新AMD幻X,新雷電5顯卡塢,全新模具槍神,50顯卡魔霸,50顯卡幻Air。
ROG 槍神9 /9 Plus 超競版
超競版搭載的是 Ultra9 275HX + 80/90 獨顯,顯卡都是 175W 強勁性能釋放。
雙內存插槽,旗艦 Mini-LED 1200nit 星雲原畫屏,2.5K 240Hz 3ms響應頂級屏幕,硬件素質來說比 Macbook 都強多了,以後誰說 Macbook 是唯一筆記本里有最好屏幕的機器,就拿這個圖貼臉上。
超競版全新模具非常有意思,採用流線型設計,整體更有賽車一般的競速流線感覺,尾部切邊,四周楔形切邊,底部環繞一週的 RGB 燈帶,A面採用了光顯矩陣設計,以及帶有 RGB 的大眼睛。
把燈光關掉的時候,整體還是相對低調內斂的,就是有一個鍍光的大眼睛 LOGO 而已。把燈一開,這個酷炫的感覺就來了。尤其是這個光顯矩陣,很有趣,可以自己放一些炫酷的標語,猜測幾大概率應該是可以支持自定義的,比如可以放一個小人打籃球的動畫,這就很有意思。
正面觀感左右窄邊框非常漂亮,RGB鍵盤肯定有的,而且採用了大觸摸板,鍵盤居中佈局的設計。轉軸還是和以前一樣推出懸浮屏的感覺。
想用小鍵盤怎麼辦呢?
誒嘿,直接可以用觸摸板!
小數字鍵盤真是何德何能,可以享受如此寬闊的領地。這個設計其實很在華碩的輕薄本上就有玩過,這次放到 ROG 旗艦遊戲本上,也是另一種層面的右遷升官上任旗艦了。
ROG 在旗艦遊戲本上,也同時升級了以往在商務本辦公本會更重視的細節,比如更高清的前置攝像頭,支持人臉識別登錄的紅外傳感器,還有更稱手的邊緣抓握調整,以及磁吸合蓋。
最有趣的是底部的快拆設計,現階段很多玩家是喜歡自己升級內存硬盤的,但是不一定每個人都熟悉拆機,更別提有些朋友拿螺絲刀容易手抖,一個不小心戳到主板或者大力拉卡扣,都很容易出悲劇。
這次直接底部做了一個活釦開關,滿足許多小白無螺絲換內存硬盤的美好願望,內存本身就是卡扣式的,硬盤也做成了旋鈕活釦,無需螺絲刀,直接一扭一拔,一插一扭,搞定。
後蓋有光線傳感器,自動檢測到開蓋就會斷電,所以如果是簡單加個內存硬盤,其實都可以不用拔電池排線了,ROG 都給你貼心考慮到了。
猶如F1賽車進站一般暢快淋漓,快拆後蓋,快拆硬盤,咔咔搞定。這個快拆顏值也是拉滿了。
內存插槽支持 DDR5 5600 MHz,還支持 DDR5 6400 CSO-DIMM 內存,兩個 M2 固態硬盤位,自帶的一根是 PCIe 4.0, 預留了一根 PCIe 5.0 的位置,加裝的話記得硬盤散熱片也要安排下。
散熱方面,CPU 和 GPU 都有暴力熊2代液金,採用了全新分層設計的均熱板,三風扇內吹設計,手動模式整機功耗釋放可以達到 240W,支持雙顯三模切換。
筆記本在續航方面也花了心思,支持 30 分鐘快充 50%,整體 90 Wh 電池容量,接口方面 3A2C,而且是兩個雷電 5,網絡方面支持 Wifi7 。
ROG 槍神9 /9 Plus
和超競版相比,主要是在外觀,顯卡配置,默認內存配置,接口選配,屏幕,GPU液金這幾個要素有調整。槍神9系列依舊是 Ultra 9 275HX 處理器,顯卡配置有:
RTX5080 175W
RTX5070Ti 140W
RTX5070 115W
槍神9系列同樣採用全新模具,不過在A面設計,以及尾部轉軸設計和超競版有一些不同,底部 RGB 燈帶還是在的,散熱方面的液金安排要以具體型號為準。
屏幕方面採用了星雲屏,2.5K 240Hz 3ms響應 P3廣色域,並且支持色域切換,其他配置方面與超競版基本一致。
其實我最關心的是槍神9 的 5070 到底要定價多少錢,會不會是高端系列裡面的持家之眼新作?
ROG 魔霸9 / 9 Plus
熟悉 ROG 和魔霸的朋友,應該不用我多說什麼了,可以參考一下往年槍神8系列的評測。
CPU 配置方面可以選配 R9 9955HX 和 9955 HX3D,相比於 7000 HX 來說,9000 系列的性能和發熱都有不錯的提高,手動模式整機最高功耗 210 W,星雲屏 2.5K 240Hz 3ms響應 P3廣色域,支持色域切換。
顯卡配置最高選配 5070Ti,所以大概率就是 70 和 70 Ti 配置了。
ROG 幻 X & 顯卡塢
幻 X 是一個飽受爭議,褒貶不一的特殊形態產品。
它其實是非常特殊的一種,介於高性能遊戲本和低性能平板的中間產品,可以當掌機,可以當平板,可以當筆記本,但是,由於他的特殊形態和定位,我更建議把他當成一個高性能副手帶屏小主機。
CPU 配置上採用了 AI MAX+ 395 處理器,至高可選 128G 統一內存,這個核顯的性能可不弱,帶日常的網遊毫無壓力,甚至我猜測應該能中畫質玩一些大作,不過在離電情況下,如果功耗過大,可能不適宜作為掌機。
為了緩解續航問題,幻X 升級到了 70Wh 大電池,並且支持30分鐘快充。
拋開二合一的形態來說的話,其實幻X做得跟14寸性能輕薄本小鋼炮是差不多的了。有 13.4 寸 2.5K 180Hz 500nit P3 廣色域的優秀一流梯隊屏幕,還有 1.7mm 長鍵程鍵盤,支持顯卡塢的 USB4 接口。光看配置就真的像是一個性能輕薄本小鋼炮,但是幻X它是二合一,可以把鍵盤掰掉,變成一個 1.2 kg 帶出去更便攜的平板形態。
性能方面也有這不俗的表現:
如果你準備買一臺設備且只有一臺設備作為主力機,我不會推薦你買幻X。
但是,如果你有主力機,有固定辦公場所,有外設,那麼幻 X 是一個很不錯的便攜高性能之選,可以隨時拎起來拿走單機本體,只有 1.2 kg 而且小巧。萬一臨時用,也有足夠的性能和核顯模式支撐。
在固定位置上,可以外接顯示器,可以插電,可以外接顯卡塢,可以用鍵鼠和大顯示器,不把它當作筆記本來看,它有這特殊形態的獨門優勢,相比於遊戲本有更好的重量,相比於平板和輕量輕薄本,有更好的性能,相比於itx小主機,更是有便攜的優勢。
ROG 之前獨家的 XG 顯卡塢之前是用的私有接口,之前的 3080 版本和 6850M XT 版本都是 PCIe 3.0 x 8的帶寬,4090 版本則是 PCIe 4.0 x 8。
ROG 顯卡塢這次做了一個更開放的決定,採用雷電5接口,可以更加廣泛地支持,其他帶有雷電3/ 雷電4/ USB4/ 雷電5接口的設備。所以很肯定的是,假如有下一代 ROG 掌機,這個掌機上應該就有一個雷電5接口。
配置可選 5090/5070Ti,330W供電,而且做到了輕量化不足1kg,面板微微有點半透明,而且帶有 RGB 燈的大眼睛,顏值很不錯,功能也很不錯,屬於小眾產品的佼佼者。
商務精英的富哥可以考慮帶著幻X一起入,比如說做 AI 方面的工作又經常需要差旅,可以一起帶著顯卡塢進行李箱,去參加展會或者開會演講的時候,就只帶一個幻X,回到酒店可以插上顯卡塢滿血繼續 AI 的研究。
ROG 幻14 Air/ 16 Air
幻 Air 系列其實在 2024 年更新過模具,所以這次就是主要更新配置常規迭代。
幻 14 Air 推出了銳龍 AI 9HX 370 的版本,整機釋放 130W。幻 16 Air 推出了酷睿 Ultra 9 285H 的版本,整機釋放 135W,顯卡都是最高選配 5080。
幻14Air,重量 1.5kg,觀感很薄,73Wh電池,2.8K 120Hz 優秀的 OLED 廣色域屏幕,西裝革履的小鋼炮。
幻16Air,重量1.85kg,觀感也很薄,90Wh電池,2.5K 240Hz OLED 廣色域屏幕,或許這就是美如女武神的 Winbook Pro 究極性能版的樣子吧。
ROG 主機 & 顯示器
發佈會最開始還講了一下 ROG 的臺式機和 NUC,魔霸 9X 臺式機適合信仰加冕,願意花錢省時間的朋友,可以支持神光同步,還有3年整機上門服務,VIP有購機1年內1次上門清潔,還有機器維修可以在指定服務點支持筆記本備用機提供。
除開常規尺寸的臺式機,還有迷你尺寸的 NUC,造型其實加兩片長長的弧形板就會特別像某一位藍白色調的遊戲主機。
配置上搭載的是酷睿Ultra 200HX 和 RTX 5080,雙內存插槽,免工具拆裝,支持 PCIe 5.0 拓展接口。
另外還有一款 ROG 的顯示器,超神 27,採用第四代 QD-OLED 技術,27寸 4K 240Hz。在 27 寸產品裡是沒那麼容易找到好的 4K 顯示器的,這個單品做得定位十分有趣。
旗艦產品總是要考慮戰未來的,所以這次這臺顯示器搭載了頂配的 DP 2.1 接口。另外這個顯示器也特別適合輕薄本或者全能本,直接C口一線通,顯示器還帶 90W PD 的充電反向給筆記本供電。
QD-OLED 其實已經比普通 OLED 更難以出現屏幕烙印的,因為其實底光就是藍光,RGB 只有 R 和 G 是過量子點色彩的,有效緩解了不同像素點色彩衰減不一致的問題。
在這個基礎之上,顯示器還有傳感器支持人走熄屏,可以自己自定義距離,檢測到人離開的時候自動熄滅,進一步延長 OLED 顯示屏的壽命。
2025 年,酷睿Ultra 和 銳龍AI 300 齊聚一堂,恰逢 RTX 50 迎面春風,真的是可以做出很多有趣的新鮮產品,從各種細節和產品設計來看,ROG 這次的發佈會確實是給大家端上了一桌的驚豔之作。
唯一要吐槽的就是發佈會上產品宣講有點太嚴肅了,每一個咬字都是重音,每一句話語調都是平仄分明,普通話講的有點AI味道了,如果能更自然一些就更好了。
最後,期待一下 ROG 新品能備貨充足,價格美麗,希望每一位遊戲發燒友都能買到自己心儀的信仰之選。
如果覺得這篇內容挺有趣,我是略懂一點數碼的@維生素P,希望可以得到你的點贊和關注,感謝。